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博 李然
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当代教育的根本任务,在高校体育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亦是发展学生的六大核心素养之一。体育教学过程是开发学生身体与心智的教育活动,如何把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作为主体作用在体育课中体现出来,这才是关键问题。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对于促进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分析了高校体育在“教、练、赛”改革下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必要性,提出了课内外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与途径,促使当代大学生在新时代高校体育“教、练、赛”改革背景下的实践创新能力得到更好的培养和提高,真正达到以体育人的教育目的。
2021年6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试行)》,其重要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树立“健康第一”教育理念,深化体育教学改革,强化“教会、勤练、常赛”,构建科学、有效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新模式,帮助学生掌握1至2项运动技能,促进中小学生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等核心素养的形成,为实现“健康中国”“体育强国”作出体育学科的贡献 。然而,培养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也已经成为当今高校教育发展的主流趋势,国内外教育学家都强调要在各学科的教学中培养和学生提高学生的实践创造、创新能力。作为一名体育教育工作者,应及时更新自己在体育教学中的教育理念,在体育课堂上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个性。培养学生在“教、练、赛”改革下的实践创新能力,在课内外体育锻炼中激发出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掌握1-2项运动技能的同时,更要使得学生成为善于学习、乐于思考、德智体美劳全面素质教育发展的新时代接班人。
1 创新能力的概述
创新能力是指人们为了发展的需要,运用已知的信息,不断突破常规,发现或产生某种新颖的、独特的、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新产品的能力。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则是指在教学中营造学习氛围、创设问题情境、改变教学方式、让学生多角度探究、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等几个方面来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
2 “教、练、赛”一体化课内外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2.1 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人是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的主导因素,重视人的创新实践能力的发展,就是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是社会一切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发展的核心元素。创造者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逼近,以人为本和知识为本的时代主体精神。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新时代要求我们的教育者必须培养出能面向社会与未来具备德智体美劳全面素质发展的专业实用型人才,所以落在教育界的重任不仅仅是教育工作者本身,更是全社会。
2.2 符合现代教学理论
现在教学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而传统体育教学的主要弊端在于教师将动作练习方法硬塞给学生,是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落实。学生只是被動机械地模仿,大大降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当今高等教育,既重视书本之内的理论知识,更加注重的是学生如何走出校园以后的发展和现实问题,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求,才是如今教育的主旨。那么在校各科目提高学生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让学生逐渐的成长和进步,才能符合现代教学理念。
2.3 符合个体身心发展的需要
学生在学校宝贵的四年光景,无论是时间、精力、想象、还是思维活跃度都处于最佳黄金时期,也是对自己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定向追求的重要阶段。启发学生在教学实践中的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这对于学生本身的身心发展及以后走向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实践活动中锻炼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在各学科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主观创造性和实践创新能力是符合学生个体身心发展的需要。
2.4 符合终身发展的需要
