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视角下《艺术事务》的动画角色分析

2023-03-23 16:09赵庆华李昱霄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贝弗利珀斯利尔

赵庆华,李昱霄

(吉林艺术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1)

《艺术事务》是女性动画导演乔安娜·奎因的作品,是第94届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篇提名作品,在各大电影节展累计斩获6个观众奖,2个主竞赛单元大奖,最佳喜剧奖,最佳导演奖,最佳欧洲电影奖等多个奖项。影片以贝利尔本人自述的方式,讲述了自己对于绘画的喜爱,并且对成为一名超未来主义艺术家的痴迷,以及她家人们各种古怪的癖好,如喜欢螺纹的儿子,喜欢标本制作的姐姐等等。疯狂而有趣的剧本,速写般动态且狂野的线条,粗糙的笔触感,不同视角下镜头的匹配衔接,使影片的叙事风格滑稽幽默又带着一丝古雅的氛围。弗洛伊德晚年在英国继续进行学术研究,也影响了安娜·弗洛伊德的自我心理学理论和梅兰妮·克莱因的客体关系理论的形成,精神分析氛围浓厚。《艺术事务》的角色设计也受到较多精神分析流派思想的影响。

一、精神分析的概述

精神分析学说由奥地利医生弗洛伊德创立。他从自己的医疗实践中总结出精神分析的治疗方法,同时也创立精神分析学说。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包含着两个主要的部分,即意识和无意识。意识是能够觉察到的心理活动,无意识则是无法被我们觉察的心理过程。相较意识而言,无意识在人的心理占据更为庞大的空间。弗洛伊德认为人的人格就像海面上的冰山一样,露出来的仅仅只是一部分,即有意识的层面;剩下的绝大部分是处于无意识的,而这绝大部分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人的发展和行为,即人的外在表现是由内在的心理,尤其是潜意识所驱动的[1]。利用精神分析的理论,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个人行为内含的意义,更好地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通过分析人物的一举一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物的处境以及他们的所思所想,对于人物形象进行立体化赏析,进而与人物命运产生深层共鸣。

二、《艺术事务》角色内在心理分析

动画角色是动画剧本的主要描写对象。我们在设计动画角色时,一般从两个主要的方面出发,人物塑造和人物真相。人物塑造是所有能观察到的特征的总和,是一个使人物独一无二的综合体,例如外貌,动作,行为举止等等。人物真相则是潜伏于面具之下,反映人物更深层次的内在心理。人物真相不仅直接影响动画角色的行为动作、言谈举止,又能从根本上推动情节的发展,决定了故事最后的走向[2]。优秀的动画角色能够为影片增色,加深观众对影片的记忆点,增加观众与人物之间的移情和情感卷入。近年来,观众对于动画的审美逐渐呈现出叙事性的特点,即观众不再沉迷于华丽的特效技术展示,而是更加注重动画的故事性以及有血有肉的角色,进而引起情感的共鸣。在此背景下,涌现出一大批制作精良、趣味性与深度兼具的动画短片。以《艺术事务》中的贝利尔、贝弗利、科林为例,分析其潜在心理,进一步解析短片人物角色的魅力所在。

1.用绘画架起理想和现实之桥——女主人公贝利尔

本片的主人公是一个身材臃肿的中年女人,这其实在动画作品中并不常见,足见作者敢于打破传统束缚。儿时的她是个喜欢画画和布娃娃的可爱女孩,长大后她则是戴着眼镜,有着明显恶的双下巴,衣着落伍,脸上总是挂着愁苦的表情,是一个怨天尤人的家庭妇女。经济拮据再加上身材走样,贝利尔对自己的生活感到绝望。在被姐姐鼓励后,她改头换面,衣着时髦,发型新潮,头发颜色都变成了彩色,她重拾自信,拿起画笔,继续激情满满地追求个人的艺术梦想。在贝利尔的故事中,可以看到她有以下几个典型的特点。

首先,是其软弱的性格。当淘气的姐姐贝弗利带着年幼的贝利尔进行恶作剧时,贝利尔脸上表情总是惊讶和紧张的。由此可以看出贝利尔在年幼时是有一点胆小的,且对于冒险和挑战总是持回避的态度。精神分析理论认为,部分孩子会因为出生顺序靠后经常有年长的哥哥或姐姐带领,所以更容易形成软弱的性格[3]。女主人公贝利尔在生活不如意时,在想到自己本应该考上艺术学校并以艺术为生时,在被老公调侃身材走样时,她的第一反应总是想要回避或者沉湎于过去。这种软弱的性格使贝利尔自卑,而中年身材走样更加深了她的焦虑。

其次,贝利尔从小就喜欢画画,从未停止。从她的第一幅画里就可以看出,贝利尔的画作虽然以实际的生活为基础,但也有很浓烈的幻想元素。画画帮助贝利尔在不满意的现实生活中开辟出属于她自己的一方安全空间,在这里,她可以沉浸在画画的世界里,把现实生活中不如意的人或事进行调整甚至报复。例如她对迈普斯老师的绘画,呈现出的形象虽然童趣,表情却非常狰狞,甚至有一点妖魔化,代表着她对老师的排斥态度。虽然人物是裸体形象,却画出了连裤袜的破洞,这代表着对老师的攻击,不过也可以看到,这种攻击是存在着一定的调侃性质的,经过了幽默化的处理。可以说,贝利尔通过绘画进入到幻想世界的逃避行为,又促使她柔弱性格的进一步强化。

