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微 张 颖
(丹东市中医院药剂科,辽宁 丹东 118000)
临床将距离桡骨远端关节面3 cm 内的骨折称为桡骨远端骨折,此类骨折在临床较为高发,受人口老龄化的影响,越来越多的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出现。与其他骨折一致的是,桡骨远端骨折一旦发生,将会导致患肢严重肿胀与疼痛,十分影响正常的工作与生活。中医正骨一直是各类骨折疾病的有效治疗选择,具备操作简单、效果确切的优势;相较于手术治疗后骨折难愈、关节粘连等不足,中医正骨疗法有其应用优势[1]。但该治疗方案消肿止痛慢,病期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康复进程。消肿膏作为有效的消肿镇痛中医外治之法,本次研究,将其应用于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收到显著的效果。现就中医正骨基础上加用消肿膏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作如下论述。
1.1 一般资料 2019 年1 月—2019 年12 月,随机纳入80 例符合本次研究原则的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分为正骨组和消肿组,各40 例。正骨组男女人数比例3∶5;年龄47~78 岁,平均(67.15±8.63)岁;患侧为左者17 例,患侧为右者23 例。消肿组男女人数比例2∶3;年龄43~79 岁,平均(66.88±8.36)岁;患侧为左者18 例,患侧为右者22 例。研究获得丹东市中医院医学伦理组织批准,上述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2 入选标准
1.2.1 纳入标准(1)确诊桡骨远端骨折;(2)年龄≥60岁;(3)知晓本次研究内容并自愿被纳入组,签署同意书;(4)病发至入院时间≤48 h;(5)可耐受相应治疗者。
1.2.2 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部位骨折;(2)相关药物过敏;(3)患者皮肤破溃并影响膏药敷贴;(4)认知功能障碍或精神类疾病者;(5)严重全身性感染;(6)妊娠、哺乳期的女性。
1.3 治疗方法(1)正骨组:指导患者取坐位,并做深呼吸动作,保持放松,患侧肩部外展90°;术者双手握住患肢前臂近端,助手双手抓住患肢大小鱼际;做对抗拔伸牵引动作(1 min),骨折端彻底牵开,重叠与嵌插移位问题得到纠正。此时请另一助手在维持牵引的基础上,以纸质夹板联合压垫进行物理固定。
(2)消肿组:在中医正骨基础上加用消肿膏外敷,方药组成:苍术、紫荆皮、生栀子、芙蓉叶、生草乌、生川乌各30 g,白芷、姜黄、生半夏、黄柏、生大黄各20 g。将上述药物研磨成粉后,使用滑石粉、甘油调和后,涂于棉料上,再将其敷于患处,胶布固定,5 d 换药1 次。在治疗期间,嘱咐患者注意保持患肢抬高,同时酌情接受合适的功能锻炼。每天进行肿胀程度监测,若有血运不畅等情况,可酌情放松夹板紧度。
1.4 观察指标 研究期间主要对比2 组的中医证候积分、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评分、住院时间、Gartland-Werley 评分与消肿情况,其中后二者用于对本次研究整体疗效的评价,具体内容见下:(1)中医证候评分:观察患者的疼痛、肿胀、肢体痿软、瘀斑4 大中医证候,并分别赋值0、2、4、6 分,代表无症状到严重症状4 种病情程度[2]。(2)NRS 评分:本量表用于评估患者恢复期疾病疼痛情况,满分10 分,其中3分及以下表示无明显疼痛,分值越高,则患者疼痛应激越应得到注意[3]。(3)住院时间。(4)本次研究的疗效评级标准,涉及2 个指标,分别是Gartland-Werley评分(由残余畸形、主观评价、客观评价、并发症等7个维度构成)与消肿情况:①治疗后,患者Gartland-Werley 评分在2 分以内,且患肢与健肢的同部位周径差低于30 mm,为显效;②治疗后,患者Gartland-Werley 评分为3~8 分,且患肢与健肢的同部位周径差为30~60 mm,为有效;③治疗后,患者Gartland-Werley 评分为9~20 分,且患肢与健肢的同部位周径差为61~90 mm,为一般;④虽经治疗,但不达上述标准,甚至出现病情恶化,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4]。
1.5 统计学方法 经SPSS 21.0 统计软件处理所得数据,计数资料用率(%)表示,行х2检验;计量资料用()表示,行t 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2 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2 组干预前的中医证候评分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消肿组的疼痛、肿胀、肢体痿软、瘀斑评分均低于正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2 组干预后的疼痛、肿胀、肢体痿软、瘀斑评分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2 组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中医证候评分比较(,分)
