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雅善,南立军,王艳君,崔长伟,李洋,杨俊梅,徐成东,江璐
(1.楚雄师范学院资源环境与化学学院,云南楚雄 675000;2.茅台学院,贵州仁怀 564507)
近年来,全国各高等院校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思想政治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课程思政作为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领域的新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2016年以来,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课程思政建设已经上升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国家战略[1]。2017 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充分发掘和运用各学科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进一步深化对课程思政的认识。2017 年12月,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中明确指出“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为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2020 年6月,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为全国高校课程思政的实施提供了基本遵循。至此,全国所有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如火如荼开展起来。
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诸如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结合不紧密、教师重视程度不够、教师能力不足、考核体系缺失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结合自身的课程思政教学经验,以《葡萄酒市场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为基础,系统地总结了以往课程思政教学中的成熟经验,以期为开设同类课程的高校提供教学借鉴与反思。
《葡萄酒市场学》是建立在经济学、管理学、行为学和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上的一门应用性学科,是葡萄与葡萄酒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主要讲授葡萄酒市场营销环境、葡萄酒消费者市场、葡萄酒市场营销战略制定与选择、葡萄酒市场营销调研与预测、葡萄酒市场竞争战略、葡萄酒产品策略、定价策略、分销策略、促销策略等内容。该课程是葡萄与葡萄酒学科“从土地到餐桌”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运用市场营销知识解决葡萄酒营销实际问题的能力[2]。通过课程学习,能够帮助学生全面、系统地学习和掌握葡萄酒市场营销理论、方法,吸收和借鉴当前国内外葡萄酒市场营销理论的新观点、新理念、新方法,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本人职业发展的需要。
葡萄酒市场是葡萄酒产品从生产走向消费的关键环节,也是完成葡萄酒产品使命并为企业创造利润的环节,对葡萄酒企业及行业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果不能加以正确引导,学生思想很容易受到拜金主义、功利主义、个人主义等不良风气的侵蚀,在《葡萄酒市场学》课程讲授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筑牢学生的思想防线,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意义。
尽管课程思政教学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仍有个别教师思想站位不高、重视程度不够,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课教师的事情,与其个人无关,作为专业课教师,只要把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就达到目的了。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部分教师对课程思政教学不上心,没有做到真正贯彻落实,或者敷衍应付了事。一方面是由于少数教师本人自身的原因,另一方面是部分高校在教学管理上也存在着一定的漏洞,如没有将课程思政作为专项工作规划和推进,或者在监督考核上松、软、散。
由于课程思政是近年来才着重强调的改革方向,大部分教师缺乏足够的实践经验,在教学方法上还存在着一些不成熟的地方。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存在着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结合不紧密、衔接不流畅、导入不自然等问题,导致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之间出现了明显的界限分割,两者之间是“两张皮”,没有有机互溶,给人一种牵强附会的感觉。这不仅无助于课程思政教学的实现,还会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课程思政教学需要一定的课程思政能力,除了要求专业任课教师自身具备政治理论素养外,还需要任课教师能够充分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想政治元素,并将这些思政元素通过适当的教学设计有机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去,让学生在获取专业知识的同时,受到思想政治方面的熏陶,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目前来看,部分教师并不具备这种课程思政的能力。因此,需要高校有计划地进行针对性的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提升工作。
课程思政是教学目标的必要组成部分,授课过程中教师是否能够合格执行课程思政教学,授课结束学生受到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是否能够达标,都需要有针对性的考核指标和体系。当前,大部分高校并没有建立这种考核体系,无论是针对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
《葡萄酒市场学》是以葡萄酒市场营销为核心内容展开的,属于商品经济的范畴,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能够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素材和切入点也比较多,非常有利于开展课程思政教学。例如,在市场经营中涉及的诚信经营、公平公正、爱岗敬业等;在营销活动中涉及的环境保护、传统美德、社会责任、国家利益、民族文化等;在商业行为中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契约精神、合作共赢、利他精神等,都可以成为传道授业的思政元素。发掘课程思政元素之后,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找准切入点,有机融入课程教学中,这就要求教师做好课堂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因此,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教师的作用也非常关键。
