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理解视域下美术深度教学实施策略

2023-03-26 14:14王珂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23年2期
关键词:阳新建构深度

王珂

深度学习是一种基于高阶思维发展的理解性学习,具有注重批判理解、强调内容整合、促进知识建构、着意迁移运用等特征,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从深度学习走向深度教学,是由教与学的一致性与相融性所决定的。教师要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目标,就要突破表层教学的局限,实施深度教学。本期我们精选三篇文章,从文化理解、单元整体教学等视角,谈如何以深度教学引导学生能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展开深度学习。

艺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运用美术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是重要的文化行为。《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艺术教育的核心是弘扬真善美,塑造美好心灵。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所在。

深度教学作为有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教学策略,倡导“全程学习”教学理念,即把教学过程分为学生自主学习阶段、师生交互学习阶段、学生自主重建阶段。本文以小学美术“综合·探索”实践领域《保护我们的精神家园》教学为例,阐述通过将“三种文化”融入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围绕挑战性学习主题开展实践探究,理解学科核心知识并解决实际问题,在具身活动中让自身文化理解等核心素养得到发展的具体做法。

一、在前置学习中融入“三种文化”

1.组织学习内容,突出課程综合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教学中要以各艺术学科为主体,加强与其他艺术的融合,教学内容选择应坚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体,讲好中国故事,吸收、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文化成果,追求精神高度、文化内涵、艺术价值相统一。”基于此,笔者在前置学习中遴选阳新采茶戏《龙港秋夜》作为学习内容。《龙港秋夜》作为地方戏曲,融入了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彰显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巨大力量。它在表演中融合了“阳新布贴”和阳新采茶戏两大国家级非遗元素,能让学生在丰富的审美体验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龙港秋夜》以1934年秋中国工农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为时代背景,讲述了阳新龙港革命根据地农民利用缝绣阳新布贴“年年有余”传递情报的故事,体现了著名“烈士县”阳新县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英勇不屈、顽强拼搏的革命精神,使学生在熟悉的文化情境中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树立文化自信。

2.搭建学习“脚手架”,引导深度学习

前置学习作为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环节,教师在设计学习活动时应为学生搭建“脚手架”,帮助他们理解学习任务,初步尝试学习。本课中,教师为学生设计了两份“前置学习单”,一是基础任务单(如下表),二是学习资源单。

基础任务单通过设计相关问题,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具体任务。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学习完成对本课事实性知识的掌握,为后续实现从知识、技能的掌握到意义建构提供认知准备。学习资源单包括《龙港秋夜》的视频资料、背景介绍,以及阳新布贴的艺术特征介绍等。学生使用学习资源单,更有效地理解了学习内容。

二、在交互学习中理解传统文化

深度教学作为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教学理念,旨在让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实践中,在真实情境中完成挑战性任务,实现对学科知识的深度理解与迁移。在本课的师生交互学习中,笔者深度加工学科知识,引导学生在艺术实践中深度理解学习对象,完成知识迁移与应用任务。

1.聚焦核心概念,建构结构化知识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超越零散的知识、技能,要求教师整体把握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有机整合起来,促进学生对知识进行整体联系和建构,并形成深层次联结,实现从知识、技能的掌握到意义建构的发展,提升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与深度教学所倡导的对学科知识进行结构化处理的教学理念一致。教学中,教师将零散的知识点进行结构化处理,在学生的已有经验与新知之间建立联系,帮助学生形成有逻辑、有结构、有体系的知识网,让学习从单一的知识习得转向素养培养。

教学时,笔者根据课程标准内容将本课的大概念提炼为“以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来富有创意地保护非遗”,并结合教材内容将本课的知识进行结构化处理,建立起核心知识网。核心知识网从学科大概念出发,聚焦“家乡非遗项目的艺术特征”“保护家乡非遗项目的意义”“如何保护家乡非遗项目”三个基本问题,将本课的事实性知识囊括进三个问题的答案中,为学生提供一个个阶梯,帮助他们逐步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让文化理解这一抽象的核心素养变得可观测、可培育、可评价。

