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背景下葡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2023-04-05 02:15薛燕蔡兆亮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3年3期
关键词:葡语文科人才

薛燕,蔡兆亮

(1.四川轻化工大学,四川自贡 610000;2.澳门理工大学,澳门 999078)

人工智能、虚拟技术、区块链、基因工程等新兴技术蓬勃发展,在改变社会关系的同时,也在重塑就业市场的结构[1]。文科教育必须紧跟新技术发展的步伐,调整原有的教育目标与方式,才能适应新的社会发展和需求。1980年,美国斯隆基金会率先提出新文科一词,提议将技术和定量素养纳入古典文科的研究领域。2017年,美国希拉姆文理学院提议对传统文科进行学科重组、文理交叉,把新技术融入哲学、文学、语言等课程之中,为学生提供综合性的跨学科学习[2]。

2020年11月,我国有关高校和专家齐聚山东,发布了《新文科建设宣言》,强调新文科建设是提升综合国力、坚定文化自信、培养时代新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文科教育融合发展的需要。新文科教育应明确总体目标、强化价值引领、促进专业优化、夯实课程体系、推动模式创新、打造质量文化,构建出世界水平、中国特色的文科人才培养体系。自此以后,我国的外语专家、学者开始思考新时代的外语学科建设。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指出:新文科建设要推进文科与现代信息技术和其他学科的融合创新[3]。许钧认为,在新时代下,应从国际视野、中国根脉、时代脉搏、特色凝练、立身根本这5个方面推动外语学科的建设与发展[4]。在何宁、王守仁看来,在新文科背景下,外语专业应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外语课程,培养出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具有国际传播能力、能够讲好中国故事的外语人才[5]。王铭玉表示,新文科建设需要在原有基础上重新定位文科的学科内涵以及人才培养目标,探索新的建设模式,以适应新时代国家和社会的实际需求[6]。

结合《新文科建设宣言》和各位学者的观点,我们认为,在新文科背景下,外语学科应该把握住时代脉搏,根据国家和社会的新需求,调整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学科融合、技术融合、课程优化、模式创新等手段,培养出具有中外视野、人文情怀、能够讲好中国故事的复合型外语人才。在此背景下,该文将分析国家对于葡语专业人才的需求和新文科背景下的葡语专业人才培养方向,以我们所在学校的葡语专业为例,探究新文科背景下的葡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1 国家对葡语人才的需求

以葡语为官方语言的国家,分布在四大洲,包括欧洲的葡萄牙,拉丁美洲的巴西,非洲的安哥拉、佛得角、赤道几内亚、莫桑比克、几内亚-比绍和圣多美·普林西比,亚洲的东帝汶,除此之外,我国的澳门地区也将葡语作为官方语言之一。国家对于葡语人才的需求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萌芽期,即新中国成立初期到“中葡论坛”成立之前(1949—2002年);增量期,即“中葡论坛”成立至我国推进新文科建设之前(2003—2020年);增质期,即新文科提出之后(2021年至今)。

1949年到2002年为需求萌芽期,仅有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外国语学院(现北京外国语大学)和上海外国语学院(现上海外国语大学)设有葡语专业,且这三所学校或数年停办,或隔年招生,培养出的葡语人才较为有限。

从2003年起,我国对葡语人才的需求进入增量期。这一年,我国在澳门成立了由8 个葡语国家共同参与的中国与葡语国家经贸合作论坛,三年举行一届部长级会议。此举为中国与葡语国家的经贸合作创造了新平台和新机遇,国家和社会对葡语人才的需求开始增大。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各个葡语国家借此获得更多通过澳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扩大中葡双边经贸规模的机会。

中国与葡语国家的商贸活动不断增加。根据中国海关总署资料,以中国和葡语国家进出口商品总值为例,2021年1-12月,中国与葡语国家进出口商品总额2 009.48 亿美元,同比增长38.41%[7]。与此同时,两国在旅游、文化、公共卫生、海洋、环保、产能等方面的交流合作也在进一步加强。外交、外宣、旅游、经贸、翻译、高等教育等各个领域都需要大量的葡语人才,高校葡语专业规模大幅度扩大。2000年,停办已久的中国传媒大学葡语专业开始复招,之后,全国各地多所高校陆续增设葡语专业,到现在,全国已有53 所高校设有葡语课程。短短的20年间,葡语人才培养规模迅速扩大,建成了专科、本科、硕士多层次教育体系。

