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闻书香·浸润人生·初中生名著阅读的点滴尝试

2023-03-23 03:37吉林省吉林市吉林松花江中学李沈吉
家长 2023年32期
关键词:名著教师学生

□吉林省吉林市吉林松花江中学 李沈吉

中华民族有着古老的文明,上下五千年孕育了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其中一部部文学名著就是一朵朵盛开的奇葩,散发着清新淡雅的芬芳。不必说丰富的思想内涵,高超的写作技巧,也不必说丰满的人物形象,单是独到的语言魅力就让我们流连忘返。可见,文学名著这块高天厚土的滋养对中学生多么重要。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下文简称《新课标》)明确指出:“初中阶段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探索个性化的阅读方法,分享阅读感受,开展专题研究,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感受经典名著的艺术魅力,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同时又明确规定“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 万字。”不难看出,这个任务是艰巨的。对于初入初中的学生而言,小学六年来虽有积累,却远远不够,他们视野狭小,人文素养不高。要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习得作家的语言运用方法,就要重视对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激发,让其走进文学名著的多彩世界,陶冶情操,感悟人生,健康成长。

一、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名著阅读活动

(一)建立班级书屋——读

醉闻书香是一种境界,阅读名著更是如沐春风。从初一学生入学开始,教师就应该着手向学生推荐书目,在班级建立读书角。但是,选择什么样的书来读是很重要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心浮躁,应试教育的功利心依然比较突出,大众阅读也日益市场化、快餐化、消费化,经典的地位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而代之的是卡通动漫、网络文字、流行影视。作为初中语文教学者,我们有责任把那些蕴含思想文化的古今中外经典性文学作品推荐给学生们。

首先,要选择推荐新课标中指明的古今中外诗歌集、中长篇小说、散文集等文学名著,如《朝花夕拾》《骆驼祥子》《艾青诗选》《格列佛游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其次,根据自己的阅读经验向学生推荐如《巴黎圣母院》《汤姆叔叔的小屋》《童年》《爱的教育》《老人与海》《格列佛游记》以及四大名著等。最后,书目定下来后,有的学生从家里捐献,有的是班级卖废品买的,很快读书角就建立起来,阵阵书香在教室里、在学生心田蔓延开来。学生利用课间闲暇时间,或几个人围桌而坐,或一人独品其味,成为一抹美丽的风景,产生了浓浓的名著阅读兴趣。

(二)成立名著阅读小组——导

学生在课余时间随意拿一本名著阅读,似闲庭信步。而教师也应适时有目的地指导学生,做到有放有收,井然有序。集中利用每学期整本书阅读课时,保证学生在课堂上有时间阅读整本书。指导学生认识不同类型图书的特点和价值,根据自身实际确定阅读目标,选择适宜的图书和版本。营造自由阅读、快乐分享的氛围,把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明确分工并制定好计划,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读完名著。之后组织交流和分享阅读整本书的成功经验,鼓励学生分享在阅读中的独到见解。这样兼顾教师指导和学生自主阅读,能够把阅读落到实处,收到很好的效果。

《新课标》中“核心素养内涵”包含的“文化自信”要求学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比2011 年版新增了《红星照耀中国》《可爱的中国》《十万个为什么》三部名著。

在进行《红星照耀中国》这一名著导读时,分别从作品简介、写作背景、作家名片、艺术特色、作品意义五个方面做介绍。教师可以重点展开艺术特色这一部分的导读,故事情节具有高度的真实性;人物形象的塑造真实可感,个性鲜明;写法上采用以小见大,剪裁巧妙。该书在人物形象塑造上采用了哪些写作手法,是白描还是侧面描写?采用了哪些表达方式,是生动的描写还是富有感染力的抒情,抑或兼而有之?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去品味。

在进行《骆驼祥子》名著导读时,重点介绍了作家老舍的文学成就以及该小说的社会背景,让出生于2000 年后生活在和平幸福年代的孩子们,对故事发生、发展的社会背景进行先行了解,这样更能深层次地体会到作者的写作意图。另外,向学生讲述了该小说的写作艺术特色:

