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育洪 | 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教师发展中心师训部主任
如今,以学为核心的教学理念已深入人心,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教师的教如何实施?学生的学如何启动?学生的学习力如何提升?……对此,我们努力在教与学之间寻找能够撬动“课改”的支点,用十几年践行“以任务驱动学习”,目前,这部分内容已写入《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成为2022年版新课标倡导的学习方式。
原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成尚荣指出:“以学为核心,并不意味着以学代替教,学与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缺一不可。没有高水平的教就没有高水平的学……”我们认为,以任务驱动学习就是一种“高水平的教”:开始的任务设计,体现“学”的价值,引导学生的“想学”达到高水平;最终的任务完成,体现“人”的价值,促使学生的“享学(享受学习、享用学习)”达到高水平。实践以任务驱动学习,需要教师在教学理念上至少发生如下两大变化: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提出,核心素养的综合表现包括责任担当与学会学习。如果一个人能“把学习看成任务”,那么他就更可能把学习看作一种责任,明白学习的意义,随后也就能务实地学习。针对学生,特别是小学生普遍缺乏这种看法的现状,我们不如“把任务变成学习”,让学生带着责任朝着目标步入知识的殿堂。
例如在“表面积的变化”一课中,教师如果直接研究“表面积的变化”,学生更多的是跟着教师学,如果教师将其设计成“怎样包装更能节省纸”这个任务,那么学生直接看到的是自己生活中可能遇到的真实问题,会更愿意开启“有用的学习”。而且节约体现了低碳生活的理念,这一问题也会诱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进而使其生发出学习责任感。
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原理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大的任务或问题相结合,让学生在相对真实的教学情境中带着任务学习,以探索问题解决方法的形式来驱动和维持学习者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在完成实际任务的过程里完成学习知识的任务,并从中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和问题处理能力。以任务驱动学习,可以将“学生跟着教师学知识”转变为“学生盯着任务学知识”。教师藏在任务背后,知识藏在任务里面,当任务成为一种责任、一种目标、一种情境、一种活动、一种价值、一种评价,就能很好地实现教学评一致。以任务驱动学习,师生如同订立了“学习契约”——教师承诺学生完成任务就能实现愿望,这也正如教育专家柳夕浪所说:“真正的教学原本就是关于人的成长的一种特有的承诺。”
教师常说“问题是知识的心脏”,希望学生能够提出问题,那么,学生用什么提出问题呢?以任务驱动学习,教师相当于把问题藏在了任务里,让任务成为问题的发动机,通过任务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继而通过问题让学生发现知识。
上述案例中,“这些长方体怎样拼表面积最小”的问题一般由教师提出。如果教师推出任务“怎样包装节省纸”,学生就能透过这个实际问题,发现其实就是“长方体怎样拼表面积最小”的数学问题。
现实教学中的任务包括探究性任务(研中学)、表现性任务(做中学)、应用性任务(用中学)、创造性任务(创中学)等多种类型。教师或学生既可以设计独立的小任务,又可以设计统整几节课甚至几个单元教学的大任务,与新课标倡导的主题性学习和项目化学习对接。不论如何,任务都应该是学生需要和感兴趣的,这样任务的外驱力就会变成学习的内驱力。此中,驱动学生完成任务的不是教师也不是任务,而是学习者本身,更进一步说是学习者的成就动机,让学习最终变成学生自己的事情和自己能做的事情,这就是“高水平的教”所能达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