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永胜
在中等职业学校的体育教育过程中,跑步训练对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培养学生良好人格品质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但就目前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的体育教育而言,仍有不少问题与缺陷。本文通过对中等职业学校跑步训练的问题进行剖析,探讨其行之有效的途径,从改革跑步训练形式,挖掘跑步训练内涵,完善跑步训练评价机制等几方面提出有效路径,以突出跑步训练的趣味性、引领性、效能感,并根据其路径提出提高中职体育教学中跑步训练的具体措施,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 中职体育教学中跑步训练存在的问题
1.1 缺乏科学的指导
由于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中的随意化和自由化,老师们对学生的跑姿没有进行正确的引导,导致在奔跑中学生们往往会产生力量不准确,脚掌落地姿势不正确,呼吸方法不够合理等问题。
1.2 跑步训练方式单一
一是缺少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老师讲授机械,学生死记硬背,缺少对技术名词的形象解释,导致长期进行着“跑圈式”练习,久而久之学生感到乏味,降低学生参加训练的积极性。二是由于学生体质所限,日常教学中缺少对跑步训练的正确引导和坚持训练,导致部分学生在跑步过程中会产生多种生理上的不适,对带有竞赛和考题的运动有着很大的抗拒。
1.3 缺乏师生互动交流
在课堂上,老师缺乏与同学之间的互动与沟通,老师不能及时对学生在跑步训练中的姿势等问题第一时间进行纠正,且对学生的评价激励相对不足,使学生在奔跑过程中很难得到老师的引导和认可,不能真正真正掌握跑步训练的目的。
1.4 缺乏体育精神培育
有些老师单纯把跑步作为一种运动,缺少了跑步运动的人文内涵和体育精神。一是没有把学生的运动技术和学生的专业体能训练有机地联系起来,不能利用国内外大型体育比赛来形成一种良好的运动环境。二是缺少对体育活动人文精神和体育精神的发掘,体育教育内容不够,学生的心理引导能力不够,体育活动对学生身心的全面和积极影响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
2 中职体育教学中跑步训练的有效路径
《中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采取多种形式结合学生身体和心理特征,进行合理的运动训练,把趣味和科学结合起来,把标准化和柔性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运动热情,提高他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喜爱跑步的良好习惯,为其未来职业生涯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并充分利用体育运动促进身心发展。为此,老师应从拓展跑步训练形式、挖掘跑步训练内涵、完善跑步训练评估体系等几个角度来提高跑步训练的效果。
2.1 突出趣味性,创新跑步训练形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应从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出发,老师可以将传统的跑步训练变成趣味性、艺术性、现代性,将竞赛式的运动训练方法引进教室,使其更具特色,更具生命力。
比如,在耐力跑中,由于学生缺少长时间的训练,身体素质下降,在进行耐力跑时,经常会出现呼吸困难、耐力匮乏、体力不支等问题,这种不适会让学生对耐力跑步有畏惧,从而失去耐力跑的自信。为此,在教学实践中,老师们不断地进行了改进,把课堂跑步训练和平时训练结合起来。在进行耐力跑步前,老师首先从基础课的角度,引导学生掌握耐力跑步的技术要点,并以比赛的形式进行抢答,回顾并加强有关技术要点。在充分了解了运动技巧要点后,老师按照学生身体素质制定运动的具体要求,制定运动项目,分组进行训练,每一组选出一位领队,决定一组名称,制定一张周跑步路径,使同学们能互相帮助,通过每天早晨自主做一次训练,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目标意识,促进其形成良好的运动行为。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们仍然采取跑步小组的形式进行,从在上课之前的准备跑、到组织课堂折返跑、“Z”字形跑、变向跑、“8”字形转体跑等等,都是以团队形式进行的,同学们可以在团队中互相鼓励、相互借鉴,形成团结向上,积极进取,勇于拼搏的竞技精神。
老师采取课堂上加强和课堂外持之以恒的方式,建立小组跑步文化,选择小组组长,建立目标激励机制,通过小组形式进行运动训练,强化学生的跑步训练,促进学生在相互鼓励、合作中,克服体能障碍,培养耐力跑运动的兴趣,逐步提高体能,达到了体育教学的目的。
2.2 突出引领性,挖掘跑步训练内涵
《中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中职学校应从职业教育和健康教育入手,加强对学生的职业技术、行为、道德修养训练,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在跑步训练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发掘跑步文化的深刻含义,让学生在跑步中热爱跑步,在跑步训练中体会到身体与精神融为一体的愉悦体验,在跑步文化中得到积极的激励和指导,从而有效地养成坚持跑步的运动习惯,培养学生不怕困难、敢于挑战、坚持不懈、迎难而上的体育行为。
比如,在基础运动要旨的基础训练中,老师可以设计如下教学导入。
老师:请谈谈你认识的那些著名的跑步学生吧?
