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喆 孙国庆 姜美兰
痴呆是阿尔茨海默病老年患者的常见症状,发病率不断上升,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1]。随着年龄增加,一些老年人出现性格和行为明显变化、推理能力和记忆力降低、智力下降等症状,表现为行动能力障碍、生活不能自理、反应缓慢等一组症候群。阿尔茨海默病是以持续性、获得性认知功能损害为核心,并会造成患者日常工作能力和生活活动能力减退、行为改变的一种综合征[2-3]。目前尚无遏制其病情进展的有效药物,临床常采用认知干预等非药物治疗手段[4]。早期认知康复训练作为辅助治疗方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延缓病情进展[5]。作为非药物疗法,多感觉刺激是指通过真实触感、冥想音乐、灯光效果等媒介为患者提供触觉、视觉、听觉等多个感官刺激的治疗方法,近年来逐渐用于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研究发现,触摸疗法、音乐疗法等多重感觉刺激配合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及延缓衰老疗效较好[6]。本研究以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为对象,分析多感官刺激联合早期认知康复训练对患者认知能力和精神状况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1.1 对象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80 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 例。对照组男24 例,女16 例;年龄60~74(67.42±5.51)岁;病程1~10(4.87±1.52)年;体质量43~78(61.23±7.76)kg;高中以下文化程度26 例,高中及以上14 例。观察组男25例,女15 例;年龄61~73(66.89±4.53)岁;病程1~9(4.73±1.30)年;体质量41~79(60.45±7.43)kg;高中以下文化程度24 例,高中及以上16 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体质量和文化程度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纳入标准:诊断依据《中国痴呆与认知障碍诊治指南(二):痴呆分型与诊断标准》痴呆标准[7];年龄≥60 岁;具有基本的语言交流能力;具有完整的临床资料。排除标准:视听功能不全,无法与他人交流;合并脑外伤、脑卒中等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合并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者;恶性肿瘤者;心、肺、肝、肾功能不全者;存在沟通交流障碍者。本研究经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签订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早期康复认知训练,包括记忆力训练(按顺序展示物品或者反复回忆一串指定的数字),日常生活能力训练(掌握穿衣服、床铺整理、洗漱等基本生活能力),语言能力训练(阅读书籍或阅读报纸,并尽量流利地说出一段文字),智力训练(记数字、打牌、下棋等相关益智游戏),上述训练难度均由易到难,循序渐进,2~3 次/d,90 min/次。观察组在早期认知康复训练基础上加用音乐疗法和触摸疗法等感官刺激疗法。其中音乐疗法的音乐聆听阶段选取与患者生活有紧密关系的歌曲、年轻时经常听的歌曲,让患者根据歌曲的旋律,尽可能将歌词唱出;音乐记忆阶段尽可能帮助患者回忆从前的一些事,尽可能让患者口头表达出来,如在治疗中给患者播放使患者能够回忆出何时听的这首歌,当时处于什么样的环境及心境等;3 次/周,45 min/次。触摸疗法由经验丰富及具备专业知识的主治医师和护师指导训练,组织患者到病区操场排好队,跟着口令和动作,进行拍膝盖、拍肩膀、拍手等训练,3 次/周,每个部位5~10 min/次。两组训练周期均为12 周。
1.3 观察指标 (1)观察干预前后两组患者认知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变化,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评价两组患者认知能力,该量表包含7 个项目,评分范围0~30 分,若受教育时间≤12年,则需总分上加1 分矫正,分数越低表示患者认知功能损害越严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总分0~100 分,评分越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越好;(2)采用阿尔茨海默病行为病理学评定量表(behavioral pathology rating scale for Alzheimer's disease,BEHAVE-AD)评价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精神行为症状变化,该量表包含25 项条目,总分0~75 分,评分越高则患者精神行为症状越严重。(3)采用Cohen-Mansfield 激越问卷(Cohen-Mansfield agitation inventory,CMAI)评价干预前后两组患者激越行为变化,该量表包含3 个因子,分别为言语性激越行为(9 项)、躯体性非攻击行为(14 项)和躯体性攻击行为(13 项),每个症状按7 级评分法,总分36~252分,评分越高患者激越行为越严重。(4)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简表(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quality of life-bref,WHOQOL-BREF)评价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变化,该量表包含环境、社会关系、心理和生理等4 个领域,总分0 分~100 分,评分越高患者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 26.0 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 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MoCA 和ADL 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MoCA 评分和ADL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干预前,干预后两组患者MoCA 评分和ADL 评分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患者MoCA 评分和ADL 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MoCA评分和ADL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患者BEHAVE-AD 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BEHAVE-AD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干预前,干预后两组患者BEHAVE-AD 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患者BEHAVE-AD 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BEHAVE-AD 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患者CMAI 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CMAI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干预前,干预后两组患者CMAI 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患者CMAI 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CMAI评分比较(分)
2.4 两组患者WHOQOL-BREF 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WHOQOL-BREF 各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干预前,干预后两组患者WHOQOL-BREF 各量表评分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患者WHOQOL-BREF 各量表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4。
流行病学调查表明,中国阿尔茨海默病患病率为5.6%,严重影响人们身心健康[8]。阿尔茨海默病缺乏特效的治疗手段,药物治疗效果有限,患者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风险较高,因此采用非药物干预手段成为阿尔茨海默病治疗的主要非药物治疗方法[9-11]。康复训练作为非药物干预的一种重要手段效果不一,但研究可知,早期认知康复训练可明显改善患者认知能力[12-14]。
多感觉刺激训练主要通过各种方式对触觉、嗅觉、听觉、视觉等产生感官刺激,并利用自身感官优势,减缓不正常张力变化,弥补存在的曲线,减低不适应性行为和焦虑,提高人际互动和注意力等,具有依从性高、操作简单等优势[15]。研究发现,多感官刺激能够有效增加患者兴趣、提升患者幸福感,改变患者淡漠、攻击行为,并使患者处于较稳定的一种状态,而不增加死亡风险[16]。音乐疗法是一种强有力的多种感觉体验和感觉刺激形式,可稳定患者情绪,避免患者激越行为的出现、促进患者交流能力及有效提升患者认知功能。研究发现,经常听音乐可降低皮质醇分泌,减轻患者焦虑水平,促进患者情绪恢复。触摸疗法也称为治疗性触摸,属多感觉刺激的一种,通过情感上和生理上的触摸避免患者紧张情况、降低患者遭受的痛苦及增加患者精力。触摸疗法可提升患者对外界刺激的敏感度,补偿患者失灵感官,经长时间触摸还能有效提升反应速度。林玉全等[17]对83例血管性痴呆患者的研究发现,尼莫地平联合多感觉刺激技术较单用尼莫地平疗效更好,有效改善患者认知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本研究显示,干预后观察组患者MoCA评分和ADL评分高于对照组,BEHAVE-AD评分低于对照组,CMAI评分低于对照组,WHOQOLBREF各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提示多感官刺激联合早期认知康复训练可改善患者认知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精神行为症状及生活质量。原因可能是多感官刺激联合早期认知康复训练通过多方面、多系统干预使患者认知能力、日常生活能力、精神状态和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多感觉刺激通过改善患者心理情绪,调动起患者参与康复锻炼的积极性,让患者从心、身两方面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多感官刺激联合早期认知康复训练可改善阿尔茨海默病认知能力和精神状况,具有重要临床研究价值。但本研究存在局限之处,观察时间短,样本量小,还需延长观察时间及增加样本量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