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玲
作文从本质上讲,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种方式,教师应科学指导学生写作,让学生逐步掌握写作技巧,更好地利用书面表达的方式,表达所思所想。然而,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许多教师秉承“熟能生巧”的观念,让学生在写作练习中,逐步掌握写作技巧,提升写作能力。显然,这样的做法高估了学生的写作能力,也低估了教师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扮演的角色的重要性。对此,指导小学生写作时,教师应有意识地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教授他们更多的写作技巧,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读写结合,掌握写作技巧
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两大重要板块,阅读的过程是积累语言的过程,写作过程是输出语言的过程,可见,二者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大多是名作佳篇,这些文章中具有丰富的写作技巧和语言表达技巧,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重要资源。在写作教学中,为了让写作更加轻松,教师可以在阅读中渗透写作方法,并指导学生仿写,让学生在不断模仿中掌握写作技巧,摸索写作规律。
例如,教学《观潮》,教师可以安排读写结合的活动,让学生在阅读中汲取写作养分。作者按照“总—分”结构,描写了钱塘江潮,并且在写每部分内容时,都要突出描写其特点,让学生在阅读文章时,能在头脑中形成钱塘江潮的景象。教师可要求学生跟随课文深入思考:钱塘江的潮水是什么样的?来潮时的声音、景象什么样?作为观众,见到钱塘江的潮水会有怎样的遐想?带着这样的问题,可组织学生带着问题思考,从不同的维度和层面探寻与问题相关的答案,激活写作思维。在课堂上,教师可先组织学生欣赏和分析文章,从作者的构思、写作步骤以及写作方法中探寻与问题相关的内容,把握文本的表达核心和主旨,进而指导学生掌握写作技巧。随后,教师让学生仿照文章的描写顺序,自选景物进行描写,以便在模仿的过程中,逐步完成写作技巧的内化,真正掌握这些写作方法。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先指导学生解读教材文本,让学生学习名篇佳作中的写作技巧。随后,再指导学生仿写,在潜移默化中掌握写作方法,进而提升写作能力。教师可组织学生阅读课外读物,以补充延伸的方式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积累多元、独特的写作素材,以便在后面的写作中运用。
二、体验生活,积累写作素材
陶行知先生明确指出了“生活”与“写作”之间的关系,认为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只有不断观察与体验生活,才能进入“文思如泉涌”的状态。而小学作文教学的目的是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可以随时记录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知。对此,在指导学生写作时,教师应主动带领学生体验生活,让学生从生活中的一草一木、一花一石中感受生活的真諦,以便有效积累写作素材,让作文内容更加贴近生活。
比如,以“我身边的植物”为主题写作,教师可以先安排实践活动,让学生认真体验生活再写作。具体来说,可以将学生带出教室,让学生观察校园中的植物。在学生观察时,教师可以进行相应的指导,如“可以从植物的颜色、形状、气味等方面观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观察的技巧。教师可指导学生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等全面观察,进而获得丰富的写作素材,最好能养成随时随地观察的良好习惯,便于在生活中挖掘新鲜素材。随后,让学生用口语表达的方式,描述校园中的植物。有的同学描述菊花,突出其黄、粉红、白色等颜色特点;再用鼻子嗅其芬芳,更全面地了解菊花。此外,还可要求学生从烹饪的角度阐释菊花作为食材、药材以及茶饮等方面的功能,总体概括其特性,进而形成整体认知。教师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对话,再安排写作活动,让学生将观察的内容以书面的形式写出来,充实作文内容。
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是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的重要渠道。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带领学生走出教室,体验生活,探索和观察校园中的植物,然后基于真切的观察体验,丰富写作素材,写出更加生动的文章。
三、巧用媒体,激发写作欲望
