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益兰
随着国企改革不断深入,内外部环境愈发复杂,国企要想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的地位,必须将重点放在资金管理方面,提高资金利用率,降低财务费用支出,确保每项活动顺利实施。国企业务体量大、涉及范围广,实际运营过程中所需资金体量大,业务项目逐步增多,进一步加剧了资金管理的难度,制约了资金管理的成效,难以提高资金利用效益。因此,国企要想从源头上解决资金管理中的障碍,建议选用有效的措施和方法,实现资金精细化、集约化管理,防范实践中的风险,提高资金利用率,推动国企高质量发展。
国企资金管理的重要价值
新经济常态下,国企在我国经济增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资金是其生存、发展的“造血系统”,能够使得资金链正常运行,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帮助国企可持续发展。
首先,增强国企抗风险能力。目前,国企内外部环境十分复杂,资金活动贯穿于国企各项工作的始终,如果内部资金管理不到位,可能导致资金链中断,无法保证国企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所以加强资金管理,有助于严格把控各环节中的风险,创设较佳的工作环境,确保各项活动顺利、有序地开展,帮助国企增强抗风险能力。其次,降低财务费用支出,获取可观的经济效益。现代化企业间竞争压力骤增,应积极选用一系列方法和措施,不断强化资金管理,按照各项业务、项目所需,科学配置资金,提高资金利用率,减少各环节财务费用支出,获取可观的经济效益。
国企资金管理的现状和问题分析
资金全面预算不到位,资金审核审批制度不完善 国企资金全面预算管理不到位,资金审核审批制度不完善,是影响资金管理效果的关键因素,具体表现在:一方面,资金全面预算编制、执行不到位。资金全面预算编制过程中,未能基于国企战略层面编制,导致资金全面预算不能为战略目标实施提供服务,使得预算编制内容缺少科学性、合理性;同时,资金全面预算执行效果不理想,缺少预算执行监督、考核机制,不能对预算执行全过程进行监督,找到资金全面预算执行中的痛点,做好纠偏和调整,也没有建立完善的考评机制,对于各责任部门、人员执行资金全面预算情况考评,弱化预算考评效能,无法提升资金全面预算执行力,导致资金使用低效或浪费。另一方面,资金审核审批制度不完善。每笔资金配置、使用之前,都要严格依照审核审批制度和程序,确保资金额度、用途透明化,真正发挥资金的效用。但是,实际情况是资金审核审批制度不完善,导致资金配置、使用混乱无序,无法动态掌握资金流入、流出的情况,无法统筹安排每笔资金,这一定程度影响资金管理效果。
弱化现金管理,无法提升资金收益率 部分国企现金管理效果不佳,不能提升资金收益率,造成资金利用低效化:首先,现金完整性控制不到位。对于现金国企没有积极做好发票、收据的管理,也未能配置专岗人员负责,不能第一时间发现其中的错弊;与银行对账、企业往来账等缺少对账制度,无法掌握挪用、贪污等违法行为,导致现金完整性不能保障。其次,现金效益性管控不到位。对于国企管理者来说,现金管理处于重要的地位,为了确保现金发挥自身效益,实现最大化利用,应结合业务实际情况,制定现金使用计划,确定合理的储备额度,以实现预期目标。但是,在实践过程中,没有制定严密的现金使用计划,确定合理的储备额度,实践中现金使用存在偏差,与预期目标不符合,这影响了现金效益性。
应收账款管理不到位,增加坏账损失风险 伴随当前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国企应收账款规模不断扩大,要想提高资金管理水平,就应做好应收账款精细化管理,压控“两金”,以减少坏账、呆账,拥有充足的资金开展各项活动。然而,从当前国企应收账款管理现实情况来看,仍存在诸多困境,增加坏账、呆账的概率,导致国企账面存在利润,但是没有实际资金流入,长此以往不能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阻碍国企良性发展。以上问题原因较多,具体表现在:首先,客户征信调查不到位。国企在应收账款管理之前,未能及时做好客户信用调研,无法掌握客户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财务状况等,对于全部客户采用“一刀切”的模式,使得资金不佳的客户享受优惠政策,最终应收账款演变为呆账、坏账。其次,应收账款管理信息化建设滞后。国企未能利用信息技术,搭建应收账款管理系统,动态掌握客户基本信息,无法对整个应收账款回收情况追踪和查看,不能自动化分析账龄长短,分析应收账款转变为坏账的概率。
资金筹资方式单一、滞后 从目前实践情况分析可知,籌资方式单一、滞后,过于依赖银行贷款,使得运营资金来源单一,筹资成本较高或产生债务风险,核心原因是:其一,国企自身的特有属性,在金融机构申请贷款时,仅完善申请资料及文件,可以获取相应的资金,但国企选择的银行贷款筹资模式,银行授信与贷款金额密切相关,一些国企银行授信较低,筹集资金较少,不满足实际需求;其二,国企筹集资金时,当前也拥有一些新筹资方式,如发行债券、股票等,对于国企资产、净利润指标要求较高,不少国企整体负债率较高,不满足筹资的基本条件和要求,这一定程度增加了筹资成本,导致筹集资金开展的项目收益无法与账务相均衡,长时间资金链较为混乱,不能保障各环节业务实施,阻碍国企可持续发展。