先前的《葡萄酒市场学》教学大纲中,对课程教学目标仅有知识、能力、素质方面的表述,并没有明确涵盖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三全育人”的要求有差距。《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指出“梳理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因此,本校的教研室组织教学团队对《葡萄酒市场学》课程教学大纲进行了重新修订,主要目的是融入课程思政教学目标,以符合新时代课程教学的新要求,为课程教学活动提供基本遵循。
据调研,目前与《葡萄酒市场学》课程较为吻合的教材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李华教授领衔编写的《葡萄酒市场学》,该教材由陕西人民出版社于2000 年出版。随着时代的发展,该教材内容相对陈旧,与当前葡萄酒市场的状况存在着一定的脱节现象。所以,很多开设了葡萄与葡萄酒工程专业的高校基本都是自编讲义,适应新形势教学要求的对应教材缺失。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笔者联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李甲贵教授等行业专家学者开展了《葡萄酒市场学》教材的编写工作,并依据课程思政的要求,有意识地融入了易于讲授和传播的思想政治元素方面的内容,便于主讲教师开展该门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学。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指出,对于专业教育课程来说,“要深度挖掘提炼专业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科学合理拓宽专业课程的广度、深度和温度,从课程所涉及专业、行业、国家、国际、文化、历史等角度,增加课程知识性、人文性,提升引领性、时代性和开放性”,这就要求要针对具体课程做好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葡萄酒市场学》作为涉及经济学、管理学内容的课程,教师要通过课程讲授帮助学生了解葡萄酒行业的国家战略、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引导学生立足实践、眼光向下,培育学生经世济民、公平诚信、德法兼修的职业素养。结合《葡萄酒市场学》的课程实际,本教学团队以《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等文件为指导,深入挖掘课程中所蕴含的课程思政元素,并简要介绍其切入点,具体内容见表1。
表1 《葡萄酒市场学》课程思政设计
教师队伍作为课程思政建设的主力军,其课程思政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课程思政建设的成败。“课程思政”是高校立德树人的内在要求,只是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被或多或少忽视了其在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意义。随着教育界对课程思政的逐步重视,并形成相关文件精神,课程思政的育人价值凸显。对于有经验的教师来讲,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磨练,对专业知识和能力的传授驾轻就熟,但是不见得在课程思政方面也是行家里手,对于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来说更是如此。因此,高校在实施“课程思政”时就要特别注意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的提升,这是事关“课程思政”建设质量的关键。一方面可以请校外在课程思政领域颇有建树的专家学者来校为教师做相关辅导,另一方面也可以分批次选派校内教师赴校外进行学习提升,也可以利用网络进行课程思政相关专题的学习。本校就曾多次组织邀请校外专家莅临指导,并在校内组织课程思政相关专题的学习交流会,笔者也曾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进行课程思政教学观摩。
在全国各高校大力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同时,作为新时代教师,更应该积极主动作为,一方面要认真学习《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等课程思政纲领性文件,领会其中蕴含的指导性精神,积极贯彻落实;另一方面,要积极提升个人内在的课程思政教学能力,“要给学生一滴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教师要怀着本领恐慌感和能力危机感去学
习,除了集中学习之外,还要做好自我学习,学习内容涵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世情国情党情民情、职业规范、法律法规、生态文明、心理健康教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在增加知识储备的基础上,通过课程思政渠道培育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
在以往的教学设计中,通常注重知识和能力教学设计,不包含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因此,在课程思政建设大背景下,要融入课程思政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步骤、时间分配等,完善教学设计,使之符合当前的教学指导精神。针对某一章节教学内容,在备课时,要统筹考虑知识、能力、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并结合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确定适当的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接受。尤其要注意教学方法问题,在实施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要使知识体系与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有机融合在一起,做到无缝对接、自然而然、水到渠成,有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感觉,不能生搬硬套、生拉硬扯。在教学步骤的安排上要注重前后逻辑关系以及中间的起承转合,过渡自然,前后衔接,浑然一体。最后,要注意各个板块的时间分配,在有限的课时内,合理安排不同模块的时间比例,以达到课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教学评价是考核教学目标达成度的标尺,有助于判断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主要包括对教师教学工作过程和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课程思政作为教学目标的一部分,在教学评价中理应包含这部分内容。对教师教学工作过程的评价主要采取查阅教学资料、听课评课、教师访谈等,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主要采用分析课堂表现、测验、考试及学生访谈等。评价的方法包括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以量化评价为主。在学生课程总成绩中,要体现课程思政教学效果,即设置一定比例的思政成绩,具体的比例设置可参考文献[3]。
课程思政作为三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有力抓手,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涉及到高校师生、管理部门、教辅部门等多个方面,需要做好顶层设计、统筹谋划、整体推进、分工协作、科学监督、量化考核等方面的工作。因此,课程思政建设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建设起来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需要时间沉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