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课堂是清华大学和学堂在线共同推出的智能教学平台,功能界面全部基于PPT和微信小程序实现,没有技术或者装备门槛,较好地契合了师生的使用需要。
与以讲授法为主的传统课堂模式相比,雨课堂混合教学模式优势明显,教师可以通过雨课堂辅助教学的各个环节,学生课中可以通过雨课堂发送弹幕和教师互动。雨课堂连接了手机移动端与课堂,增加了师生互动,推动了传统讲授式教育教学由个体经验到师生交互、大数据参与的数字化驱动的转变。
雨课堂混合教学模式在油画静物
课程中的应用背景
广西科技師范学院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区属公办高等本科院校,油画静物是美术学专业核心课程之一,重点培养学生的静物造型能力和油画材料工具的进阶使用能力,专业性强。在现有人才培养方案中,该课程有60学时,学生要掌握油画工具材料和一般油画技法,章节内容包含油画静物临摹、写生、创作。笔者通过整理高校油画课程的研究现状和对本校美术学专业师生的访谈发现,该课程存在以下问题:学生按部就班地按照教材或者教师的教法完成作业,只锻炼了绘画技能,作品风格千篇一律;不注重人文素养,只知道临摹写生静物,不知道静物画的主题内涵,缺乏文化感知。
油画静物课程混合教学模式框架
以学生的主体性发挥为重点,设定混合教学目标
混合教学模式的要点在于改变传统课堂学生被动听讲的局面,强调师生线上线下双向互动。教师通过雨课堂增加互动环节,发布学习任务,进行线上小测验;学生通过雨课堂主动参与课程教学并作出评价。基于以上背景立体设定油画静物课程混合教学目标:(1)通过雨课堂手机端推送油画静物课程之外的相关艺术理论和知识,如文艺复兴时期油画的主要流派—学院派、佛罗伦萨画派、威尼斯画派,油画静物独立的思潮,欧洲静物画的主要画派—荷兰风俗画派等,增加学生知识面的深度与广度。(2)通过雨课堂平台推送油画静物的不同艺术风格与技法相关视频、文字、音频,辅助学生的油画静物技能训练,使学生系统掌握油画静物的摆放、组合与场景创作等造型技能,充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造型能力、色彩能力、大局观。
线上线下全覆盖的教学框架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特点在于任务驱动下学生学习效果的综合,但不是简单的相加,而是按照内部逻辑进行整合、优化,具体的教学框架如下:(1)第一章“油画静物基础概论”,教师课前通过雨课堂发布预习任务:了解油画静物的起源与发展、直接画法与间接画法;课后通过雨课堂布置作业:了解油画静物的主要流派—荷兰风俗画派,下节课课前检查;(2)第二章“油画静物写生实践”,教师课前通过雨课堂发布预习任务,了解学生对油画工具、材料、作画步骤、技法的掌握程度;课中实践部分开放雨课堂讨论区,学生上传自己的作品并相互点评;课后通过雨课堂布置静物摆放训练、小色稿训练任务,延长学生课后专业学习的时间。(3)第三章“油画静物欣赏与临摹”,教师通过雨课堂以有声讲解幻灯片的形式播放名家作品,学生一边欣赏作品一边听教师讲解。
过程性评价结合诊断性评价,
建立多元立体的评价体系
传统油画静物课程评价体系以平时作业和期末作业考查为主,教师常常只以2~4张作品的卷面成绩作为评价结果,评价方式过于简单。在混合教学模式下,教师可以通过雨课堂平台自动搜集学生出勤率、答题正确率、答题速率、小测验成绩并形成报告,考核重点由学生作品的卷面成绩转为学生日常综合表现,更立体、科学。
雨课堂油画静物课程混合教学模式的实施
笔者通过雨课堂学习平台对原有油画静物课程进行了项目化、立体化的改造,将线下与线上课堂串联,实施过程主要包括以下环节。
课前预习
以第一章节“西方油画静物的产生与发展”为例,按教材顺序将原有PPT拆分成多个项目模块,包括“古代绘画”“中世纪绘画”“文艺复兴绘画”“17—19世纪绘画”。课前布置预习题:欣赏卡拉瓦乔的作品《果篮》(图1)。该作品是典型的对角线构图,将梨子、苹果、石榴、葡萄等不同肌理的水果组合,素描造型基础扎实,具有学院派的严谨特点,请学生结合同时期其他画家作品以及卡拉瓦乔的生平,思考他的作品具有哪一个艺术时期的表现特点和技法特点,试用自己的观点表述,引导学生自己提前了解章节详细内容,给学生提供一个线索,使其通过卡拉瓦乔的油画静物作品了解学院派艺术和巴洛克艺术之间的风格差别,从而对卡拉瓦乔严谨扎实的素描基础上的油画创作形成整体的认识。
