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职院校社团育人模式的研究

2023-03-27 00:28刘茗飞
现代商贸工业 2023年5期
关键词:新时代高职院校

刘茗飞

摘 要:以当今高等职业院校的红色社团为主体,其他类型的社团做为补充,将思想政治教育覆盖到高职院校学生社团的全类型和学生社团活动的全程,推进高校思政育人从第一课堂到第二课堂的进一步融合,以力促形成高职院校“课前+课后”——“课上+课下”的系统教育模式,充分优化育人路径。

关键词:新时代;高职院校;社团育人

中圖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05.034

0 前言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程。要坚持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原则,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程和各环节”。高校学生社团是在学生们具有自主意愿的基础上,由兴趣、爱好、目标都一致的一群人组成的在特定的规章制度下统一在社团组织下开展相关活动的非正式群众团体。伴随着具有互联网思维的“00”后跨入大学校园,这一代大学生群体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第一代网络原住民,他们与以往的“70后”“80后”乃至“90后”相比,都具有比较鲜明的时代特征和行为性格标签。他们成长在中国物质基础相对富足的、文化开放多元的时代,而且大都为独生子女,因此他们大都富有个性,自我意识较强,但同时也伴随着集体观念不足、家国意识淡薄的特点。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正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为大学生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至关重要。在大学时期,让他们直接将个人的发展与人民的需要、时代的历史责任、国家的使命有机结合起来,就需要学校、教师们将其主动组织起来,帮助引导大学生们认识到自己所处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与责任,从而帮助青年学生个人树立远大抱负、担负时代重任。高职院校学生社团与第一课堂传授专业知识不同,同时与专业、班级管理也有区别,它能够结合学生兴趣,帮助学生全面发展。高职院校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主阵地,学生社团是思政育人的重要载体,将“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理念有效融入学生社团建设,在基于“课程思政”背景下,充分挖掘高职院校学生社团的思政育人元素,提升思政育人效能,对实现全面培养高职院校大学生成长成才有着重大意义。

1 高职院校学生社团育人研究情况概述

近年,国内学者关于高校学生社团育人的研究,更多的围绕高校社团思政育人工作的内涵研究以及不同类型学生社团育人的深入研究。赵龙等从社团文化建设入手,结合当前我国大学生社团的历史演变、建设发展现状以及在培育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的些许问题,对高校社团育人功能进行研究。杨飞龙等研究大学生社团的隐性育人功能,进一步搭建与完善学生社团的隐性育人体系。许晖、陈文婷、李铭、杨泽等学者通过思政"趣味化"和"专业化"相结合,打造符合高校学生年龄特点和实际经验的"特色社团"实现社团的思政育人模式。陈默等采用《共产党宣言》读书报告会、胶东革命纪念馆参观、“精准扶贫”扶贫小品等思政社团活动与课堂教学耦合典型事例研究分析马克思主义社团与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融合路径。冯沛轩、聂羽彤、魏加宽等学者分别以不同类型的社团为切入口,探讨研究体育类社团、红色社团以及艺术类社团与高校思政教育的结合模式。“课程思政”是高德毅教授在2017年提出的新概念,是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强化显性思政,细化隐性思政,构建全课程育人格局。截至目前,基于“课程思政”背景下,研究高职院校社团育人的实践路径鲜有报道。

2 新时代高职院校社团育人模式探索

基于新时代“课程思政”背景下,将高职院校红色社团作为研究主体,其他学生社团为有力补充,探索“红色社团+社团思政”育人模式,优化育人路径。

2.1 充分利用“红色社团”主导性,打造社团育人队伍的“排头兵”

一是针对“红色社团”成员招新要建立一套准入机制,包括成员的基本素质、条件要求等设立准入标准。要在高职院校范围内,吸引大批量政治与能力都过硬的大学生,相较于普通其他类别社团,红色社团的成员在政治素养上要提高要求,从学生党员、学生入党积极分子中吸收一部分优秀同学加入;要求高职院校社团相关管理部门要根据红色社团的实际情况,来建立不同的考核管理机制,学校社团管理机构根据红色社团日常管理相关规章制度对红色社团以及社团的负责人进行考核,而红色社团相关负责人需要对所有红色社团成员实行考核,依据出现问题严重程度不同,为红色社团、负责人以及成员按照“黄”“橙”“红”三个等级预警处理,严重情况可以及时予以撤换或清退。以确保“红色社团”本身以及负责人、成员的先进性和示范性,成为习近平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拥护者和积极传播者。

