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象思维可视化的实践与思考
——以统编版语文阅读教学为例

2023-03-26 10:34江苏省徐州市邳州市戴圩街道拥军小学翟翠翠
小学教学研究 2023年7期
关键词:西门豹王戎巫婆

江苏省徐州市邳州市戴圩街道拥军小学 翟翠翠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四大语文素养包含“思维能力”,还指出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联想想象、分析比较、归纳判断等,这其中就包括重要的逻辑思维,足见思维训练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教师应该想办法将作者或文中人物的思维判断、推理的过程以恰当的方式呈现出来,让学生看到作者或是文中人物隐藏起来的判断、推理的过程,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对得出的结论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感受,才会在判断、推理的实践中发展自己的思维。在教学实践中,笔者主要通过以下途径来组织学生进行可视化学习。

一、“说一说”——用言语让人物的所思所想可视化

抽象思维又称词的思维或者逻辑思维,判断、推理过程可以用言语或是符号来进行表达。“说一说”就是让思维可视化的常见途径。如学习《西门豹治邺》一文,西门豹为了惩治害人的巫婆和官绅,故意说新娘不漂亮,让士兵把巫婆扔到河里,让她去跟河神通报一声过两天找到漂亮新娘再给他送去。西门豹为什么要这样做呢?笔者先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来推理当时西门豹做出这个决定前前后后的所思所想,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他们提供了适当的探究支架:“西门豹是一下子就想到这个方法的吗?他可能还想到了哪些方法?”“把这些方法比较一下,你觉得哪个好?为什么?”在学生交流时,有的说可能会想到把巫婆抓进大牢,或是干脆派人直接把巫婆杀了等,但和文中的方法相比较才发现,如果光明正大地将其抓进大牢,可能就会有官绅散布谣言,说西门豹违抗了河神的旨意,河神会降罪给当地百姓,那时,不明事理的老百姓就会对西门豹不满,要求他释放巫婆,那样的话,西门豹就会很被动,再想处置巫婆就难了。西门豹还有可能被官绅诬陷告到朝廷,被朝廷罢官的可能也是有的,所以,他思虑再三还是放弃了这个想法。这些方法和文中的方法相比较,学生感觉还是文中的方法好,它能让巫婆和官绅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也不敢说。因为她如果求饶说没有河神,那就证明她一直都在祸害当地百姓,就会理所当然地被定罪。所以,西门豹这招将计就计用得非常好,让巫婆自食恶果,也让官绅们不敢再装神弄鬼祸害百姓。经过这样的交流探讨,西门豹惩治坏人前前后后的判断、推理的思维过程就被学生“看”到了。西门豹的有勇有谋的“谋”就会在学生心中变得更清晰敞亮。

二、“写一写”——用文字让人物的判断推理可视化

“写一写”,就是把作者或是文中人物可能的判断、推理过程以文字的方式呈现出来的一种“可视化”路径,通过把他们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思维过程以文字方式呈现在学生的眼前,从而让抽象的思维过程变得可视化。

如教学《王戎不取道旁李》一文时,笔者是这样进行可视化设计的:

王戎和小伙伴玩耍时,看到路旁的李树结满了李子,小伙伴们忙着跑过去摘,但王戎却站在原地不动,他还信心满满地自言自语道:“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王戎为什么这样说呢?尝试着把他和小伙伴当时的想法写一写,并在组内分享。有的学生这样写道——“小伙伴看到路边满树的李子,心想:正好玩累了,摘一些李子来解解渴吧。王戎看到路边的李树结满了李子,刚想过去摘几个解解渴,但他马上又想:不对呀,这棵李树长在路边,结了这么多李子,怎么会没人摘呢?他左右看了看,此地也无人看管,那就可以肯定这树上的李子一定不好吃,不然早就被人或是小鸟给吃光了。因此,他就站在那里看着奔跑的小伙伴,等他们失望返回。”教师可以让学生把王戎的想法写出来,这样王戎当时的判断推理过程就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了,从而使学生对王戎的认识更加深刻。

再如,教学《穷人》一文中的“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很严肃、忧虑”。教学时,笔者引导学生紧扣“皱眉”“严肃”“忧虑”等词语想一想渔夫当时的内心世界,把他当时复杂的心理活动写下来,要做到合情合理。有学生写道:“看到‘皱眉’‘严肃’两个词,我猜测渔夫当时可能会想——这两个孩子太可怜了,这么小就没了父母,得把孩子抱过来,不能让他们活活饿死”,看到“忧虑”这个词,我猜测渔夫当时可能会想:自己家里的几个孩子已经够多了,把他们俩再抱过来,能养活吗?桑娜会同意吗?如果抱过来,我和桑娜会更辛苦了,日子也会更艰难了,但让两个孩子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呢?不行,得把他们抱过来。

