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祥六
[摘 要]乡村振兴,首先是人才要振兴,“一村多名大学生”計划是高校助力乡村振兴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重要举措,也是承担为国育才,为党育人的神圣使命。为了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本文以现代农业技术专业为例,从乡村振兴背景下对现代农业技术专业人才需求入手,分析了本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主要问题,围绕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体系、毕业要求等方面进行分析,探索和实践适合本校的现代农业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途径和策略。
[关键词]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模式;途径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23.23.063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23)23-0208-05
0 引 言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简称“一村多”)是在《湖北省“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实施方案》和《黄冈市“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实施方案》文件的指导下,从2019年开始,连续三年面向黄冈市和黄石市选拔培养一批政治素质好、身体健康,有培养前途、愿意扎根乡村建设以及有志于服务脱贫攻坚,推动乡村振兴、产业振兴的优秀青年农民,接受全日制普通专科学历教育,着力培养一批回得去、留得下、用得上、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能够示范带动地方特色产业发展,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现代农业技术专业从2019年起连续4年共选拔招收了466人,目前已经有2届学生毕业,在近几年的一村多人才培养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问题,每年及时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修订,不断改革与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以期对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和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1 乡村振兴背景下“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的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文件指出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健全乡村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强化人才振兴保障措施,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人才支撑。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培育计划。鼓励各地遴选一批高等职业学校,按照有关规定,根据乡村振兴需求开设涉农专业,支持村干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退役军人、返乡创业农民工等,采取在校学习、弹性学制、农学交替、送教下乡等方式,就地就近接受职业高等教育,培养一批在乡大学生、乡村治理人才。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做出了具体部署。文件明确提出,要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实施乡村振兴人才支持计划,支持培养本土急需紧缺人才。要加快对新型职业农民、乡村干部、技术人才等的教育培训,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有力的内在支撑。黄冈职业技术学院“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现代农业技术专业承担了为黄冈市和黄石市培养乡村振兴人才的重任,在助力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存在的问题
人才培养离不开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是高校落实人才培养总要求、开展教学教育活动的纲领性文件[1],也是高校育人能力和改革方向的载体。由于招生时间短,针对一村多的培养经验不足,在近几年的教学过程中,发现我校“一村多”现代农业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
“一村多”人才培养目标过于笼统,难以成为课程内容选择和编排的直接依据和参照,也难以通过层层分解成为具体的课程目标[2]。学校在招收“一村多”学员之前,派出了几组调研团队赴不同县市,通过现场走访、网络、电话、问卷调查等形式对相关政府主管部门、行业、企业和学生等开展了调研,通过调研确定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由于调研数据少、代表性不强,导致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培养的人才岗位匹配度不高,学生和用人单位都有意见。
2.2 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
课程体系作为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组成部分,增强课程体系的科学性也就成为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的“重中之重”[3]。当前学校开设的课程比较多,但是特色不鲜明,专业课设置与本专业普通在校生课程体系相似度高,没有根据“一村多”学生的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合理设置专业课程,与区域经济和农业产业发展结合不紧密,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岗位需求,存在部分课程因人设课,因条件设课。
2.3 教学方式不能满足学生实际需求
“一村多”是一个特殊的学生群体,他们具有普遍年龄偏大、基础知识薄弱、记忆力下降、喜欢动手实践的特征,不喜欢教师用传统的灌输方式教学,特别喜欢动手实践。由于部分农业类专业核心课程如果树生产技术、蔬菜生产技术、作物生产技术等存在季节性和周期长特点,同时,气候对植物生长的影响非常大,此外,“一村多”学生采取在校集中教学、阶段式教学、在岗实践和毕业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组织方式[4],每个学期线下只有4周时间返校集中学习,其他时间返岗实践,线下面对面教学的时间非常短,导致专业课程实践教学开展难度大,很难对某一个实训项目进行连续性教学,如蔬菜栽培项目,在校期间只能完成种子处理、播种等实践环节,后期如苗期管理、整地施肥、移栽、植株调整、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技术没有时间实践,教学不连贯。只能采取视频、图片和理论讲授等方式开展,教学效果不明显,难取得实效。因此,针对“一村多”的教学方法必须进行改革,提升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
2.4 考核评价方式有待优化
之前,专业课程的考核一般采取平时成绩加期末理论考试成绩的方式,几乎涵盖了所有的课程。但是,对于“一村多”学生而言,他们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除了生源背景不同,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目标和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也跟在校生有很大的区别,他们在校集中学习时间短,只有4周的线下学习时间,教学安排非常紧凑,大部分时间通过线上课程平台自学,因此,传统的考核形式无法真实、全面反映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有待进一步改革优化。