二是拓宽“红色社团”活动内容的广度与深度,从内涵上加强社团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引领作用。社团的日常活动中,可以融入理论知识学习,内容可根据需要制定学习专题,涵盖理想信念教育、党和国家的意识形态教育、国情教育、国防知识教育、中国精神教育、党史知识教育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专题;此外,除了开始理论知识教育之外,更加重要的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会贯通到社团的各项活动当中,以“为国育人为党育才”为目的,将“红色社团”建设成培养大学生家国情怀的主阵地。

三是丰富“红色社团”活动形式,推动红色社团文化传播方式的创新。在具有红色元素基础之上,结合融媒体以及沉浸式、体验式教育形式,例如采用VR/AR技术、红色剧本杀、微型情景剧、红色运动会等新颖活泼的活动方式,以“00”后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来深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促使理论知识学习在具有深度、有广度的同时,还要有温度、有“甜度”,形成“红色社团”区别与其他高校社团的特点,从而吸引更多的大学生自主加入“红色社团”,而不再需要老师们“派任务”“码人头”来把社团成员数量凑够,从而帮助学生完成从自我认识、自我控制、自我管理到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过程。

2.2 充分开发其他类型学生社团个体性,铸就社团育人航母的“压舱石”

高校社团按活动内容划分,可大致分为思想政治类社团(红色社团)、专业技术类社团、文化体育类社团、志愿公益服务类社团、创新创业类社团等五大类,每一个社团类型都具有独特的思政教育资源,充分开发社团个体性,形成每个社团都发挥各自育人作用,协同促进“社团思政”格局的形成。

一是专业技术类型社团。高职院校专业技术类社團是按照不同学院、不同专业的组别进行开设的专业技术技能型社团,该类社团的专业性和知识性较强。该类社团能够在学生充分吸收了第一课堂的知识基础之上,以第二课堂活动形式帮助学生更熟练地掌握与应用专业知识、技能,专业技术类社团活动将踏实务实、爱岗敬业、业精于勤、精进技能等追求卓越的价值观融入日常,帮助学生成长为未来职业技术技能型的大国工匠、国家的栋梁之材。

二是体育文化类型社团。该类社团是根据大学生们对不同文体活动的兴趣与爱好自发组织成立的学习技能与社交团体,它同时具备文体知识学习以及娱乐社交的特点,能够帮助学生集中在与自己有共同爱好兴趣的同学中提升文体类活动技能并交友。体育类型的社团通过定期的体育类活动以及专业训练、比赛等,能够帮助培养学生们坚定的意志、持久的耐力和强健的体魄;文化类型社团通过组织社员们开展文化类社团活动,逐步提高大学生的文化修养、艺术气质和技艺才能。文化类社团对一所高职院校的文化氛围打造扮演者重要角色。通过校园文体类社团活动的逐步推进,在帮助学生提升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体育技能以及艺术情操的同时,能够将体育活动的永不言弃以及文艺活动的向美向善精神内涵融入社团育人当中。

三是志愿公益类型社团。该类社团是为大学生充分发挥无私奉献与时代使命提供平台的组织,通过参与志愿公益服务类活动,大学生能够感悟生命的价值与美丽,感受到自身的生命与责任,在劳动与付出的同时会收获爱与被爱的能力,最终实现成长成才的目的。

四是创新创业类型社团。该类社团思维活跃、创新力强,通过创新创业竞赛、创新课程培训、创新创业志愿服务等活动,不断培养高职学生勇于突破、敢于创新的奋斗不息、开拓进取的精神。

2.3 充分融合“红色社团+社团思政”一体性,构建社团育人体系的“大熔炉”