第一,善于运用各种手法使人物形象生动鲜明,不乏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侧面衬托等。比如,通过写祥子周围人物、大胆泼辣的虎妞、诈骗祥子的孙侦探等,烘托祥子的形象特征。

第二,运用了北京方言,给朴素的文字增添了亲切、活泼感。比如“上下没有一个地方不挺脱”,使用了北京方言“挺脱”,凸显了祥子身材匀称,体格健壮的形象,也侧面反映出当时的祥子还对生活充满了信心,积极乐观向上的品格。这样细化剖析名著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名著的魅力,让学生在品读中有所收获。

学生们通过对优秀范文的大量阅读和教师讲解的要点,深入浅出,细心揣摩,用心体会,积累语言材料,天长日久,便能实现提高阅读分析、口头表达、动笔写作等能力的学习目标。

(三)课文拓展延伸——学

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中,有的课文是从名著中节选出来的,如出自《三国演义》中的《杨修之死》《红楼梦》中的《香菱学诗》《水浒传》中的《智取生辰纲》等,这些篇章在教材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教师在讲读中可以借此拓展延伸。

如《智取生辰纲》的写作特色最主要的是善于运用自然环境的描写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文章多处对天气炎热的描写,不仅烘托了气氛,有助于刻画人物性格,还处处为“智取”奠基。教师可以由此找到拓展点,布置阅读《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任务,体会文中对风雪的直接描写和侧面烘托。同样,其他文章也可以按照此方式进行拓展延伸。通过有目的的创设,学生理解了环境描写的作用,学会这些写作技巧,并能够合理地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进而使用恰当的表达方式,使文章更加丰富多彩,这就是学有所用。

在讲解《儒林外史》楔子(第一回)王冕时,原文讲述王冕家境贫寒,善画荷花。写他初画荷花的动机时,是见景生情。那段景物描写,通过镶、散去、透出、照耀一系列动词,把雨后初晴的湖光山色写得入目十分。接着又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树枝上都像水洗过一番的,尤其绿得可爱”把大雨后枝叶如沐浴后的孩童一样,鲜亮可爱。后来又描写雨后的荷花,“苞子上清水滴滴,荷叶上水珠滚来滚去。”观察细微,描写细致,画面感极强。这种描写源于对生活的细心观察,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才能集观、感、嗅、悟为一体,透过对景物或场景的描写,给人们展现完美的画面感,再通过细致的笔触,传递出丰富的情感。

在引导学生阅读文章的过程中体会写作技巧,这充分体现了阅读名著的好处,篇篇有机杼,处处见臻知。

(四)适时布置课外练笔一—写

“不动笔墨不读书”,这是传统的良好的读书方法。常言道:“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道理就是如此。教师要创造一切条件,适时抓住一切时机,帮助学生多阅读,激发其读书兴趣,积累尽可能多的典型的语言材料,积淀尽可能多的语感经验,不断丰富学生的词汇。因此,在阅读名著时,学生可以做书间笔记,做好勾画圈点、眉批以随笔等形式写读书笔记,也可以摘抄、仿写、点评等深化阅读,产生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深刻的思考。

结合日常教学中的阅读分析方法,由整到零,从整体结构到写作手法再到表达方式、修辞手法逐一剖析,既能提高阅读质量,加深学生对名著内容的理解,又能给学生的写作提供坚实的范本。教师应鼓励学生从模仿开始,针对自己小练笔的选题方向,至少使用一种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完成练笔习作,也可以从简短的片段描写练起,体会特定的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的好处,坚持动笔,定会使学生的名著阅读出现由量变到质变的提升。

(五)多途径开展活动——辩

在阅读与感悟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构建一个交流和争鸣的平台,鼓励学生借助多种媒介讲述、推荐自己喜欢的名著,说明推荐理由;尝试改编名著中的精彩片段;结合自己的阅读体会,尝试撰写文学鉴赏文章等。在阅读与感悟的基础上,教师还应鼓励学生评论书中人物,可以谈读书体会。比如,在指导学生学习了《杨修之死》一课后,可以设计一个作业题“透过《三国演义》看曹操”主题,以引起学生的争鸣,开展辩论会,鼓励学生各执己见,从不同角度阐述自己独特的见解,别开生面,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六)利用读书课激趣——讲

