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来晶
(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普外科,山东 济南,250132)
重症急性胰腺炎,指急性胰腺炎患者伴局部或全身并发症情况,发病原因与胆道结石、肝胰壶腹括约肌功能障碍、暴饮暴食或酗酒有关,以腹痛为最主要表现,具并发症多、病情危急、病死率高等特点,需尽快开展早期治疗及护理干预[1]。在对其常规护理干预中,多以生命体征监测、遵医嘱治疗为主,但在患者急性发病后,ICU治疗期间,受陌生环境、生理不适、疾病治疗认知程度差异性影响,患者入院治疗后会出现较强心理、生理应激反应,单纯实施常规护理干预难以满足实际护理需求,容易导致患者病情恶化,加剧患者死亡风险[2]。综合护理方案强调护理全面性、完整性,强调满足临床及患者实际护理需求,以提升护理效果,明显降低该病致死率,缩短患者腹痛、腹胀等症状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促进患者病情的早日康复。为此,本研究选取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探究综合护理方案对其影响。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5月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见表1。患者及家属对研究知情同意,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s)/n(%)]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s)/n(%)]
组别 例数 男/女 年龄(岁) 身体质量指数(kg/m2) 发病原因胆源性 高脂血症 酒精性 特发性对照组 42 26/16 48.96±6.24 24.44±2.03 19(45.24) 14(33.33) 7(16.67) 2(4.76)观察组 42 28/14 49.22±7.18 25.01±1.98 18(42.86) 13(30.95) 8(19.05) 3(7.14)t/χ2 0.207 0.177 1.303 0.048 0.055 0.081 0.213 P 0.649 0.860 0.196 0.826 0.815 0.776 0.645
纳入标准:①均符合重症急性胰腺炎诊断标准者[3];②年龄≥18岁者;③无精神性疾病,无沟通障碍性疾病,可配合完成研究及量表调查者。
排除标准:①合并恶性肿瘤者;②临床资料不全者;③凝血功能障碍者;④长期应用免疫系统药物治疗者;⑤乙醇或药物依赖者;⑥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1)基础护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包括意识状态、外周静脉充盈度、皮肤黏膜湿度、肺啰音等情况,结合其实际情况进行双腿抬高试验;若患者出现咯泡沫痰、心悸、心率加快等情况,提示发生心功能不全或补液过快,则通过遵医嘱予以强心、利尿药物,减慢输液速度处理;准确记录患者出入量,结合其血气分析、血液电解质情况,纠正其电解质失衡情况;监测患者红细胞比容(HCT)水平,将HCT<45%作为液体靶向治疗目标;加强管路管理,包括管路妥善固定、避免弯折等;监测患者腹压,必要时遵医嘱腹腔穿刺引流、灌洗治疗、灌肠通便等方式降低其腹压水平。(2)营养支持。患者入院当天建立鼻空肠营养管通路,确认插管位置后,予以500 mL 5%葡萄糖和0.9%氯化钠溶液;入院第2天开展肠内营养支持,结合患者胃肠道功能损伤情况确定短肽类营养液输注速度,轻中度胃肠道损伤营养液输注速度为10~25 mL/h,重度损伤首先实施静脉营养支持,待其损伤改善后实施肠内营养支持,检查患者胃潴留情况调整营养液输注速度,确保患者入院后3 d内蛋白含量达到1.2~2.0 g/(kg·d),热量达到25~30 Kcal/(kg·d);若患者腹内压大于20 mm Hg(1 mm Hg≈0.133 kPa)或有肠功能衰竭者,应首先开展肠外营养支持。(3)预防感染。严格无菌操作,病房定时通风换气,管路及时更换消毒;监测患者体温水平,出现肺啰音、发热等疑似感染症状时,采集其血液样本、痰液样本等进行感染监测,并遵医嘱予以抑制胰腺分泌、敏感抗生素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方案。(1)降低环境刺激。调节室内光线,通过帮助患者佩戴眼罩、耳塞、调低仪器噪声等方式,为其营造舒适休息环境。(2)健康教育。结合患者理解能力、沟通能力、认知水平等,利用视频资料、图片资料等,实施针对性健康宣教,包括重症急性胰腺炎发病原因、治疗方案、可能会出现的并发症、情绪控制必要性等,宣教期间主动观察、询问患者理解能力,对理解能力较差者进行重复讲解、重点宣教。(3)心理护理。结合患者主诉、行为表现,综合评估其情绪状态,并实施针对性心理疏导,包括介绍基础健康教育、增加患者与家属之间语言沟通交流、实施积极心理暗示、列举成功案例等,以阻断其负性情绪来源;对于气管插管治疗患者,增加对患者单方面交流,保持其情绪状态稳定;指导患者全身肌肉放松、深呼吸,使其保持肌肉及精神状态松弛。