最后,当贝利尔受到一连串的打击之后,选择给姐姐贝弗利打电话,并告诉姐姐她是自己的后盾。可以看出,姐姐在贝利尔心中占有很重的分量,也许小时候贝利尔就对姐姐非常崇拜。姐姐曾说道:“你要做的就是掌握主动,这是你的人生。”这句话给了贝利尔很大的勇气,让她勇敢追求自己喜欢的事情。贝利尔听完后不仅穿着打扮有所改变,甚至是头发的颜色都变成了张扬的彩色,整个人充满了活力和魅力,这是一种内在心理的外在表现。而在这一过程中,贝利尔的丈夫一直充当模特的工作,虽然嘴上啰唆但仍然尽自己最大的努力陪伴她。丈夫的爱和耐心,使她成功胜任了模特的角色。贝利尔通过画自己的爱人,得以在现实和幻想之间获得了有效的平衡,发挥最大程度的艺术才能。在后来,贝利尔开始用自己的身体作为工具进行艺术创作,说明她真正地克服了身材焦虑,接受了自己本真的模样。由此可见,贝利尔过去的绘画存在着创作和防御的双重因素,姐姐贝弗利的榜样作用给予了贝利尔勇气,丈夫的耐心和爱缓解了贝利尔的焦虑,使得贝利尔可以接纳自我,平衡幻想与现实。而后,贝利尔绘画的防御因素彻底转化为创作因素,让她得以更纯粹地投入艺术创作中,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

2.死亡艺术的前驱者——姐姐贝弗利

儿时的贝弗利两颗门牙极为突出,牙齿的缝隙很大,满脸雀斑,总是穿着小裙子,样貌略显丑陋,但她的脸上看不到害怕、惊恐的表情,这和妹妹胆小羞怯的性格形成鲜明对比。而长大后的她,尖下巴,高挺的鼻子,厚厚的嘴唇,衣着性感,举手投足间洋溢着自信和快乐[4]。从姐姐贝弗利痴迷于昆虫的葬礼,以及火车和老鼠的破坏活动等情节中可以看出,她一直以来受到死亡焦虑的影响。破坏火车的轨道,象征着秩序的失控,暗示了儿童对于生活中多数事件无法掌控的愤怒,并将姐姐潜意识里的愤怒转向了老鼠。创造火车灾难的游戏使她感受到掌控事物的力量感,同时报复的施虐欲望也通过针对老鼠的行为得到了释放。贝弗利喜欢偷吃外婆的甜菜根,甜菜根鲜红的颜色象征血液。染上的红色褪去使她哭泣,因为褪去的颜色在潜意识里象征着生命的逝去。外婆的去世,对于幼年的贝弗利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但因为儿童对于死亡没有概念以及她的潜意识里对悲伤情绪的压抑,使她表面看起来异常平淡。通过摆弄外婆的身体,她在潜意识里一方面再次体验掌控感,另一方面也是希望通过仪式化的行为重新赋予外婆生命[5]。直到贝弗利踢翻了装着圣水的水罐,水罐象征逝去的生命覆水难收,她的哭泣表示她真正明白了外婆不会再回来的事实。

外婆去世后,贝弗利开始展现更多怪诞癖好,对于腌菜罐头的喜欢、食品储存到腐烂、昆虫的尸体做耳环以及用干胡萝卜做项链等等,这些行为都是对外婆的怀念,是对外婆喜欢腌东西行为的变相模仿。通过相似的喜好行为,贝弗利将逝去的外婆内化到自己的心里。精神分析理论认为,儿童可以将丧失的客体通过认同的方式,吸收其特质纳入自己的人格之中,来减轻哀伤的情绪。贝弗利之所以喜欢葬礼等仪式化的行为,是因为葬礼可以将生者和逝者连接起来。值得注意的是,贝弗利喜欢给昆虫举办葬礼以及总会梦到和列宁在坟墓中相见。昆虫会飞的能力象征着强大的力量;列宁在梦中携手带着贝弗利在天空飞翔,这说明贝弗利一方面崇拜如列宁一般的伟大人物,另一方面也希望能得到伟大人物的接纳,通过和伟大人物融合的方式,成为同伟大人物一样优秀的人。这体现了贝弗利具有的一定的远大理想。通过葬礼的仪式化行为,贝弗利获得了和目标共享强大力量的美好体验[6]。

