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丹妮
(张家口市宣化第一中学 河北 张家口 075000)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把提升学生的素质放在了重要的位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更加注重素质教育。高中化学作为理工科的一门重要的课程,也是一门基础课程,在学习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1.1 教学模式落后陈旧。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有很多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讲的多、管的多,有满堂灌的情景,学生处于被迫式的学习状态,不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严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的教师单纯的讲解,不给学生留独立探讨思考的机会,学生成了知识盛放的容器,只吸收知识不消化知识,形成恶性循环,导致学生对化学学习失去兴趣。
1.2 教师教学脱离生活实际。一些化学教师在讲解知识时,只是单纯的强调重点内容,忽视课本知识是来源于生活这一客观事实,使学生看不到日常生活中的化学,不能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达不到学以致用。如果知识脱离生活,那么知识就会变得空洞乏味,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内容,学生也就无法更好的去理解这些知识,失去了教育本身的意义。
1.3 化学实验教学流于形式。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化学课程都安排有实验课,可由于课时紧张,本来应该实验探究的知识变成了教师的讲解,本来应该学生动手的实验变成了老师的实验演示,从而弱化了学生的探究过程,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1 小组合作式课堂教学。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下,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使学生参与课堂活动,从中进行知识的建构。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下,教师不再是主讲人的角色,而是担任引导者,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学生亲历知识的产生过程,就会对这个知识点的理解变得更加深刻,对知识点记得更牢。小组合作的课堂教学模式已成为高中化学课堂的主导形式,这也是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尤其是在化学实验课的教学过程中,遵循实验课程的要求,符合实验探究规律,师生互动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以“镁条燃烧”实验为例,教师要求各小组学生自主连接仪器,从实验的目的要求出发,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在实际的实验过程中实验现象很明确,镁条剧烈燃烧,发出热量,产生耀眼的白光,生成白烟的同时有白色粉末产生。从反应前后的质量总和来看,反应后的质量总和大于反应前的质量总和,这和我们讲过的反应前后质量相等相矛盾,让学生思考这一问题并给出答案。学生带着问题思考实验过程,同时积极进行探索讨论,这样一来实验的目的就达到了,学生不再是课堂上的听众,而是变成了课堂的主人。
2.2 情景教学模式的运用。情景化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将生动形象的内容展现在学生面前,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这样学生才能对高中化学知识充满兴趣,引发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积极地去思考、去探索,高效课堂就得以实现。例如在讲解有机化学的取代反应时,类型比较多,反应的机理复杂,教师如果单纯的进行讲解,效果不理想。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借助于多媒体视频来展示取代反应的过程,体现取代反应的机理,使学生感受到化学反应的奇妙之处,进而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引导者,当学生对某一学科充满学习兴趣时,就会想方设法去学习,那么学习的效果肯定会好。
2.3 加强反思式教学的运用。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相长的过程,常言道,学而不思则惘。学习的过程要不断的进行反思,有反思有总结才能有提高。在新课程理念下,教材在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在不断的变化,这就要求教师也要不断的进行自我反思,要经常对化学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对化学日常训练的知识点进行总结,推陈出新,精益求精;对于学生来说,作业和考试就是最好的检查方式,作业是对当堂学习内容的检查,考试是对阶段性学习的检查,从作业情况和学生考试答题情况都能进行总结,能有针对性地反映出学生的不足之处,从而进行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