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宁
党的十九大提出城乡融合的指导思想,指出要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河南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显示,城乡融合发展的格局已经搭建,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2021年10月,河南省印发《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河南许昌)实施方案的通知》(豫政办〔2021〕56号),明确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以城带乡、以工补农,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为目标,积极探索符合河南实际的城乡融合发展新路径,努力为全国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
但是,从当前发展现状看,河南作为一个以发展农业为主的省份,仍然存在“轻农、去农、离农”现象,农民职业技能较为欠缺,制约了城乡融合发展。职业教育是培养培训新型农民、农民工以及提供农业科技服务的重要手段。因此,可通过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助力新型城镇化等路径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同时,城乡融合发展对职业教育存在着巨大的需求,二者之间存在较强的耦合机理关系。
“耦合”本是物理学概念,原意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电路元件在电流输入或输出时,能够产生紧密的配合,实现能量互传;其引申意义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系统在运动发展中,由于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协同作用而产生了协调共生的耦合关系。职业教育与城乡融合从本质上看也存在耦合机理关系。一方面,职业教育通过人才培养、技术服务、继续教育与培训以及文化传承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人力、技术、技能与文化,助力城乡融合发展。另一方面,城乡融合是涉及产业、人力、文化、科技、教育等生产、生活、生态多方面的系统工程,对职业教育高质量高水平发展产生重要的带动与促进作用。
长期以来,我国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深受农业技术水平低、人力资源短缺和农业低效发展的困扰。职业教育由于是关注民生的“平民教育”,具有典型的地方性、行业性、技术技能性与社会性,能够“聚焦底层社会与贫困群体,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因此,职业教育在助推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建设等方面发挥的功能和作用日渐显著。
一是职业教育承担着为城乡融合发展培养所需专业人才的功能。职业教育通过设置与农业发展以及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相契合的涉农专业,培养大量面向“三农”的职业人才,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人力支撑。二是职业教育承载着农业科技方面的研发与服务功能。职业教育依托学校的科技研发优势,提供农业科技方面的研发与服务,促进农业科技研发水平和成果转化能力的提升,助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三是职业教育承载着新型农民与农民工的继续教育与培训职责。职业教育依托专业、师资等资源优势,实施继续教育与培训工程,加快更新与提升农民职业素养,较快改变以工统农、以城统乡的现状,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四是职业教育承载着助推乡村治理的职责。职业教育通过文化宣传与培育,更新农村发展新理念,推动乡土文化保护和传承、生态文明建设、乡风文明建设、乡村社区建设等,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实现城乡融合和乡村振兴。
城乡融合发展的需求主要产生在两个维度,一是人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手段,即城乡融合发展对人力资源的需求;二是人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最终目的,即在城乡融合发展背景下个体自身发展的需求。这两种需求的满足与实现,都与职业教育具有高度的相关性。总之,加快职业教育与城乡融合的耦合发展,是切实解决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过程中人力、技术、公共服务与乡风文明建设等问题的重要举措,也是释放职业教育社会价值、力促职业教育高水平发展的重要途径,更是促进双方共赢的最终选择。