學生1:约翰逊,博尔特;
学生2:刘翔,王军霞;
老师:同学们知道的体育明星真不少,你们是怎么记住他们名字的呢?
学生3:超越普通人的体力和坚韧,在激烈的竞赛中胜出,因此他们受到了全球的关注。
学生4:特别是在中国,田径一直以来都是相对弱势的,中国选手在比赛中为夺冠而战,人们会流下眼泪,他们的名字也会被永远记住。
老师:体育反映出一种奋发向上、勇往直前的斗志,让我们为这些敢于挑战自我、超越自我、为祖国争光的人们喝彩吧!我们没有学生那样的身体素质,也没有获得奥运会冠军的可能,难道就意味着我们和跑步无缘了吗?
学生5:当然不是。无论何时何地,到处都有跑动,尽管我们不是名人;不过,我们可以成为一个热爱跑步和良好运动的人。
老师:你是否认识那些即便不是职业运动选手,仍然喜欢跑步的人呢?
生6:最有名的莫过于日本作家村上春树,他说:“到目前为止,我所培养的许多习性中,奔跑的最有意味。”
老师:跑步是一项全民健身活动,它有着漫长的发展历程,它承载着人们实现自我突破和自我发展的伟大愿望,现在让我们从最基础的基础动作出发,来了解最古老、最具吸引力的运动之一跑步。
结合实际,深入到体育运动中,老师们在教学中引导同学们列出自己所熟知的体育明星,激发他们对于“跑步”这个主题的探究,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把“明星体育”改为“大众体育”,让学生树立起对跑步的自信,更加深入地了解跑步的精神含义,从而为科学地进行跑步训练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3 突出效能感,完善跑步训练评价机制
《中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中职体育与卫生专业在学习评估上应“立足于学科的基本素质”和“重视综合评估的多样性”。因此,在体育教育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并要考虑到学生的不同体质和学习评估的要求,将评价与结果评价、定量评价、定性评价、绝对性评价、相对性评价等方法相融合,更好地体现评价的诊断和激励效果。
比如,老师们运用“四结合”的方法来评估学生的跑步能力。所谓的“四結合”就是:第一结合,与传统的教育相结合。将运动成绩设置为100分,20分为正常的分数,并以是否积极参与训练、是否积极参与团队活动等因素进行量化。第二结合,与课外活动相结合。设置20个等级,依据学生能否按时完成老师指定的课后培训项目打分。第三结合,将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设置为60分,并依据学习规范,参考某些评估值,对学生的跑步训练进行评估。第四结合,结合突出表现,对在大型运动或运动项目中表现突出或做出突出贡献的同学予以嘉奖。在“四结合”的基础上,把评估渗透到教室内外,体现了对学生每天的学习态度,同时指出了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不仅注重学生在运动过程中的情绪和精神发展,同时注重学生在运动过程中的生理功能的提高,对其进行比较、客观的评估。在情感、态度、技能方面,经过更综合的评估,通过多种方式得到技术的引导与鼓励,可以提高学生对运动的兴趣,并能充分发挥个人的潜能。
3 提高中职跑步训练有效对策
3.1 采用心理转移法,缓解学生对跑步训练心理障碍
我们不用彻底否认传统的训练方法,比如跑圈法,而是要用一种新的方法让它变得生动,降低学生的反感情绪。在跑步运动中,针对枯燥性较强的训练,采用娱乐性的运动方式,激发学生对运动的热情,这样才能让学生产生一种精神上的转变。中职学生尚处于比较活跃的年纪,对游戏的兴趣很高,老师可以通过玩来让学生从讨厌训练变成对接纳训练。通过将游戏的娱乐性和跑圈得枯燥性结合起来,促使学生进行运动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体能水平。关于在枯燥跑步训练中赋予娱乐性的具体方式,可以通过以跑圈为例来说明。在教学中,老师可以参考“大富翁”的教学模式,通过老师的解谜,运用运动场旁的各类标记,让同学在奔跑中通过标记时能获得相应的指示,完成一次比赛还会有相应的奖励,成绩不好的学生会受到惩罚。
