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婷 吴晶 王明玉
一次次坦诚真挚的交流互动,定格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瞬间,也是人民领袖同人民群众心意相通的真实写照
每年全国两会,习近平总书记都同代表委员面对面交流,倾听来自人民的心声。一次次坦诚真挚的交流互动,定格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瞬间,也是人民领袖同人民群众心意相通的真实写照。
虹桥萍聚工作室党支部书记朱国萍(右二)与同事们座谈。新华社
对多年前的那一幕,朱国萍至今记忆犹新。
2014 年3月5日下午3 时,热烈的掌声响起,习近平总书记走进会场,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
时任上海市长宁区虹桥街道虹储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朱国萍是参会代表之一。大家坐成内外两圈,朱国萍坐在内圈。
见到很多熟悉的面孔,总书记高兴地同代表们握手。到了朱国萍面前,总书记亲切称她“老代表”。
朱国萍那时是两届代表了,听总书记这样说,感到很温暖。
朱国萍用8 分钟向总书记讲了3 个故事:老百姓怎么“抢”学区房?到人山人海的儿科看病有多难?如何让高龄老人体面养老?
“现在的医院,人多得像火车站,各地的患者都‘挤’到一线城市来看病。疑难杂症可以理解,小病小痛真是劳民伤财……”
朱国萍讲的是家长里短的故事,也是来自基层的实情。
总书记听了称赞道,讲故事比讲道理更好。
朱国萍心里明白:总书记听她这个社区代表讲故事,是在倾听来自基层的民声,了解来自基层的民情,调研来自基层的民意。
在那次会议上,总书记指出:“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到城乡社区,社区服务和管理能力强了,社会治理的基础就实了。”
朱国萍暗下决心:今后工作还要做得更细,还要“上新”更多反映群众急难愁盼的“故事”。
时间来到2019年11月2日,朱国萍又一次见到了总书记。
那天临近傍晚,正在上海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朱国萍所在的虹桥街道调研。
在古北市民中心,朱国萍站在总书记身边,又讲了她在基层立法实践中的故事。
朱国萍对总书记说:“我们老百姓看到自己提的建议意见变成了法条里的一句话、一个词,很高兴……居民们不仅‘零距离’感受到了人民民主,也更有主人翁意识,更具法治思维。”
在详细了解了联系点的工作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大论断:“我们走的是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人民民主是一种全过程的民主”。
朱国萍感慨地说:“我们的小故事连着总书记治国理政的大方略。”
2021 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作出修改,将“全过程民主”写进这部法律。此时,已退休的朱国萍在她成立的虹桥萍聚工作室,继续着服务居民、聆听民生所盼的实践。
“听到‘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我感受到了人才和创新在总书记心中的分量。”作为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80 后创业者袁玉宇难忘习近平总书记同他在两会上的交流。
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袁玉宇所在的广东代表团参加审议。
“总书记好,我是一名海归创业者。”袁玉宇的发言,从介绍自己归国创办高科技植入医疗器械企业的经历开始。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青年人才的发展。听完袁玉宇关于推进产业创新和人才发展的发言,他深有感触地说:“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中国如果不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新旧动能不能顺利转换,就不能真正强大起来。”
政府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扶持政策,帮助袁玉宇(左)团队闯过了创业难关。新华社
创新之重要、人才之可贵,正是袁玉宇创业多年的亲身体会。
“2008 年我回国时,国内的高端植入医疗器械领域几乎全被进口产品垄断,我的同学博士毕业后大都选择进入国外的大型医疗器械公司。”那次审议中,袁玉宇告诉总书记,自己在国外学习和开创了很多先进技术,希望学成报国,在祖国的土地上实现人生理想。
