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科技企业技术创新管理机制研究

2023-03-30 12:39袁天元李宝玉李文强
航天工业管理 2023年2期
关键词:预研特区国防科技

袁天元、李宝玉、李文强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十四五”是国防科技企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时期,是实现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迈进承上启下的5 年,武器装备作为大国博弈的杀手锏,整体呈现装备规模需求旺盛、升级换代不断加速、多能武器亟待发展的新局面,同时也面临“全用户、全要素、全周期”的激烈竞争态势,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对标未来发展,国防科技企业创新能力仍存在很大差距。针对技术创新管理上级用户多、项目种类多、规划任务多、竞争对手多的特点,创新方向不聚焦、创新产出率不高、创新活力不足、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亟需解决,需要分析市场形势和深层次原因,以打通技术到装备产出链路为目标,以技术创新规划、重大需求论证、创新制度体系、创新平台建设、创新联盟建设为抓手,再造创新体系,打造创新特区,支撑武器装备领域跨越发展。

一、形势分析

1.竞争形势日益严峻,预研成为市场开发前沿阵地

在国家竞争性采购政策主导下,“一家承研”的模式不复存在,预研领域成为国防科技企业争夺的焦点,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等军工集团的全面竞争格局已经形成。竞争环境下,各国防科技企业在方案创新性、核心技术储备以及成果展示度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原始创新、集成创新成为预研领域企业竞争的关键。

2.新概念新创意不断,抢位占位下一代武器装备

军委科学技术委员会成立以来,国家创新投入大幅增加,多个重大专项不断立项,实现了未来重要装备技术发展方向的有效布局,更快速度、更远射程、更高隐身、更强变形等装备概念论证不断涌现、关键技术不断突破,同时各军兵种持续开展不同装备技术体制武器化竞争,各军工集团均想通过“先人一步”实现对竞争对手的全面超越。

3.跨界跨域不断融合,培育孵化新一轮增长点

武器装备同业竞争、跨域竞争、越级竞争现象越来越普遍,各国防科技企业打破原有分工,进入各自传统优势领域或专业学科交叉创新领域抢占市场,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民营企业深度耦合,支撑“技术—项目—产品”产业链、强链、补链,培育孵化新的增长点、增长极和增长带。

二、差距与不足

在当前创新大潮风起云涌的时代形势下,高效快速的创新管理模式发挥着尤其重要的作用。技术创新管理体系由组织体系、技术体系、管理体系和保障体系4 个部分组成,针对武器装备预研创新方面存在的关键性问题,笔者现场交流、实地走访,调研了航天科技集团、航天科工集团等典型单位,分析研究其内在联系和本质根源,梳理出国防科技企业预研创新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共计6 大类15 项(见图1),为国防科技企业技术创新管理构建新格局、建立新机制奠定坚实的基础。

图1 国防科技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方面存在的问题

1.创新方向不聚焦

一是用户需求对接不够,自主创新孵化新平台不多。在项目立项论证过程中,原创提出单位具有明显的先发进入优势,跟随研制单位困难重重,技术和进度风险均很大,整体呈现“谁刨坑,谁占优”的现象,唯有创新才能掌握立项主动权。二是预研创新课题成果多,孵化产出型号立项不多。围绕专业和兴趣搞创新多,围绕武器装备发展搞创新少,导致创新成果转化率不高。

2.原始创新乏力

一是自主提出的新概念前沿装备技术不多,与有关单位联合申报研究的技术类课题偏多。二是引领武器装备发展的下一代装备技术不多,下一代常规武器平台图像仍然不清,现有装备的集成赋能技术偏多,领域后续发展乏力。三是核心技术存在空心化现象,总体研制单位技术能力面临挑战。军工企业重集成、轻技术、重型号、轻预研的理念尚未根本转变,导致抬头看路搞创新的人不多,俯身扎实搞技术的人价值没有充分体现。课题研究外包多、自己研究创新少,导致专业建设日益弱化,新领域新方向核心技术储备薄弱。

3.创新管理不规范

一是课题申报不规范,入口过松。顶层策划不够,技术部门各自为战申报项目;临时性申报居多,项目论证质量不高,多个项目呈现“为了做课题而做课题”的情况。二是课题实施不规范,节点不紧。国家发布课题制管理办法后各军工集团重视程度不一,过程节点把控不严,专家把关不够,存在“紧急赶进度,为结题凑报告”的情况。三是课题结题不规范,出口不严。项目结题审查不严,存在“用户倒逼结题”的情况;结题后,创新成果束之高阁,无法有效转化应用。

