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19日,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丁肇中做客中国科学院大学雁栖湖名家大讲堂,作了题为“我所经历的现代物理与我的体会”的报告。这是丁肇中此番回国为年輕人作的第二场报告。
在一个半小时的报告中,丁肇中没有直接给年轻人建议,而是通过他经历的阿尔法磁谱仪实验等六个现代物理实验,总结了自己的六点心得体会,其中一点是:做基础研究要对自己有信心,做你认为正确的事,自然科学的发展是多数服从少数,不要因为大多数人反对而改变你的兴趣。
在接受总台专访时,当记者提出希望丁肇中给在场的年轻人提点建议时,丁院士幽默地答复:“我有两个女儿,一个儿子,他们从来都不听我的建议。”丁肇中回忆说,“当年我准备从机械系转到物理系的时候,我的母亲跟我说,学物理很困难,要特别有天分的人才能学物理。换句话说,我不应该学物理。我就跟她说,我在这个世界上只走一次,我要照我的兴趣去做,她就没再说话。”
多维解读
1.个人的兴趣是选择的关键。成长过程中,当面临人生选择时,我们一定会遇到师长前辈给我们提出这样或那样的建议,希望我们能够听从他们的意见。面对这些建议我们应该遵从自己的内心,选择最感兴趣的去做,因为人生从来没有什么通用模板,过来人的经验十分宝贵,但放到自己身上究竟合不合适,都需要甄别体会,个人的兴趣和意愿才是选择的关键。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做事情时就会内心愉悦,产生进一步“亲近”“探知”的想法,最终获得丰硕的收获。反之,如果对所做的事情没有兴趣,就会觉得枯燥无味,没有继续做下去的动力,往往会半途而废。
素材速用
兴趣能激发潜能。丁肇中小时候没有接受妈妈的建议,仍然坚持自己的兴趣和理想,在物理学领域中,一步一步走向成功。正如他自己所说:“一个人在世界上只走一次,我要照我的兴趣来做。”《论语》有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要对所做的事情感兴趣,即使在别人看来枯燥无味的事情,在自己眼中也会变得魅力十足,处理起来就会觉得趣味盎然。反之,即使大家看来趣味盎然的事情,如果自己不感兴趣,处理起来也会索然无味。
精选评论
★人生在世,从待人接物到求学立业,从子女教育到家庭维护,总有太多相似的烦恼,“前浪”点拨,“后浪”参考,既能丰富看问题的视角,也能让人在面对未知时拥有更多底气。尤其是学界大咖、业内翘楚分享“干货”,对于初入社会的年轻人而言,显然具有相当的指导意义。丁院士婉拒提建议,却以自己的切身经历勉励年轻人敢闯敢拼,这份真诚与洞见着实珍贵。
★长辈的话,不一定都对。过去,中国的家庭教育,一直强调对父母的顺从,这是美德,但不是真理!我认为,父母的意见很重要,因为父母的意见,是他们的经验传承。但这种经验传承,往往带有浓厚的个人偏见,不一定都对。
★人的一生,确确实实,只有这么一次,来这个世界上走一遭,十分不易,一定要有自己的理想。对于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坚持,最好坚持。不然,等老的时候,再回忆过往,一定会留下遗憾。
素材链接
[ 陈忠实] 我为什么写《白鹿原》
50岁时,陈忠实终于写成了巨作《白鹿原》。在《我为什么写<白鹿原>》一文中,陈忠实将自己从事文学创作的缘由归结为:对文学的兴趣。他自己解释说:“到50岁才捅破了一层纸,文学仅仅只是一种个人兴趣。”陈忠实曾介绍说,阅读赵树理的《三里湾》,直接引发了他对文学的兴趣,“产生了一种想把中学图书馆的小说都挨个读一遍的强烈欲望”,在兴趣的驱使下,他把赵树理已经出版的小说全部借来阅读。正是在阅读赵树理小说的浓厚兴趣里,陈忠实写下了生平第一篇小说《桃园风波》。从此,一发不可收,成功地走上了文学创作之路。
[ 村上春树] 跑步与意志无关,喜欢的事自然可以坚持
村上春树除了是一名小说家之外,还是一位资深跑步者,从32岁开始跑步,能坚持这么多年,在外人看来非常了不起,但在村上春树看来,这不过是一种习惯,一种对兴趣爱好的坚持。
在《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一书中,村上春树说:人生本来如此,喜欢的事自然可以坚持下去,不喜欢的事怎么也坚持不了,意志之类恐怕也与“坚持”有一丁点瓜葛,然而无论何等意志坚强的人,何等争强好胜的人,不喜欢的事情终究做不到持之以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