在葡语高等教育的持续努力下,市场与葡语人才的供求关系已经相对稳定。但由于我国高校的葡语专业是在近20年内迅速发展起来的,缺乏整体的规划、统一的标准、科学的指导、健全的评价[8],各高校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计划自成一体,培养出的葡语人才质量不一,不能完全满足我国发展对小语种人才的要求。2020年,教育部提出要推进新文科建设,培养时代新人。2021年,葡语被纳入了全国翻译专业资格考试体系,一改之前国内缺乏针对葡语专业的标准化认证考试,仅能依靠欧洲葡萄牙语等级考试或巴西葡萄牙语等级考试来对葡萄牙语专业的学生进行葡语水平认证的窘境[9],这也标志着我国对葡语人才的需求正式进入了增质期。

2 新文科背景下的葡语专业人才培养方向

在新文科建设中,我们要分清“变”与“不变”,不变的是培养高水平葡语人才的宗旨,变的是人才培养方向的调整[10]。鉴于新文科背景和葡语本身的特点,我们认为优秀的葡语专业人才应该具备以下特征:(1)优秀的英葡听说读写能力;(2)掌握一门葡语变体,且能区分其他葡语变体;(3)熟悉语言外的一门专业;(4)良好的跨文化和国际传播能力。

首先,葡语人才需要具备优秀的听说读写能力。全世界约有2.6 亿人讲葡语,其中有2 亿人生活在巴西,使用巴葡,其余则生活在葡萄牙和非洲葡语国家,使用欧葡,因此,该语言目前主要有巴葡和欧葡两种变体,巴葡的使用者远远多于欧葡。大部分岗位的葡语人才需要与多个葡语国家打交道,如果对不同葡语国家的常用口语及文化不了解,势必会产生沟通障碍,因此,应在熟练掌握一种变体的基础上,具备区分其他变体的能力。另外,英语已经是国际通用语言,掌握英语是葡语人才的绝对加分项,对促进国际交流、科研教学都大有裨益,是葡语人才必备的语言技能。

其次,我国与葡语国家在政府合作、旅游、文化、公共卫生、海洋、环保、产能等多个领域都有密切交流[11]。“葡语+专业”的复合型人才能促进我国和葡语国家在相关专业领域的交流合作。另外,只有充分理解了我国和对象国的国情及文化,才能具备良好的跨文化和国际传播能力,和葡语世界的人们沟通无阻,传播中国声音,讲述中国故事。

3 新文科背景下的葡语专业人才培养途径

高等教育要对专业人才的社会适应、择业就业以及终身发展负责[12],合理制定专业培养目标后,应尽其所能实现培养目标。在新文科背景下,高校葡语专业可通过学科融合、技术融合、课程优化、模式创新等手段,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下面,笔者将以自己所在学校的葡语专业为例,探究新文科背景下的葡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3.1 学科融合

具备良好的跨文化和国际传播能力是国家对葡语专业人才的新要求。文化丰富多彩,博大精深,国情涵盖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环保、教育、外交等多个学科,如果能把这些学科的核心知识与葡语专业的语言学习相融合,学生便能在学习语言的同时,更好地把握本国和他国国情。因此,葡语教师在选择教材时,可利用包含相应国情、文化主题的学习材料来实现学科融合。我们尤其要推荐的是《理解当代中国》葡语教程系列,该套教材共四册,分为读写、演讲、汉葡翻译、高级汉葡翻译,能引导学生夯实葡语基本功,掌握时政话语语篇特点、提高思辨能力、跨文化和国际传播能力[13]。以笔者所在的葡语专业为例,我们在葡语专业的阅读与写作、听力与口语两门课中使用巴西原版教材——《走遍巴西》来让学生了解巴西国情和文化,在高级阅读与写作中则使用《理解当代中国》的葡语读写教材来让学生了解中国国情和文化。

