赵 畅
尽管已然进入了退休行列,但我的视力似乎还没有“退休”,除了裸眼视力一直保持在1.2 的水平上,眼睛也基本不花,暂时也没发现白内障,无论看电视、手机还是报纸杂志,不用戴老花镜。在别人看来,这似乎与我的实际年龄有点不太相符,甚至以为我是个“特例”。或许,像我这种情况很少见,但于我而言,稳定的视力,除了天生的基因,应该也跟我日常重视科学、合理用眼、护眼有一定关联。
我对日常用眼、护眼之所以颇为重视,这与从小的生活环境有关。孩提时,我寄养在浙东四明山麓小山村祖父祖母家,我的父亲当年是靠祖父祖母卖了田读书的,因为读书拥有了文化知识,他便成为最早一个走出小山村到城里教书的人。乡下对读书有文化的人尊称为“眼睛亮”。因而,在要勤读书、读好书成为“眼睛亮”的人的氛围里,祖父祖母对“眼睛亮”还多了另外一层理解:一定要从小保护好眼睛,眼睛不好,就难以读书、读不成书。事实上,在小山村祖母也特别关心我的眼睛。有一年,村里流行红眼病,她干脆让我待在楼上,避免因直接接触而感染。平日里,她也特别喜欢买青壳螺蛳,她说:“这是祖辈传下来的习惯,吃青壳螺蛳很养眼。”难怪,吃饭时,只要有青壳螺蛳这碗菜,祖母总是不停地给我夹。而今回想起来,我喜食青壳螺蛳的习惯就是那时给培养起来的。久久地,保护好自己的眼睛,也潜移默化地成为我的一种自觉行为。
加深对保护视力重要性的理解,也还是因为上初中以后受课间操——眼保健操的启发。尽管那时读书压力并不大,年龄又小,视力几乎不受影响,但因为每每做眼保健操时,不是班主任亲自督阵,就是由班长严格监督,因而谁也不敢偷懒,不敢偷工减料。渐渐地,这也便成了无可更改而伴随我一生的护眼好习惯。
视力的好坏,对一个人的生适质量实在是太重要了。要知道,一个人从外界接触到的信息,有80%以上是从视觉和听觉的渠道传入大脑的。人类获得知识,绝大多数要通过听觉和视觉。人们常用“聪明”二字来概括人的智力,就是对“耳聪目明”的生动诠释。事实也正是如此,一个人耳不“聪”目不“明”,人就会变得迟钝、木讷。想起平日里人们经常说“要像保护自己的眼睛那样来保护……”,这就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保护眼睛的极端重要性。
参加工作以后,我依然没有放松过保护视力这根弦,这也还是因为跟我的岗位有关,都是与文字业务有关的工作。再说,随着无纸化办公进程的提速,几乎每天都要花费很多时间用电脑办公。更何况,随着年龄的增大,身体各方面的机能本身也在无可奈何地退化,这就提醒我必须同时注意用眼卫生,切实做好视力保护工作。此外,在学会电脑打字并加大了业余写作量以后,这也对自己如何在写作提速与保护视力之间做好平衡,提出了新的挑战。回顾这些年来用眼、护眼的实践,个人觉得做好“四节”很关键——注重关节、盯住环节、加强调节、关注细节。
何谓“注重关节”?就是在一些事关用眼、护眼的重点问题上,一定要做到明理于心、付诸于行,千万不可存有侥幸之心、懒惰之心、应付之心。必须做到“三坚持”:一是坚持做好一天两次的眼保健操和至少一次的眼球转圈操,并自觉做到持之以恒、雷打不动,而且每一次务必认真规范、保质保量地完成;二是坚持有病必看。但凡眼睛出现不舒服的情况必须及时就医,拖不得也拖不起,以免贻误最佳治疗时间。前不久,我患上了轻度飞蚊症。为此,我立马就医。在坚持滴完对症的眼药水后,而今已经痊愈。三是坚持一年一度的体检,千万不能因为自我感觉良好而拒检。十几年来,我从未落下过年度体检。结合眼检,我更是会主动询问有关情况并听取医生的相关建议。
“环节”,显然是对每一天必须按部就班做好护眼工作来说的。我的做法,可用“三字诀”加以归纳,曰:“早晨起床望下远,午餐以后睡个床(或打个坐),晚上十点早些歇。”我住在一个周边被小山包围的小区里,整体环境不错。每天起床,我总是习惯性地到阳台呼吸呼吸新鲜空气,扭动一下僵硬的身体,并抬头或转头持续望山眺远方,于是便神清气爽起来;午餐以后,当疲惫感袭来时,我总是会安排半小时的午睡。如果时间紧张,我则会选择打坐,在神定气闲的“冥想”中恢复精神;晚上时间,除了读些报刊、看会电视新闻或电视剧,只要到了十点左右,不论电视剧情节如何精彩,我都一概关闭,准时上床睡觉。因为护眼环节做到了环环紧扣、富于规律,因而起到了很好的护眼效果。
用眼处在动态之中,护眼当然也要学会在动态中“调节”。动态“调节”的方式方法是很多的,比如“运动性调节”。我总以为一个人的视觉系统是受制于身体其他系统的,换言之,它们之间定然是相互联系、互相促进的关系,因而,每天保持适当的全身运动,比如坚持饭后散步,走出户外晒晒太阳等,对消除视觉疲劳、保护视力大有裨益;再比如“营养性调节”。鉴于蛋白质是视网膜等眼组织的构成成分,所以我很重视优质蛋白质的摄入量,比如每天坚持吃一个囫囵蛋,既保证蛋白质的摄入也确保摄入维生素A。与此同时,也注意丰富食物结构,如注意动物肝脏、胡萝卜、苋菜、奶以及奶制品等的搭配摄入;又比如“情绪性调节”。人非不食人间烟火之神,而是有血有肉、有七情六欲之人,因此,谁都会有喜怒哀乐,尤其碰逢悲愁忧苦的事而致情绪低落、黯然神伤时,这对视力的损伤也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对于当天发生的不愉快,晚上睡觉前我都会试着先放下,我总是对自己说:“起起伏伏的人生,踉踉跄跄走到今天,谁身上没有累累伤痕?既然时间可以换空间,我何不选择今夜就放下?”因为看远了,想通了,放开了,我便块垒顿消、欢愉复回,于是安心而眠。
用眼、护眼无小事,因为一些看似不经意的细微之举,有时很有可能对自己的眼睛造成不小的伤害。因此,坚持正确用眼、科学护眼并养成良好的习惯,颇为重要。关注“细节”,至少要关注这样三方面的“细节”:一是注意劳逸结合。不论干什么事,都要做到有张有弛。否则,忙碌紧张过头,尤其长期伏案工作,容易伤身伤神。平日里,我无论看电脑还是写作,时间一长,我都会站起来走一走并看一看窗外风景,以及时消除视觉疲劳。
二是学会弃“暗”投“明”。尤其对手机族而言,千万不要在昏暗的环境里长时间地读屏。因为我曾经中过一次招,新手机买来的次日清晨,在不开窗、不开灯的环境下,看了近半小时的信息,于是,右眼感到模糊。幸亏发现及时,并遵医嘱服药。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三是体现动静转换。有的人通常喜欢在疾驰的汽车上长时间埋头阅读书刊,其实,这很容易造成视觉疲劳。因此,要力求避免。与其在车上贪读,倒不如平日积攒零碎时间勤读补课。否则,会得不偿失。
保护好眼睛,虽无定格可依,但一定有规律可循。假如拙文能够给广大读者寻找规律提供哪怕一点点启发,这就足够令我聊以自慰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