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应用型高校就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现状及路径探究

2023-03-26 05:58:32
黑龙江科学 2023年3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受访者应用型

王 勇

(百色学院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广西 百色 533000)

十九大报告曾指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要坚持就业优先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的就业,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注重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鼓励用创业带动就业,提供全方位的公共就业服务,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通过多渠道进行就业创业。”“六保六稳”政策中首要的就是“保就业”“稳就业”。随着高校的扩招,毕业生数量越来越多。为进一步了解大学生的就业教育现状和大学生能否适应社会发展趋势,探究就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的融合程度,课题组选取地处滇黔桂交界处的地方应用型高校百色学院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并通过网上随机问卷,对其进行了调研。

1 研究对象

从地方应用型高校大学生对学校就业教育的认识、满意度和期望等方面进行调研,共收到有效调查问卷856份。其中,男生(246人)占28.74%,女生(610人)占71.26%;城镇生源学生(158人)占18.46%,农村生源学生(698人)占81.54%;在读大专生(136人)占15.89%,在读本科生(720人)占84.11%;大一年级学生(492人)占57.48%,大二年级学生(139人)占16.24%,大三年级学生(141人)占16.47%,大四年级学生(84人)占9.81%;理工科学生(505人)占59%;文科学生(351人)占41%。

2 就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现状

2.1 就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未能产生同频共振效应

调研数据显示,56.89%的受访者认为学校的就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虽然有关系,但关系不大。16.94%的受访者认为学校的就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基本没有关系。只有26.17%的受访者认为学校的就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密切相关。由此可以得出,从学生层面来看,学校的就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度较低,两者之间联系不够紧密,难以形成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的局面。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

表1 学校就业教育课程与所学专业的联系程度调查表Tab.1 Questionnaire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chool employment education courses and their majors

2.2 重就业教育的模式化和普遍性,轻其专业化和个性化,学生对就业教育的满意度低

调研数据显示,在受访者对学校就业教育模式的看法上,表示非常认可的占27.22%,比较认可的占了绝大部分,达到66.59%,不认可的占6.19%,说明学生对学校的就业教育模式基本上是认可的。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就业模式是学校单方面提供的,学生缺少自主选择权。在就业教育满意度方面,表示非常满意的仅占受访者的13.08%,比较满意占35.87%,51.05%的大学生持不满意态度,超过了半数,能够印证学生在就业教育中处于被动接受的局面。具体数据如表2所示。

表2 学校就业教育模式认可度与学校就业教育满意度调查表Tab.2 Questionnaire of school employment education model recognition and school employment education satisfaction

2.3 大学生对就业教育的重要性已有充分认识

调研数据显示,关于就业教育,41.94%的受访者认为非常重要,56.89%的受访者认为比较重要,23.71%的受访者认为对以后的就业帮助非常大,75%的受访者认为对以后的就业帮助比较大。大学生已充分认识到学校就业教育的重要性,认为就业教育能够对未来自身就业起到帮助。具体数据如表3所示。

表3 学校就业教育对大学生的重要性及其对未来就业所起到的帮助作用调查表Tab.3 Questionnaire of the importance of school employment education to college students and the assistance role played in their future employment

2.4 就业教育课程内容覆盖面窄,不能充分满足学生的需求

调研数据显示,在回答“如果学校开设就业指导课程,你希望课程更注重哪一方面”的问题时,39.14%的受访者希望增加与专业相关的知识内容,希望就业指导课程增加人际交流与沟通技巧方面知识内容的占20.68%。还有部分受访者希望就业指导课程增加财务、税收、法律、市场营销、工商管理方面的知识内容。如表4所示。当前学校的就业指导课程不能充分满足大学生的需求,缺乏与专业相关的知识内容。

表4 希望学校开设的就业指导课程增加的知识内容调查表Tab.4 Questionnaire of the content of employment guidance courses offered by the school

3 促进地方应用型高校就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路径

地方应用型高校大学生已充分认识到就业教育对自身职业发展的重要性,迫切希望高校能够提供高质量的就业教育知识。但部分地方应用型高校目前存在着就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联系不够紧密、就业指导方式比较单一、就业指导课程内容拘泥于通识知识且覆盖面较窄等问题。地方应用型高校的培养目标应立足服务地方,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专业素质为导向,培养出更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各方面专业人才,而不是为了就业而就业。从理论上讲,专业教育是基础,就业教育是在此基础上对专业教育的一种补充,如果单纯为了就业而就业,就业方向与所学专业相差甚远,不但影响了就业质量,也在一定程度上浪费了专业教育的教学资源[1]。地方应用型高校应根据人才培养需求,从以下方面积极探索将就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路径,为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

3.1 理念融合

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是实现就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的基础[2]。在互联互通互融的时代,融合发展理念已成为一种趋势,融合育人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人才综合素质及能力的重要方式。宋代思想家张载曾提出“有象斯有对,对必反其为;有反斯有仇,仇必和而解”。这是古代朴素辩证法对“融合”的理解。世界上的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万物都存在普遍联系的规律。作为高校教师,要树立融合发展的教育理念,不能将除了分内之事以外的事情都看成是与自己不相关的事情[3],而是要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教育能力和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就业教育的能力,实现专业教育和就业教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有机渗透,从而促进就业教育和专业教育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的融合。

