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祖达 陈君 丁杨东 戴夏萍 林姿
(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种子事务站,浙江 台州 318000;第一作者:jjseed2010@163.com)
华浙优261 是中国水稻研究所、浙江勿忘农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用华浙2A×16T-261 选育的籼型三系优质中籼杂交稻新品种,2020 年通过国家审定(审定编号:国审稻20200107)。该品种在浙江台州地区作连晚种植全生育期128 d 左右,株高110.3 cm,分蘖强,成穗率高,2021 年展示产量654.50 kg/667 m2,在籼型品种中表现较高而稳,感稻瘟病和褐飞虱,对白叶枯病有较高耐性;米粒细长,光泽莹亮,口感软韧,米质达到农业行业标准《食用稻品种品质》2 级,获第三届“中国·黑龙江国际大米节”籼米组金奖(第1 位)[1]。
华浙优261 作连晚栽培,由于营养生长期短,如何提高有效穗数及每穗实粒数是提高其产量的前提;移栽密度主要通过改变水稻的群体结构来影响产量,适宜的移栽密度能够提高单位面积的土地利用率和光能利用率,保证个体的正常发育和群体的协调发展,使单位面积上有效穗数、总粒数和千粒重得到协调统一,从而获得高产[2]。不同的氮肥用量对水稻的分蘖、成穗及产量与品质影响较大[3]。为探索其更适宜的栽培方法,笔者设计了移栽密度和施氮量对其产量的影响试验。
水稻品种华浙优261 由浙江勿忘农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提供;试验用肥料由当地农资部门提供。试验设在台州市椒江区前所街道六联村项兆林承包田中,该田块有机质含量18.6 g/kg、水解氮86.4 mg/kg、有效磷67.1 mg/kg、速效钾263.0 mg/kg。
试验设二因素三水平:A 因素为移栽密度,设A1(0.8 万/667 m2)、A2(1.0 万/667 m2)、A3(1.2 万/667 m2)三水平;B 因素为氮肥用量(纯氮N),设B1(6 kg)、B2(10 kg)、B3(14 kg)三水平。3 次重复。
整个试验统一在6 月20 日播种,7 月27 日移栽,按单裂区处理排列;小区种植面积13.3 m2。A1 按每小区10 株插16 行,A2 按每小区10 株插20 行,A3 按10株插24 行。氮肥按基肥∶追肥∶穗肥为5∶3∶2 施用,基肥统一用三元复合肥(15-15-15)20 kg/667 m2(按施肥量计算),追肥在移栽后7 d 和15 d 各施1 次,在第2 次追肥及施穗肥时加施氯化钾10 kg/667 m2。同时各小区之间田埂覆盖黑膜隔离,其他栽培管理同大田。
从表1 可以看出,随着移栽密度增大,华浙优261产量也不断提高,这可能与连晚营养生长期短,分蘖不足,必须依靠插足苗数弥补穗数,从而提高产量;随着氮肥用量增加产量也增高,尤其是后期氮肥,说明此品种需肥较大。
表1 不同移栽密度和氮肥用量对华浙优261 产量的影响
2.2.1 对产量的影响
从表2 可以看出,高肥、高密度组合华浙优261 产量高,这说明该品种靠穗数增产,并且需肥量大尤其是对后期穗肥一定要施足。适当的种植密度和纯氮用量也能获得高产。高密高肥组合(A3B3)产量极显著高于低密高肥组合(A1B3)和高密低肥组合(A3B1)。但从该品种的长相看,过密和施氮过多使得后期容易倒伏。
表2 不同移栽密度与纯氮用量对华浙优261 产量及构成的影响
2.2.2 对穗粒结构的影响
从表2 可以看出,当种植密度一定时,随着纯氮量的增加,水稻的结实率、千粒重等都呈现不规则的变化,有效穗数略有增加但变化不明显,表明这些性状不受施肥量的影响;但是当纯氮量一定时,水稻有效穗数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穗型也逐渐减小,其他性状呈现无序变化。
试验结果表明,华浙优261 的穗粒结构受纯氮量的影响不显著,但是当纯氮量一定时,其穗型大小会随着移栽密度的增加而减小,有效穗数随着移栽密度的增加而增加。而从产量方面来看,该品种需肥量较大,当种植密度较低时,适当的增加氮肥施用会增加产量;另一方面,在施氮量相对稳定的情况下,要选择适当的移栽密度,过高或较低的移栽密度都会导致产量降低。结合椒江区当地实际,华浙优261 作连晚种植时,要保持秧龄在30 d 内、移栽密度在1.2 万丛/667 m2左右、施纯氮14 kg/667 m2,可高产稳产,降低成本,而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