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对环境工程建设的促进作用研究

2023-04-05 01:39孙杰
大科技 2023年11期
关键词:环境监测环境保护监测

孙杰

(湖州利升检测有限公司,浙江 湖州 313000)

0 引言

由于社会的迅速发展,造成了一些环保问题。因此,社会各界都开始关注环保工作。环保不仅是为了让人们生活得更舒服,也是为了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在这一过程中,环境监控是一项非常关键的工作,它需要对环境中的各项污染物进行检测,并用科学的方法得到相应的数据,从而得出相应的环境指数,从而判定环境的好坏,这是进行环保工作的必要的条件和依据。

1 环境监测环境工程技术作用

环境工程技术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发展迅速,是当今世界环境技术发展最前沿的领域之一。环境工程技术包括节能减排、资源利用等内容。将上述环境工程技术应用于环保,可以大大提高环保工作的效率,保证环保工作的顺利进行,也可以提高环保部门的综合决策能力。环境工程技术在环保领域的应用,有利于取得更大的成果,提高工作效率。在完善环境保护管理体系的同时,可以打破传统环境保护管理模式对时间和地域的限制。这意味着信息通信通过其功能建立一种机制,确保在需要紧急干预的情况下实时保护环境,作为其核心内容,协调相关服务的策略和活动范围,实现对环境保护的长期预防,旨在形成环境意识。环保技术在环境保护领域的使用有助于减少在一些领域对环境的不利影响。良好的环境保护舆论是环境政策顺利实施的关键。加强环境保护教育,特别是针对低龄儿童的环境保护教育,环保通信技术在这方面发挥着主导作用。在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中,必须从小树立“人人参与”的思维模式。在这个意义上,环保技术具有明显的优势。在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条件下,环保技术具有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地向公众提供信息的功能,通过信息传播对个人和公众意识的影响,形成环境意识,并建立环境保护的机制。

2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监测人员的专业素质有待提升

由于我国在环保领域的发展相对滞后,其水平还需要不断提高。

2.2 监测数据质量参差度大

监测机构的运行标准和运行效率存在差别,因此监测数据的呈现也会有出入。当前我国已经出台了较为全面的环境监测制度执行标准,各行各业的执行法规和执行规范都在陆续完善之中,但是在规范执行范围内完成数据的监测工作并不意味着数据监测质量不会出现问题。以污染源数据的监测和判定工作为例,污染源类型、影响范围、影响深度、持续影响力等都是需要收集和判定的数据类型,这些数据的掌握都需要监测机构的把握。但是机构在发展过程中自身能力限制太大,技术的应用、设备的更进、人员的构成、数据库的建设等都是影响最终监测结果的重要因素[1]。从环境监测数据的呈现来看,目标工作群体的工作效率并不高,并且受到外部环境的感染力度较小,这从发展的角度来说并不一定是优势,长期发展下去会导致环境监测质量下降,监测机构的管理和发展失衡。

2.3 监测仪器设备落后

就当前来看,环境监测机构使用的多数试验设备与器具,均是国外进口的技术产品,不仅价格成本高昂,且维护保养难度极大,一旦在试验过程中出现故障,可能会产生不合理的输出参量,导致监测数据结果与检测受体的情况严重不符。例如,进行化学分析时经常使用的一种色谱工作站,它在如下3 种情况下可能会产生较大的监测数据误差:①计算机安装的数据文件配置错误,导致可视化数据在加工转化的过程中,错误的函数算法或单位换算后输出,使环境监测数据在处理记录层面出现错值;②色谱柱、光路镜片等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遭到污染,导致重要的数据比对、数据读取过程产生误差因素;③仪器设备本身的电子元件或线路虚焊松动,使部分工作荷载装置未能正常启动,导致数据在校正过程中某些峰或浓度显示为0,影响试验结果输出的准确性。另一方面,部分环境监测机构在硬件设施投入力度不够大,实验室环境使用的仪器设备,不乏一些老旧型号,难以满足部分监测数据的处理精度等级需求。