在职业教育服务城乡融合的相关研究中,有学者认为,两者存在结构耦合、功能耦合、要素耦合等特征,提出要紧紧抓住人力资源开发这个“牛鼻子”,以培养农村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急需的各类技术技能人才为旨,提升人的文化素养和获得足够的职业行动能力,增强农村的“造血”功能和内生发展动能。本文基于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科技服务、文化传承、继续教育与培训四大职能,契合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支撑要素,遵循指标体系构建的综合性、针对性、可比性与数据可得性、操作性等基本原则,在借鉴其他学者的相关研究基础上,从专业设置、科技服务、继续教育与培训、文化传承四个维度构建了12个指标来衡量职业教育服务与支持城乡融合发展的水平(见表1)。
表1 职业教育服务与支持的测评指标及其权重
城乡融合发展是一项多维度的复杂体系,不能从单一维度、单一角度来测评,而需要运用综合方法选择测评指标。本文参考现有关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测度与评价的多方研究成果,从经济发展、人才结构、生活服务、文化素养等四个方面,选取16个指标构建城乡融合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见表2)。
表2 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的测评指标及其权重
表1、表2中所示的一级和二级指标权重由专家调查法与层次分析法确定。具体步骤为:首先请行业专家为各指标的权重给出建议值,然后统计取平均值进行下一步的权重赋值;最后对评估指标进行两两比较计算,列出各项指标的优先顺序及权重系数。
本文用到的两个系统数据来源主要是河南省及各院校每年发布的《中等职业学校办学能力评估》《高等职业院校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报》《河南省教育统计年鉴》《河南省统计年鉴》以及《河南省各地级市地方统计年鉴》。为了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可操作性以及研究的价值意义,样本的时间跨度为2016—2021年。
因所选的指标性质不同或存在不同的量纲,这对两者耦合作用的影响也是不同的。因此,采用极差法标准化对数据进行无量纲处理。极差法标准化是正负指标标准化的一种处理方式,Xij、Yij分别为职业教育、城乡融合两个系统中第i年第j项指标数据,Xmax、Ymax各为两个体系中各自所有指标数据最大值,Xmin、Ymin为最小值,为了避免后续计算熵值出现无意义的情况,在对原始指标处理的过程中,统一加0.01,得到标准化。
其中,i=1,2,…,n,表示年份次序;j=1,2,…,m,表示指标次序。正向指标对系统产生促进作用,越大越好,用公式(1-1)、(2-1)进行标准化处理;负向指标则阻碍系统发展,越小越好,用公式(1-2)、(2-2)进行标准化处理。
职业教育和城乡融合两个子系统的综合评价函数为:
U1、U2分别为职业教育和城乡融合系统的综合评价函数,ai、bi分别为两者系统的二级指标的权重,为各项指标标准化的值。
耦合度反映了系统或者要素彼此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程度。本文参考谢婷婷等学者使用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模型,从系统耦合视角量化观测职业教育服务与城乡融合发展之间的关系。
1.耦合度模型
公式(4)中,C表示职业教育和城乡融合两个系统的耦合度,取值位于(0,1)之间,其取值越接近1表示耦合程度越高,越接近0表示耦合程度越低;U1、U2分别为职业教育服务与支持综合指数以及城乡融合发展综合指数。
耦合度只能反映两个系统间的相互作用程度,而不能反映两者间的协调程度,并且存在当两个综合评价指数都低时,耦合度模型显示出高水平耦合这一缺陷。因此,有必要在耦合度模型的基础上引入耦合协调度模型来进行进一步研究。
2.耦合协调度模型
公式(5)中,D表示职业教育和城乡融合两个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取值位于(0,1)之间;C为耦合度;T为综合协调指数,反映两个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对协调度的贡献;α和β为待定系数,因为在两个体系协调发展过程中,职业教育表现为更多服务与支持城乡融合发展,所以本文α取值为0.6,β均取值 0.4。
一般来说,耦合发展水平的取值越大则系统之间耦合发展水平与协调度越好,取值越小则耦合发展水平与协调度越差。耦合度划分标准及其特征以及耦合协调等级评断标准依据前者的研究成果,详见表3、表4。
表3 耦合度划分标准及其特征
表4 耦合协调等级评断标准
