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广州市增城区职业技术学校
董成波
专业群是由一个或多个办学实力强、具有鲜明特色的重点建设专业作为核心专业,若干个技术领域相近或专业学科基础相近的,有一定逻辑关系的相关专业组成的一个集合。专业群模式是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专业协同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有效措施,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我校机电技术专业群由机电技术应用、电机电器制造与维修、工业机器人技术三个专业组成,是我校广东省高水平中职学校建设的两个专业群之一,经两年的校企共建,在科学组群、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研制、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现以该专业群建设为例,探讨中职专业群建设的有关问题。
2019年1月出台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提出“启动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一批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等职业学校和骨干专业群”,正式将专业群推向职业院校改革的中心位置。2020年7月,广东省教育厅启动了高水平中职学校建设,明确了专业群建设是广东省高水平中职学校建设计划的重要内容。实施专业群建设改革,可有效实现专业教学资源、师资等资源的共享,有效节约办学成本,提高办学效益,是职业教育专业治理模式改革的趋势,是职业院校进行专业建设的有效路径。
以机电技术专业群为例,粤港澳大湾区涵盖了万亿级装备制造业,其中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智能机器人产业集群是广东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以机器人及其关键零部件、高速高精加工装备和智能成套装备等为重点。先进装备制造业要求跟上加工生产线的高度自动化和高效生产的节拍,要求更强的产品适应性以完成个性化、定制化产品的订单式生产,要求一线技术岗位员工要具备一体化装置生产和运行控制、产品质量检测等跨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群能够依据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的特点,围绕技术岗位与核心能力,能培养满足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专业群一般由3-5个专业组成,是具有一定逻辑关系的相关专业组成的一个集合,为了科学组群,构建与人才培养相适应的课程体系,需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改革与创新。
专业群与产业高度匹配,是改革的内驱力与逻辑起点,学校在建群论证阶段,要结合当地产业情况,特别是围绕相关专业对接的产业链情况进行充分的调研分析,围绕产业链对人才的需求组建专业群。在组群策略方面,可使用人工智能中的知识图谱技术,构建与组群方向相关的产业知识图谱,使组群方向有宏观的产业经济构成现状及产业发展趋势;从企业用人需求出发,挖掘职业岗位序列的核心技术与要求,以技术为联结,明晰组群专业对应的岗位集群,实现人才供给精准对接;应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从对接产业人才需求、专业结构交叉关联、校内资源、管理机制等专业关联构成要素,定性量化分析专业间的关联性;应用动态规划技术,动态分析组群契合度,形成科学合理的组群模式,有助于实现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发展需求侧结构要素的全方位融合。
先进装备制造业要求跟上加工生产线的高度自动化和高效生产节拍,需要更强的产品适应性以完成个性化、定制化产品的订单式生产,要求一线技术岗位员工要具备一体化装置生产和运行控制、产品质量检测等跨专业综合能力。我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对应粤港澳大湾区万亿级先进装备制造业,依据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的特点,围绕技术岗位与核心能力,培养满足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需求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对接产业链、技术链、人才链,按照“专业基础相通、技术领域相近、职业岗位相关、工作内容相似”原则组建专业群,群内专业实现师资、教学资源共享,专业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群内专业在人才培养上有一定共性,也各有侧重,其中主体专业“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主要对接产品生产线机械系统的安装、调试、维护、保养等环节,所覆盖的“电机电器制造与维修”专业主要对接生产线的电器系统的安装、调试、维护、保养等环节,“工业机器人技术”主要对接工业机器人编程、操作、系统集成等环节。图1为我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组群逻辑图。
图1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组群逻辑图
根据专业群培养需求,以产业、岗位的实际需求与未来发展需求为依据,进一步优化完善底层课程共享、中层课程分立、高层课程互选的三层递进的模块化、开放型课程体系,实施项目化课程改革。在1+X证书制度背景下,推进将技能等级证书与课程内容有机结合的“书证融通”专业群课程体系构建,包括专业群平台课程模块、专业群核心课程模块、专业群拓展课程模块,从而体现专业群内核心专业与相关专业,以及课程的共性与个性的对接,建成适应分类培养和学生个性化成长的课程模块,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学习选择。
以我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为例,群内专业基础相通,共享度高。群内三个专业同属加制造大类,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校内外实训基地、教师、课程资源及校企业合作等共性多,共享度高。其一,课程共通性高。专业群公共基础课共有语、数、英等13门,完全相同。专业群平台课程共有电工电子技术、机械制图、气压与液压传动、PLC基础等8门,也是完全相同。此外开设有设备销售、可编程控制器系统应用编程、自动线数字化设计与仿真等6门专业群拓展选修课程。其二,实训场室可共享。专业群可共享的实训场室有:钳工实训室、电工实训室、机械测绘实训室、PLC与变频应用实训室、电工上岗考证场、电气安装与维修实训室、机械CAD实训室等。其三,师资可实现共享。群内专兼职教师是电气技术、电气自动化、机电技术、工业机器人等专业的,可胜任80%以上的专业群平台课、专业核心课及专业拓展课。