3.2 提供更多鼓励,激励学生进行跑步训练
中职学生自我感觉较差,对体能训练的兴趣较低,容易失去自信,老师要适当地给予激励,以减轻这种情况。一个人的进步,就是得到别人的认同,而在这个年纪还不到二十岁的时候,更需要老师的鼓励,来鼓励他们去做运动。积极参加跑步训练。为了实现学生跑步训练的有效激发,老师必须构建一种相对完善的奖赏体系。举例来说,在体育课程中,最容易也是最普遍的一种,就是每天进行一次的签到,在一周打卡结束后,对于最终全勤,对于参加跑步训练最积极的学生,可以给予一份小礼品,或者在班里举行一次会议,给予一定的奖励。运用适当的奖赏机制,在培养学生的耐力品质方面采用积极的激励措施。
3.3 帮助学生设计目标,完成阶梯式上升
耐力素质的提升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其本质是一种逐步的提升。在运动前期,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强,体能质量低是正常的。从低层次到高层次的距离比较远,教师要建立一个学生可以实现的目标,以激励学生的热情。在确定了自己的目的后,可以对目标阶层的学生进行重新定位,比如将一些实力较弱的学生放在中层,让他们感觉到压力和竞争,以此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从原理上讲,该方法的实用性很强,可以应用于实际的课堂教学。再比如老师可以通过表格,将学生的跑步时间、跑步速度、距离等情况都进行统计,然后通过计算机绘制成条形图,将学生的跑步能力进行比较,然后制定下一步的计划。对一些有一定的进步阶梯跨越的同学,老师可以进行层级的调整。老师运用目标解析方法促进了学生的跑步训练,从而促进了耐性素质的训练。
3.4 通过科学引导,提升学生认识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正值青春期,他们对自己的体能和体力都很有自信,一般都会觉得自己的体能和体力都比较好,所以不需要进行跑步运动。其次,教师对于培养学生耐力素质的途径缺乏清晰的理解。为了应对这种状况,老师必须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以加深学生对耐力素质教育的认识。比如,学校举办有关跑步训练的专题讲座,邀请学校内外的专业人士深入地进行跑步训练,以科学、专业、生动的方式向学生们进行科学的、专业的、生动的解说。或以班为单位,播放有关跑步训练的录像,并在看完电影后,体悟出合适的跑步训练方式,经过对跑步训练的深入反思,学生们可以针对自己的需要选择更符合自己的训练方法。
3.5 老师发挥带头作用,对学生进行积极训练
在教学中,老师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而为了完成耐力素质的训练,老师也必须继续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同时,通过对学生进行跑步训练,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体能训练,并在训练中起到良好的引导和促进效果,从而达到跑步训练的目的。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跑步训练的同时,要注意学生的特征,并针对其爱好,促使学生进行更多的体育活动。在对跑圈训练的基础上,对训练方式进行改革,采取多种形式的训练方式,以科学、合理的方式促进学生的体能训练。
4 结论
总之,跑步训练可以促使中等职业学校的大学生身心发展。在中职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把跑步训练变的不简单,要不断探索和实践,充分利用跑步训练对中职学生健康发展的促进作用,为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发展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