2.4 环境质量管理体系不完善

虽然各行业的监测站点都有相关的文档和工作流程,但是在实践中并没有完全遵循这些文件和流程。有些员工没有完全认识到环保品质的重要性,或者他们没有能够完全遵守环保标准。虽然使用了专门的仪器进行环保监测,但是这种仪器的使用效率并不高。例如,利用吸收光谱法对多个研究课题进行了研究,而一些研究机构仅对个别课题进行了研究。

2.5 样品采集因素

在环境监测过程中,应做好样品采集工作,如果样品采集质量无法保证,必然会影响环境监测结果。在样品采集中,涉及样品采集、样品保存、样品运输等内容,每个环节质量直接决定了环境监测质量。在实际操作中,严格按照工作要求落实,防止受到人为因素影响。此外,样品特性应由技术人员掌握,采集工作结束后将其运输到指定位置,开展分析工作。在此过程中,综合思考距离因素,选择合理的运输方式,如果在运输环节中受到污染,则会导致监测结果质量下降。

2.6 技术团队质量参差不齐

具体表现如下:①内部管理制度存在不完善问题,从当前环境监测机构的运营管理模式来看,多数机构部门存在着“外行管内行”的现象,也就是管理岗位与业务岗位职能分离,这样的管理环境,对环境监测质量的约束条件十分有限,更多的是依靠技术人员个人的职业道德素养、业务能力经验以及履职尽责意识。因此由于管理岗位人员在监测技术能力方面存在不足,导致环境监测质量的监督管理工作遇到层层阻力。②人才培训计划进行不周全,部分环境监测机构的管理人员错误地认为,只有严格技术岗位的准入门槛,才能确保技术团队的建设质量。但殊不知当前环境工程日新月异,行业领域内不断地出现新的监测技术方法、新的评估理念以及新的监测设备产品。而监测机构却没有相应的组织岗位再培训计划,使技术人员始终以“守株待兔”的态度来完成周而复始的监测工作任务,久而久之就会使技术岗位人员的业务能力方面落后[3]。③技术岗位人员自身的要求不严,不能端正工作思想,没有拿出严谨笃实的科学试验态度,导致环境监测工作在实验室操作流程中出现失误。例如,部分监测技术人员对管理章程熟视无睹,违反规定佩戴首饰或携带个人物品进出实验室,导致采集的待检样本受到污染,导致与监测项目相关的试验分析结果出现误差。

3 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措施

3.1 加大治理资金与工艺设备的投入

要推进目前环保项目的落实,首先要做好环保设施投资。可以采用PPP 模式,利用政府的力量来吸引更多的人来投资。在环保项目的实施上,国家要以身作则,加强环保项目的投入,保证优质的技术和先进的装备。工艺装备的投资是基础。目前,影响环保项目的主要原因是技术上的不足,现有的设施不能适应目前的发展需要。所以必须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引进高科技,更新现有的设备,以满足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园林绿化等方面的要求。

3.2 升级数据分析与监测手段

首先,环境监测机构需要对自身任务点和任务效率有较为准确的认知,要认识到自身在技术应用方面的不足,积极地发现问题并改进问题。通过引进更为先进的应用技术来改善自己的数据处理环境,提升数据分析的精度。其次,要在机构内部建设一支优良的数据分析团队,团队内成员由专业的技术型骨干组成,专门负责某类特定监测任务,要强调自身优势,找准市场突破。最后,要重视监测数据的综合性,监测数据的成型并不是单一的,而是要受到各种外部环境的影响,因此在获取数据的第一时间要能够掌握数据的来源,对数据的影响因子进行分类,对原始数据进行整合,针对性地发现实际污染问题,总结污染特征,并发现规律[4]。

3.3 组建监测网络

在信息化背景下,通过使用现代化网络信息技术,把环境监测中水资源、大气环境、土壤环境监测工作进行结合,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环境监测系统,在现代化技术的引导下,对生态环境进行动态化监管,对于监测中获得的信息,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专业技术进行科学处理,为环境质量评价提供平台,引导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工作有序进行,提高生态环境保护的实效性。在实际中,结合各个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情况,完善环境监测体系,通过在线监测、数据整合、数据传递等,让环境监测工作体系更加完善,促进环境监测网络系统稳定运行,帮助相关部门及人员更好地了解当地环境情况,对于监测中发现的环境污染问题,及时采取相关措施进行处理。除此之外,把环境监测网络和国家级环境监测网络进行结合,为国家制定统一的生态环境保护策略提供参考,让制定的管理策略更加规范合理,促进环境监测与环境保护工作的持续发展。

