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重点病种移动急救医疗闭环管理平台建设探索

2023-03-24 11:42刘蔷刘福强
医学信息 2023年4期
关键词:病种闭环重点

刘蔷,刘福强

(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粤北人民医院信息中心1,医学工程部2,广东 韶关 512025)

近年来,我国在院前急救平台建设方面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急诊医学在信息化建设方面仍然十分薄弱。主要存在以下问题:①院前急救过程的数据采集、记录、存储和传输未实现信息化,主要以人工统计为主,造成院前急救数据记录缺失、不准确、不及时、不完整[1];②院前急救信息无法与院内急诊共享,尚未实现充分的信息共享和无缝的流程对接,院内专科救治无法向院前前移,院内医疗资源无法实时投送,院内绿色通道难以及时部署运行,从而最终影响救治效果[2,3];③关键环节信息化缺失:针对现场伤情评估、院前转运分流、院内预检分级等关键环节,以及心梗、卒中、创伤等具有发病急、病情发展迅速且较为严重、治疗过程复杂、较高致死率以及较高治疗费用等疾病的执行过程中,急诊系统无法支撑多学科、多部门的高效协同[4,5],业务很难无缝衔接,管理的精细化程度和透明度很低,影响跨部门配合的积极性和有效性[6]。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主要探索并设计急诊重点病种移动急救医疗闭环管理平台建设。利用现有移动通信技术对急诊单病种患者的各种生命体征信息进行远程实时监护,并将患者信息、电子病历、检验、检查等信息与院内急诊实现同步传递,数据实时传输到院内的电子病历系统,指导转运医院和急救现场医生实施有效救治[7,8];院前衔接时,充分利用移动终端、智能传感器采集数据结合院前集成的数据实现预检分诊、设定不同的急救路径;在急救后,与医院HIS、LIS、PACS、EMR 等业务系统实现数据融合,通过获取到的急诊患者、诊断、检查各项数据信息对不同病种的急救流程进行流程管理、质量监控和持续改进,实现对多学科协作的急诊单病种医疗服务体系进行全程质量与效率管理。

1 系统设计

急诊重点病种移动急救医疗闭环管理平台利用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将院前急救与院内急诊等各模块有效地连接起来,利用信息通信技术的高速率、低时延、大连接的特性,将急救工作前移,使得院内重点病种救治团队能在第一时间掌握患者病情,提前制订急救方案,实现院前急救与院内救治的无缝衔接[9,10]。业务流程融合与信息数据对接不仅使患者接诊变得更加通畅,也缩减各诊疗流程,减少医疗环节,达到快速诊断与及时治疗[11-14]。

1.1 平台技术架构 急诊重点病种移动急救医疗闭环管理平台包含终端接入层、业务应用层、基础平台层、数据感知接入层、关键技术支撑,见图1。终端接入层通过电脑、平板电脑、手持终端、手机、应用程序、公众号、小程序、网站等工具实现快速准确的数据采集;业务应用层实现院前急救、院中就诊、急危重症中心等的闭环管理的数据应用;基础平台层都是对业务流程产生的数据进行管理,不断积累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沉淀和挖掘,实现数据的二次分析[15];数据感知接入层提供数据接入服务,该服务面向异构感知数据的通信,实现了大规模异构感知数据的高并发接收、解析和分发处理;关键支撑技术包括数据中心、云存储、医疗数据融合、院内网络、服务器、容灾备份、集成平台、无线网络、物联网、安全接入、智能监控等[16]。

图1 平台技术架构图

1.2 网络结构 急诊重点病种移动急救医疗闭环管理平台的网络拓扑包括院前急救系统、院中急诊系统、急危重症中心系统。系统设计标准化接口模块,通过接口程序实现与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对接和资源共享。在院前急救时,使用平板电脑登录应用程序APP 完成院前急救数据的采集和录入工作,患者到达医院后,医护人员使用PC 终端登录院内急诊系统,并利用物联网技术进行定位和时间采集。诊疗后期,医护人员登录急危重症中心系统完成重点病种的质控管理和数据上报工作。网络拓扑图见图2。

2 平台主要功能

2.1 院前急救管理系统 院前急救端APP 安装在平板电脑(9 寸及以上)上。该APP 能实现在急救车上录入患者信息、在线挂号缴费、开具初步诊断和辅助检查、录入生命体征数据、记录抢救过程等功能。通过条形码、二维码、RFID 等技术对患者、医护人员、设备、器械、药品等进行标识、分类,通过多种传感器及医疗设备获取生命体征、环境等参数。院前急救端APP 利用平板电脑自带的无线通信技术和手机摄像头功能准确、实时采集各类院前诊疗数据,这些数据能实时同步和共享到院内的HIS 系统,便于入院后快速开展急救工作。对于重点病种,院内系统还可以对急救车上的抢救过程进行全程监护和指导,患者到达医院前医护人员能对患者进行预检评估。院前急救端APP 基于院前的生命体征采集、图文、语音、视频的信息交互,完成院前医患沟通、初步检查、预检分级、院前救治指导等工作[17],为到院后救治的无缝衔接奠定基础,极大提高了急诊重点病种抢救成功率,有效解决传统模式下因出诊医生经验不足、信息缺乏难以对伤情病情做出准确判断的问题。

