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通道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

2023-04-03 01:44:30王方
人人健康 2023年6期
关键词:引流术开颅血肿

王方

(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人民医院 甘肃甘谷 741200)

脑出血在高血压患者中属于发病率较高的并发症类型,高血压患者脑出血的发生是由其血压长期处于异常升高状态,累及脑部小动脉,引发病理改变,于患者从事体力劳动或过度活动时血压急剧升高,由此导致病变小动脉发生破裂,进而造成脑出血发病[1]。一般而言,脑出血发生后将于动脉破裂处形成血肿,随出血量增多血肿体积将明显增大,进而压迫、损害神经系统,破坏其功能。脑出血患者在患病后若未及时接受相关治疗,病情将持续发展,疾病危害将进一步加剧,错失最佳治疗时机、增加临床治疗难度的同时,对患者生命安全将产生严重威胁。常用的清除脑内血肿的方法包括软通道穿刺引流术、开颅清除血肿[2]。开颅血肿清除术是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法,其清除效果显著。但需要开颅脑,给患者造成很大的创伤,容易引起多种并发症,对治疗及预后均产生消极影响。软通道穿刺引流术是一种微创清除血肿的方法,可通过穿刺点小切口穿刺引流来实现,对疾病康复具有积极意义[3-4]。为进一步研究软通道穿刺引流术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治疗中的可行性,本文以50 例该类患者为例,对软通道穿刺引流术治疗作用进行分析,为后续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9 年2 月~2022 年2 月的高血压性脑出血资料50 例,采取奇偶分组法(住院号)将患者分为研究组(25 例)、对照组(25 例)。

对照组男性13 例,女性12 例;年龄50~74 岁,平均(62.36±1.48)岁。

研究组男性15 例,女性10 例;年龄52~73 岁,平均(62.55±1.37)岁。

上述资料组间数据差异不明显,P>0.05,提示存在分析价值。本研究经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1)确诊为高血压性脑出血并签署入组同意书者;(2)内科治疗无效,符合软通道穿刺引流术、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相关指征者;(3)基础信息及疾病相关资料完整者;(4)本人及家属自愿配合、保持知情态度者。

排除标准:(1)患有免疫性疾病者;(2)伴传染性、感染性疾病者;(3)近3 个月至6 个月时间内有溶栓治疗经历者;(4)依从性差者;(5)严重肝、肾、骨髓等脏器病变者;(6)中途退出研究者;(7)期间参与其他相关研究者;(8)血液疾病者;(9)凝血功能异常者;(10)智力、意识、语言障碍者;(11)非高血压引起的脑出血者;(12)精神疾病者;(13)凝血系统功能异常者。

1.2 方法

两组均采取常规治疗。治疗措施为降低颅内压、镇静止痛、控制脑水肿、止血、调整血压、改善通气等对症支持治疗措施,做好患者心电、血氧饱和度、生命体征等的监测,明确上述指标有无异常波动,分析患者病情是否得到有效管控,病情趋向稳定后,采用血肿清除术处置血肿(发病6~8 小时)。

对照组在常规治疗措施的基础上给予患者开颅血肿清除术。主要实施方案:对患者实际病情进行分析,实施全身麻醉,气管插管。以术前影像学检查结果作为依据,规划手术切口位置。定位后,实施消毒,切开头皮、分离帽腱膜下疏松组织层及骨膜,锯开颅骨、移除骨瓣后,观察血肿所在位置及体积,实施血肿清除处置,其间注意对周边血管、脑组织等的保护,实施电凝止血,充分清除血肿后探查有无出血,无异常后留置引流管,复位游离组织,缝合切口。

研究组在常规治疗措施的基础上采取微创软通道穿刺引流术。操作流程如下:CT 扫描对血肿位置进行定位,仔细观察CT 扫描所得影像,结合血肿大小、失血量、血肿有无破入脑室等资料数据分析患者病情。患者的穿刺点(如小脑为枕骨粗隆、发际、乳突上部以及中线构成四边形的中心;丘脑一般在颞区外耳外孔上方5 厘米左右;核壳区一般位于额区中线旁2 厘米左右),局麻,穿刺点做不长于3 厘米的小切口,颅骨钻孔,切开硬脑膜,用8~14 号硅胶引流管引流,避免大脑皮层积血,缓慢穿刺血肿腔引流血性液体或低压抽血凝块,合并脑室侧脑室前角穿刺血液,初吸应小于血肿总量的40%。引流管引流完成后,术后复查CT 观察残留血肿,必要时向血肿腔内注入0.9%NaCl 溶液、尿激酶30,000~50,000U,使血肿液化引流,插管5~7 天,具体天数视情况而定,引流满意后拔管,并缝合引流口。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临床指标状况,分别为手术时间、出院时间、置管引流时间;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将其分为显效、有效、无效3 种。显效:引流减少,症状消失,颅内血肿彻底清除。有效:症状显著改善。无效:症状无变化,甚至加重。上述指标状况分别表示为功能缺损程度(NIHSS 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评分)。计算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分析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主要评估内容包括:术后再出血、引流管堵塞、颅内感染。