在“红色社团”引领下,各类别学生社团充分发挥各自的育人作用,充分融合“红色社团+社团思政”一体作用,从育人理念、育人保障、育人主体、育人力量、育人空间等方面对“红色社团+社团思政”建设进行优化,并从顶层设计、队伍建设、活动质量提升、评价反馈等方面优化耦合路径,形成360度社团育人体系“大熔炉”的合力作用,推动多领域、多层次、各具特色的“红色社团+社团思政”局面的形成。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搭建“红色社团+社团思政”耦合机制。全面深入贯彻党的引领作用,落实高职院校学校党委的主体责任,逐步建成以学校党委为核心、以思政教育相关部门为指导,由学校学生管理部门或团委直接负责,各二级学院及行政职能多部门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明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善社团管理机构,配备政治素质高的专职人员,管理学生社团的日常工作,实施学生社团考核评定机制,社团成员积分制管理,建立“准入+退出”可进可出的双向流动体系,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使社团活动与第一课堂相辅相成。

二是强化队伍建设,培养“红色社团+社团思政”骨干力量。首先,要建立一支善于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社团指导教师队伍,可以为社团配备“思政+业务”双导师,每个高职院校的学生社团可以配备一名专业素质过硬的业务指导老师,同时选配一名政治站位较高、纪律作风过硬的老党员或思想政治工作人员负责组织管理工作,业务导师和思政导师共同指导社团活动有序的开展。其次,要持续培养“红色社团+社团思政”骨干力量,选配政治立场坚定、综合素质较强的社团学生骨干队伍,严把社团学生负责人的选拔、培养、管理过程,针对社团成员实行评星定级考核。

三是提升活动质量,打造“红色社团+社团思政”品牌活动。高职院校学生社团一定要明确“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的宗旨,打造活动形式多样、活动内容丰富、活动载体新颖、活动主题正能量的学生社团活动,持续增强学生社团育人实效性。要求学校党委、主管部门、指导教师与社团骨干齐心协力、统筹做好社团管理相关工作,通过提升社团资源的供给和精准对接学生需求来提升社团活动质量,将“红色社团”活动嫁接、融合其他社团的思想育人资源,集“文化传承”+“知识传导”+“价值传递”植入“社团思政”活动中,最终实现以“红色社团”为引领、“社团思政”为载体的百花齐放的社团品牌效应。

四是综合反馈评价,构建“红色社团+社团思政”评价体系。将“综合管理情况”“指导实施情况”“活动效果情况”以及“团员自身情况”纳入综合反馈评价体系,将社团管理从顶层设计、管理指导以及实施等全程、多层级进行全方位评价反馈,综合监督“红色社团+社团思政”育人实效。

新时代高职院校应实现学生社团思想政治教育全覆盖,针对高职院校社团的育人宗旨、育人制度、育人平台、育人队伍等方面对学生社团建设进行优化,并从顶层设计、队伍建设、活动质量等方面优化耦合路径,形成“红色社团+社团思政”协同育人体系,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最终达到“红色社团”与所有社团同向同行,协同共进,确保“红色社团”在高校社团中“群舞中领舞”的核心地位,最终达到高校全体社团“共舞中共振”的协同育人效应。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2016年12月7日至8日,登录自(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12/08/c11200833 40.htm).

[2 ]许晖.刍议大学生社团思政教育功能发挥现状及实现路径 [J ].豫章师范学院学报,2020,35(04):2024.

[3 ]赵龙.我国高校学生社团文化及其育人功能研究 [D ].安徽工业大学,2012.

[4 ]杨飞龙.高校学生社团隐性育人功能刍议.中南大学商学院,2011.

[5 ]陈文婷,李铭,杨泽,等.高职学生社团思政教育建设的实践模式研究 [J ].青年与社会,2020,(25):9394.

[6 ]陈默.马克思主义社团与高校思政课教学融合研究浅析——以烟台职业学院小青马学社为例 [J ].教育现代化,2020,7(54):152156.

[7 ]冯沛轩,聂羽彤.高校创新型“体育思政+社团思政”育人研究 [J ].现代商贸工业,2020,41(17):162.

[8 ]魏加宽.高校红色社团与高校思政课教学融合性分析 [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08):148149.

[9 ]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 [J ].中国高等教育,2017,(01):4346.

[10 ]高德毅,宗爱东.“中国系列”思政课选修课程: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的有效选择 [J ].中国高等教育,2017,(11):910.

猜你喜欢
新时代高职院校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