随着现代运动的种类层出不穷和新体育课程标准的逐步深化,终身体育的运动观念应贯穿体育教学思政环节之一。学生在将来面向社会,走向工作岗位需要灵活应变,更需要拥有实践创新能力来应对工作环境中的各种事务,总不能一直按部就班,缺乏创新精神去做人做事。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在一堂高效的体育课中,在大学时期间参与的各种实践活动中能更好的锻造出来,尤其是学生干部在组织各项活动与实施过程中最能历练学生在不同环境下处理和解决事情的能力。所以,在高等教育阶段对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符合终身发展的需要。
3 “教、练、赛”一体化课内外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与方法
3.1 以学生为主,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现代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而全面落实“教会、勤练、常赛”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真正参与到教学实践中。在体育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只有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创新意识才会被激发出来,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往往先要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思维决定意识,意识决定行为。只有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充分利用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这样学生的创新意识才会被激发出来。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适宜的给学生自己发挥想象的机会,在我们以往体育课中课前热身活动都是教师或体育委员带领,且热身方式基本都那几样,长期以往学生就会觉得无聊,也达不到预期的准备效果。老师首先应教会学生如何根据课的内容来做专项准备活动,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轮流带领让学生自己作为领导者带热身运动部分,学生可以无限想象自己编操按自己认为的方式去做,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思维,让每位学生都有展示自己发散性思维的机会。只有这样,学生就会去思考,编排出自己课外学习的知识,激发学生自主创新意识。
热身游戏是高效体育课堂的重要环节之一,为达到学生身体预热的效果,单一的慢跑和徒手操活动缺乏趣味性和充分热身的效果。为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设计每节课让不同的学生组织全班热身小游戏活动,且每节课热身小游戏必须不一样,最好是能够结合专项本身特点编排,这样不仅能锻炼到组织者“个人能力”,更能充分体现出以学生主体作用,还能很好的激发出学生在体育课上的实践创新能力。
3.2 努力营造有趣的教学情境,提供创新的环境
激情、兴趣是创造力发展的必要条件。强烈的兴趣是一种巨大的动力,会紧紧吸引着学生们的注意力、思考力和想象力,驱使学生去积极思考、观察和研究。在体育教学中要培养个人的创新能力,教师除了努力提高学生个人自身的创新能力外,更要注意营造一个使集体都能参与的活动或周围环境先进的能有效激发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氛围。营造有趣的教学情境的内容有:积极进行合作、自信、活力、自我激励、追求卓越等创新个性品质锻炼学习运用情感智力,创建努力学习运用创新思维、创新技能的氛围。
在体育教学中,给学生提供创新的空间环境,让学生自由、无拘无束尽情去创造。例如跳绳活动课,教师出示器材后,没有规定的示范动作,让他们自己发挥的去跳,想怎样跳就怎样跳想出最开心的跳法和各种想到的花式动作,比一比看哪些同学跳出的花样更精彩。这样,就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放飞想象和实践的空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运动主动性和积极性,还可以使他们获得探索成功的喜悦和满足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独立性,即培养其解决问题和开拓思维的能力,还能达到创新意识的提升。
在体育教学中也要给学生营造有趣的问题情境,提高学生积极动脑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能力是指能够发现和提出并由自己回答或请人回答的能力。问题意识就是对问题的感受能力。创新活动源于问题意识,我们对身边大量的现象要持有“理解”的态度,看一个事物或看一种现象,不管它是初次接触还是司空见惯,都不妨问一下“为什么?”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如果你对某个领域有较深的了解,对这个领域有时产生的好奇心常会带来一些意外的创新。比如乒乓球中下旋球、侧旋球、左侧右侧各种技术的攻击点和反击技术的要求与原理的探讨。让学生去想象接发球点的方向与攻击点变化。也可以通过小组活动,为了体现自己的能力就会形成竞争意识,这样就能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有目的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不同的结论进行不同的讨论,刺激学生的思维兴奋点,从而使学生产生很强的求知欲,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3.3 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的灵活运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思维性的传授,让学生能通过问题得出各种不同的结论,能对一个器材或一个技能进行变通思维的处理发挥。如果一个人在讨论中,能轻易地从一个主题转换到另一个主题,并能针对讨论的问题结合几个选择,就能达到变通思维的运用。在体育教学中只要提高了变通思维的能力,就能够达到随机应变、举一反三的变通力。随之也大大提高了自身的创新思维能力,使自己的思维更加活跃更加具有想象力。如:在篮球技术练习中,老师将身前变向过人技术动作传授给学生,然后让学生根据这个动作演变几个过人动作,比如腿下交叉运球,背后变向运球等。