表1 2 组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中医证候评分比较(,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1)P<0.05。
2.2 2 组患者NRS 评分比较 干预前,消肿组的NRS 评分为(6.92±0.83)分,正骨组的NRS 评分为(6.84±0.80)分,2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0.439,P =0.662);干预后,消肿组的NRS 评分为(2.16±0.23)分,正骨组的NRS 评分为(3.42±0.51)分,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14.244,P =0.001<0.05)。
2.3 2 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 消肿组住院时间为(6.46±1.24)d,正骨组住院时间为(9.38±1.47)d,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9.603,P =0.001<0.05)。
2.4 2 组患者疗效比较 消肿组治疗总有效率95.00%(38/40)高于正骨组的65.00%(2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2 组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疗效比较[例(%)]
老年人是各类骨折疾病的好发人群,其常见疾病为骨质疏松。桡骨远端骨折发病率随着社会老龄人口比例的上升而有所增长,但桡骨远端骨折的老年患者多合并手术禁忌证,这类患者不适用外科治疗方案,因此针对此类患者,临床主张采取保守治疗,即骨折端的及早复位与固定联合早期康复功能锻炼,该治疗方案适用于多数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能够有效规避内固定手术导致的关节僵硬或腕部肌腱粘连等术后问题[5]。另外,考虑到老年患者骨质疏松问题普遍,接受螺钉内固定手术可能会存在螺钉把持力不足的问题,这种情况下的钢板移位问题,甚至退钉问题,同样需要关注[2]。总之,桡骨远端骨折的老年患者接受中医正骨是一种较为经济实惠且安全的治疗方案,患者心理承受度好,同时感染风险低,可规避二次手术风险,即使是在骨科微创手术盛行的今天,依旧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
中医正骨的手术价值已经临床证实,如梁泳聪等[6]、刘锦涛等[7]研究结果显示,经各自的中医正骨手法干预,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远期预后均较为理想,但梁泳聪等合用了中医熏洗技术,刘锦涛等合用了合剂内服措施,均使中医正骨术后患者预后有进一步的良性提升。本文也在中医正骨后加用消肿膏予以中药外治,此认识源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的“气伤痛,形伤肿”一言,认为治骨折也要去肿痛,并强调对症治疗主以行气活血、消瘀通络之法,认为血有所行,气得所归,则可经脉通畅;血气各司其职,筋骨得濡养,有助于接骨续筋;同时通则不痛,消肿法有助于改善患者病期治疗体验,加强患者康复信心,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刘康等[8]、金吉华等[9]以实证论证了消肿方外用对改善桡骨远端骨折预后的价值。本文结果同样显示,干预后,消肿组的疼痛、肿胀、肢体痿软、瘀斑4 项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正骨组,NRS 评分低于正骨组,且该组住院时间短于正骨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正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中医正骨联合消肿膏对症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各类症状(尤其是肿痛),缩短住院时长(实现控费),整体效果理想。
综上,中医正骨联合消肿膏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症状,缩减住院时间,整体疗效理想。当然,本次研究尚存在一些不足,主要集中于研究开展的时间不长,导致样本量的纳入偏少。上述问题可能会影响研究数据统计的客观性。为了更好地提升研究结果的权威性,未来还需进一步纳入符合标准的样本,开展回顾性研究,补充数据,健全统计学结果,使提出的结论更加科学,能够更好地指导临床。若有机会,可寻求与其他中心的合作,进行大样本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