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丽镜
(大名县农业农村局 河北 大名 056900)
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房在中国农村普遍存在,闲置状态不仅浪费了宝贵的土地资源,而且影响着整个农村的村容村貌。大名县农业农村局依托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提升行动,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积极开展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盘活利用行动,激活农村资源潜力,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通过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将农村闲置房屋出租给经营主体来赚取租金,是大名县沙圪塔镇的主要做法。该镇常年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各村闲置农房数量大,村内主要留有妇女、老人和儿童。通过鼓励村民把闲置住房出租给一些小型加工企业,不但可以收取租金,减少资源的浪费,妇女还能在照顾老人、接送孩子之余,在加工企业就业,增加家庭收入。北沙圪塔村民孙丽霞将自家的闲置房屋出租给了毛绒玩具加工厂,每年可以收到2万元的租金,自己还在加工厂上班,又增加了份收入,日子过得比之前宽裕多了。
大名县大街镇邓台村,村子不大,全村仅120余户,不到600人,是一代歌后邓丽君的故乡。借着“美丽乡村建设”的机遇,该村整合村内闲置宅基地,打造特色旅游景点——丽君小镇。
民宅以灰、白格调为主,规划整齐,颇有古色古香的韵味,而且家家户户屋前房后都种有花草树木,整个村子更显生机与雅致。利用村内整合的闲置宅基地建设邓丽君文化广场、日月潭、在水一方、演艺广场、台中街连心桥等景点;邓氏祖茔、邓丽君闲置祖居老宅进行了精心修缮,同时适当保留了一些原本的面貌,比如部分土坯和红砖墙面、老砖地面以及一些旧家具等等,传承了乡土文化;邓丽君闲置祖居老宅的内院,重点陈列摆设邓氏族谱,以及邓丽君的照片、海报、生平事迹描述等等,颇有年代感,不仅留有乡土文化气息,还极具参观价值。
丽君小镇的很多墙面上,都贴有与音乐、邓丽君有关的文字、图案,到处都弥漫着邓丽君的元素。在这样宁静别致的大街小巷中穿行,微风拂面,耳边传来邓丽君悠悠然然的《小城故事多》《何日君再来》,令人心旷神怡,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参观旅游。
小镇不仅景美,食更“美”,村东头的邓台特色小笼包,留在口腔里的味道,让人久久不能忘怀;来村民张志嵩的特产店里选购大名小磨香油的游客络绎不绝;连心桥下面张艳花的农家乐里更是忙得热火朝天,她脸上洋溢着笑容,热情的接待着每一位游客,让游客们忘记城市喧嚣,感受淳朴乡风,品尝农家风味。
金滩镇金北村位于大名县城东北17公里,紧邻106国道并由市内直通高速口,交通便利。金北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河北省历史文化名镇,河北省第一名女共产党员郭隆真故里,河北师范大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河北省民族团结教育基地。金北村以发展红色景点为重点,利用村内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房发展农业观光、生态休闲、红色文化的特色旅游。村民利用闲置住房创办乡村饭店数家,为游客提供了良好的就餐环境,其中“马家馆”“金波饭店”味道独特,停车便利,饭菜充满乡土美味,成为游客们就餐、短暂休息的好去处。“金波饭店”老板马素波感慨道:自从村内开发旅游以来,每到旅游旺季自家饭店每天可接待游客160多人,每年纯收益15万元,日子过得充实而幸福。村内闲置宅基地不仅得到了有效开发利用,还促进了乡村产业的发展,挖掘了村民致富的新渠道。
闲置资产动起来才能发挥其效益。大名县埝头乡后刘胜村党支部书记王志强利用自家闲置宅基地建造红薯储存窖,带领全村人种植红薯、开展红薯初加工,并注册了“名莲”商标,延伸了产业链条,增加了红薯种植户的收益。随着红薯产业发展规模的不断壮大,储存窖已不能满足储存的需要,通过与刘胜村村集体经济组织协商,以50万元的租赁费用租赁该村闲置建设用地5.8亩,建立大型储存窖和加工车间,不断开发出红薯干、红薯粉条等更多新产品,带动本村及周边村种植户560多户,种植面积1200多亩。王志强表示加工厂目前有工人120余人,主要为附近的村民,每名工人每天工资150元左右,规模还在不断扩大。小小红薯不仅增加了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收入,促进了经济组织的发展壮大,还拓宽了农民的致富路。
大名县立足本地农户空闲庭院和劳动力等实际情况,把发展“庭院经济”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探索成本低、效益高的庭院种植模式,让农家的方寸之地变成“增收宝地”,既美化了人居环境,又开辟了增收渠道。
龙王庙镇东范堤村利用村庄周围房屋的空地、坑塘沟渠、连村道路、农户庭院、闲置宅基地等区域,全部栽植了优种槐花,打造成槐花树产业带,不但美化了村庄环境,提升了人居生活品质,槐花在花期还可产生效益,栽植在个人宅基地上的收益归个人所有,村集体土地、大坑周围的收益归集体经济收入,村民通过参与槐花采摘、加工等增加收入,户均增收1500元,村集体年收入增加50万元,村集体收益主要用于本村乡村振兴公益性项目,促进了乡风文明建设,加速了乡村振兴的步伐。
杨桥镇远帆家庭农场农场主韩志刚带领冯屯村村民利用村内闲置宅基地和农户庭院种植药用丝瓜,每亩闲置宅基地可种植丝瓜400余株,每株丝瓜收益15~20元,每亩丝瓜可获得6000~8000元的经济收入,不但为村庄增添了绿色,净化了村内空气,还增加了村民经济收入,让原本普通的“农家院”变成村民自己的“增收园”,稳步推进庭院经济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