大限度地满足学生自身成就感的满足,在自创动作的练习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体育教学中,也可以通过暗示、提示等教学方法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潜力,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对创造者来说,观察能力至关重要。教师在教授一个动作之前都会先做一次示范,让同学观察动作的整体结构和完整过程,在进行详细的讲解。让同学自己先进行观察是想让同学先发挥自身的想象力,通过观察了解了什么?明白了什么?例如在学生学习跳远时,教师先做一次完整的动作示范,然后同学通过刚才的观察动作从助跑到起跳到空中动作再到最后的落地的变化,说出自己的想法和影响远度和高度的因素。然后老师在进行正确的讲解,学生就会了解的更深,记得更明了,能容易的掌握完整的技术动作。在进行观察时学生不断进行思考同时开拓了学生的思维想象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4 在比赛、游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会是勤练和常赛的基础,勤练和常赛是体育教学中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关键与核心,那么如何做到勤练和常赛中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呢?这就要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点拨”作用。首先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展示出自己的主体地位,我们体育教师就要精讲多练,尤其像足篮球和乒羽网选项课上让学生来组织游戏和比赛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参与性,让其转换角色,也体会“主人翁”的地位。教师在游戏或者比赛中进行点拨和指导,结束后进行评价总结,这样注重教学过程中的学习效果纳入体育课成绩考核或者评价指标之一。
在体育热身游戏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创新或者改变体育游戏规则。大学生在参与体育游戏过程中,身体处于积极兴奋状态和愉悦感,并且在思考游戏规则的过程下如何做到“赢家”,身体力行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活动,既锻炼锻炼了身体,又激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也达到了热身的目的。例如:在《贴膏药》游戏中,经常出现有的学生一直站着没有参与感,有的学生却一直在追人,有的同学不容易被抓到却在一直绕圆圈,就是不肯贴别人,其他同学站在那看,就像木头人似得,最后有的都蹲下休息了。于是可以对游戏规则进行修改,跑的人最多只能跑两到三圈就必须贴人,并且每个人都要换着贴,否则表演节目或抓人。还可以增加游戏难度和运动负荷,例如被抓者在逃跑的过程中随机做动作,抓人者必须模仿其动作,如俯卧撑、下蹲跳起、前滚翻等动作,被抓者自己随机发挥创新动作等。“贴膏药”热身游戏规则的修改可逐级增加难度,学生的参与感也急剧增加,大家轮流的次数明显增多,这样既能增加趣味性也能提高参与感,也能充分起到热身活动的效果。后面在各种游戏中也尝试这样的规则优化或修改,并由学生自己每节课组织和设计热身游戏,这样很好的锻炼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也让学生自己对编排游戏和优化游戏规则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高效的体育课堂在“勤练、常赛”中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勤练,在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按基础班与提高班的模式设置体育技术练习方式。不仅涉及体育教学,还涉及体育第二课堂:课外体育活动和课余训练。组织形式分为体育俱乐部、学生体育社团、体育代表队等。常赛,主要构建课程内的全员参与的教学赛、体质健康测试赛、校内系列体育赛事、校外体育比赛等。做到教学比赛课课有,运动竞赛常常在,周周、月月、季季、年年有比赛。从以前的“三无”体育课到现在的“充实”体育课,适宜运动量、易行技战术和全员参与的教学比赛中锻炼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例如大二的足球选项课中,教师每节课开场引入足球小知识,或者由学生讲一个关于足球明星或有关足球的小知识。进入热身及游戏的组织和编排完全也可让学生直接参与,教师对其总结点评。主要内容也可由技术较好的同学来主导设计,教师在旁进行细节上的优化。比赛教学法主要針对以球类运动展开设计,最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全员参与,并且能实际运用。又如在学习脚背正面颠球技术时,可以组织课堂颠球比赛,前三名加平时分的激励措施。课内的教学比赛一般采用小场地比赛,五到九人制合理划分利用场地空间,身体条件较弱或者有病见习的同学参与裁判或球迷啦啦队,这样让所有的同学参与进来才是我们高效体育课堂的最终目的。而学校对于校园足球的发展及建设也应该创新多元化,针对大三开设的足球俱乐部课,校足球队、足球社团、学生裁判员协会和校内外比赛的组织、授课、训练和日常管理,都可以发挥优秀学生干部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直接组织参与,教师指导,最大程度的发挥学生的个性,锻炼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不同的学生的创新过程是不同的、异样的、多样性的,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发挥,教师要对其正确的引导,适当的监督和考核,学校各部门对其政策性的奖励与支持,这样的学校课内外体育才得以良性循环,才能更好的发展下去。在课内外体育中“教会、勤练、常赛”中的各个阶段,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切实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切换角色让学生充当组织者,这样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创新能力。
(作者单位:西安航空学院体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