1.4 统计学分析

经SPSS22.0 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表现为(%)率,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置管引流时间、手术时间、出院时间)表现为(),t检验。P<0.05 组间数据有差异。

2 结果

2.1 临床指标

时间指标状况比较,对照组长于研究组,具备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状况统计学对比()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状况统计学对比()

组别 例数 置管引流时间(d)手术时间(h)出院时间(d)研究组 25 6.15±1.22 0.88±0.15 13.33±2.34对照组 25 7.56±1.47 1.65±0.25 19.34±3.46 T-3.6904 13.2053 7.1941 P-0.0006 0.0000 0.0000

2.2 并发症

对照组(24.00%)高于研究组(4.00%),P<0.05,研究结果有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2.3 治疗效果

对照组、研究组分别为76.00%、100.00%,统计学有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有效率对比(%)

3 讨论

脑出血占脑卒中总数的17%~55%,是威胁人类生命的常见疾病,病死率、致残率、死亡率高,给社会和家庭造成了严重的负担。脑出血最常见的部位是基底节的核壳和内囊,而发病于脑干、小脑等位置者较少。脑出血严重程度与出血量、出血部位有关。研究显示,失血量大,累及对侧丘脑及下丘脑,病情危重。病情轻者,可提前进行内科保守治疗,一般以控制脑水肿、血压为主,进一步恶化者需及时给予手术治疗,控制活动性出血,清除血肿,常用的有开颅手术、软通道穿刺引流术等[5]。

去除血肿一直是开颅手术常用方式,对脑组织血肿具有较高清除率,但在脑外伤疾病治疗中,该术式实施后患者并发症发病率偏高,对其术后康复易造成干扰。现今临床中微创技术快速发展,软通道穿刺引流术广泛应用至临床。该措施具有操作简单,术中仅需软通道CT 辅助操作,实施后能够快速实现血肿引流,创伤小,对治疗及预后均有积极意义。

本文研究显示,研究组临床指标显著改善,治疗有效率较高,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其原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采用软通道穿刺引流术治疗脑出血,能够快速清除血肿,且实施后患者引流时间明显缩短,手术所致创伤较小,有助于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从而使患者经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能够早日恢复。除此之外,该措施具有操作简单、易于护理等优势,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软通道穿刺引流术较其他术式更具时效性。实施穿刺引流后,患者脑出血所致病症反应能够快速得到改善,进而抑制血肿对其脑组织及神经系统的压迫,使患者预后恢复得到促进。在此基础上,软通道穿刺引流术的实施,能够减轻手术操作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脑组织、神经系统等的刺激,有助于维持患者颅压稳定。同时可使患者脑组织微循环恢复得到促进,由此对其预后恢复、身体生理机能恢复等均能够产生积极影响。与侵入性血肿清除术相比,软通道穿刺引流术安全性高,对于高血压脑出血能够产生显著治疗作用[7-8]。

综上所述,软通道穿刺引流术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有效性,推广价值较高。

猜你喜欢
引流术开颅血肿
头皮血肿不妨贴敷治
基层中医药(2020年4期)2020-02-13 11:54:49
维护服在胆囊穿刺引流术后患者管道维护中的应用
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血肿复发的相关因素研究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在胆汁瘤治疗中的应用
海南医学(2016年8期)2016-06-08 05:43:00
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在对冲性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观察
快速开颅技术在外伤性颅内血肿合并脑疝抢救治疗中的效果
负压封闭引流术(VSD)在骨外科针对创伤软组织缺损治疗中的研究
开颅手术后继发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和治疗方法
探讨预防基底节脑出血钻孔引流术后再出血及早期治疗
问题2:老年患者中硬膜外血肿的手术指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