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兰萍,张 丽,田艳艳
(西宁市中医院 青海西宁810000)
院内感染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感染,一旦发生院内感染,不仅影响治疗效果,延长住院时间,还易引发医患纠纷。因此,为控制医院院内感染率,提高护理管理工作质量是近年来临床护理工作的难点和重点[1]。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风险护理管理措施是一种在风险发生前,对各种可能的失效模式进行分析、预计并量化评估的前瞻性护理管理方法,将其应用于护理管理中能最大程度发现潜在风险并进行有效规避,具有良好的院内感染防控效果[2]。2015年1月1日~2020年12月1日,我们对收治的60例院内感染患者应用FMEA风险护理管理措施,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同期收治的120例院内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住院5 d及以上者;②接受过留置导尿管、气管插管、中心静脉置管、气管切开、放射治疗等侵入性操作者。排除标准:①合并精神类疾病者;②合并心脑血管疾病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男29例、女31例,年龄20~56(35.36±5.25)岁;呼吸道感染12例,消化系统感染14例,手术切口感染16例,泌尿道感染18例。对照组男30例、女30例,年龄20~54(34.43±5.22)岁;呼吸道感染11例,消化系统感染13例,手术切口感染17例,泌尿道感染19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实施。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风险护理管理措施,具体内容如下。①建立护理程序和护理制度:统一护理记录格式,加强护理文件管理,保证文件能够直接反映患者病情;采用工资绩效制和护理问责制的方式,使护理人员奖惩与护理风险管理挂钩。②建立风险管理小组:小组内继续细分为服药护理小组、输液护理小组、压力性损伤护理小组、医疗设备管理小组等,各小组组内明确各自管理职责,减少组内感染发生。③定期培训护理人员专业素质和风险意识:增强护理人员工作责任心,提高护理人员风险意识和护理风险处理能力。
1.2.2 观察组 采用FMEA风险护理管理措施,具体内容如下。①建立FMEA小组:医院管理人员和各科室医护人员建立FMEA小组,各小组成立后进行系统培训,小组成员熟知护理风险操作程序和管理流程;定期召开小组会议,采取头脑风暴法讨论、分析住院患者院内感染的主要因素,并进行相应风险评估,合理制订操作流程,监督实施。②绘制流程图:统计患者住院时间、感染状况、感染部位,分析院内感染原因,列出最可能引发感染的因素,小组内进行讨论,防止片面分析,避免遗漏并重新绘制操作流程。③风险评价:风险程度分为可能性、严重性及可测性,其中可能性为风险可能发生程度,分为高、中、低、无4个等级,各等级风险系数为0~3分;严重性为发生风险潜在的严重性,其分为高、中、低、无4个等级,各等级风险系数为0~3分;可测性为发生风险当前的准备程度,其分为无、差、一般、较好、完备5个等级,各等级风险系数为1~5分,计算风险优先系数(RPN)=O×S×D(0~45)分。④RPN分析:RPN风险水平分为低、中、高,水平高低与风险改进缓急程度呈正相关。失效模式水平高,说明该部分在流程中应首先改善;失效模式水平低,说明该部分在流程中可置后考虑。在流程改善过程中,将排名前两位因素作为高风险因素,分析其影响因素并制订相应改进措施。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感染部位、院内感染失效模式RPN得分以及隔离措施落实情况。其中护理满意度应用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量表进行评估,包含服务满意度和工作满意度两方面,满分为100分,90~100分为非常满意、75~89分为较满意、60~74分为一般、<60分为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较满意度例数)/总例数×100%。
2.1 两组感染部位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感染部位比较
2.2 对照组院内感染失效模式RPN得分情况 见表2。
表2 对照组院内感染失效模式RPN得分情况(分)
2.3 两组院内感染失效模式RPN得分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院内感染失效模式RPN得分比较(分)
2.4 两组隔离措施落实情况比较 见表4。
2.5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见表5。
表5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院内感染又称医院获得性感染,主要包括泌尿道感染、外科伤口感染、下呼吸道感染、败血症、消化系统感染、皮肤感染、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3]。有研究结果显示,住院患者院内感染导致病死率为20%,其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导管相关血流感染以及尿路感染病死率最高[4]。近年来,院内感染发生率呈现逐年上涨的趋势,通过检索相关文献发现发展中国家院内感染率高于发达国家[5]。住院患者院内感染不仅影响临床治疗效果,增加病死率,加重医护人员工作量,还会降低院内病床周转率,给患者及社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因此,降低院内感染率,控制医疗风险,保障住院患者安全显得尤为重要。
FMEA是一种具有预防性、可靠性的研究分析方法,将其应用于医院感染,进行风险护理评估管理源自美国医院评审国际联合委员会,用于评估每年医院感染防控情况。目前,FMEA风险护理管理措施主要通过识别、衡量、评价及控制风险,应用最小成本实现最大效果,减少潜在问题和伤害[6]。相关研究结果表明,FMEA风险护理管理措施应用于住院患者院内感染防控效果显著,能减少住院患者院内感染,降低患者院内感染风险[7]。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消化系统、呼吸道、泌尿道、手术切口部位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P<0.01)。同时,应用FMEA风险护理管理措施进行护理管理后,观察组医患交叉感染、室内通风不畅、患者自身因素、环境清洁消毒、突发事件应对无效等RPN得分低于对照组(P<0.01),提示FMEA风险护理管理措施对减少住院患者院内感染具有积极作用。这可能是因为FMEA模式对失效模式和潜在原因进行有效分析,探究院内感染影响因素,计算并评估RPN,针对高风险因素制订相应改进措施,提高护理人员护理能力及突发事件应对能力,进一步减少院内感染发生[8]。
同时,本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诊疗器械专用、隔离标识、使用防护用品、清洁消毒工作、床边备快速手消毒剂等隔离措施落实情况优于对照组(P<0.01),提示FMEA风险护理管理措施能很好地暴露流程中的薄弱点,以便护理人员有的放矢地进行防控,因此更好地落实各项隔离措施[9]。本研究结果还发现,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分析原因可能是因为FMEA模式可对护理管理工作不断完善和优化,取得预想护理效果,从而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10]。
综上所述,FMEA风险护理管理措施对住院患者院内感染的防控效果显著,不仅可以降低住院患者院内感染率,有效规避风险,还能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院内感染控制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