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技术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路径

2023-03-27 10:28王广海
现代商贸工业 2023年5期
关键词:技术服务实施路径中小企业

王广海

摘 要:为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在服务产业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打通区域中小企业“科技成果引入”和高职院校“技术服务输出”的双向通道,支持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助力产业转型升级,深入开展高职院校技术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路径研究。依托国家级示范性职教集团,打造“科-产-教融合发展共同体”,结合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痛点,由企业出题,校企联合攻关,解决“企业技术创新复杂化”和“博士工程化和产业化经验不足”的问题;组建“博士联谊会”和“专项技术”科研研究会,打破技术壁垒,开展学科交叉融合,发挥不同主体间的“集聚效应”,加强技术互补和科技合作,解决“企业技术需求多样化”和“博士科研领域精细化”的问题;贯通科研创新服务链条,强化科研培育与精准支持,解决高职院校“科学技术积累”和“社会服务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创新科研体制机制,保障技术服务与成果转化出实效,解决技术服务和成果转化“短期效益”与高职科研积累“长效机制”相互支撑的问题。

关键词:高职院校;博士团队;中小企业;技术服务;实施路径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05.005

0 引言

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发展离不开高校的科技支撑,对高校的科技成果和技术输出翘首以待,但从总体来看,近年来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成效却不尽人意。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是工程化与产品化,其核心要素是高校的技术服务输出。服务区域中小企业发展是高职院校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开展高职院校技术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路径研究,让学校高层次人才主动“走得出去”,服务中小企业技术革新,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是实现学校科研和社会服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举措。

为响应国家关于建设技术转移体系的战略布局,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创新驱动发展,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在服务产业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以创新驱动能力提升为指引,面向智能制造领域产业集群,以科技合作为切入点,结合学校专业特长与技术优势,组建博士科技团队,主动服务粤港澳大湾区中小企业转型升级。依托广东机电职教集团,倾力打造博士科技服务名片,从平台搭建、选题培育、学术交流、定向组团、精准支持、机制创新等方面提升博士团队服务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内生动力,打通高职院校技术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路径,形成校企融通发展的新型科技服务生态。

1 中小企业转型升级亟须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粤港澳大湾区智能制造领域以中小企业为产业集群,普遍缺乏系统的关键技术,尤其是精准化、指向性明确的专项技术,存在较为严重的产业同质化,科技创新活力不足,面临技术革新瓶颈。为适应“中国制造2025”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展规划要求,湾区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随着智能制造产业向集群化发展,技术创新逐渐复杂化、技术需求呈现多样化,但现阶段中小企业技术力量薄弱,缺乏高新技术支撑,高层次人才的虹吸效应乏力,对高校的技术服务和成果转化存在较高的期望值。

2 面向中小企业开展技术服务是高职院校的社会责任

高职院校在高端技术技能应用方面是高层次人才的“聚集地”,在应用性关键技术研究上拥有较强的博士、教授团队等师资力量,可服務中小企业技术提升和产品改造升级。但高职院校与区域中小企业在校企合作上更多体现的是人才培养和用工招聘层面,关键技术协同合作上的深度融合较为鲜见,学校的科研团队主动服务企业的内生动力不足,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以企业专项技术需求为导向,打造产教融合平台,开展校企科技合作的协同创新,有利于推动形成有效支撑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制度体系,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3 高职院校技术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路径

博士经过持续的科研锻炼,有良好的科研积累,具备较好的科研潜力,是科研和社会服务的“主力军”。但高职院校缺乏完善的科研平台和科研团队,新进博士教师入职后普遍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职业迷茫”,科研定位和科研规划容易“找不到方向”,科研和社会服务工作存在不确定性。为进一步打造高职院校“博士科技服务名片”,提升博士教师从事科研和社会服务工作的内生动力,笔者从学校科研管理的角度思考,提出高职博士团队面向中小企业技术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路径。

3.1 依托广东机电职教集团,打造“科-产-教融合发展共同体”

针对产教融合“价值差异 利益错位 难以落地”、集团化办学“集而不团 校企冷热不均 实质性运作难”等困境,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以共同价值为纽带,完善基于发展共赢与利益共享的动力机制。

(1)紧跟行业发展趋势,依托广东机电职教集团(国家级示范性职教集团)开展产业发展评估、企业关键共性技术痛点和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需求的调研工作,构建职教集团“产业链-服务链-教育链”的联动调整机制,打造“价值共同体”。

(2)以服务需求为导向,沿着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走廊,与职教集团重点成员单位共建“产、学、研、用”一体化协同发展的产业学院,做大做强校企联合体,打造“利益共同体”。

(3)围绕智能制造产业布局,联合职教集团成员单位共建技术服务团队,促进科技成果与关键技术工程化和产业化,服务中小企业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打造“发展共同体”。