3.2 技术融合

教育技术一直跟随时代发展不断进步,新型交互媒体、智慧课堂、慕课、微课、腾讯会议等各类现代教学技术不断涌现。在新文科背景下,我们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赋能教学、赋能课堂。譬如,我们可以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实现课前预习智慧化、课中互动智慧化和课后监测智慧化,形成教学闭环。以我们所在学校使用的泛雅网络教学平台为例。课前,教师可通过平台备课,设置课堂互动问题,预置答案,还可将视频、音频、微课、网页链接、多媒体课件等各类教学资源整合成课前任务单,通过泛雅平台发布给学生,要求学生在平台上完成预习并和同学进行讨论。课中,教师可通过泛雅平台签到、发布预设的课堂活动,通过平台实时显示的答题率和正确率关注每一个学生。课后,可以通过泛雅平台发布作业及测验,组织生生互评,展示优秀作业,下载学生作业等。当然,可利用的现代技术手段远不止于这些,将各种技术融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不仅能让备课、学生管理效率最大化,还能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和学习兴趣,实现教育质量的极大提升。

3.3 课程优化

专业课程内容及科目设置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方向和效果。我们需要根据国家、地方需要和市场需求做好教学内容的整合优选,实现课程序列及科目的合理设置,以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葡语人才。为了培养具有区分不同葡语变体能力、熟悉语言外的一个专业领域、具备良好的跨文化和国际传播能力的英葡双语人才,我校葡语专业对课程进行了以下优化:(1)所有葡语专业课程均以英语和葡语作为授课语言。(2)中教和巴西外教联合教授葡语结构课,由中教教授欧葡语法,由巴西外教教授巴葡语法,引导学生对比两个葡语变体读音和语法的不同。(3)与巴西高校签订师生互访协议,鼓励大三、大四学生前往巴西交流学习。(4)结合我校地方特色,鼓励学生考取侍酒师证,前往白酒行业参观实习,并在大三开设专门用途葡语课。安排具有医学从业经历的葡语中教讲授医用葡语,安排从事过葡语商贸工作的葡语中教开设经贸葡语、应用葡语等课程,帮助学生成为熟悉医学、商贸、酒类专业词汇及相关知识的葡语+复合人才。(5)以赛促学,鼓励学生参加各类葡语视频、歌曲、演讲、翻译大赛,促进学生视频剪辑、文档编辑、演讲口才等综合素养的提高。

3.4 模式创新

我国高校葡语专业大多与葡萄牙或巴西高校签订联合培养协议,大部分葡语专业的学生都是大一、大二在国内学习,之后有一年或两年的时间在葡萄牙或巴西的高校继续学习语言或新的专业,这样的模式有利于培养出具有良好听说能力的语言+复合人才,然而学生大三或大四身处国外,对葡语专业的课程思政教育和培养出契合国内市场需求的葡语人才带来了挑战。对此,我校葡语专业通过产教融合、校企/政校合作的方式来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创新。我们主动调研省内具有葡语人才需求的单位,构思合作方案后邀请相关单位负责人到校参观访问,积极促进实习基地成立及葡语人才的联合培养,以校园为阵地进行产教融合,深化校企/政校合作。这一模式让合作双方都获益匪浅。一方面,我们专业能从企事业单位那里获得准确的教学反馈,指导教学改革,帮助我校优秀葡语人才实现从毕业到就业的平稳过渡。另一方面,企事业单位也能借此定制所需的葡语+专业人才,满足自身需求,实现双赢。

4 结语

在大力推进“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等背景下,国家对葡语人才有了新的需求。新文科背景则为葡语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指导。新文科之新在于更新与创新。教育基本的社会功能是保持社会的连续性和促进社会的发展[14]。高校葡语专业教育应主动考虑社会需求,更新人才培养目标,创新人才培养路径。通过将不同学科融合语言学习、让信息技术赋能智慧课堂、重视课程设置的实用性和创新性,提升课程设置与专业应用的契合度,多管齐下,积极创新,打造出专业特色,培养出大批熟悉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了解我国国情,具有全球视野,能够熟练运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的新时代葡语人才。

猜你喜欢
葡语文科人才
人才云
文科不懂理科的伤悲
求学·文科版2019年6、7期合刊
豆文科作品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孙文科
全球有多少国家说葡语(答读者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