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永灿
采蕺采蕺蕺渐绿,蕺山昨夜雨沾足。
越女提篮入市中,论价不止金与玉。
开时花似荞麦花,亦能蔓生走长蛇。
龙肝凤髓久无味,却寻野蔌新矜夸。
声名在世多相忌,最厌薰莸同一器。
我歌采蕺非虚辞,采蕺歌中有深意。
——宋·张侃《采蕺歌》
这首诗首先描写了越地女子在蕺山采蕺,而后在集市上售卖的情景。越地大约在今天的浙江绍兴一带,蕺菜指的就是鱼腥草。诗人写道,蕺山昨夜下过雨,清晨上山采蕺菜的女子因此沾湿了鞋子。女子将采摘来的新鲜蕺菜带上集市售卖,可以卖个好价钱。蕺菜的花像荞麦的花,也能像藤蔓一样长成长长的蛇形。人们山珍海味吃得多了,反不如吃吃这野味。赞美蕺菜是薰(香草),而不是莸(臭草),告诫人们勿因其野生而轻视之。诗人借赞蕺菜而明志,不愿同流合污、随波逐流。
鱼腥草,古名“蕺菜”“岑草”,俗名“臭灵丹”“折耳菜”,是一味常用的清热解毒的草药,可以消痈排脓、利尿通淋。鱼腥草在全国各地有不同吃法,有加佐料凉拌生吃的,也可连同茎叶煮汤,此外煎炒或腌渍亦佳,食之有种特殊的气味,浓郁扑鼻。传说春秋年间,越王勾践战败后,曾当着吴王夫差的面尝过粪便以表忠心,之后为了遮掩口臭而食用鱼腥草。初食者可能会认为鱼腥之气太重,一时难以适应,然而久食之后,自可习惯,慢慢地更能体味出其独特的味道,唇齿留香,难以忘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