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瑜,滕明君,王鹏程,佃袁勇
(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湖北武汉 430070)
案例教学法是根据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以案例作为基本素材,将学生带入特定的教学情境并进行思考,加深学生对课程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理解和认识,从而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1]。1910年,案例教学法首先被美国哈佛大学应用于法学院和医学院的教学工作中,由于具有显著的优势,受到了广大教师的关注并得到广泛推广。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它没有标准、唯一或特定的解决方案。在案例教学法中,教师扮演着激励者、设计者和引导者的角色,能够更好地将知识传播给学生。同时,案例教学法重视对学生的引导,使他们既重视书本知识的学习,又注重能力和技能的增长,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并促进师生及同学之间的交流[2]。
景观生态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交叉学科,与生态学和地理学具有紧密的联系,具有综合性和复杂性的特点[3]。景观生态学是以景观为研究对象,将生态学中的结构与功能关系研究与地理学中人地相互作用的研究融为一体,充分利用地学和生态学的基本方法,融合现代信息技术,主要研究景观结构、景观形成要素、景观功能、景观异质性、景观动态、景观生态评价与规划等方面的内容。该课程的理论与方法在解决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及生物多样性丧失等问题上具有重要作用和优势,适用于自然保护区规划与管理、生态系统管理、生物多样性保护、人居环境优化及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等多个领域[4-5]。将案例教学法应用于景观生态学课程的教学中,能将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有效衔接,帮助学生加深对基本理论和原理的理解,使他们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效果。笔者以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景观生态学课程为例,探讨了案例教学法在景观生态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
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开设的景观生态学课程是针对林学、风景园林等本科专业开设的专业选修课程。景观生态学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和交叉性,对于拓展学生的专业视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与专业实践能力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空间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景观生态学的应用领域不断发展壮大,这对景观生态学课程的教学模式提出了巨大挑战。近年来,景观生态学课程在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
传统的景观生态学课程包含的主要内容有景观要素、景观格局、景观动态等部分,随着景观生态学理论与技术的快速发展,其授课范围已经超过了传统的教学内容。因此,有必要根据景观生态学的发展前沿与发展热点,不断补充和丰富课程教学内容与典型案例,并针对不同的专业背景,拓宽景观生态学原理在不同专业领域的应用范围[6]。
景观生态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课堂教学中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可以让遥感和GIS 基础薄弱的学生通过具体的实践操作对课程中的抽象概念建立更直观的认识,进而增强课程的实用性[7]。景观生态学在我国的发展起步较晚,课程教学内容主要集中于理论与方法上,缺乏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教学案例,课程内容以理论教授为主,导致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这样的教学模式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难以真正理解景观生态学课程的理论和应用价值,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有待进一步提升。
由于课堂的教学形式多以理论讲授为主,课程考核方式则往往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部分学生会在考试前突击复习,这样的考核方式不仅降低了学生在课堂上听课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全面考查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实际掌握水平,同时也无法考核他们应用这些理论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与实践应用能力、增强课堂学习效果,是传统课堂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8]。在课堂的教学内容中,部分理论知识不容易理解、一些空间数据分析和处理技术较为抽象,这些因素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而实践教学环节涉及遥感图像处理软件和空间信息处理软件的操作和应用,通过案例教学环节,学生能对基本的理论知识、原理有深入的理解和认识,也能更好地将景观生态学的理论知识与应用有机结合起来。因此,景观生态学的课堂教学应根据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加入案例教学环节,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和学习热情。
在案例教学法中,学生需要根据案例需求去独立思考,并与其他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在案例教学法实施过程中,学生能通过具体的案例去探索和寻求案例中隐含的知识,使原本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有趣和生动。此外,学生的动手能力会在案例教学法中得到显著提升。在案例教学法中,学生需要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这就要求学生对案例有全面的理解和认识,对案例所涉及的知识有充分的准备,将课堂教学中的相关理论和方法融会贯通并应用于实践中,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增强和提升[9]。
景观生态学传统的教学方式通常是以理论课为主,而理论课主要依靠教师进行课堂讲授,学生被动接受,参与度较低,导致课堂氛围不够活跃。同时,在以教师讲授为主的理论课堂中,教师和学生难以以一个平等的状态进行沟通和交流。案例教学法能很好地促进教师和学生角色的转变,有助于营造一个学生敢于积极参与的课堂氛围,所有的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其中,从而转变为课堂的主角[10]。在教师的引导作用下,学生能通过动手操作和实践过程,深化对专业技能的掌握,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典型案例的选择是案例教学法成功实施的前提和关键,筛选典型的案例、加快完成案例库的构建是案例教学法成功实施的必要保障。案例的选择应具有基础性、系统性、应用性、典型性和综合性[11]。所选案例要紧扣当前景观生态学的发展现状,并从多个角度综合考虑,力求让学生从不同视角分析和解决问题,避免利用标准答案束缚多元化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12]。案例的筛选还应充分考虑专业特点,结合专业应用领域对案例进行整合和优化,形成适合不同专业背景的教学资源案例库。
丰富的案例教学形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根据不同章节和不同知识点的性质和特点,可以采取不同的案例教学形式:
(1)调研性案例。
调研性案例由学生带着案例中的问题,去实地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在此过程中应用课堂讲授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强化对理论知识的认识。例如,景观生态学中的景观结构成分、景观空间格局等部分的内容,可以设置调研性案例,由学生自行对公园、湿地、自然保护区等不同类型的景观进行调研,分析斑块、廊道和基质的类型,了解不同景观要素的形态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针对不同类型的景观,分析其景观空间格局的类型。最后,各小组的调研结果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分享与交流。通过实地调研,学生不仅能加深对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还能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达到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
(2)分析性案例。
分析性案例即对既定案例进行分析讨论,能培养学生应用理论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还能提升学生的理性思辨能力[13]。对于景观破碎化和景观异质性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不同景观生态流的生态意义等内容,适合设置分析性案例。在课堂中讲授相关知识点后,由教师提出分析性案例的主题,学生根据所讲授知识点和案例主题,进行分析和交流,在此过程中,能迅速将所讲授的知识串联起来,并加深对相关知识点的认识。
(3)操作性案例。
在景观生态学课程中,有许多案例涉及遥感与GIS 软件操作,例如景观生态分类、景观格局指数计算、景观动态分析、景观生态评价、景观生态规划等内容。针对这样的操作性案例,可在课堂上布置案例任务,由学生课后通过小组协作完成案例任务,然后再在课堂上通过PPT、录制视频等方式,展示案例中采用的方法、技术路线、操作过程、结果与分析等内容。其他学生对该小组的演讲内容进行评价和讨论,最后由教师对其优缺点和案例中的要点进行点评,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相关理论和知识点的理解。
建立有效的课程考核机制是案例教学法在景观生态学课程教学中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必要保障。通过对考核项目和考核方式进行细化,能促进案例教学法的顺利开展,还能督促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14]。考核项目不应只关注结果,还可根据案例的性质将考核项目分为案例实施过程中的准备、分析、讨论、结果等部分,从而对学生在各个部分的表现进行全面考核。此外,考核分数也可以由仅依靠教师打分转变为教师与学生打分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增加学生在考核中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多个学科专业的应用实践证明,它确实是一种较好的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与传统的课堂讲授相比,实践教学法对教师的教学方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通过典型案例库的构建及多样化的案例教学形式,引导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学习和探索,这也是案例教学法成功的关键。因此,本文对景观生态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案例教学法对景观生态学课程的重要意义及案例教学法在景观生态学课程中的实践与应用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和探讨,以期推进景观生态学课程教学的改革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