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报道何以回答时代之问?

2023-03-26 01:21:21吴越
传媒评论 2023年11期
关键词:选题稿件深度

文_吴越

深度报道是主流媒体的拳头产品,对媒体发挥舆论导向作用、推动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从实践看,深度报道应该“以今日之事态,核对昨日的背景,从而说出明日的意义”,更须直面热点、解剖难点、亮出观点。这要求我们深度报道记者既要具有犀利的眼光、宽广的视野,还要具备扎实过硬的采写能力和条分缕析的解题思维。也就是说,一名深度报道的记者从入门到成熟,再走向优秀,需要长时间积累沉淀。

马克思说:“问题是时代的声音”,而深度报道是反映社会现实的一面镜子。结合平时工作案例和浙报集团“潮声”内容战队经历,我谈谈个人对深度报道的一些理解。

“奢侈”的采访经历

碎片化阅读时代的信息传播快速及时,深度报道的生存空间是否会被挤占?经过实践,我的答案是否定的。如果选题契合当下舆论、社会痛点难点,深度报道同样可以引起轰动。

对媒体来说,每一篇脱颖而出的深度报道都是一趟“奢侈”之行。前段时间,我整理了今年4-8月出差报销的单据,共出差38天,相当于三分之一的工作日在路上,路费和住宿费高达35000 元。记得其中一次出远门,领导特地交代,去了现场,对出稿应该有更高要求,稿件要有好的传播效果。把这句叮嘱放到操作层面,我将此理解为,在现场需要突破一道又一道坎,挖出爆点信息,交叉印证,并且得到权威部门回应。

从报道效果看,这样的投入产出比是值得的,今年,我参与采写的“国境线上的等待”系列报道、“中草药涨价链”系列调查、“河南濮阳经开区485名公职人员违规录用”等9篇报道成为现象级爆款,得到业界认可。更重要的是,这些报道引发了同行的跟进,对问题的解决形成了客观上的良性推动。

爆款的诞生对记者来说是一场笔力、脑力和脚力的考验。尽管无法在稿件里表达记者的个人情感和立场,但我认为,记者对深度报道始终抱有两颗心:用心和雄心,希望通过“指出问题——提出对策——解决难题”的路径参与社会治理、推动社会进步。

如何做到让深度报道频频破圈传播,成为现象级爆款,我觉得要把握以下三个原则:

1.建立受众思维,用报道和深意触动用户,引发共鸣和思考。这是获得“裂变”式传播的基础条件。以今年8 月采写的国际深度报道《中国游客亲历夏威夷野火:知名景点80%被吞噬,数万人从岛上撤离》为例,报道开头首先描述遭受重创、令人心痛的一幕:夏威夷毛伊岛拉海纳镇,昔日是历史名镇、知名海滨度假胜地,现如今80%的地区已经消失。由此吸引受众继续阅读。报道从救援撤离、受灾情况,再到重建家园三个层面,由浅入深展开。这篇稿件在潮新闻客户端内显示的全网传播量达173万。

2.抓住报道时机,用发散性思维另辟报道角度。如果是非独家的深度报道,一般可以放在大众舆论场中,在特定事件和话题情境下推出。也就是说在“火候”恰当时,推出具有采访信息量的深度报道,成为爆款的概率极高。抛开大背景,我们在报道中可以采用小故事折射大问题,或是起底不为人知的一面、生意经等,让报道承载更多事件背后的深度内容。

3.保证稿件的准确性和真实性。深度报道具有广泛影响力,如果涉及社会监督,稿件还具有极强“杀伤力”,所以稿件信息无误是底线。不然,因信息错误被要求删稿,或者需要改动稿子,不但成为爆款、破圈传播无从谈起,连媒体的公信力都将受到影响。

“战狼”般的技能磨练

领导一直要求我们当调查型记者、专家型记者,要用尽自己所有方法完成采写工作。在采访实践中,每一次出远门我们都面临各种考验,需要随机应变和“硬核”的处事能力,从事件中追问为什么、怎么办、有何影响等,需要探索事件前因后果,挖掘错综复杂的关系链,在脉络中呈现新闻价值。

浙报集团《潮声》是一档深度栏目,也是磨练记者的青年训练营,我们称其为“狼队”。顾名思义,每位队员要像“战狼”般拼杀,达到魔鬼训练的程度。在媒体“内卷”时代,深度报道和热点新闻的关系越来越紧密,打造深度爆款离不开对热点新闻的敏锐抓取,而这就需要锤炼记者的突破力。从普通记者到新闻“战狼”,我们是这样做的:

1.找准“狙击”目标,选题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

深度报道要求记者对当下舆情热点、高热度话题,特别是和老百姓切身利益相关事件和社会问题进行分析、挖掘,深度往往体现在事件背后的要义以及记者提出的相关对策建议。我们选题一般有四个方向:(1)切中时代痛点,能反映不可逆转的趋势和潮流;(2)能够反映一类人群的生活方式、精神状态、行为模式;(3)能刻画一种典型情境下,人类共同的苦痛,相似的选择等;(4)能够解释某个问题背后的生产机制,能够提炼出制度性、模式化的现象。对标要求,我和队友们养成了每天手握5个选题的习惯。刚开始觉得有压力,后来逐渐发现了找选题的乐趣,这能很好地训练记者对选题的敏感度和对题材思考的深入程度。