加强国企资金管理降低企业财务费用策略
做好资金全面预算工作,严格资金审核审批制度 国企资金全面预算管理实施到位,能够提升国企资金管控效果,保障企业进行生产所需资金获取稳定的效果。为了确保国企每笔资金用于实处,紧扣资金全面预算管理,制定严格的资金审核审批制度,主要体现在:一方面,强化资金全面预算。国企应制定科学、合理的战略目标,按照上下结合、分级编制的流程,编制资金全面预算,待年度全面预算审核通过后,将预算指标逐层分解,从横纵向落实到各部门、岗位,使得资金全面预算编制内容具有可操作性,满足国企实际需求。另一方面,完善资金审核审批制度。国企应立足于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资金审核审批制度,对于预算期间内的资金流入、流出情况进行统计,精准预测资金的盈余、缺口,统筹安排资金的配置和使用,以提高资金利用率,帮助国企保值增值。
加强现金管理,提高资金收益率 现金是指在生产过程中暂时停留在货币形态的资金,如库存现金、银行存款、银行汇票等,现金管理过程就是在现金流动性、收益性间权衡选择的过程,核心目的是确保国企在正常运营中拥有充足的现金,减少现金闲置数量,提高资金收益率。在具体实践过程中,为了保证现金管理到位,就應从完整性、效益性方面加强控制:一方面,严格把控现金完整性。对于现金完整性的把控,核心是检查各类现金收支业务是否严格依照程序、制度纳入相关账户,其具体措施包含:一是严格发票、收据管理。使用发票、收据编号的连续性,准确核对收到的现金、发票与收据金额是否保持统一,查看收到的现金是否及时入账,同时对发票、收据都要加强印、收、发、存的管理,不定期抽查存根联、入账记录,快速发现其中的错弊。二是严格执行对账制度。国企在与银行对账时,利用银行对账单与存款日记账核对,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及时发现未达账项,分析其形成原因,判定是否存在错弊。另一方面,对现金效益性严格把控。对国企管理层来说,现金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龙头”,现金流入、流出涉及国企整个生产经营活动,所以要制定严密的现金流量计划,为各项工作实施提供指导,以实现预期目标。
压缩应收账款,降低坏账损失风险 国企应收账款管理过程中,应积极做好以下几方面:首先,对客户进行全面征信调查。国企要细致调查客户资信情况,涉及财务状况、信誉度、资金情况等,将搜集的信息汇总,作为评估客户信用等级的参考依据,将其纳入档案管理中。客户经营情况或其他信息发生波动时,要及时变更信用等级,确定其赊销额度、催收方案,从而降低坏账发生的概率。其次,引进应收账款信息化管理系统。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国企要使用信息技术,搭建应收账款信息化系统,将客户基本信息录入系统内,并且实时更新,确保数据的有效性、及时性。财务人员应将合同签订的总金额、付款次数、每次付款金额等录入系统内,有助于业务人员随时查看,动态追踪和监控应收账款,发挥风险预警作用,及时调整信用策略,以免应收账款演变为坏账。最后,强化逾期应收账款催收。国企产生逾期应收账款时,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催收计划,将应收账款金额与销售人员业绩挂钩,按照回收实际金额分配相应的奖金,调动销售人员工作积极性。
中企云链构建供应链金融体系,扩展资金筹措渠道 现如今,国企资金需求体量大,扩展和改进资金筹资模式,降低筹资成本支出,使得各项业务开展具备足够的资金,是目前国企急需解决的困境,掌握其形成原因,按照国企业务开展特征和规律,扩展筹资途径和方法,确保资金来源多元化。中企云链作为供应链金融平台企业,专注于推动企业融资痛点的解决,在云链平台上,既可灵活、科学配置资源,又能解决融资难题,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所以国企应结合实际情况,建立“N+N+N”共享供应链金融体系,突破当前供应链金融以金融机构为核心的模式,使得大型企业成为供应链金融的“稳压器”,彻底解决融资难的困境。如使用云信产品,处于任何供应链级次的中小企业供应商可利用云信转移支付的特性,向其他中小企业流转核心企业云信偿付欠款,也可以向云链平台提出融资需求,交由平台合作金融机构进行放款,以实现精准融资,融资成本均是云信设定的核心企业资金成本,使得整个产业链上的企业都能获取低成本融资,以扩展国企融资渠道,提高资金利用率,帮助国企可持续发展。
资金管理是国企财务管理的重心,其管理水平的高低关乎着资金利用效益、核心竞争力的强弱,要求人员从思想层面高度重视,辅以完善的措施给予支持。但是,国企资金管理实践中,因内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影响资金管理因素较多,不能实现预期目标,这一定程度影响资金使用效益。因此,国企要正确认识到资金管理的不足,提出解决措施和方案,确保资金管理落实到位,提高资金利用率,增强国企核心竞争优势,实现保值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