4.创新力量不够

一是创新参与度不够。国防科技企业成立了各具特色的创新研究院、创新中心、研发中心等组织架构,但创新力量整体薄弱,技术部门在型研和预研的投入上挣扎摇摆,专业支撑不够、专业配置不全、协同效率不高,导致重点创新项目推进不力。二是骨干人才参与创新不多。创新谁想干谁就干、谁有时间谁就干,呈现新人干创新、骨干参与不多的现象,导致创新能力不足、创新质量不高,技到用时方恨少。三是高层次专家人才欠缺。在专家主导项目立项的新形势下,缺乏创新方面的专家和领军人物,在新项目立项过程中的影响力不高,制约新领域拓展。

5.创新机制不健全

一是创新流程职责分工不清晰。创新项目孵化、立项、实施阶段责任不清,部门间协同效率不高,存在部分项目未按阶段动态优化配置队伍资源的情况。二是创新管理机制覆盖不全面。成果转化、创新考核等机制缺失,导致创新链条管理不闭合,整体呈现创新积极性不够、创新成果转化型号立项比例不高的情况。

内部核心团队按照项目所属阶段推动立项论证和研制攻关,重点专业提供小回路论证闭环支撑;外部创新联盟联合优势高校、科研院所等协作单位,发挥国内优势技术资源力量驱动前沿技术创新,强强联合,合力开展跨界创新、原理创新、新技术应用,布局未来装备技术;构建创新平台,健全创新管理机制,系统谋划预研创新全流程全要素制度建设,积极营造全员创新的良好氛围。

6.创新活力不足

一是创新激励力度不够,难以吸引优秀骨干人才。没有长时间的思考沉淀,难以孵化影响领域发展的新一代武器平台。对完成重大预研项目立项或技术攻关的队伍,应加大预研创新的奖励力度,重奖价值创造者。二是创新氛围不够,荣誉激励不多,有影响力的标志性创新会议不多,充满激情活力的创新局面尚未有效形成。

三、工作思路

1.创新工作思路

聚焦创新工作目标,针对存在的6 类问题,围绕“技术—项目—装备”孵化链路闭环,结合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自身现状与特点,“走好老路子、走出新路子”,在现有管理创新制度体系基础上查缺补全,1 张蓝图引领,2 个大会发动,4 个平台孵化,8 项机制保障,N 个联盟支撑,形成“一图两会、四台八柱”的“1248”技术创新生态体系(见图2)。

图2 创新体系架构图

内部核心团队按照项目所属阶段推动立项论证和研制攻关,重点专业提供小回路论证闭环支撑;外部创新联盟联合优势高校、科研院所等协作单位,发挥国内优势技术资源力量驱动前沿技术创新,强强联合,合力开展跨界创新、原理创新、新技术应用,布局未来装备技术;构建创新平台,健全创新管理机制,系统谋划预研创新全流程全要素制度建设,积极营造全员创新的良好氛围。

2.创新工作流程

以提升创新流程效率为目标,针对系统级重大创新项目,按照创意孵化自闭合、方案联合论证与立项论证、项目实施划转等3 个阶段,明确各阶段任务及职责分工,确保项目按序推进。

一是创意孵化自闭合阶段:提出新创意,推动需求对接,纳入用户立项计划;二是方案联合论证与立项阶段:总体技术部门牵头,专业技术部门配合,完成方案深化闭合,推动用户完成项目立项;三是项目实施阶段:项目实施总体划转,创意提出部门有关人员可随项目划转,也可继续负责本项目总体工作或参加其他新项目开发。

四、体系布局技术创新工作

1.一本规划

聚焦强敌装备技术发展,形成“十四五”技术创新发展规划,实现从领域规划向技术规划的需求聚焦,推动从“自下而上”单点规划向全领域“自上向下”统筹布局转变,并动态滚动形成技术创新需求库,实现创新的工作顶层引领、统筹管理和方向聚焦。

2.两个大会

创新工作会。每年初组织召开创新工作会,总结创新工作得失,部署全年重点工作,发布创新指数榜,树立创新标杆,表彰先进集体与个人,加大创新工作激励和考核力度,“存量做大、增量做强”,推动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稳步提升。通过创新考核机制、创新奖励管理办法等机制支撑创新工作会召开。

技术工作会。每年底组织召开技术工作会,总结发布最新技术进展,总结经验、正视问题,部署策划下一年技术工作,统筹推进全年技术工作有序开展,营造浓厚的技术工作氛围。

3.四个平台

四个平台为“创新产出链”铺路,实现方向聚焦→技术突破→项目实施→成果转化的闭合,提升创新管理效率,激发创新工作活力。

创新特区平台。围绕解决原始创新和方向聚焦问题,创新特区以孵化影响武器装备未来发展重要方向的原创性新质装备为目标,每年遴选1~2 个重大方向,经过评审、决策后,纳入创新特区进行重点管理,吸纳不同专业人员进入特区,集中联合论证,打破部门壁垒。对于成功孵化重大项目立项的团队实施重奖反哺,并纳入年度创新团队激励。通过制定特区管理机制保障特区运行。