创业艰辛,袁玉宇带领着一支平均年龄不到25岁的团队埋头攻关,曾差点发不出工资;归国后,各级政府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一系列扶持政策,帮助团队闯过了难关。
如今,袁玉宇团队研发的高性能医疗器械产品及设备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已销售到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18 年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来自中山市一家服装企业的米雪梅代表把打工20 多年的苦辣酸甜讲给总书记听。
1997 年,22 岁的米雪梅从甘肃一个穷山村,只身来到广东打工,在一家服装厂当保安。晚班睡醒了,她就跑车间、进仓库,“找活干、蹭着学”。
凭着勤快好学,米雪梅又先后做过车间统计员、车间厂长助理、现场品质主管……再苦再累都不怕,最怕听到年幼的孩子在老家生病。她下定决心把孩子接到身边,可因为太忙,有时会忘了接孩子放学。
而今,米雪梅一家在中山市买了房,真正成了“城里人”,孩子成为随迁子女积分入学政策第一批受益者,顺利考进了大学。
米雪梅回忆说:“那天代表团会,总书记一进来就和我们打招呼,笑容很亲切。我发言时,看到总书记很认真地听,我就不紧张了。”
当天,米雪梅结合自己人生经历和调研提出建议:希望各级政府不断加大教育投入,满足日益增长的外来工子女入学需求,让这些孩子能够在父母身边上学读书,享受跟父母在一起的幸福时光。
米雪梅(右)通过个人奋斗,从保安、车间统计员一步步成为车间厂长助理、现场品质主管。新华社
习近平总书记听完米雪梅的发言,对她说道:“你讲得好啊。你的经历就像你的名字,‘米雪梅,梅花香自苦寒来’。”
总书记的话语让米雪梅感到十分温暖,她觉得,这是总书记对像她这样千千万万打工人的关心和称赞。
那次审议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产党就是为人民谋幸福的,人民群众什么方面感觉不幸福、不快乐、不满意,我们就在哪方面下功夫,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
米雪梅说,总书记的要求已经化为各地的实际行动。2021 年,她所在的中山市已有超八成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读公办学校。
在新闻里,看到总书记一次次来到进城务工人员中,米雪梅和工友们总是说:“总书记心里装着我们打工人。”
2018 年10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考察。米雪梅又一次见到了总书记。
“时隔半年,总书记还记得我,握住我的手,仔细询问我的工作情况。”米雪梅激动地向总书记汇报了自己的近况。
米雪梅说:“我要好好干,干出更大的成绩来,才不辜负总书记的关心!”
2016 年全国两会期间,在青海代表团审议现场,同习近平总书记的一段对话,让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河阴镇大史家村党委书记毕生忠代表难忘——
“村里成立了‘调矛’小组,有问题都能解决。”毕生忠介绍说。
“你说的是调解矛盾小组吧?”总书记问。
“调矛小组,我们那里就是这么简称的。”
大家都笑了,会场上的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
毕生忠又谈到村里关停砖瓦厂建立新型建材企业的事。
“青海的砖瓦生产是过剩还是平衡?”“政府给你们补贴了吗?”围绕这个话题,总书记详细了解情况。
“你们现在都种什么庄稼?”“去年牛羊肉价格降了吧?”总书记对群众身边事的一次次追问,让毕生忠懂得——做农村基层工作,要肯于花功夫细细调研,多了解群众的需求,多掌握一些具体情况,把问题解决得让大伙儿更满意。
2018年,青海扩大燃煤锅炉清洁化改造范围,这对大史家村的加气混凝土砌块厂来说是一道“坎”。
改造还是关停?摆在毕生忠面前的只有两个选择。燃煤改天然气,所需的大笔资金从哪来?不改造,集体企业只能关停,大伙儿的收入必然受影响。
毕生忠召集全村115 名党员参与村“两委”班子会议讨论,一个难题就是一场调研。摸清情况,集思广益。砖厂不仅改造有了转机,产量也逐渐提升。企业收入逐年增长了,乡亲们的腰包更鼓了。
“让群众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毕生忠反复琢磨总书记的这些话,“悟出一个道理”:是总书记教会我细致做调研,而调研的背后是真正把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