如此一来,渔夫当时判断、推理的思维过程也变得“可视化”了,他富有的精神世界也形象地展示在了学生面前。这对学生理解文本、客观评价渔夫起到了较大的辅助作用。

至于什么时候用“说一说”或是“写一写”没有严格的区别,有时可以互用,但对于思维判断、推理难度不大和思维的过程不太复杂的文章,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说一说;对于思维判断、推理难度较大和思维过程较为复杂的文章,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写一写、理一理。如此,便于学生客观地发现自己的不足,有利于其进一步完善自己的判断、推理。

三、“填一填”——用表格让作者的思考过程可视化

“填一填”就是用图表形式对作者或是文中人物的思考过程进行梳理,从而达到“可视化”,让学生对作者或文中人物的思维过程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如教学《跳水》一文,笔者提问:在最危险的时刻,船长用枪瞄准儿子,他当时是怎么想的?他的办法好在哪里?结合自己的理解完成下表。

船长的想法 可能产生的结果 儿子已经吓得发抖,随时都可能发生危险,如果让他从桅杆上慢慢下来…… 儿子随时都可能掉到甲板上,不摔死也得重残,这个方法是行不通的。

(续表)

经过梳理,船长在危急时刻的思维判断、推理过程就一览无余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了。经过这样可视化的比较,学生不仅能清楚地知道船长在危急时刻思维高速运转的过程,同时对船长以及对父亲身份所表现出来的智慧和果敢钦佩不已。

四、“画一画”——用图让文章构思可视化

“画一画”就是把作者的行文思路、谋篇布局的独特构思以“图”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眼前,从而让抽象的判断、推理思维过程可视化。如教学《跳水》一文时,作者的行文是怎样的呢?作者是如何来推动事情的一步步发展的呢?教学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把文中几个主要人物或群体列出来,然后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在个人或是群体之间填上适当的关系,如下图。经过这样的“画一画”,“水手”“猴子”“孩子”“船长”各人物等之间在文中的逻辑关系就变得更加清楚了。因为水手拿猴子取笑开心,所以猴子变得十分顽劣和肆无忌惮,它就捉弄年幼的孩子博得水手哈哈大笑,孩子被惹怒了,就拼命地追猴子结果遇到危险。危急时刻,船长一边用枪瞄准孩子让他跳水,一边安排水手做好抢救的准备。

教学时,虽然学生画出来的图形式多样,但都能在一定程度上让作者隐藏在文字背后的行文构思达到可视化,这对于学生的言语表达和运用素养的培养也能起到很好的训练作用。

五、演一演——用表演让人物心路历程可视化

“演一演”就是把作者的判断、推理过程用表演的形式呈现出来,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统编版语文教材中好多课文都可以进行类似的表演展示。如《那个星期天》中“母亲说等一会儿,等一会儿再走。我藏在大门后,藏了很久。我知道不会是那么简单的一会儿,我得不出声多藏一会儿。”这几句的简单描写,把作者当时急着想让母亲带他出去的心情写了出来。但是对于作者当时为何会藏在门后、他在门后的思维过程是什么样的,有必要让学生去揣摩、感受。笔者在教学时,安排学生借助这段语言文字,对作者藏在门后的思维变化过程进行合理的推测,并结合自己的理解表演当时的情景。一个学生在表演时,藏在教室的前门后面,他一会儿勉强而站,一会儿用双手捂住眼睛,一会儿用右手掰着左手指,一会儿蹲下去低头不语,一会儿凝视着门面上贴的画报发呆……对此,学生解释说,他觉得这样能表达出他内心的着急和无可奈何。如此,作者的思维过程就通过行为展示出来变得可视化了。《金色鱼钩》《狼牙山五壮士》等故事类课文,都可以采取这样的形式,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走进文中人物内心世界,把作者赋予文中人物的思维判断、推理过程生动而又鲜活地展示出来,让学生走进作者的内心,走进文中人物的内心,感受其思维判断、推理的变化过程。

“说一说”“写一写”“填一填”“画一画”“演一演”等可视化操作方法,表面上看是在揣摩作者或是文中人物的思维判断、推理过程,实际上,这个过程也是学生自身的思维根据文本语境的描述进行一个判断推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借助文本提供的信息及自己的生活经验等对作者或文中人物的思维过程进行合理的判断推理。因而可以说,这些“可视化”的操作对实现语文学科“思维发展与提升”这一核心素养是一种非常好的操作手段。当然,在这些判断、推理的过程中,相应的言语表达与运用也能让学生跟作者和文中人物实现跨越时空的交流,从而对学生其他语文素养的培养和形成也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猜你喜欢
西门豹王戎巫婆
西门豹开引漳十二渠
“事实上的名士”王戎,“魏晋风流”的一个样本
吝啬的王戎
吝啬的王戎
四上《26西门豹治邺》教学设计
王戎识李
热热闹闹的巫婆村
西门豹治邺
西门豹罢官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