2.比拼速度、温度和深度,跻身第一传播阵地

全国重点事件吸引主流媒体同题竞争,要求稿件发布时间快、切入角度新、内容信息量充足,同时,坚持不懈找到关键人物发声也至关重要。

以2023年4月关注度比较高的“重庆两幼童坠亡案终审系列报道”为例,我们在报道策划中,以三封狱中寄出的求饶信为主线,将当事人情感融合到事件里,用故事感动人。潮新闻是蹲守在重庆高院直播的数十家全国主流媒体之一,直播信号被人民日报微博引用,是以多个现场报道登上全国热搜的唯一一家媒体。

3.具备硬核突破的能力

深度报道并不是一蹴而就,需要在实战中积淀。具体来说,这是对记者个人阅历、思维、逻辑,以及信息整合能力的综合考验。

以2023年8月“河南一地485名公职人员违规录用”报道为例,我们拿到数百页当地政府针对河南省委巡视组提出有关问题的整改文件,并连续多天与爆料人交接内部资料和调查情况。在掌握确凿证据后发稿,再倒逼当地主要负责人拿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不可否认,整个交涉过程充满了不确定因素,首先得多方印证爆料信息的准确性,其次得找到主管部门回应,所以我们决定分头行动。同事借机找到“一把手”回应;我则与当地宣传部摆明事实证据,说服了他们,成功地让相关负责人走出会议室,坦然接受专访。

作为一名追逐全国热点的记者,每天快节奏追踪热点事件,工作充满挑战性和紧迫性。但我依然特别感谢这段“抢新闻”经历,蓄势待发的状态炼成了我的新闻敏锐度、较强的采访突破力和扎实的采访能力,而且让我积累了全国采访人脉资源,这些都是深度报道的基础技能。

潜在的爆款话题

狄更斯在《双城记》中写道: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我觉得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深度报道。虽然碎片化阅读习惯给用户阅读深度报道带来了一些影响,但正因为我们身处融媒体时代,一篇数千字的深度报道,可以在短时间内赢得数百万受众的阅读和点赞,在舆论场上掀起波澜。热度的快速转移、用户注意力的转向,也要求深度报道记者紧紧抓住话题亮点,并不断衍生出新话题。梳理以往的爆款深度报道,我觉得有三类报道具备爆款潜质:

一是深入揭露某一现象和问题,提供解决思路。2023 年5 月初,我们在中缅边境进行6 天的蹲点报道,推出3 篇“国境线上的等待”系列报道。第一篇讲述在中缅边境等待孩子被困缅北的家长现状;第二篇解析务工骗局为何屡禁不止,归国路到底有多难;第三篇讲述交易链上的受骗者赎金明码标价,并提出解决思路、做法,为多国联合打击缅甸电信网络诈骗提供参考。其中两篇均登上热搜,推动警方救出多名被困中国公民,取得良好社会效果。

二是向不正之风“开刀”,清扫社会隐秘角落。当下社会,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顽疾,比如编制人员违规录用、操纵中药材价格等。这些丑恶角落,需要我们深度报道记者去探究并予以揭露,推动相关问题得到监管和被重拳打击。2023 年7 月我们推出的“中草药涨价链系列调查”,记者追踪中药材从采挖、交易到进入医院的路线,试图通过产业链缩影反映中药材价格回归的现实困境。报道推出后,《瞭望》《中国新闻周刊》等媒体纷纷跟进,共同引导产业健康发展。

三是立体展示典型人物,弘扬正能量。如2022年11 月采写的深度报道《北太平洋上的生死救援:宁波渔船与48 条生命》,讲述宁波“甬发1 号”渔船在北太平洋救起台湾着火渔船上的48 名船员的故事。当时,记者接到线索后,凌晨五点半出发,赶赴宁波涉事渔船公司与英雄船长卫星连线,还原了生死救援细节和故事,展现两岸同胞守望相助的手足情谊。该篇报道荣获了“2022年度浙江新闻奖典型报道奖”一等奖。

此外,深度报道也要在内容客观、准确的基础上不断优化写作方式,比如,多用短句,分段式呈现,同时注重细节和故事描述。针对复杂人物关系、报道现场或是大量数据,还可以用可视化表达,配上采访视频,方便受众理解,提高报道完读率。

爆款深度报道,我所在的潮新闻深度报道中心每个月都在产生。看到花费心血的报道点击量超百万、话题阅读突破数亿,我从心底感到高兴。但流量是衡量一篇深度报道是否成功的标准吗?绝非唯一。我想,最终我们还得回到为什么会写这篇稿子这个问题上,盘点采写过程中的缺陷和收获,以及,自己是否在跟自己较劲中,真正得到了成长。

这些技能你get了吗?

■深度报道应该“以今日之事态,核对昨日的背景,从而说出明日的意义”,更需直面热点、解剖难点、亮出观点。

■一名深度报道的记者从入门到成熟,再走向优秀,需要看到触目惊心、冲突激烈的现场的基础上,构建“深一度”的逻辑思维。

■最重要的,是要有坚定的信念,无论在采写过程中遇到多大的困难,要相信自己可以做到。

猜你喜欢
选题稿件深度
录用稿件补充说明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时代邮刊(2019年24期)2019-12-17 11:49:30
谈诗词的选题
中华诗词(2019年1期)2019-08-23 08:24:24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时代邮刊(2019年16期)2019-07-30 08:02:06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时代邮刊(2019年18期)2019-07-29 08:49:12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Shan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Visitor Professor Donald Grier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