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导向下的管理学课程考核改革探究

2023-03-31 21:37杨如馨张雪芹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3年22期
关键词:能力导向课程考核

杨如馨 张雪芹

[摘 要]管理学课程原有的考核方式和手段较为单一,考核评价体系不够完善,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积极性,导致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偏弱。针对这一问题,文章根据应用型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以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为根本,从过程考核实施、考试命题、评分标准和评分方法等方面对管理学课程考核进行改革,以供参考。

[关键词]管理学课程;能力导向;课程考核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23.22.071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23)22-0218-03

1     管理学课程性质与任务

管理学是经管类学生必修的一门学科基础课程,是联系管理类与经济类课程的纽带[1]。该课程结合我国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的时代背景,通过课前调研、课堂教学、随堂讨论、线上学习、课后实践等环节,构建以实践应用能力提升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掌握管理学理论、要点及理论运用方法,获得运用管理学思维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能力。

2     管理学课程教学目标

依据应用型本科高校“实基础、重应用、强能力、善创新”的人才培养目标,立足新文科教育教学理念,确定管理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如下。

(1)能够掌握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以及管理的职能、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工具。

(2)理解管理思想,了解管理理论产生与演变的过程,以及主要管理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理论贡献。

(3)掌握管理各职能的内涵、管理具体程序、相关理论和各职能发挥作用的方式。

(4)能够针对具体的管理环境,运用管理思想、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管理现象与问题。

(5)通過课程思政育人元素和管理学知识点的有机融合,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与社会责任感,增加学生对未来服务对象的情感,培养新文科教育背景下具有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协同育人目标[2]。

3     管理学课程教学特点

管理学是研究人类活动一般规律的科学,在引导学生掌握人类管理活动一般规律和一般原理,提升学生经管综合素养,以及指导学生进行管理实践活动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3]。作为一门体系相对成熟的课程,管理学课程涉及的概念多、理论性强且枯燥抽象。由于大一新生对专业认识不足,且无专业实践经历的支撑,缺乏相应经验来理解抽象的理论和概念,学生难以在学习过程中找到实践创新内容的载体和方法,运用课程知识解决复杂管理问题的能力偏弱。

因此,依据课程教学目标和课程的教学特点,在管理学课程教学中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党史、国情、学院人物等层面深挖思政育人元素,并融入教学大纲、授课教案、教学课件中,将立德树人融入课程教学的全过程。课程教学以管理能力培养为主线,基于供应链管理、运输管理、仓储管理、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实践案例牵引,将管理创新融入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教学内容中,将激励渗透到管理的每一个活动环节中。此外,本课程还结合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申报,将学生实践创新活动的相关理论和实践指导纳入课程建设中,提升学生运用管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管理学课程考核现状

如何将抽象的管理学理论与生动的管理实践有机结合,在推动学生充分理解管理学原理知识的同时,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激发创新动机,提高创新能力,是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面临的重要难题[4]。另外,除了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方面进行改革,课程考核体系、考核方式的改革也是不可缺少的环节[5]。

应用型本科高校管理学课程考核的成绩评定一般由过程考核和期末考试两部分组成。其中,过程考核由课堂考勤(10%)、作业(60%)、课堂表现(30%)构成;期末考试为闭卷笔试,主要考核管理学五大职能所对应的理论知识,题型多为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简答题、案例分析题,分值由各教学目标所占学时按比例分配。

管理学课程过程考核的比例达到40%,但是考核还是停留在课堂层面,以考勤、提问和作业为主,虽然学生全勤率很高,大部分学生作业完成得都很认真,但很多答案是复制课本或网络答案,结课时大部分学生的过程考核成绩也能达到80分左右,但是解决管理活动中的实际问题时无从下手。

这种以出勤、提问、作业为主的过程考核加期末笔试的考核方式较单一,学生课外延伸学习、线上学习、实践项目参与度等都未在考核中体现出来,考核评价体系不够完善,考核指标不够细化,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内驱力,学生基本上是被动应试、机械记忆,只要考前突击复习,就能获得不错的成绩,成绩的区分度不高,难以全面衡量学生应用管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真实学习水平,不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也导致学生重分数、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学生不善于实践应用,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教学目标的实现。