2.2 院中急诊管理 急救车到达医院后,预检分级的护士会给患者分配手腕带以便于记录在院内急诊全流程的时间点。通过全程对关键科室与位置进行定位,利用物联网技术,手腕带自动采集急诊业务关键时间节点,通过对关键时间的管理和追踪,为各项救治工作研判、闭环管理和持续改进提供准确的时间依据。院中急诊管理系统包含急诊预检分级、急诊护士站、急诊医生工作站,涵盖了患者救治过程中的使用场景,即包括从护士进行预检分级,到医师接诊患者,以及抢救、诊断、留院观察、康复的全过程。系统包含患者信息、预检分级、电子医嘱、检查检验报告、电子病历、医疗文书、护理记录、执行医嘱、护理文书等多种关键医疗数据功能。院中急诊管理系统可为患者救治过程中数据的共享和传递提供平台,使各科室之间的协同合作更实时高效。同时,系统记录的患者急救全流程关键节点信息也为医院的质控及大数据分析提供了参考依据。

2.3 急危重症中心系统 系统针对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危重孕产妇中心、危重新生儿中心5大中心的重点病种进行闭环管理。急危重症中心系统包括腕带绑定管理、预检分诊、绿色通道管理、时间轴管理、会诊管理、院后随访管理、数据采集上报、质控与专科评分等功能。该系统对重点病种的救治业务过程进行全流程管理,准确、完整、客观记录各流程节点的相关信息,并提供质控管理和数据上报功能,实现各类病种的闭环管理。

3 系统应用分析

“黄金1 小时”和“白金10 分钟”是急救工作的关键时刻,如何弥补急诊院前信息采集数据的缺失,加强病历书写时间概念是体现诊疗过程的关键因素之一[17]。急诊重点病种移动急救医疗闭环管理平台利用现有移动通信技术,在院前急救环节对急诊重点病种患者的各种生命体征信息进行实时采集,与院内急诊实现同步传递。在急救中,与医院HIS、LIS、PACS、EMR 等业务系统实现数据融合,自动记录时间节点,强化病历书写时间概念,通过急危重症中心系统实现对多学科协作的急诊重点病种医疗服务体系进行全程质量与效率管理。

急诊重点病种移动急救医疗闭环管理平台可实现急危重症救治体系的院前、院中各个场景的全流程、闭环的信息化管理。该平台基于医院信息系统和数据平台,将院前现场救治、院中医护工作站与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危重孕产妇中心、危重新生儿中心5 大中心的融合,可实现急诊重点病种信息化管理与医院信息系统的无缝衔接与融合,达到医院资源高效协同,闭环精细管理,为医院管理提供客观、科学的决策支持,从而持续改进指导院前急救工作[18]。

目前,急诊重点病种移动急救医疗闭环管理平台已在我院急诊医疗环境试运行。因平台对实时性要求高、安全性要求高,同时还存在疾病类型复杂、数据整合、流程优化等问题,使得精准、快速、高效的急诊重点病种移动急救医疗过程仍面临诸多挑战。首先,生命体征数据的快速与精准采集是急诊医疗救治开启的第一步,关乎后续诊疗的判断[19]。但院前急救管理系统面临着监测指标复杂、数据噪音干扰大、数据收集不全面等问题,这些问题都制约着急诊院前医疗救治的服务质量;其次,由于多学科参与的医疗救治与预警通常面临着复杂场景,需要快速做出决策,这有赖于结合已有大量案例数据的精准分析与智能决策,才能为诊疗医师提供快速、准确的远程智能辅助诊断支持[20]。目前急危重症中心系统未建立专业的患者专科救治知识库,需不断完善基于多种技术的创新救治方式、流程路径、质控管理等数据;最后,在急诊就诊流程优化方面,需要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摸索和调整。

4 总结

急诊重点病种移动急救医疗闭环管理平台具备急诊重点病种救治体系的院前、院中各个场景的全流程、闭环的信息化管理,通过对整个救治流程进行多维度数据采集和记录,提升急诊急救的工作效率,提高急诊临床工作质量,缩短抢救时间,改善医疗质量,促进急诊临床工作的精细化规范化管理。下一步,研究将进一步针对平台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同时深入向医疗救治信息标准体系和框架方向延伸。借助政策导向、医学人才、移动信息技术、科技公司等的力量,组成多学科参与的开发设计团队进行信息平台开发和建设,促进平台试点和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病种闭环重点
重点推荐
按病种付费渐成主流?
单周期控制下双输入Buck变换器闭环系统设计
这些是今年要重点做的事
双闭环模糊控制在石化废水处理中的研究
重点报道
重点报道
最优价格与回收努力激励的闭环供应链协调
一种基于全闭环实时数字物理仿真的次同步振荡阻尼控制
宿迁城镇居民医保按病种分值结算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