品读名著时,作品丰富的内容、跌宕的情节只有静下心来才能体会得到。而中学生处于躁动的年龄阶段,长时间的阅读只能导致他们丧失耐性,粗枝大叶,这样就会囫囵吞枣。教师开动脑筋,采取生动灵活的方式,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完成对作品的理解。

在阅读《昆虫记》名著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一种昆虫,扮演这个角色,讲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学生有选择善于利用“心理战术”应对敌人的螳螂;有选择“潜伏”地下四年方见天日,却只能歌唱一个夏天的蝉;有选择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服,像个吝啬鬼的杨柳天牛……他们搜集各自喜爱的昆虫特性,制作生动形象的课件,有形式多样的幻灯片,还有手绘的昆虫图片,甚至还买到了卡通的昆虫布偶。学生自信地讲解着,把自己精心准备的知识分享给大家。当然,都不忘记读一段法布尔笔下的经典桥段。这种喜闻乐见的形式激发了学生对名著的热爱。

此外,教师还可以在班级进行读书笔记展览,出小报、演讲、剧本表演等,这样别开生面的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自主读书的积极性,使他们真正受到传统文化、文学名著的熏陶。

二、结论与展望

语文教育是一种“培根固本”的教育,承载着不断提升一代代青少年母语素养,使其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承者的责任。语文教育也是一种“取长补短”的教育,带动青少年透过不同文化,吸收不同文明的精华。而名著恰恰是世界文学著作的典范,开展名著阅读,是习得每个民族优秀文学的最佳途径。

在开展文学名著阅读时,教师应做好充分准备。五四时期,周作人首揭“美文”概念——“记叙的,是艺术性的,又称作美文”,也就是真实的简便的有生命的记叙、抒情抑或是议论。简而言之,名著亦是百花齐放,多元共生,不是一花独绽。作为教职人员,要慧眼识珠,挑选在文学、在艺术、在思想、在精神上对中学生有指导意义的名著。

首先,教师要“先下水过河”,在指导学生阅读之前,要广泛涉猎名著,深入研读名著,用自己的身先示范去影响学生,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使他们乐意亲近名著,更好地去指导学生阅读,让他们从内心中对语言文学建立一种美好向往和期待。

其次,每学期把名著阅读列入自己的教学计划中,每周适当安排阅读课节,让学生真正走进名著,养成好的阅读习惯。坚持阅读能够改善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认知、理解、表达、沟通的能力。拓展式的阅读和引导性、示范性的解读,在教职人员的教学计划中深刻体现出来,做到教学有方,让每一本名著都发挥它们的光和热,去点亮学生的心灵之灯,照亮学生前行的文学之路。

再次,开展名著阅读活动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坚持经常不懈怠。教师不能只注意布置学生完成多少任务,更应该关注督促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加大评价力度,力争让学生在名著阅读中收获多多,通过阅读,提高学生对优秀作品的鉴赏能力和解读能力,以及对语言文字的实际应用能力,让学生的思想境界和精神生活得以充实和丰富。

最后,“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对名著的分析和解读也应该是开放的、参与式的、讨论式的,师生教学相长的,以阅读为基础,激发学生去思考生命、自然、文化。教师应通过示范式的文章剖析,引领学生潜移默化中体会名著的优异之处,对行文的整体要领、表现手法、语言特色有所感悟、有所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让他们敢于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对作者写作方法的感悟,让他们学会针对片段进行剖析,继而提升学生的评说水平和写作水平。

总而言之,名著是历史的奠基,是创新的先导,是文学的沉淀。通过阅读经典名著,走进大师们笔下的世界,和书中人物交流,从他们那里获取知识,汲取营养。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名著阅读活动,以激发学生对文学名著的兴趣和感悟。通过阅读名著,通过对好文章的欣赏和体味,加深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和感悟,扎实打牢写作功底。让我们教者率先垂范,带动学生,醉闻书香,争鸣书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和人文素养,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增强文化自信,浸润多彩人生。

猜你喜欢
名著教师学生
最美教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赶不走的学生
国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学生写话
学生写的话
名著,我想挽着你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