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俸榕
摘 要:本文以山东235个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为研究样本,运用ArcGIS10.3分析山东省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特征、空间分布均衡性以及空间分布密度,并分析经济发展对景区空间分布的影响。研究结论如下:①山东省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在空间分布上表现为集聚分布态势,其在鲁南地区分布比例最高,鲁西地区分布比例最少。②山东省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呈現出不均衡分布态势,空间密度呈现出两个高密度区,一个次高密度区。③经济发展水平会影响山东省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的分布与发展。
关键词: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类型;空间分布均衡性;经济发展水平
旅游景区是指拥有自然或人文景观,兼具一定游览条件和基础设施以满足旅游者游览、休息、娱乐及进行相关旅游活动需求的空间区域。旅游产业要想发展首先要建设好旅游景区,旅游景区是旅游产业的主体成分。在1999年,国家旅游局为了对中国旅游景区进行标准化管理,特发布《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管理办法》,将旅游景区按照一定的质量标准划分为四个等级,从低到高依次为1A、2A、3A、4A。2005年,景区划分增加到5个等级,其中只有达到质量等级要求的4A级景区才可认定为5A级景区。自办法推行以来,A级景区充分发挥了其经济和社会效益,对推动我国旅游地建设、促进旅游资源开发、增强旅游地吸引力、提高当地旅游收入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国外学者对旅游景区的研究部分侧重于分析景区开发规划,也有学者剖析了景区空间分布结构与旅游者行为的关系。从研究内容来看,部分学者探究了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格局及影响因素,如朱竑等人分析了中国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规律性,并深入探究影响其空间分布的原因[1];部分学者就A级旅游景区时空演变规律及其影响机理展开分析[2];部分学者就A级旅游景区网络关注度空间格局进行分析,如静恩明等利用新媒体平台搜集旅游相关博客数据探究了河北省总体及不同级别A级旅游景区的网络关注度差异,对河北省景区发展提供对策[3]。基于此,本文运用Arcgis10.3分析2019年山东省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结构,探究经济发展水平对这种分布的影响机理,旨在进一步提升山东省旅游景区质量,增加旅游经济收入。
一、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一)研究方法
1.最邻近指数
最邻近指数用于分析山东省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的相互邻近程度,根据实际最邻近距离与通过理论最邻近距离的比值,判断其空间分布聚集程度。运用ArcGIS10.3软件计算出最邻近指数R。计算公式如下[4]:
2.地理集中指数
地理集中指数用于分析山东省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在各地级市分布的集中情况。公式如下:
其中,G为地理集中指数;表示第个地区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的分布数量;T表示山东省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的总数;以表示山东省地级市个数。G值介于0~100之间。G值越大,说明景区分布越集中;G值越小,说明景区空间分布越分散。
3.不均衡指数
本研究使用不均衡指数来判断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在山东省16个地级市的分布是否均匀,本文将采用洛伦兹曲线中计算集中指数的方法计算旅游景区的不均衡指数S,并结合景区分布的洛伦兹曲线对其空间分布均衡性加以说明。公式如下:
其中,表示地级市数量;表示各个地区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占山东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总数的比重,按比重从大到小排列后,第位的累计百分比。S值介于0到1之间。当S=0时,表明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均匀分布于各地级市;当S=1时则表明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集中分布于某一地区[5]。
4.核密度分析
本文将山东省4A级及以上景区作为点要素,通过分析核密度,判断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的集聚或分散特征。密度函数估计式为:
其中,为核函数;h为宽度,h>0;表示两景点之间的距离。数值越大表明景区空间分布越密集,反之,越分散。
5.地理联系率
地理联系率可用于探究两要素空间分布上的联系程度,本文运用该方法来分析山东省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联系。计算公式为:
其中:L值表示地理联系率;为第个地区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占总数的百分比;表示第个地区GDP数值、人口数值占总数的百分比。L值的取值范围为0-100,且L值越大,表示两要素的地理联系越紧密[6]。
(二)数据来源
本研究以国家文旅局在2019年公示的山东省235个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为研究样本,涵盖山东省16个地级市。其中,沂蒙山景区地跨临沂、淄博、潍坊等地,该景区由临沂、潍坊共同建设。由于其主要区域归属临沂,为了方便计算在进行数量统计时,将其划分为临沂地区。山东省4A级及以上旅游级景区名录截取自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的《山东省A级旅游景区名录》,景区坐标来源于百度地图坐标拾取器,各地级市的GDP来源于《2020年山东省统计年鉴》。
二、结果分析
(一)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特征
1.空间分布类型
根据山东省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结果,从区域划分来看,鲁东、鲁中、鲁北、鲁南、鲁西地区4A级及以上景区所占比例分别为26.4%、29.5%、10.6%、29.7%、3.8%,山东省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在鲁南地区所占比例最高,鲁西地区所占比例最少。从各地级市来看,山东省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在临沂市所占比例最高,青岛次之,菏泽最少。山东省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的实际最邻近距离为10.82km,理论最邻近距离为16.01km,两者比值最邻近指数R=0.676194<1,故山东省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在空间分布上表现为集聚分布态势。
2.空间分布均衡性
