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春花(梅溪湖街道卫生社区服务中心)
慢病指的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常见的慢病有哮喘、糖尿病、慢阻肺及心脑血管疾病等。将中医整体观念及辨证论治作为基础,结合“治未病”理念,即“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病后防复、择时防发”,全面体现中医在慢病防控的特殊功能。
1.中医内科的治疗原则及常用方法
(1)调节平衡:取其有余,补其不足。
(2)审证求机:同病异治,异病同治。
(3)明辨缓急: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标和本兼治。
(4)动态变化:阶段性治疗。
(5)异法方宜:因时而异,因地而异,因人而异。
(6)因势利导:顺其病势,就近去邪。
(7)治疗未病:未病先防,已病防变。
(8)重视护理:饮食、精神、生活、服药。
中医内科治病的常用方法如下:消导法、解表法、开窍法、清热法、理血法、攻下法、补益法。这些方法有时单独运用,有时配合运用。
中医内科在治疗肝病、肾病、糖尿病、冠心病、关节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上具有不可取代的优越性,通过中药调节机体内部环境,增强机体免疫作用。
2.慢病的中医内科防治
(1)脑梗死
脑梗死中医病名称中风。多因气血亏虚、劳逸失度、内伤积损、外邪侵袭、饮酒饱食及心肝肾三脏失调等原因导致,使得机体阴阳失调、气血运行受阻,夹痰夹火,肝阳偏亢,血随气逆,阳化风动,蒙闭清窍而成上实下虚,阴阳互不维系的危重症候。
通过采用辨证论治内服中药,起到化浊祛痰、活血化瘀、醒神通窍等作用;再结合外治头针、眼针、体针、腕踝针等多种针刺疗法,改善脑供血及体循环,刺激神经和经络,促进肢体功能恢复。
(2)颈椎病
在中医角度可将颈椎病分为四种类型,分别是:神经根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交感型颈椎病主要症状:与中医的痹症、萎症、头痛、眩晕、项强等情况类似,多见于肝肾亏虚,气滞血瘀,长期劳损,痰瘀交阻,外感风寒湿邪伤及经络等原因。
中医定向透药局部消炎止痛,再结合中医辨证论治,取穴针刺。若风寒湿痹,用温针灸疗法,祛寒除湿止痛,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若颈椎病导致的颈项强痛,肩背酸沉,上肢麻木,结合上背部游走罐及拔罐疗法,舒筋通络,祛瘀止痛。
(3)2 型糖尿病
此慢性疾病的主要临床特征是多饮、多食、多尿以及身体消瘦等。中医将其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上消、中消、下消,上消的主要病位在肺;中消的主要病位在脾胃;下消的主要病位在肾。
采用内调外治相结合,内调是根据患者体质进行辨证论治,上、中、下消分而治之,对症下药,改善阴虚火旺之症,辅助降血糖;外治则是通过腹部拔罐及腹针针刺疗法,在脾胃经穴位针刺并加电针,调理脾胃运化功能,辅助糖代谢。
(4)高血压
《黄帝内经》中记载:“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因此,中医认为此病与肝肾有关。病因:情志失常导致肝气内郁,进而头晕头痛、失眠、眩晕;饮食失节导致湿浊内生,痰浊阻滞脉络;劳伤过度;年老肾虚者肾阴不足等。
高血压的中医调理采用内外同治的方法,内治辨证用药,清肝降火,清热祛痰;外治根据患者体质,通过背部游走罐及放血疗法,清肝泻火,辅助降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