3.4 建设监督体系,提高整体管理质量

目前,环境质量监察工作的重点之一,是建立一套质量监察制度,以解决质量监察方面的不足,如实地监察、紧急监察等。工业区围绕环境质量问题,环保部门要继续加强空气质量控制。例如,考虑到大气监测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实地测试结果不仅可能影响未来一段时间的环境管理,而且可能影响测试实验室的可靠性及更好地保证整体管理的质量。此外,各级政府要整合环保服务,建立和加强环境监测人员之间的沟通、互动和协调,提高环境监测的整体效率和水平。执行环境监测任务,消除跨部门、跨区域和地方环境保护措施的时间和数量障碍,综合考虑环境监测问题,建立和完善综合、协调、和谐的环境监测体系。在环境监测机制的框架内,进行资源共享,进行地方人口调查和监测,建立专门的环境监测机构,对环境监测数据进行详细分析和系统化,并为数据和理论提供充分有效的支持,及时解决与环境恢复有关的问题。

3.5 提高自动化监测水平

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土壤环境监测技术的自动化水平必然会越来越高。对土壤环境进行自动化的监测,不仅可以减少监测成本的投入,还可以提高监测效率和监测质量,为土壤环境污染问题的治理打好基础。例如,将大数据技术应用到土壤环境监测中,可以有效丰富土壤分析数据库,提高自动化监测过程的智能性,进而从整体上提高土壤环境监测效果,加快土壤环境数据信息的分析效率。但是,自动化监测系统的构建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否则将会因为应用对象不适应而无法发挥出预期的监测效果[5]。

3.6 建立长效的人员管理机制

①要加强全能技术人才的储备,在环境监测中心通过建立全周期、长效的工作考核机制,结合中心内部业务情况,开放人才晋升渠道。确保环境监测中心管理人才做到懂技术、懂业务、懂管理,以此为基础形成创新人才培养的完善工作机制。②要做好岗位梳理培训工作,本着“走出去、请进来”的人才原则,对各类在岗在职人员针对性地进行集中培训、跟岗培训、示范培训、老带新培训以及外出学习培训等全方位培养活动。可以与友邻地区单位定期举办“监测业务技能竞赛”,在模拟“实战”的条件下,对技术岗位人才的业务技能全方位考核。③要规范人员管理,与环境监测项目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分别签订岗位责任承诺书。要求环境监测项目必须由专人负责作业监督,整理形成的数据分析结果、数据报告等文件,需要经由项目负责人签字确认后方可上报,确保环境监测的质量责任可追溯、可回查。

4 结语

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领域的使用有助于减少在一些领域对环境的不利影响。环境监测环保技术的流动性使人们有理由将其视为一种旨在消除和减少与发生紧急情况有关的社会危险后果的机制方法。环境监测在环保技术的帮助下,及时提供信息,充分评估发生的情况,从而对工业设施的事故造成的后果进行高质量的预防,为选择和执行适当的措施提供了保障。这种通过环境监测信息通信构建的分析,确保了对环境形势的实时控制,即通过及时采取适当的措施,将危险后果降至最低。

通过对当前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现状的分析发现,生态环境保护过程中,生态环境监测经常因为受到设备、技术、人才等因素的影响出现数据准确率下降的问题,影响了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的质量。因此相关部门必须加大环境监测分析工作的力度,合理运用科学技术,提高环境监测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为后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环境监测工作的全面开展,不仅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准确无误的数据依据,提高了环境污染问题的治理效果,而且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共同发展的目标。

猜你喜欢
环境监测环境保护监测
环境保护
特色“三四五六”返贫监测帮扶做实做细
环境保护中水污染治理措施探讨
环境监测系统的数据分析与处理
大气污染问题的环境监测
基于环境保护的城市污水处理
国内外环境保护的经验、做法以及给我国的启示
对环境监测数据造假必须零容忍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2月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