兴趣在写作中占据重要地位,通过以往的写作教学发现,当学生对写作活动感兴趣时,会滔滔不绝地表达想法,写出内容丰富、结构巧妙的文章;当学生的写作欲望较低时,写出的内容也较为干瘪、乏味。要想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可让学生在放松身心的前提下发散思维,写出精彩的文章。多媒体能呈现一场视听盛宴,激起学生的写作欲望,对此,教师要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创设真实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例如,教学“那是一次————的尝试”,可以巧妙地利用多媒体呈现科学家不断尝试的视频,让学生从科学家身上体会“勇于尝试”的可贵品质。然后根据视频素材,指导他们根据所见进行模仿,在大胆尝试中获得丰富的体验。教师可指导学生发挥想象力,从相应的事例中找出与之相关的内容,以形成多元、独特的认知体验,厘清认知体系。随后,借助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普通人勇于尝试的片段,如妈妈尝试做一道新菜、爸爸尝试制作家具等,可指导学生根据尝试所得,从不同的层面与维度概括与之相关的发现,以激活学生的写作热情。很多学生根据自己的尝试,从见闻感受的不同维度描述观察所得,让作文成为观察生活和发现奥妙的重要途径。以这样的现身说法教育学生,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尝试。于是,学生跃跃欲试,想向同伴讲述自己的尝试经历。结合学生的表现,教师出示写作题目,让学生根据经历补充题目,主动完成写作任务。很多同学根据尝试过程,从不同的角度,在不断完善自我认知体系的过程中运用有效的识记方法,将其真实地描写出来。
多媒体的引入,能呈现形象、直观的视听资源,让学生在将目光聚焦课堂的同时产生写作欲望,从而积极地参加写作活动。运用多媒体优化写作教学,指导学生针对所见所闻运用写作方法,在积极探寻和搜索相关写作素材的过程中找到更多切入点,使作文更具欣赏性。
四、交流互动,激活写作思维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生活体验,也有着不同的思维和想法,在指导学生写作时,如果只提供一个写作话题,直接让学生写作,势必限制学生思维的发散,导致文章单调无趣。教师可以在写作前,搭建交流的平台,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换想法,不断碰撞,形成更多的写作思路,拥有更多的写作角度,从而让文章内容变得更加丰满、充盈。
比如,教学“我最喜欢的动物”,为了打开学生的思路,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通过思维碰撞,从更多的角度,描写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很多同学从小动物的外形特征、性格特点等方面探讨,以深化认知。教师可以先提出问题:“你有没有喜欢的小动物呢?”“为什么喜欢这个小动物?”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思考这些问题。很多学生在对话中,结合自己喜欢的动物,从一个个趣闻故事、一个个可爱动作、一声声亲切叫声中发散思维,形成了个性化的描述。交流有助于学生产生表达冲动,通过交流能获取不同的意见与建议,有利于丰富写作思路,充实作文内容。
学生有了自己的想法后,教师要搭交流平台,让学生在组内交流,并在交流的过程中,分享自己与小动物相处的趣事,有利于打开思路,获得更多的写作角度,以便在写作时有话可说。
显然,合作交流活动的安排,能让学生拥有碰撞思维的机会,在不断交换想法的过程中擦出更多的火花,获得更多的写作角度,从而充实文章内容。
五、多元评价,彰显评价作用
评价是写作教学的重要环节,不仅能指出学生在写作练习中的进步,帮助学生建立写作信心,也可以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不足,有针对性地改进。但是,在傳统的教学中,教师总是站在专业的角度点评学生的文章,学生在评价环节中的参与度不高,评价的氛围也较为沉闷。教师应主动创新评价形式,运用多元主体参与的评价方法,让学生成为评价中的一分子,以在积极参与评价的同时,不断地反思,切实提高写作能力。
例如,教学“一件难忘的事”,学生完成写作任务,教师先按照“中心是否明确”“语句是否通顺”“情感是否充沛”等要素,制定评价标准。随后,教师让学生基于上述标准进行自主评价,从而认识到自己的进步和不足。自评能让学生初步了解自己的问题,根据掌握的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拓展延伸,以形成多维度的认知。教师可结合学生的评价,从不同的角度指导学生解决问题,以不断提升写作能力。自评后,教师让学生交换文章,基于评价标准批改同伴的作文,并从同伴的文章中汲取写作养分,不断完善自己的文章。互评后,教师让学生拿回自己的文章,并依据同伴提出的意见修改。通过第二次修改,学生对如何修改作文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最后,教师基于专业的角度总评学生的文章,指出学生的进步和不足,以便学生可以透过教师的评语,认清自己的写作优点,改进不足。通过多轮评价,学生结合教师和同伴的修改意见进行有针对性的完善,使作文更完美。优化评价环节,能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出发,认识到自己的进步和不足,以便在不断改进中,逐步掌握写作规律,提升写作能力。
总而言之,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师应更加重视作文教学,并发挥阅读文本、现代教育资源的优势,教授学生写作技巧,激发他们的写作欲望,以便学生在不断练习、修改中,掌握写作规律,逐步提升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