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符号学概述
人类对符号学的研究和应用具有悠久的历史。首次将符号学确立为一门理论学科的是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他的研究表明,符号学是研究符号一般规律的理论科学,包括符号的本质、符号的变化、符号的发展规律、符号的各种意义及其与人的种种行为之间的联系。这一命题的提出对深入研究符号系统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但建筑符号学并非完全等同于符号学。20世纪50年代以来,“意义危机”在西方建筑学中引起了很大的争论,认为“意义”是建筑设计中无法回避的问题。人们很快就从不同的视角对建筑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其中就包括建筑符号的研究。20世纪50年代末,意大利语言学家艾柯将符号学引入建筑学后,建筑符号学逐渐受到艺术家们的关注。特别是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兴起,使人们对建筑象征的研究和探讨达到了顶峰。建筑符号学以其“语言”“语义”等独特的语言形式,成为后现代主义思潮的精神内蕴,并以其独特的生命力在建筑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索绪尔的符号学理论认为任何一种符号都是由两方面组成的:能指与所指。“能指”为符号的形式,在建筑领域包含建筑造型、空间形态。在建筑范围内,“所指”则为符号的意义,包括建筑的内容。该内容不仅是我们肉眼能直接看到的表象,还包含我们看到作品时产生的联想,会受到社会规范等多种因素的制约。
建筑符号学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贝聿铭一百多年的人生为世界留下了大量震撼世人的建筑:卢浮宫前的玻璃金字塔、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苏州博物馆、北京香山饭店……空间、文化、光线、几何的灵感与理念无一不体现在他的作品中。我们不仅能看到他的建筑设计才华,还能看到他对光线的巧妙运用,同时能体会到作品中蕴含的人文与建筑自然的融洽之美。如果我们能从外而内地对他的作品进行深入剖析,就能充分认识到建筑符号在建筑设计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我们生活在符号世界里,建筑设计也是符号应用的集中体现。索绪尔的同代人、美国哲学家皮尔斯将建筑符号归纳为三类:图像符号、指示符号以及象征符号。随着人们对建筑符号种类的深入了解,建筑符号与建筑设计之间的关系也被进一步地挖掘与分析,勃罗德朋特把设计归结为四大类:实效性设计、类比性设计、象形型设计和法则性设计。实效性设计是一种最原始的设计方式,大部分建筑设计都是从实用角度出发的。类比性设计是一种利用事物之间存在的类比关系进行设计的方法。象形型设计是对现有建筑形式进行模拟,从而产生相似的建筑形式和手法。法则性设计是按照一定的模式或建筑结构等标准,对建筑进行规律性设计。几乎所有建筑都是这四种设计方法单独或者组合在三维空间中的结果,在贝聿铭大师的作品中,我们也能看到这样的设计方法。
根据皮尔斯的建筑符号分类法以及勃罗德朋特的四种建筑设计类型,我们能够发现并找出建筑符号和建筑设计之间的内在联系。类比设计及象形型设计,大多会根据各类图案符号进行设计,从而扩大图像标记的应用范围;由于建筑的形式及内容存在一种实质性联系,指示符号在设计过程中具有极强的指向性,适用于实效性设计;象征符号更适用于法则性设计,在建筑设计中往往有不同的韵味与风格。
建筑符号学在贝聿铭作品中的具体应用与体现
贝聿铭作品中运用的图像符号
作为现代主义最后的建筑大师,贝聿铭的优秀作品中有很多建筑设计手法可以用建筑符号学解释。在他的作品中,符号的变换、空间的延续以及文化的隐喻都运用得恰到好处。香山饭店的整体设计堪称集现代建筑艺术与中国传统建筑特色于一身的典范。他将菱花窗、回廊窗洞等多种窗型与主体结构有机融合在一起。特别是大量菱形窗构成了一个巨大的菱形符号体系,使整座大楼呈现出一种有序的节奏。在此基础上,贝聿铭将窗户与光相互映衬,充分契合“让光来设计”这一理念。在建筑的立体空间中,这绝对是剪纸艺术从二维空间到三维空间的精妙转变。香山饭店的设计还采用了传统园林中的框景手法,通过“框”来营造一种若隐若现的奇妙意境。在选址上,整个建筑依山而建,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充分利用了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技巧。