2.营造真实情境,开展挑战性活动

在实践活动中提升学生素养是深度教学的核心特征。学生通过综合性、创造性的艺术实践活动,可以深度理解知识、技能,提升综合能力。这种艺术实践活动需要具备两个特性:一是情境的真实性,二是活动的挑战性。艺术课程标准强调“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家庭、社区、家乡等,发现问题”。创设真实情境能在学生已有经验与新知识之间搭建桥梁,让学生深入社会环境中理解“为什么学艺术”,完成对知识的意义建构,体会学习的意义。挑战性活动需要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使学生在完成活动任务的过程中获得学习的效能感。

教学时,笔者设计挑战性任务情境:“同学们,课前大家已经了解了阳新布贴等家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假如你是一名家乡非遗守护人,你想用什么办法保护我们的精神家园——非物质文化遗产呢?”在该任务中,学生以家乡非遗守护人的角色了解阳新布贴等家乡非遗项目的艺术特征,知道非遗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传承了民族记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精神家园;通过生活中的非遗保护案例,探寻利用文创设计、微电影等多学科融合的方法保护非遗的做法。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像专家一样进行知识建构、问题解决和反思改进,从而实现概念的理解和知识的迁移。

3.挖掘学习材料,达成深度理解

深度教学作为一种理解性的教学理念,提倡引导学生把握知识所揭示的事物的内在关系,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迁移与应用知识,形成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有研究指出,学习结果与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处理和组织有很大的关系。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提炼出具有美术特征的学习材料,让学生通过对比感受不同案例的特征,发现并理解相关核心概念,从而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

教学时,笔者让学生对比欣赏阳新布贴与延川布贴,引导学生在交流中明晰它们各自的艺术特征。如阳新布贴的图案造型夸张、粗犷,延川布贴的制作者因擅长剪纸,图案更显精细;阳新布贴因受楚文化影响,底色多是黑色或深色,而延川布贴随意使用色彩,底色丰富。这种直观的感受和对比观察让学生超越了浅表的文化体验,发现并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民族的记忆”这一抽象的学科概念,进而理解了保护非遗项目的意义。

三、在拓展学习中感受先进文化

深度教学中的拓展学习阶段是对师生课堂交互学习的延伸,目的是促进学生反思、迁移和感悟。聚焦“反思”,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成果的完成和展示中检验自己是否达成学习目标;聚焦“迁移”,旨在引导学生举一反三,提升创造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聚焦“感悟”是为了强化学生对艺术学习的意义和艺术实践的价值的理解。

在《保护我们的精神家园》拓展学习阶段,笔者根据目标要求,引导学生学习其他非遗项目保护的优秀案例,如被誉为“永不凋谢的奥运之花”的北京冬奥会颁奖仪式上的绒线花、由中国妇女基金会发起的“妈妈制造”公益项目等。

学生通过“永不凋谢的奥运之花”项目了解到设计师将“绒线花”融入冬奥会颁奖花束设计,是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表达我们对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的热烈欢迎和祝贺,同时,“绒线花”方便携带,运动员可将其带回国长久保存,体现了减碳降碳、保护环境的设计理念。学生在学习“妈妈制造”项目的过程中了解到项目组将扎染、蜡染等非遗同服装设计相结合,既传承了非遗项目,又通过这些项目帮助贫困地区的妇女脱贫致富,体现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优越性。

学生在拓展学习中举一反三,反思并完善自己的保护方案。如学生在设计阳新布贴主题文创产品时,除了关注产品本身的艺术特色,还结合新农村建设的实际,将阳新布贴的表现手法融入农村景观设计、乡村旅游等方面。这样既保护了非遗,美化了环境,展现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又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实践中,学生通过创作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成果,达成了个体知识增长和意义增值、树立文化自信的目标。

(作者单位:黄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猜你喜欢
阳新建构深度
唐山旭阳新材料建设30万吨/年尼龙66及配套工程项目
小浣熊火锅店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选 择
武汉至阳新高速公路鄂州段项目获批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