根据公式(3-1)、(3-2)、公式 4、公式 5,依据前文所列数据来源,计算出2016—2021年河南职业教育与城乡融合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数以及两者的耦合度与协调度(见表5、图1、图2)。
图1 2016—2021年河南职业教育和城乡融合发展综合指数
图2 河南职业教育与城乡融合水平的时序耦合分析
表5 2016—2021年河南职业教育与城乡融合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数以及两者的耦合度与协调度
由图1可以看出,2016—2021年,河南职业教育与城乡融合发展综合指数总体呈上升趋势。
根据图2可以看出,河南职业教育整体上一直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并且在2018年及以后增幅呈现加速趋势,反映出了河南职业教育在稳定中呈现显著发展趋势,这也与全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相一致。城乡融合水平曲线总体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但在2018年以后增长趋势低于职业教育发展,说明职业教育在2018年以后服务与支持城乡融合发展的能力越来越强。
2016—2021年期间,河南职业教育和城乡融合系统的耦合度一直处在[0.4825—0.4999]之间,都没有超过0.5,说明河南职业教育和城乡融合之间没有呈现良好的耦合性。但耦合度水平曲线总体上略有波动,说明两者相互关联性较强,但因受到个别指标大幅波动的影响,二者的耦合度出现波动。
2016—2021年期间,河南职业教育和城乡融合系统的耦合发展水平曲线呈现出上升趋势。但是可以看出,2016—2017年处在发展轻度失调阶段,2018年变为发展濒临失调阶段,2019—2020年变为勉强协调发展阶段,2021年进入了初级协调发展阶段,耦合发展水平在2018年以前是低于耦合度的,2018年以后耦合协调度高于耦合度。这是因为职业教育发展相对于城乡融合发展得更迅速,但两者耦合互动还处于较低阶段,也就意味着职业教育越来越具有服务与支持城乡融合发展的能力,但要进一步契合城乡融合发展需求。
本文以河南2016—2021年的职业教育服务与发展数据以及城乡融合发展数据为基础,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评了城乡融合综合指数和职业教育发展与支持综合指数,并得出如下结论:一是城乡融合综合指数和职业教育发展与支持综合指数在“十三五”期间都呈现上升趋势,但增速较缓,职业教育增速大于城乡融合,说明存在进一步提高服务与支持城乡融合发展的空间;二是河南职业教育系统和城乡融合系统的耦合程度处于中度耦合水平,没有伴随着两者综合指数的增加而增加,两者间的耦合协调水平处于低度协调状态,但是呈现出转好态势,证明两者耦合性存在且其耦合协调性呈现良好发展趋势。
根据前文耦合研究内容与结论,本文从培训对象、教学供给、社区承载与保障体系四个维度,构建新时代乡村振兴背景下职业教育服务河南城乡融合的优化路径:一是明确分类培训的河南城乡融合职业教育需求体系;二是建构对接需求的河南城乡融合职业教育教学体系;三是搭建落地社区的河南城乡融合职业教育服务体系;四是组建坚实牢固的河南城乡融合职业教育保障体系。
城乡融合发展的内生动力在于其人力资源的获得和增长。职业教育与城乡融合的耦合关键点之一就是对人力资源的培育与培训,职业教育要紧密围绕这个要素提供相应的服务与支持。
首先要明确培训对象类型,从而提供与之匹配的继续教育与培训内容。结合前文耦合分析相关内容,确定城乡融合进程中需要进一步接受培训与教育的对象主要分为四大类型:传统从业农民、农民经营者企业家、非农产业工人与社区居民。传统从业农民是完全从事传统农业生产的农民,但随着农业科技、现代化的发展,这个群体需要进一步更新从传统农业生产向现代农业生产的技能培训与转化;农民经营者企业家主要是从事现代农业经营管理的农业企业家,包括原有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进城务工返乡创业农民以及跟随资本流动的投资者,这个群体不仅需要进一步提升现代农业生产技能,更需要获得农业企业经营与管理的相关能力;非农产业工人包括进城务工农民工和原有从事非农产业的工人,这个群体需要的是不同产业之间转化的从业资格以及产业升级所需的技能培训;社区居民包括城乡各类居民,这个群体主要有提升文明素养与综合素质的全面终身学习的培训需求。
在确定上述四类培训对象类型和不同培训内容、不同培训时间的需求基础上,职业教育要全面完善继续教育培训体系,改革培训模式,把短期培训与长期培训相结合、线上培训与线下培训相结合、专业技能培训与通用职业素养培训相结合,设计多元化、多方位、多类别的人力培训体系,有力促进人力资源提升,并尽力实现“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融合当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大力推进服务城乡融合发展。
紧紧围绕河南城乡融合发展的现实需求以及发展走势,优化职业院校教育教学体系,构建对接与区域发展相匹配的现代职业教育服务体系。