3.2 企业出题,校企联合攻关,培育博士工程化和产业化经验

由职教集团成员企业出题,校企双方共同投入科研经费,根据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亟须解决的关键技术痛点,设置产教融合专项课题,协同企业技术工程师,组建校企“1+1”联合技术技能团队(即1个“学校博士科技团队”+1个“企业工程师团队”),面向企业真实生产环节开展技术攻关和技术服务,实现企业技术解题和学校科研培育的“双轮驱动”。学校博士科技团队侧重在关键技术创新层面的研究,企业工程师团队侧重在技能实施层面的优化,校企双方开展协同合作和技术互补,提升博士面向产业链条的技术服务能力,解决“企业技术创新复杂化”和“博士工程化和产业化经验不足”问题。

3.3 组建“博士联谊会”,发挥不同主体间的“集聚效应”

依托学校获批立项的“广东省博士工作站”,组建“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博士联谊会”,定期组织科研学术沙龙,打造“博士科技服务名片”,发挥不同主体间科技资源整合的“集群效应”。精准组建“结构化科技创新团队”,瞄准“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引入“技术经理人”多层级服务团队,围绕智能制造重点产业创新链条,促进精准化、指向性明确的专项科技成果创新和产业化,实现技术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科技服务助力粤港澳大湾区中小企业转型升级,为新旧动能转换和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3.4 成立“专项技术”科研研究会,“定向组团式”服务企业转型升级

结合智能制造产业关键共性技术需求,筛选若干具有较好技术服务前景的专项技术研究方向,如“机器视觉技术”“嵌入式控制技术”“新材料加工技术”等,结合博士教师个人意愿,有效整合学校科技创新资源,成立“专项技术”科研研究会,充分发挥博士教师个体的科研优势,聘请行业资深专家作为技术顾问,探索“定向组团式”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体制机制和推进办法。科研研究会通过聚焦产业共性技术需求,搭建精准化的学术交流平台,打破院系壁垒,加强技术互补和科技合作,实现跨学院的科技创新资源快速整合,解决“企业技术需求多样化”和“博士科研领域精细化”问题。

3.5 贯通科研创新服务链条,强化科研培育与精准支持

以市场技术需求为导向,结合科研实际,重点打造先进功能材料、智能控制技术、智慧农业技术、工业机器人、机器视觉技术、电子商务培训等技术服务方向,贯通“面向产业-专项技术-多方协同”科研创新服务链条。

(1)针对横向技术服务,规划服务流程,强化“重点培育-分层遴选-专项指导-精细管理”的服务方式。

(2)针对科研平台和团队建设,创新体制机制,构建“科研研究会-科研实验室-科研研究院-科技创新走廊”的垂直成长路径。

(3)针对科研考核与激励,设计“岗位职责考核-职务评审加分-科技贡献奖励”的综合评价体系,实现多维度、多层次、多渠道提升科技工作者科研内生动力,解决高职院校“科学技术积累”和“社会服务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3.6 创新科研体制机制,保障技术服务与成果转化出实效

(1)在科研管理上:①通过校级创新团队和科研项目立项,强化科研培育机制。②通过教科研项目管理,强调项目协同机制。③通过建立技术中介机制,明确技术服务和成果转化的收益分配原则,鼓励技术经理人和科技团队服务区域经济。

(2)在科研激励上:①通过教科研工作量计算,加大技术服务和科技成果转化等内容的计分权重,明确科研和社会服务评价的导向原则。②通过职称评审,突出科研和社会服务的贡献度评价,强调科研团队的分工合作。

(3)在科研约束上:①实行教师分类管理,确保科研和社会服务出成效。②通过岗位聘任,实施专任教师的教科研工作量考核,激发教师开展科研工作的内生动力,解决技术服务和成果转化“短期效益”与高职科研积累“长效机制”相互支撑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王涛.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视角下高职院校深入服务企业技术研发策略研究 [J ].职大学报,2020,34(02):9798.

[2 ]李坤,申小中.高职院校科技创新服务区域中小企业能力的研究 [J ].科技与创新,2019,9(09):1718.

[3 ]毛秋红.关于改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对策研究 [J ].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22,(03):15.

[4 ]贺艳,李中.五链融合破解科技成果转化难题 [J ].前线,2021,64(11):8386.

[5 ]杨世君.探究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面临的难题与解决对策 [J ].职大学报,2018,2(37):74+85.

[6 ]王国勇.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障碍及其成因分析 [J ].山东工业技术,2018,37(08):234.

[7 ]哈晓莹,代凤美,唐志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与对策 [J ].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0,33(06):565569.

[8 ]胡丹丹.我国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现状及对策研究 [J ].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9,45(01):114116.

[9 ]王燕,劉琪.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对策研究 [J ].现代商贸工业 2011,23(19):39.

[10 ]庞子旺.完善科技创新服务 增强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 [J ].产业创新研究 2022,6(11):129131.

猜你喜欢
技术服务实施路径中小企业
高校纪检监察工作实施“三转”的思考
高职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应从技术服务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