预习任务可以将每个课程项目制作成短小的PPT课件,辅以微课视频、讲解音频等,并设置检验预习效果的试题,用雨课堂统一推送预习资源和试题。学生微信会即刻收到任务推送消息,线上完成习题后,雨课堂平台自动形成学生完成情况的线上报告。
课程教学
雨课堂是教师教学的“遥控器”,以教材第二章第一课“油画静物基础”为例,教师可以先请学生回答“你知道的油画静物技法有哪些?”根据学生的回答跳转到对应的幻灯片章节。课程设置了油画静物作品赏析的主观题、油画笔种类与技法关系的选择题、油画肌理特性与水彩肌理特性区分的论述题,教师可以根据课程效率决定完成所有还是部分习题。学生可以在手机端点击“不懂”提出疑难问题,以本课为例,学生的问题集中在“薄画法”上,教师在课程中或者课后可以通过“不懂”和“评论”功能调整课堂节奏,对学生不懂的地方进行再讲解。
教师还可以通过雨课堂随时提问,比如在本课中提问上一章节色彩构成的内容“色彩的三要素是什么?”教师设定3分钟等待时间,从未作答人数看出哪些学生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或者学习中遇到了难点,还可以在学生的回答中选择一部分投屏到多媒体上讨论。以“油画静物概论”举例,教师可以在“水粉、水彩和油画肌理效果的区别”“油画笔的选择”“怎样欣赏一幅油画静物作品”三个节点处通过雨课堂设置主观题,限时作答,及时了解学生对肌理效果、工具材料、艺术欣赏与评价三个模块的掌握程度,适时调整班级教学进度。传统课堂主要是期中+期末考试的诊断性评价,而雨课堂混合模式的优点之一是过程性评价功能,通过学生出勤率、答题速率和正确率等日常学习行为表现帮助教师准确、科学地掌握课堂情况。
课后强化
教师根据学生近期的油画静物写生完成情况,利用雨课堂学习平台发布课后拓展训练任务,如静物素描练习、静物小色稿练习、摆静物练习,通过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布置读书任务或者欣赏画册任务,引导学生通过课外技法学习或者油画理论学习完成拓展训练任务。雨课堂平台还有讨论区功能,教师通过主观题的测试和讨论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和理论知识储备。
以油画静物课程中的“组合静物写生”一节为例,教师可以课后推送小测验,考查学生对组合静物写生构图、作画步骤、常见问题等知识点的了解情况。比如分享学生欣赏油画静物组合作品(图2):这幅画大量采用不同形态的花苞相互堆叠,但是条理感很强,看着丝毫不乱,一个花盆是编制的,一个花瓶是青花瓷的,材质之间的对比体现了作者的巧思。基于此,设置主观题“请分析这幅图在构图、色彩、技法上的特点,并结合画面的前景、中景、远景谈谈作者这样安排的原因”,考查学生在油画静物组合中的构图安排、色调处理、技法选择、构思等方面的表现,并布置课后作业“搜集宿舍里的材料进行摆静物练习,将摆好的静物拍照上传”“选择喜欢的静物组合作品进行临摹”,引导学生课后继续学习,牢牢掌握课程知识重点。
总结与建议
高校美术专业课程教学容易出现重操作、轻理论的现象,在新时代,对人才的培养是综合的、全面的,要想真正成为绘画艺术方面的专门人才或者美术老师,就要加强对艺术理论的学习。当前,如何将文字知识的学习趣味化、系统化成为教师面临的主要问题,雨课堂智慧学习平台操作简单、功能多、覆盖课堂前后三个环节,为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延长课堂时间、丰富教学手段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有效工具。
基金项目:广西科技师范学院校级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雨课堂混合学习模式在高校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2020GKSYGB03)
作者简介:梁泽浩,男,广西科技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美术学、美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