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津 朱欢
摘 要:本文围绕新时代下红色文化育人这一中心,以抓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出发点,将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对象,开展针对红色文化与专业课程融入现状与成效的问卷调研。调研结果显示,在专业课程中接触红色文化教育频率对认同在更多的专业、公共课程中引入红色文化教育有极显著影响。在分析调研结果的基础上,本文系统提出了深化理论阐释、丰富课堂教育、加强实践教育、培养师资队伍促进红色文化与专业课程有机融合的实施路径。
关键词:红色文化;融入;专业课程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05.068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吸收中外优秀文化创造的先进文化,代表了中国共产党人和广大民众的优良品格。其不仅是中国人民价值观念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凝聚国家力量和社会共识的重要精神动力,文化传承作为教育的最有力抓手。深度挖掘红色文化教育资源,发挥红色文化铸魂育人的功能,对于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番职院”)为例,将红色文化融入专业课程实践中,构建个性化、立体化、多元化的教学体系,从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1 红色文化融入专业课程的内涵意义
1.1 拓展教学资源维度
专业课程由专业基本理论、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等元素构成,具有特有的教学目标;纵向来看,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环节从宏观到微观系统组成了专业课程教学肌理。其内涵特质决定了专业课程教学资源必须兼具系统性、完整性、逻辑自洽性。红色文化融入不是单向融入,而是以红色文化为主线贯穿专业课程设计,分散式嵌入专业教学环节,从而形成一套共存共生的教育体系。红色文化资源丰富,无论是地方性红色文化资源还是历史事件类资源都天然具备价值导向、人格塑造功能,与专业教学的知识引领,素质提升功能相辅相成。在专业课程中充分运用红色文化资源,既能促使教学内容创新鲜活,又能开发独特的时代属性,增强其时代气息与吸引力度。
1.2 丰富红色文化传承广度
党的十八大以来多次强调,要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红色文化是产生于过去,存在于当下,对未来具有长足影响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先进文化。然而,现阶段红色文化教育遭遇的困境主要体现在规划性不强、创新性不足、研究性不深、发展性不够、教育资源开发力度不高。在实践教育过程中,红色文化对学生的教育引导作用发挥不到位,浸润作用停留在表面。将红色文化元素融入专业课程教育,也是传统教学教法反哺红色文化教育的重要途径。专业教学的根本任务是促进学生成长成才,“隐性”的红色文化内涵依托“显性”的专业教学设计,由内向外地把红色文化搬到课堂,与专业教学的传统优势结合起来,从而在知识传授中传播理想信念,在专业教学中实现价值引领。
1.3 提高红色文化育人深度
专业课程教育与红色文化教育各自具备独特的内涵,两者之间又存在紧密的内在逻辑联系。一是教育的本质相似。两者作为教育方式,都需要在各自的领域进行知识交换,理论探索与思想培育。二是育人的目的统一。“三全育人”背景下,对于育人手段和途径提出了更全面更丰富的要求。两者紧紧围绕“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主线,共同担负着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将红色文化融入专业课程教学是优势互补的双向融入,是辩证处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主要切口。坚持把红色文化的思想精髓注入专业课程教学实践中,不断放大红色文化育人效应,持续把红色文化育人成果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共同推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提升。
2 问卷数据分析
为了解红色文化与专业课程融入现状与成效,我们面向番职院全体学生开展了线上问卷调研,调研对象涵盖八大二级学院三个年级的学生。回收有效问卷240份,其中中共党员(含预备党员)65人,占总数271%;共青团员151人,占总数629%;其他人员24人,占总数10%。
2.1 主动了解红色文化的意愿程度
为了解调研对象主动了解红色文化意愿程度的现状,我们设计了“您愿意主动了解红色文化吗?”的问题(调查情况见表1),近90%的调研对象愿意主动了解红色文化。
2.2 在专业课程学习过程中接触到红色文化教育的影响
为了解调研对象在专业课程中接触红色文化教育后,在红色文化认知上是否产生显著影响,我们设计了“是否在专业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接触到红色文化教育?”“你认为在专业课程中引入红色文化教育重要吗?”“你支持学校在更多专业课程中引入红色文化教育吗?”“你支持学校在其他公共课程(如高职英语、数学等)中引入红色文化教育吗?”四个问题(调查情况见表2)。基于回归分析,我们将在专业课程中接触红色文化教育的频率作为自变量,其他三个问题作为因变量。数据显示,p值均小于0.01,在专业课程中接触红色文化教育频率对上述三个方面有极显著影响。在专业课程学习过程中接触的红色文化教育程度越高,调研对象更认同在专业课程、公共课程中引入红色文化教育,这对于我们评估红色文化与专业课程融合价值有重要参考意义。
2.3 对红色文化专业课程的偏好程度
为了解调研对象对红色文化专业课程的偏好程度,我们设计了“您觉得相较于公共政治课(如马列、思想道德与法治等),更愿意选择红色文化专业课程的意愿是?”的问题(调查情况见表5),近85%的調研对象表示与公共政治课相比,更愿意选择接受红色文化专业课程教学。目前,公共政治课是高校开展红色文化理论教育的主要途径,也是具有成熟性、系统性、全面性的教学途径。然而,依靠单一的授课来源容易让学生产生倦怠感,如何挖掘专业课程中的红色文化元素,对提高学生对红色文化教育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有重要作用。
2.4 对学校当前红色文化教育的评价
为了解调研对象对学校当前红色文化教育的看法与意见,同时确保数据的可量化可统计,我们与调研对象样本通过焦点小组的形式收集了提及频次较高的评价,从而设计了“你认为目前学校在思政课、专业课引入红色文化的教学存在哪些问题?”的问题与选项(调查情况见表6),超过72%的调研对象认为教学形式过于单一,没有吸引力。此外,分别有38%与19%的调研对象认为教学内容重复,教师自身素质有待加强。我们还发现值得关注的现象,数据显示,近一半的调研对象表示对红色文化没有兴趣。因此,要提高红色文化教育的传播力与影响力,需要从根本上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红色文化的重要性。