3.2 师资融合

目前,地方应用型高校专业教师和就业指导教师间基本上是相互独立的,专业教师的身份就是专业教师,就业指导教师的身份就是就业指导教师[4]。部分就业指导教师对学生所学专业知之甚少,当学生问到专业发展前景、就业方向、就业领域时,不能给予有效指导,只能给予学生应试技巧、简历制作、就业信息等一些基本的就业通识知识,这样的指导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理想的模式应是专业教师懂就业,就业指导教师也懂专业,专业教师不仅要善于向学生教授专业知识,还要深刻了解专业发展前景和专业用人情况,能引导学生在专业范围内就业。就业指导教师不仅要擅长向学生教授就业方面的通识知识,还要对所教学生的专业有所了解,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在专业范围内就业。要改变目前地方应用型高校就业指导教师大部分由辅导员、行政人员兼任的现状,应挑选部分有行业经验的专业教师参加“双师型”教师培训,建立一支“双师型”师资队伍,把就业指导建立在专业的基础之上,实现学有所用,学以致用。

3.3 教材融合

教材是教育的一种重要载体,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综合体现,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和传承性[5]。教材的融合通常是指对现有教材的知识点进行整合,包括章节内部内容的整合、章节与章节之间内容的整合、知识点的延伸和拓展等,使专业课教材里融入就业指导教育方面的知识。一门专业涉及的课程较多,一些课程的实践性又比较强,在遵循教材编写原则、不打破教材知识点之间固有联系的前提下,可以根据教材知识的特点进行融合。如果教材知识点与工农业的生产、生活、实践联系比较密切,就可以延伸或拓展该知识点在行业领域内的实际应用,进而让大学生了解所学专业在社会上的应用情况,包括在哪些领域应用、目前的发展状况、未来的发展前景和想在这个行业顺利发展大学生应该怎样进行学习。专业教育和就业教育互通互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对所学专业有比较全面的认识,为以后就业打下基础,做到有的放矢。

3.4 课程融合

课程融合是指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结合专业的行业背景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优化重构,融入就业教育的元素,加强专业课程和就业教育之间的融通和渗透,把提高学生的就业意识贯穿到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目前,部分专业课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仍停留在对专业知识的传授上,忽视了对学生就业意识和就业能力的培养,未能将就业教育的相关内容适时、适度地融入到专业课程中。在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地方应用型高校要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教育目标,根据专业课程特点及涉及的行业发展需求,挖掘专业课程中所体现的就业教育方面的知识点,适当调整课程安排,重组课程内容,优化授课模式,使课程内容模块化,知识点项目化[6-7]。课程融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综合能力,展现课程的专业优势,在掌握专业知识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就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3.5 实践融合

实践教学是地方应用型高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教学内容是实践教学体系的核心,实践教学平台是实施实践技能培养的重要载体[8]。要想实现专业教育和就业教育在实践方面的融合,主要的路径就是实现实践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平台的融合。地方应用型高校大学生的实践形式主要包括课堂实践、校内实践、校外实践,实践融合主要从这三个方面进行突破。地方应用型高校就业指导课课堂实践的主要形式是撰写职业生涯规划或创新创业计划书[9],但部分学生撰写的职业生涯规划或创新创业计划书与自己的专业不相关,普遍是关于教育、销售、电商方面的内容。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虽然与专业的联系比较密切,但是校内和校外的实践基地数量较为有限,未能涉及学校所有的专业,能提供的实践岗位也有限,不能满足全体学生的要求。要想实现实践的融合,地方应用型高校应严格要求学生根据所学专业设计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应力所能及搭建更多校内和校外专业实践教学平台,满足学生进行专业实践的需求,以实现实践教学内容和实践平台的融合。

4 结束语

专业教育与就业教育的融合能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职业生涯目标,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热情,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做到活学活用,及时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自身能力,使学生了解专业的就业创业方向,拓宽就业路径,增强专业知识的实用性,以实现地方应用型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目标。要对专业教师和就业教育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督促教师加强学习,创新教学手段和授课方式,不断完善课程体系建设,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社会输送更多符合职业发展要求的应用型优秀人才。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受访者应用型
今天,你休闲了吗?
小康(2022年28期)2022-10-21 02:35:38
关于安全,需要注意的几件小事
小康(2022年19期)2022-07-09 10:41:00
低碳生活从我做起
小康(2022年16期)2022-06-13 05:05:44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辽宁丝绸(2022年1期)2022-03-29 00:59:06
五成受访者认为自己未养成好的阅读习惯
时代邮刊(2021年8期)2021-07-21 07:52:36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活力(2019年17期)2019-11-26 00:43:18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
现代企业(2015年5期)2015-02-28 18:50:43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