2.5 职业能力分析不精准
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过程中,由于调研不够全面、深入,导致专业人才职业能力分析不精准,职业岗位与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有偏差,没有根据“一村多”学生职业背景,三农工作需求和乡村振兴对农业人才的要求,合理选择职业岗位,岗位工作任务的制定与实际需求不符,职业能力与人才培养目标不匹配,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3 人才培养方案的探索与实践
3.1 精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一村多”人才培养主要面向黄冈和黄石两市的农业和农村,服务区域经济、农业产业发展,为乡村振兴培养既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具体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
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质、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能,面向农业和农村,能够从事农业生产技术服务与推广、农村事务管理、农业企业经营管理、产品营销等工作,能够示范带动地方特色产业发展,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综合型、复合型、实用型人才。
3.2 课程体系优化
在实施了一轮的人才培养之后,继续对政府主管部门、行业、企业、毕业生和在校生进行问卷调研,其中,对课程设置,提出了本专业必须开设的专业课程根据调研结果,对专业课程设置部分进行了分析,如图1所示。
根据调研结果和实际教学效果,对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进行了优化,调整如下:增加农业信息与物联网技术课程,让学生了解智慧农业发展现状和应用技术。将农产品营销课程调整为专业核心课,增加课时量,将原来50课时增加到70课时。增加畜禽生产技术课程,拓展学生技能,将种、养、加三产融合,贯穿于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人才培养体系更加科学合理。因本地花卉产业规模小,市场体量不大,学生普遍认为不用太多课时,因此将花卉生产技术由原来的核心课程调整为专业课,课时由70调整为50。
3.3 改革教学方法
为了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达成培养目标,专业教学团队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总结,每学期开展一次与学生面对面交流会,发放调研问卷,了解学生真实的需求,对教学方法进行探讨与改革,从问卷调研结果可以看出,有89.09%的学生喜欢技能实践,92%的学生希望能够参观学习,88.52%的学生希望多开展专题讲座,74.55%的学生希望课堂上能够多讨论,相互多交流。有52.73%的学生希望开展网上教学(如图2所示)。
根据调研结果,对“一村多”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专业核心课作物生产技术、果树生产技术、蔬菜生产技术、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农产品营销、农产品贮藏与加工技术等课程根据季节和线下集中授课时间,每学期至少安排1次外出参观学习,每门核心课程至少请校外专家开展一次专题讲座,实践教学课时至少占总课时50%,课堂多采用案例教学法、情景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实验实训条件,开展教学实践,将最新的现代农业技术、最实用的生产与加工技能和营销手段展示给学生。此外,要利用好课程网络教学平台,不断丰富和完善教学资源,方便学生返岗实践期间,能够利用课程教学平台开展自学,完成课程考核任务。学生在云平台上可以自主观看教学课件、视频、动画、教学微课等丰富的教学资源,还可以利用虚拟仿真软件模拟练习,及时完成教师发布的学习任务,包括在线作业、单元测试、课程讨论、课程评价、投票等。教师在线跟踪指导,及时提醒学生完成平台学习任务。
3.4 改革考核评价方式
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能够客观的反映教学成效,能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式,全面掌握学生学习情况,不断对教学进行反思与改进。一般课程考核评价方式主要由两个部分构成,即平时成绩加理论考试成绩,平时成绩由考勤、云平台学习时长、课堂作业、讨论、实践成绩等组成,因“一村多”在校集中学习时间有限,阶段式教学,这种传统的考核方式难以科学、全面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经过连续多届的教学实践,探索了课程教学考核评价方式改革,取得了较好效果。具体方式为:将植物生产类专业课程采用项目考核方式进行评价,取消了传统的理论考核,将过程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全面考核。
以蔬菜生产技术课程考核为例,课程总成绩由云平台成绩和项目考核成绩两部分组成,其中云平台成绩由在线作业、单元测试、课程讨论、课程评价、投票等部分构成,平台自动记录。项目考核结合开课学期季节和气候特征,要求学生返岗实践期间,选择一种适合本地栽培的蔬菜品种开展栽培实践,记录完整的栽培过程,既有文字说明,又有图片佐证,每一个生长阶段有记录,图文并茂,内容翔实,能真实反映蔬菜生产的全过程。学期末以文档形式提交,教师根据学生提交的材料进行评分。
3.5 对职业能力进行精准分析
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分析,对现有的人才培养职业能力进行了如下调整(如表1)。
4 结束语
通过近几年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与实践,“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现代农业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不断提升,受到了用人单位、主管部门和学生的一致认可,特别是课程体系的优化与教学方式的改革,学生对专业认可度增强,对任课老师和学校的感情日益加深,原来学生不想上学,上学了不愿意到课堂,到了课堂又不愿意听,改革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为提升,请假和旷课的变少了,主动学習的人变多了,改革的效果显著。
当然,人才培养改革没有终点,也没有最好的培养模式,必须根据本校的学情和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每年进行修订完善。希望黄冈职业技术学院的人才培养改革探索与实践成果能够为其他专业的改革提供参考。
主要参考文献
[1]江小明,李志宏,王国川.对落实《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的认识与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23):5-9.
[2]潘懋元.高等教育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
[3]王泳涛,杨曦.高校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的现状透视与提升路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41(27):3-6.
[4]李名钢,孟洁,李晓宏.“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现代农业技术专业教学模式研究:以咸宁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32(23):153-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