2.5 对校园红色文化教育开展形式的建议
为了解调研对象对校园红色文化教育开展形式的建议,同时确保数据的可量化可统计,我们与调研对象样本通过焦点小组的形式收集了提及频次较高的建议,从而设计了“如果可以自由选择,你更希望通过哪种形式接触到红色文化教育?”的问题与选项(调查情况见表7),超过88%的调研对象希望开展校外实践活动,究其原因,传道授业、学以致用是高校的基本功能,学生在接受教育的同时会综合考虑课程的具体性、实践性、社会价值属性。只有学用结合,才能体现教育本质。数据显示,70%的调研对象希望通过文体类的校园宣传活动接受红色文化教育,这与校园生活的多样性密不可分。要紧密结合青年学生对于新事物的热爱与向往,把红色文化教育融入文体活动,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此外,我们可以看到校园红色文化教育开展的主要形式,如公共政治课学习、校内红色网页/APP/公众号,在以下选项中得到的认同度最低。传统的教学形式对学生缺乏吸引力,因此,在实践中,有必要不断拓展教学资源、创新教学途径,建构红色文化教育的新框架。
3 红色文化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的实施路径
“共和国是红色的,不能淡化这个颜色。”红色文化资源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精神源泉与理论基础,是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我们在深入分析大学生学习与传承红色文化的现状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红色文化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的实施路径,以葆红色基因永不褪色,代代相传。
3.1 深化理论阐释
要发挥好红色文化的价值引领作用,就要从根本上提高青年学生对于红色文化的认识,深化红色文化内涵阐释,揭示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红色文化蕴含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革命精神、爱国主义精神、奉献精神等优良作风与传统有强烈的现实价值,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深度契合。近年来,国内许多学者对于职业院校红色文化育人进行了初步探索,对如何将红色文化基因与职业院校立德树人有机结合开展了更加广泛、深入的研究。然而,相对于实践需求,红色文化的研究阐释仍有一定的提升空间。在宣传教育方面,要将红色文化教育的重要性从理论价值转化为青年学生由内而外的高度认同,这要求我们进一步深化红色文化的理论阐释,赋予其更多当代价值,将红色文化内涵与社会实践意义结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中,将极具时代属性的红色文化与现代社会热点事件紧密结合,引导学生自觉从单一的时代框架融入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背景下。
3.2 丰富课堂教学
党的十八大以来,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专业教学体系已经初见成效,但结合调研结果,我们发现仍存在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式陈旧等问题。提升专业课程中红色文化的吸引力,关键在于拓展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手段。一是拓展教学内容。红色文化资源需要进一步开发、整合,这要求我们盘活存量,激活增量,提升质量。在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中,要依据专业特质,深入研究红色文化的内在品格与价值定位,把红色文化资源类型读懂挖透,对其进行分类梳理。比如,将红色文化中的“科学家精神”运用到工科类专业教学中;将“革命精神”、“长征精神”运用到农业类专业教学中,用红色文化资源中的特定历史事件来契合专业课程设计的内在逻辑。二是创新教学手段。教育的主体是学生,教学设计就要以学生体验为中心,让课堂里的红色文化“活”起来。要充分突出现代新媒体技术的作用,采取虚拟式、情景式教学,打造身临其境的学习氛围。从调研结果可以看到,学生认为文体类宣传活动更具吸引力,课堂设计中也可以开展红色故事分享会、趣味知识竞猜等形式丰富教学途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3 加强实践教育
红色文化教育只有融合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才能焕发蓬勃的生命力。想要提高红色文化的吸引力,就要站在青年学生的角度,用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授知识、传承精神。从调研结果可以看到,将近90%的调研对象希望能通过参观博物馆、担任志愿者等社会实践项目学习红色文化。专业课堂内涵需进一步延伸,以红色文化为主线,将课堂“实地化、实践化”,采用实践活动学分制,重新设计专业教育与实践活动、志愿服务等项目的比例。比如,在珠宝首饰设计类专业课程中,开设红色文化主题作品设计,赋予设计作品红色精神品格;在旅游管理类专业课程中,开展红色旅游景点“公益行”活动,鼓励义务讲解、宣传文明旅游、分享旅游美学等,全面发展学生徳、识、能素质。
3.4 培养师资队伍
红色文化教育具有天然的政治属性,要对青年学生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教师的政治理论素质与专业素质应有更高的质量水平。调研结果显示,近20%的调研对象认为教师对红色文化了解不深,讲解也不透彻。究其原因,是师资队伍的培养缺乏针对性,专业教师对红色文化资源不够熟悉,把握不到位。对专业教师而言,除了掌握专业知识与教学方法,还应具备过硬的思想素质。比如,高校要充分利用好本校的马克思主义学院资源,定期对专业教师开展教学培训。利用寒暑假期,去往红色教育基地开展实地考察调研,熟悉革命历史、革命故事等,切实提高个人实践能力。也可以与专业机构合作,聘请具有专业技能的兼职老师,从而在专业课堂中,利用好红色文化资源载体,融入专业课程教
参考文献
[1 ]董杰.思政元素融入专业实践教学的路径探讨 [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2,674(11):5457.
[2 ]詹红菊,张芬.红色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涵养的路径探析 [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2,(10):3638.
[3 ]李晶晶,聞雪梅.“互联网+”时代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研究 [J ].大庆社会科学,2019,(05):6568.
[4 ]龚曦.红色文化资源融入社会实践“金课”建设路径探析 [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21,(08):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