一是专业设置方面。要不断适应新时期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发展需求,将专业设置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延伸,从服务农业生产和农村建设岗位需求过渡到服务农业产业的整个产业链,增设休闲生态农业、绿色食品生产和检验、农村电子商务等新专业,尽可能面向农村工业化、农业产业化自动化、农民职业化等领域的需求设置更多的专业课程,打造服务新时代农村、农业、产业、技术的多学科专业集成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体系,为河南城乡融合发展培养更多“留得住、用得上”的技术技能型对口专业人才。
二是师资建设方面。要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职业院校的专职教师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既能实施课堂专业教学,又能开展实践教学和解决实际问题,力争达到教师与技术人员的有机结合体。职业院校也要建立一支支撑城乡融合发展的兼职教师队伍,可以从实践能力强、经验丰富的企业技术人员、返乡创业青年、农村能工巧匠、优秀工匠艺人中遴选优秀人才,聘为兼职教师,提升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优质的人力资源保障。
三是科技服务方面。横向技术服务职业院校在依托专业、人才优势的基础之上,围绕农业产业化、科技化发展需求,注重专业性科技农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协同创新平台等的建设,实施涉农科技专项服务,加快新技术、新成果、新品种研发,加快科技成果入乡转化,做到专家下沉、服务落地、技术到人、指导到位,打造农业科技成果培育与转移转化创新高地,不断提升精准服务城乡融合发展的能力。
四是文化传承方面。乡村精神既是实现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安定有序的根本支撑,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柢和母版。但是,当前,河南乡村文化、乡村道德、乡风文明随着现代化、城市化的发展逐渐边缘化、式微化。河南作为华夏文明发祥地之一,更要传承以农业文化为中心的乡村文化。要依托于中原独特的华夏文明源泉,把中原乡村精神和乡土文化资源融入职业院校立德树人的实践过程,只有开发更多的乡土本土文化课程,才能有效提升人才培养的精神境界和精神面貌,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扎根中原城乡融合的栋梁之材。
依托职业院校各类教育与学习资源,推进职业院校的社区学院实体化,实施网格布局,搭建落地社区的城乡融合职业教育服务体系,实现培训与教育网点的全域覆盖,满足城乡居民就近学习需求。
一是打造社区教育网格教学点。依托城乡党群服务中心,逐渐实施各类通用职业素质类培训项目和专业技能类理论培训项目在社区落地开展,深入推进教学点标准化研究与建设,打造特色化社区教育网格教学点。
二是在以往科技团队下乡服务的基础上,建立各专业各类型的共享师资服务平台。通过开发政策法规、卫生保健、文化素养、文明礼仪、技能训练等一系列培训菜单,尝试开展点单送师资的新型上门服务,更加精准有效地服务城乡融合发展需求,更好地服务于职业训练和社区教育工作。
三是促进职业院校共享公共实训基地建设。根据区域发展产业特色和需求,有效整合乡村、街道、社区教育培训资源,建立促进乡村、街道职业技能共享的公共实训基地,满足各类技能培训与技能鉴定需求。
四是推进全民终身学习活动,着力提升城乡居民文明素养和综合素质。加强各类学习型组织与学习共同体的建设,大力开发传统文化、民俗文化、乡风乡情等特色本土乡土课程,推进培训学习、论坛讲座、创意手工艺、传统手艺制作等居民喜闻乐见的活动,做实民生培训工作,让居民实现“学在身边、学在社区”,促进社区教育融入社区治理,助力和谐社区、和谐乡村建设。
前文研究结论显示,职业教育系统和河南城乡融合系统的耦合程度还没有到良好耦合程度,两者间的耦合协调水平还处于低度协调状态。系统之间耦合发展的方向、路径和结果,均具有不确定性,需要外界他组织的强力介入,对各系统要素进行优化组合、引导控制。因此,要促使职业教育与城乡融合向着良好耦合性方向进展,必须构建坚实周全的保障体系。
一是强化政府宏观管理职能,构建以服务城乡融合发展为导向的职业教育体制。加大政府的战略规划、政策引导和依法监管职能,将职业教育体系纳入区域城乡融合发展总体规划之中,优化职业教育机构布局;加大经费支持力度,改善职业教育长期经费不足且不受重视的问题;建立以服务城乡融合发展效果为标准的评价与激励机制,提升职业教育服务与支持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二是组建由职业教育牵头,企事业单位、行业组织、社会组织合作的多功能职业教育联合体、职教集团等组织,加强在资金、技术、设施、师资等方面的合作,进行资源整合和共享,形成产教深度融合的产业链、行业链,有效服务城乡融合发展。
三是职业院校自身要强化内涵建设,在专业设置、师资队伍、科技研发等方面提升供给服务能力与水平,增强支持城乡融合发展的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