专业群建设应立足于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聚焦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为应对战略性产业带来的挑战,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需改革创新,要全面落实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完善学校教学标准体系;推进产教融合,联合企业深度参与课程设计、教材开发、实训教学,实现“双元”育人;对接产业岗位职业能力要求,以宽口径为基础,注重交叉融合、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打造,制定符合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既重基础又突显个性的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
其一,转变专业群人才培养定位,培养复合型人才。单个专业人才培养的侧重于“专”,侧重培养某个领域的专才,而专业群则倾向于一专多能,面对的是一个岗位群、技术群,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培养复合型人才。以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为例,群内机电技术应用专业面向先进装备制造行业的操作工/作业员、机电维修工、机电运维工程师、机电设备销售工程师、自动化工程师等职业群(或技术领域),培养能够从事机电设备、自动化设备和生产线安装以及调试、运行、检测、维护、营销等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电机电器制造与维修专业面向电机、电器制造与维修、变压器制造、电线电缆制造行业企业的电气技术员、电气装配工、电气调试工程师、电气维修工等职业群(或技术领域),培养能够从事电机设备制造与维修及营销、售后服务等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专业面向转型制造企业或者自动化程度比较高的企业的工业机器人操作员、调试员、系统运维员、销售及售后技术支持工程师等职业群(或技术领域),培养能够从事机电类产品的安装与维护和工业机器人应用系统的安装、调试、编程、运维等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群内三个专业人才培养,培养的方向各有侧重,而专业群则在保持专业的“专”基础上,又进行一定的融合,具备“多能”,面向岗位群,实现人才链与产业链的有效对接,从而进一步提高中职学校服务产业的力。
其二,坚持“五个对接”,构建“工学交替、四级进阶”人才培养模式。专业群人才培养要坚持做好五个对接的原则。在充分分析产业链、行业岗位人才需求情况,以及工作岗位与教学内容、工作过程与教学过程、毕业证书与技能证书、学校教育与终身学习,实现专业群建在产业链上、专业群课程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技能证书对接、学校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
以我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为例,建设过程注重做好五个对接,比如群内三个专业的专业课基本建成了理实一体化实训室,专业课教学实现了理实一体化教学,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实现了很好地对接,有效提高了学生就业的岗位适应性;学校与企业共建了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可编程控制器系统应用编程”“1+X”证书考证实训中心,并已完成两次的考评,教学中实现了岗、课、赛、证融通,成功解决了毕业证书与职业技能证书对接的问题;在终身学习及可持续发展方面,在制定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时,提高了文化课教学比重,注重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为今后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也可有效满足学生参加职教高考升学的需要。
我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在做好五对接基础上,坚持群内专业共性与个性相结合,进一步提炼深化人才培养的方式方法,采取工学交替、四级进阶模式。其中,“工学交替”是指学生在校内上课期间,适时安排一定的时间到企业顶岗实习,实现工作与学习的交替,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提高学习效果,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和可持续性发展需要。“四级进阶”是指第一、二学期在校内以理实一体的授课方式为主进行学习,培养学生基本的知识技能;第三学采取过工学交替模式,通过学校学习与企业见习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和岗位能力;第四、五学期进行校内专项技能和拓展能力训练,完成“1+X”考证任务,培养学生专项技能、核心能力;第六学期进行专项的企业顶岗实习,培养学生综合职业技能。“四级进阶”如图2所示。
图2 四级进阶图
在“工学交替、四级进阶”六个学期的培养过程中,坚持群内专业共性与个性相结合,既突出培养相关专业技能,又根据群内专业存在的共性,进行复合能力的培养提升,实现一专多能式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紧扣专业群建设的几个要点,对接三链,以需求为导向,经过近两年的探索与实践,我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建设取得初步成效,主要体现在:其一,完善制度,健全专业部管理机制。建立专业群建设委员会,健全专业群动态调整机制,进一步完善专业部管理机制改革,将管理重心下移,明确专业部的职能,形成与专业群发展相适应的专业部管理架构和工作机制。目前机电技术专业群所在的机电专业部,部长即为专业群负责人,专业管理架构已较为完善,有力地促进了专业群建设;其二,校企合作共同研制了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了“底层共享+中层分立+高层互选”的三层递进的模块化、开放型课程体系,既实现了资源共享,也有利于培养复合型人才;其三,建设“五个一”技艺精湛、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以专业群带头人为龙头,以岗课赛证为抓手,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主线,培养一支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要求专业教师达到“五个一”标准,即“系统讲好一门课,指导学生参加一个省级以上的专业技能竞赛,参加一次省级以上的教学能力比赛,参与建设一门市级以上精品课程,钻研一项专业前沿技术”;其四,建设“五位一体”的高水平综合实训中心。在上级的支持下,学校建设了“五位一体”的智能成套装备实训中心、工业机器人实训中心、精密加工检测等实训中心,实现育训结合、产教融合,提高服务学生、服务社会的能力。
专业群建设成效初显,但在两个方面还需进一步思考改进:一是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更多关注的是中职层次复合型人才培养问题,但对学生日益旺盛的升学需求方面应对措施还不够,需进一步完善,力求兼顾学生升学和就业的需要;二是专业群管理架构方面还需进一步理顺。专业群的负责人(群主)如果与专业部的部长(负责人)是同一人,那管理及工作开展等方面没问题,按原管理架构即可,但如果不是同一人的话,那相关的管理职责等如何理顺,需进一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