创意孵化平台。围绕解决技术创新动力不足的问题,聚焦技术基础加强、紧缺技术攻关、前沿技术探索3 类项目,发挥优势专家资源力量,在单位内部遴选优秀项目开题评审后实施,对于成果突出的项目人员实施创新激励,重奖价值创造者。通过制定创意孵化管理机制保障特区运行。

课题制管理平台。为规范课题申报、创新项目的立项与实施管理,发挥课题团队积极性,明确课题立项、组建团队、课题策划、经费管理、外协管理、奖励管理及验收管理的课题全过程全要素管理模式与职责分工。通过制定课题制实施细则和信息化管理平台保障运行。

创新成果管理平台。采用信息化平台手段,对创新成果进行规范管理,通过评审认定的成果纳入成果库管理,采用权限管理、检索管理、成果标识、成果共享发布、成果使用、激励反哺等模式,促进成果向型号转化应用。通过成果管理信息化平台、成果管理机制、成果转化机制保障运行。

4.8 项机制

8 项机制(见表1)是四大创新平台的机制保障和有力支撑,实现了需求、立项、技术、实施、考评、激励、转化的全流程闭合管理,支撑创新方向聚焦、项目规范管理和创新氛围营造。

表1 8项机制

创新特区管理机制。为规范创新特区管理,制定发布创新特区管理办法,明确组织机构、责任分工、运行模式、遴选原则与流程、进出区机制及激励、考核等管理要素,落实创新特区办公地点,实施IPT 集中论证管理。

需求管理机制。统筹管理用户需求,制定工作机制,推介高层次专家人才进入用户专家库,获取高端用户需求,发挥专家影响力,推动重大项目孵化立项。制定技术需求库制度,及时收集市场需求信息,发榜召集攻关团队开展技术研究,解决“新创意新技术不多、课题申报质量不高”等问题。

创新成果管理机制。制定创新成果管理办法,规范战术部创新成果评价体系和流程,指导创新成果申报和实施。设立创新成果管理平台,采用权限管理、检索管理、成果标识等,维护发明创造者权益,实现成果共享,每季度组织填报更新,并纳入战术部对各部门考核要素;在年度创新工作会中,公布创新成果排名。

成果转化机制。实施重点项目成果转化和单项技术应用转化分类管理。对于进入集成飞行试验阶段且型号背景明确的项目,转入型号室抓总,原则上创新人员随项目划转,同等资格条件下优先提拔;建立项目大事记名录,记录项目全周期人员更迭名录及贡献,在项目奖励申报阶段,根据贡献将创新人员纳入获奖名单。对于单项技术课题,结题后统一会议评审鉴定等级,明确应用转化方向和建议型号,纳入成果转化平台发布应用,对于获得应用的项目,在型号报奖时有关部门纳入名单体现。

5.N 个联盟

遴选国内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优势单位,密切跟踪对接,聚焦变形、智能、低成本、实战化、新质5 个重点方向,选取优势院所和高校,择优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项目合作协议,集智打造技术一流、配套闭合的武器装备联合研发“朋友圈”,集全国优势力量为我所用。

五、实践与应用

研究院基于国防科技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发展形势以及存在的差距与不足,开展武器装备创新管理机制研究,创新提出了打破部门壁垒和传统专业分工的创新特区,形成了清晰的预研创新业务流程和管理经验,并在某型创新项目立项论证过程中进行实践应用。该项目为下一代武器装备重点发展方向,属于重大原始创新,工作任务重、论证难度高、周期节点紧,纳入创新特区管理后,快速组建论证攻关团队,采取IPT 集同办公模式,2 个月内形成了方案闭合论证和原理试验验证,取得了展示度成果,有力推进了项目立项批复,相比同类重点项目立项周期缩短60%,有效提升了论证效率。此外,通过贯彻“1248”技术创新管理机制,形成了涵盖创意孵化、项目立项、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奖励考核等一系列创新成果,达到了优化创新管理模式的目的,人员投入创新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显著提升,确保高质量、高效率、高效益的创新出更加贴合领域未来发展、符合市场竞争的航天武器装备。

风正时济,自当扬帆破浪;任重道远,还需策马扬鞭。站在新的起点,研究院通过“1248”技术创新管理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育技术、抓立项、促产出,取得了一系列阶段性成果,有效应对了武器装备领域市场竞争新常态,逐步实现了从被动创新向主动创新的转变,助力领域开拓和长远发展,为世界一流军队和航天强国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猜你喜欢
预研特区国防科技
美国国防科技集成创新初探
区域国防科技创新生态系统的构成与培育
军工研究院预研计划管理体系研究
多学科复杂技术群预研项目精益创新管理模式探索与实践
基于项目管理的预研项目制试点管理方法研究
运载火箭重大预研项目验收管理的思考及应用
DC炫特区
深圳:特区医改的苦辣酸甜
《特区实践与理论》2014年 总目录
阅读特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