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军 纪笑纳 陈璐璐
(山东省肿瘤医院 山东济南 250117)
肺癌属于长期性病症,病症问题较为严重,很容易使得患者产生不良情绪[1]。在不良情绪的作用下,患者的疼痛问题会加重。大多数患者对于肺癌知识了解得不够全面,在化疗与药物的双重治疗作用下产生了较大的心理压力,对于临床治疗依从性和疾病控制的能力也会因此下降,不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保障[2]。本研究通过对比,研究了心理护理干预与健康教育应用在肺癌患者中的临床价值。
本研究选取2019 年12 月~2020 年7 月的肺癌住院患者70 例,且经院内细胞学判定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检验前与事先获取本院伦理协会认同,同一时间,与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签订了同意书。70例患者通过随机数表的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5 例。
对照组男性20 例,女性15 例;年龄49~69 岁,平均(58.64±2.19)岁。其中一期肺癌患者12 人,二期肺癌患者18 人,三期肺癌患者5 人。
观察组男性22 例,女性13 例;年龄51~70 岁,平均(59.71±2.84)岁。其中一期肺癌患者10 人,二期肺癌患者19 人,三期肺癌患者6 人。
临床中,患者治疗后无药物依赖及系统并发症出现,生存年限可延长3 个月以上,一般资料样本无明显差异,P>0.05。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包含指导患者遵医嘱服药,合理安排化疗患者治疗时间。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额外实施心理护理干预与健康教育。具体如下:
1.2.1 心理护理。患者入院后,通过一对一的形式给予心理干预[3]。护士通过与患者的交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注意倾听患者的倾诉,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对于不同情绪的患者采用不同的心理学方法进行干预,以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同时采用音乐疗法等护理方式帮助患者保持心境平和。此外,同步对患者家属进行心理干预,让家属理解患者的情绪变化,营造温馨的氛围,从而使患者能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
1.2.2 健康教育。肺癌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在未来生活中患者会受到恐惧担忧等问题的影响,导致心理状态不佳。大多数肺癌患者对于肺癌的认知为死亡,对疾病控制过程中生命质量的延长了解得并不充分。健康教育采取客观性与全面性较强的方案,利用举办讲座和一对一交流的方式,保证了肺癌患者和家属对于疾病的正确认识,在充分掌握疾病危害的同时认识到疾病的可控性。
(1)分析癌症疼痛。疼痛评分所采取的方法为VAS 评分。准备刻度清晰的直尺,患者通过1~10 的刻度对主观疼痛感进行判断,分数越高则表明患者的疼痛感越强。(2)使用WHOQOL-BREF 量表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分,包括入院时和出院前的生活质量。从生理、心理、环境、社会等角度进行判断,涉及的内容较多,共24 项。满分为100,临床评价患者的平均得分。(3)通过SAS 与SDS 评分量表对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进行判断,分数高则负面情绪重。
临床数据样本资料统计过程中所采用的软件为SPSS24.0,样本计数所选用的临床资料为(n,%)与,数据样本的检验则需要使用t 与χ2值进行,临床研究具备研究价值,则P<0.05。
两组患者的VAS 评分均出现下降,下降明显的一组为观察组,P<0.05。见表1。
表1 癌性疼痛评分对比(,分)
表1 癌性疼痛评分对比(,分)
组别 n 护理前 护理后对照组 35 6.41±1.56 4.55±0.49观察组 35 6.39±1.42 3.17±0.46 t 0.056 12.148 P 0.955 0.000
两组患者WHOQOL-BREF 量表护理前无明显差异,出院时观察组的生理功能(64.19±1.89)、心理功能(68.37±3.24)、社会性(67.94±3.06)、生活环境(60.27±1.88)、总体感觉(60.73±2.69),5 项分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分)
表2 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分)
生理功能 心理功能 社会性 生活环境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对照组 35 51.09±7.62 58.46±3.62 57.41±8.90 64.31±4.41 55.33±6.09 62.62±4.41 49.06±7.71 55.53±5.61观察组 35 50.33±8.29 64.19±1.89 56.33±9.06 68.37±3.24 54.10±7.07 67.94±3.06 48.76±6.96 60.27±1.88 t 0.399 8.301 0.503 4.389 0.780 5.864 0.171 4.921 P 0.691 0.000 0.617 0.000 0.438 0.000 0.865 0.000组别 n
续表
出院时观察组SAS 评分和SD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见表3。
表3 两组负性情绪评分对比(,分)
表3 两组负性情绪评分对比(,分)
SDS SAS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对照组 35 57.42±4.93 52.33±5.09 61.62±6.40 54.63±7.27观察组 35 56.09±5.71 48.33±2.61 60.29±7.26 40.69±2.05 t 1.043 4.137 0.813 10.918 P 0.301 0.000 0.419 0.000组别 n
化疗是肺癌患者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多年的临床研究已经证实,化疗不仅能够延长患者生存时间,还能够提高患者的5 年存活率[4]。尤其是对于中心型肺癌、晚期肺癌等无法给予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来说,化疗就更为重要[5]。化疗是使用化学药物对患者体内的恶性肿瘤细胞起到杀灭作用的治疗方法[6]。但是药物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也会损伤正常细胞,因此会导致轻重不一的不良反应出现,累及各个系统,导致患者身体和心理上的不适,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7]。同时由于恶性肿瘤的不良预后,患者很容易出现焦虑、沮丧等不良反应,出现大量的负面情绪[8]。已经有研究证实,肿瘤后期负性情绪强烈的患者生存期更短,更容易发生转移。因此如何缓解肺癌化疗患者情绪,减少治疗对其生活的影响就成为护理学中研究的重点。
心理护理是近年来护理学中研究的热点。随着对疾病的研究,临床越来越重视患者心理变化对躯体状态的影响,认为心理状态和躯体状态有显著的关联,因此也更加重视对重症患者的心理干预[9]。同时健康教育的作用也被更多的人所知晓。健康教育从知识教育的角度出发,帮助患者正确认识不良生活习惯改善的重要价值,更好地配合疾病的治疗以达到提高健康状态的目的[10]。因此对于肺癌化疗的患者,本次研究中尝试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和健康教育干预。从研究结果来看,护理后对照组VAS 疼痛评分降至(4.55±0.49)分,观察组降至(3.17±0.46)分,可见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具有改善患者癌痛的作用。这是因为患者情绪平和舒缓后,躯体疼痛感觉就会减弱。出院时,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性、生活环境、总体感觉分别为(64.19±1.89)(68.37±3.24)(67.94±3.06)(60.27±1.88)(60.73±2.69)。观察组5 项分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联合干预能够明确地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在患者的情绪方面,出院时观察组SAS 评分降至(40.69±2.05)分,SDS评分降至(48.33±2.61)分,均低于对照组。说明心理干预在改变患者情绪状态方面作用显著。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及健康宣教可有效调节肺癌患者治疗心态,减轻情绪所致额外疼痛,改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