当贝弗利发现她喜欢的小马崔格尔被做成标本时,一个全新的世界在她的世界展开。她开始全神贯注地学习,并且将许多虫子做成了标本,她的精力得到了充分的释放,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感。标本的制作是一种具有创造性,又能将所爱之物永远留住的方式。这一点和葬礼的功能有异曲同工之妙,此外也和外婆喜欢腌东西的行为有共同之处,可以强化对外婆的内化。最后贝弗利的行为再次升华,这里升华是指改换原来的冲动或欲望,用社会许可的思想和行为方式表达出来,通过升华作用可使个体改变冲动的目的和对象而并不抑制它们的表现。她把家里去世的狗鲁迪做成标本后,母亲并没有斥责,反而进行了幽默的回应和赞美。借由母亲的爱,贝弗利对于掌控无能的困惑感和对死亡的焦虑感彻底升华为成功的动力,帮助她获得了在宠物标本制作和遗体保存方面胜任的能力,也在社会中的经济领域大获成功。此外,贝弗利后期痴迷于整形手术,也是一种对于自己身体充分掌控的享受。借此,她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让自己变得更加符合自己理想的美,并称之为人体雕塑。

3.被压抑的机械天才——儿子科林

女主人公的儿子科林,一头长发,身材瘦弱,面容憔悴,胡子拉碴,邋里邋遢,戴着眼镜,大鼻子,一副弱不禁风的形象。当科林和鸽子珀斯相遇后,他对珀斯流露出十分亲昵的感情。因为鸟儿具有象征着强大和自由的飞翔能力,儿童对于鸟类总会存在莫名的崇拜,甚至会将本应灌注在自我身上的力比多部分转移到鸟类身上,这时鸽子珀斯将被儿子视为自我的一部分。科林童年居住的房子里没有浴室,他的生活条件比较简陋。但科林利用自己惊人的机械天赋为珀斯创造了一座花园宫殿,这是对于自我生活条件不如意的一种代偿行为。在科林的潜意识里,虽然自己的生活并不如意,但视为自己一部分的珀斯过上了奢华的日子,相当于自己也过上了好日子。当珀斯被猫杀死后,科林又制作了精致的弓弩,并将珀斯的羽毛系在箭的尾部,成功完成了复仇。不难发现,对珀斯的爱,帮助科林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才能,并完成了远超出他年龄水平的创造。

但当科林完成他复仇的壮举之后,他却受到了意料之外的惩罚,这让他难以接受,甚至觉得惩罚是不公正的。猫在杀死鸽子时,运用了仰视的角度,将猫讨人嫌的嘴脸、逼人的气势、傲慢十足的态度暴露无遗。自己为心爱的鸽子复仇,带有打击罪恶的性质,警察却对他作出了激情犯罪的评价,还给他一个警告。当人在现实世界里总是得不到公正的待遇时,便会更加沉迷于自己的小世界,以此来逃避现实世界的打击。科林正是如此,他沉迷于他所喜欢的机械世界中,痴迷于精准的科技细节,比如铁道信号系统、雅马哈管风琴、各种螺纹等等。因为相比较无法让他理解并适应的现实世界,这一类事物显得更加准确、稳定、可被预测,让他感到安心。需要注意的是,现在的科林已经丧失了创造力,再也没有创造出新的作品,他对科技的痴迷主要起防御作用。他38岁了,没有女朋友,仍然和父母居住,这些都属于防御行为里面的退行,即成年人因为现实的打击而表现出幼稚化的倾向,希望回到过去受保护的童年生活状态。科林的退行行为印证了他社会适应不良的问题。他会因为晚28秒喝茶这种常人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小事而发脾气,甚至还清楚地记得这是本周第二次,可以看出他存在一定的强迫症,对于稳定没有任何改变的生活有着极度苛刻的追求,否则就会让他感到焦虑不安。

与此同时,科林症状的形成也和他的家庭的环境有关。作为母亲的贝利尔在59岁这一年才开始重拾自信,可能在科林的童年对他缺少关注或许有一定负面的影响。但是,贝利尔已经踏上了健康并富有创造性的道路,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她也可以像姐姐影响自己一样帮助科林过好自己的人生。另外,科林对于珀斯的爱,可能是对于自己所向往的特质的投射,例如自由、纯洁、强大的能力等等。这些美好的特质本来在科林的心中就产生了萌芽,但是可能因为对能力的不自信或者对于珀斯的过度喜爱,让他将这些特质外化在珀斯的身上。当他真正认识到这一点后,完全可以将这些特质内化于心,努力让自己成为这样的人,成为更好的自我[7]。

三、结语

弗洛伊德认为包括正常人在内,每个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神经症,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接纳自我,将原本的症状升华为生活中的小乐趣,甚至转化为追求成功的动力。通过分析影片《艺术事务》中动画角色的不同表现,我们也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接纳真实自我独特的一面,发挥自己创造性的特长,方能收获不一样而又幸福满意的人生。在动画角色设计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参考相关的心理学原理,让艺术设计在建构中增添更多真实性,在艺术性和现实性之间取得平衡。

猜你喜欢
贝弗利珀斯利尔
以色列伽利尔ACE步枪
“欢乐春节”中国电影周在澳大利亚珀斯举行
“我没错”和“我应该”
人文与科学的亲密接触
——希利尔的三本书读后感
疯狗搏命
疯狗帕特
小猫失踪了
反转冠军
美出动“海神”侦察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