5     能力导向下管理学课程考核改革路径

管理学课程考核改革要着眼于学生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的评价,将职业素养、课外延伸学习、线上学习、社会调查、综合作业、实践探究等项目纳入考核评价体系中,增加非标准答案题目的考核比例,建立理论与实践考核评价、教学过程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课程评价体系。

管理学课程的考核可以通过分时段、多形式、全过程的方式进行[6]。在课程学习初期、中期和末期,通过课外延伸学习和实践,让学生完成大作业、案例报告、小论文和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申报书。通过出勤率、课堂表现、线上学习等形成性考核和期末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考评方式,考核学生对管理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也考核学生应用管理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励学生主动应用管理学知识去分析实际问题、解决问题。基于能力导向的管理学课程考核的改革路径具体如下。

5.1   实施过程考核

丰富考核内涵,加大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力度,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①全学段严格考勤,考核学生平时表现和线上学习情况,如案例研讨、翻转课堂、课堂辩论、互动游戏的主动参与度与小组考核项目的贡献度。②学习初期,考核学生自我规划能力,让学生结合管理学课程的学习内容撰写一篇大学学习生活规划。③学习中前期,考核学生课外延伸学习和实践情况,通过大作业的完成情况考核学生的总结归纳知识能力。④学习中期,考核學生利用管理学理论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通过社会调查、信息检索提交一篇管理案例调研报告。⑤学习中后期,考核学生应用管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其撰写1篇小论文。⑥学习末期,考核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项目参与度,让其结合管理学创新内容和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撰写1篇创业项目申报书,报告内容包括项目简介、申请理由、项目方案、特色与创新等。⑦学习结束,闭卷笔试,考核学生管理学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和应用管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非标准答案的题目比例。具体考核实施如表1所示。

5.2   改变期末考试命题类型

降低期末考试成绩在总成绩中的占比,题型以多选题、辨析题、分析简答题、论述题和案例分析为主,着重考核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①是非题改为辨析题。将是非题改为辨析题,要求学生不仅能够判断正误,还能依据所学知识点分析改错,考查学生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②增加论述题。通过增加论述题,考核学生运用逻辑思维解决问题和表达阐述的能力。③增加案例分析题。通过多个案例分析题,从不同方面考核学生应用管理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3   调整考核构成和评分值占比

管理学课程考核可由形成性考核(占比50%)、期末考试(占比50%)构成。考核内容及成绩占比如表2所示。

6     结束语

基于能力导向下的管理学课程考核改革,能够解决考试内容局限于教材和课堂讲授知识再现的问题,强化对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综合素养的考查,同时,解决以往课程考核标准较单一、课程激励效应不足的问题,更加科学、全面地评价学生学习成果,产生一种评价激励效应。这也有助于教师树立以学生为主的教育理念,引导学生进行基于问题的探究式学习、基于案例的讨论式学习和基于项目的参与式研究,拓宽知识面,培养创新思维。基于此,应用型本科高校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积极推进能力导向下的管理学课程考核改革,提高课程教学评价的科学性,激发学生学习和实践的动力,增强学生综合管理能力。

主要参考文献

[1]戴德锋.应用型本科院校“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J].兰州工业学院学报,2022(1):135-138.

[2]张雪芹.“运输管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究[J].兰州工业学院学报,2022(5):154-158.

[3]《管理学》编写组.管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1-15.

[4]黄雅馨.“双创”背景下高校管理学教学方法的思考与探索[J].科技视界,2022(13):140-142.

[5]刘建辉,苏安祥,徐辉,等.信息技术下“功能食品”课程考核方式改革与创新研究[J].农产品加工,2022(4):

107-108,113.

[6]王莉莉,王育辉,陈云翔.基于能力生成的“管理学”课程考核模式改革[J].西部素质教育,2020(1):4-6.

猜你喜欢
能力导向课程考核
英语词汇学教学之初探
形成性评价在高校生物技术专业课程考核中的应用策略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期末试卷及其分析
机载设备课程综合性教学考核体系研究
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的考核模式因素分析研究
财务管理本科专业课程考核与应用型人才培养问题研究
如何在实践活动中进行能力导向
小学习作教学目标体系构建及实施策略
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计算机专业Java课程群建设研究
以能力为导向的政治课深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