借助Excel计算得出,山东省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地理集中指数G为28.02,表明4A级及以上景区在山东省的分布较为分散。若235个旅游景区平均分布于山东省16个地区,各个地级市的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数量为14,即G0=14.69,G>G0,表明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在山东地级市的分布较为集中。
将相关数据带入不均衡指数计算公式(3),得出其不均衡指数S为0.3052,这表明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在山东各地区都有分布。此外,研究根据相关数据绘制的山东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分布的洛伦兹曲线显示,该洛伦兹曲线呈现出明显的向上弯曲的形状,这也说明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在山东境内分布的不均衡性。
3.空间分布密度
山东省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空间分布呈现出以下几个特征:①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的分布呈现出两个高密度区,一个次高密度区。其中,高密度区包括以济南-泰安交界处为核心的“济泰”高密度区,以“济泰”高密度区为中心,密度等级呈对称形式向周围延伸;围绕胶州湾形成了相对封闭的半圆状高密度区,且围绕该高密度区,密度等级呈半圆状向外递减。次高密度区在临沂东北部地区,以蒙山为核心,密度等级以同心圆形式向外递减。②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在山东省的分布总体上呈现出中部地区多于东部沿海多于西部、南部密集程度高于北部的特征。
(二)旅游景区空间分布与经济发展水平分析
经济发展水平关乎区域旅游资源开发、旅游景区及旅游基础服务设施建设,旅游业的发展与经济增长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为探究山东省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本文采用各地级市2019年GDP作为经济发展水平测度指标,结合地理联系率,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通过计算,得出该地理联系率L值=99.25,表明经济发展水平与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分布两者间的关系十分紧密,即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建设的重要因素。对比各地区GDP,发现青岛GDP居全省首位,景区个数居全省第二,聊城GDP及景区个数排名均较后,青岛、聊城、潍坊、烟台、济南、临沂等11个城市GDP与景区个数之间存在较强的耦合关系,进一步表明经济发展水平会影响旅游景区发展。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本文通过Arcgis10.3软件,采用最邻近指数定量化分析山东省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特征,运用核密度分析探究其空间分布密度,通過地理集中指数及不均衡指数定量化探究山东省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空间分布均衡态势。同时,结合地理联系率揭示了山东省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空间分布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主要结论如下:①通过Arcgis10.3软件计算得出山东省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最邻近指数R=0.676194,表明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在山东省呈现出集聚分布的空间类型。山东省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地理集中指数G为28.02,不均衡指数S为0.3052,且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在各地级市分布的洛伦兹曲线为一条向上弯曲的曲线,这进一步说明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在空间分布呈现非均衡态势。从地理区域来看,山东省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在鲁南地区所占比例最高,鲁西地区所占比例最少。从地级市来看,山东省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在临沂市所占比例最高,青岛次之,菏泽最少。②山东省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的分布呈现出两个高密度区,一个次高密度区。高密度区包括以济南-泰安交界处为核心的“济泰”高密度区、围绕胶州湾形成相对封闭的半圆状高密度区,次高密度区在临沂东北部地区,以蒙山为核心。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在山东省的分布总体上呈现出中部地区多于东部沿海多于西部、南密北疏的特征。③经济发展水平对山东省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分布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建议
山东省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空间分布上呈现出聚集分布态势,同时,其分布又表现出不均衡的特征。因此,为促进山东省旅游业健康发展,本文结合其空间分布格局与经济水平等差异,提出以下建议:①为了实现山东省旅游业均衡发展,鲁西部地区需要直面自身的不足,进一步出台相关旅游发展政策、加大景区建设的资金扶持、加强旅游景区多元化建设。中部与东部沿海地区要基于当前发展经验和面临的问题,探索新的旅游发展道路,不断创新景区旅游产品,举办极具特色的景区活动,提升旅游景区质量水平。②旅游景区建设,要立足于地区旅游资源及文化历史背景,做到因地制宜,突出自身历史、文化、资源等优势,实行差异化发展战略。③区域旅游发展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实行区域合作战略,地方要加强旅游景区之间的联系并谋求相关的合作,实现景区的高知名度的提升,顺便带动相关的低知名度的景区向高知名度转变,提升当地旅游景区整体吸引力。
参考文献:
[1]朱 竑,陈晓亮.中国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结构研究[J].地理科学,2008,28(5):608-614.
[2]贾垚焱,胡静,刘大均,朱磊.长江中游城市群A级旅游景区空间演化及影响机理[J].经济地理,2019,39(1).
[3]静恩明,郭风华,李仁杰,张军海,傅学庆.基于新浪旅游博客的河北省A级景区网络关注度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5,,31(3):118-122.
[4]任国岩.长三角会展场馆空间集聚特征及影响因素[J].经济地理,2014,34(9):86-92.
[5]吴丽敏,黄震方,周玮,方叶林.江苏省A级旅游景区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动力机制[J].经济地理,2013,33(8):158-164
[6]李伯华,尹莎,刘沛林.湖南省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经济地理.2015,35(2):189-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