贝聿铭作品中大量的几何象征元素也在建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些元素被抽象出来,以具有“现代感”的形式呈现在建筑中。在建筑造型中带给人丰富的情感体验。例如,三角形在贝聿铭的作品中既是一种装饰要素,也是建筑的基本几何构成。实际上,将三角形元素应用于建筑的基本结构是很少见的。这是因为与其他形态相比,它的空间利用率会低得多。但是,贝聿铭提出的概念赋予了建筑中的三角形元素更大的应用空间。
卢浮宫的项目设计也准确地抓住了这一点。卢浮宫本身就是一个古典建筑的顶尖代表,它所承载的远不止法国人民的历史与文化。因此,如何在不喧宾夺主的前提下与之产生共鸣,是建筑设计中的一个难题。贝聿铭最终选择了一个三角形作为建筑的入口,并且在建筑材质上选用了玻璃(图1)。三角形的符号元素降低了原有建筑的遮挡性,而玻璃材质使建筑更具透明感,在体量以及视觉感受上都尽量减少了对古典建筑的遮挡。玻璃金字塔前方还设置了三座小型金字塔观察台,既能为地下空间提供更多的光线,又能与整个建筑主体相互呼应,将卢浮宫的古典之美和现代简约之美完美融为一体。
贝聿铭作品中运用的指示符号
指示符号源于建筑形式与内容之间一种本质上的因果联系,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类以本体符号为代表,体现了作为符号载体构建自身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性;第二类包括指示性符号,是与它所表现的内容相分离的标志符。
苏州博物馆中运用的符号元素大多是从苏州传统建筑中提炼出来的,通过现代化的建筑技术将古典与现代巧妙融合在一起。木架构是我国建筑的显著特征。类似于榫卯、藻井等具有中国建筑特点的构件,无论在建筑物中是否具有特殊的功能,都可与传统的木制框架结构联系在一起。苏州博物馆的建筑从外形看是一个向上的八角形屋顶,看似与整个建筑很不协调。然而走进大厅,我们就可以看出这是中国古典建筑中藻井的构造(图2)。贝聿铭先生抽象出藻井形式,再通过现代材质的应用,很好地解决了光照的问题。此外,屋顶上的装饰性瓦块也是用传统材料制成的,表面上看这个建筑物只是用简单的砖块做防水层,其实屋面排水体系是由石材、金属板、木板、隔热板、钢结构、面板、吊顶等多层复合结构组成的,完全满足建筑恒温、恒湿的要求。贝聿铭先生运用现代化的建筑思想与传统的制作工艺相结合的手法,充分诠释了指示符号在实效性设计中的应用。
贝聿铭作品中运用的象征符号
象征符号即带有某种特殊意义的事物符号,不同风格的建筑都蕴含着独特的象征符号。香山饭店是贝聿铭先生在中国大陆的第一件作品,他利用象征符号的特点将传统园林的意境融入现代空间。不论是在建筑艺术上还是建筑造型上,都朝着现代化和國际化的方向迈进了一大步。
香山饭店与西方建筑有着很大的区别,它的层次感更强。其中最值得称赞的是“四季庭院”,从室外空间的布置到室内的布置,都带有江南园林的风格。一条条回廊蜿蜒到四个低矮的厢房,流花池上有一座连接平台的小桥,取“曲水流觞”之意。在材质的使用上,更是保持了木、竹等天然材质的传统建筑特点。此外,建筑整体采用了轴线对称的设计,同时在建筑高度上也有考量,与周边环境相呼应,达到了借景入室的效果。楼宇整体上营造了“雅洁明镜,得清新之致”的意境。
建筑符号学对当今建筑设计的启示
建筑符号学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虽然时间较短,但是其所包含的内容错综复杂。尤其是在后现代主义时期,建筑“形式”与“功能”之间的矛盾慢慢淡化,建筑符号学家及建筑设计师不断探索符号时代下建筑的新表现。这并非片面、单一的观点,而是对文化的真实、科学的理解。我们在做设计时,要把重点放在历史文化的脉络上,并加以创造性运用,这样才能使传统建筑在新的世纪焕发新的光彩。贝聿铭先生最独特的地方就是他的设计不是单纯地以象征性的方式进行重叠和堆积,他真的可以从这个时代的精神中轻松自如地跨越东方与西方、新与旧之间的诸多冲突,实现一种全新的形态。
作者简介:卢诗琪,女,汉族,浙江衢州人,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共空间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