①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发症包括腹胀腹泻、腹腔感染、肝功能损伤,并发症发生率=(腹胀腹泻+腹腔感染+肝功能损伤)例数/总例数×100%。
②比较两组睡眠质量。护理前后,以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调查其睡眠质量,共包含7个评价条目(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等),每个条目评分范围0~3分,总分0~21分,分数和睡眠质量之间呈反比[4]。
③比较两组情绪状态评分[5]。护理前后,以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量表评价;SDS量表共包含20个评价条目,每个条目评分范围1~4分,所有条目之和相加获得总粗分(20~80分),将分数转化为百分制获得标准分(25~100分),以中国常模为标准,确定临界分值为53分,≥53分提示存在抑郁情绪;SAS量表共包含20个评价条目,每个条目评分范围1~4分,所有条目之和相加获得总粗分(20~80分),将分数转化为百分制获得标准分(25~100分),以中国常模为标准,确定临界分值为50分,≥50分提示存在焦虑情绪。
④比较两组营养水平评分。护理前后,采集空腹静脉血进行检测,包括白蛋白、前白蛋白,均以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生产企业:博科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型号:BK-400)检测。
⑤比较两组生活质量。护理前后分别对两组患者应用生活质量GQOL-74量表进行评估,其涉及心理功能、物质生活、躯体功能、社会功能4个方面,每个方面的总分为100分,评估所得分值越高则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佳。
两组均护理1周。
应用SPSS 24.0软件分析研究数据,计量资料以[n(%)]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n(%)]
护理前,两组PSQ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睡眠质量比较(±s,分)
表3 两组睡眠质量比较(±s,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时间 睡眠质量 入睡时间 睡眠时间 睡眠效率 睡眠障碍 催眠药物 日间功能障碍对照组 42 1.44±0.36* 1.52±0.37* 1.40±0.30* 1.23±0.25* 1.26±0.28* 1.32±0.36* 1.44±0.36*观察组 42 1.21±0.29* 1.36±0.29* 1.23±0.32* 1.04±0.23* 1.09±0.31* 1.13±0.41* 1.22±0.42*t 3.224 2.206 2.512 3.625 2.637 2.257 2.577 P 0.002 0.030 0.014 0.001 0.010 0.027 0.012 1.77±0.31 1.88±0.23 1.69±0.32 1.44±0.26 1.51±0.36 1.64±0.51 1.71±0.39观察组 42 1.81±0.32 1.90±0.34 1.71±0.35 1.48±0.31 1.54±0.47 1.68±0.53 1.75±0.35 t 0.582 0.316 0.273 0.641 0.328 0.352 0.495 P 0.562 0.753 0.785 0.523 0.743 0.725 0.622对照组 42治疗前治疗后
护理前,观察组SDS、S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SDS、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情绪状态评分比较 (±s,分)
表4 两组情绪状态评分比较 (±s,分)
注:与同组护理前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SDS评分 SAS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对照组 42 58.77±6.64 47.24±5.29*56.36±4.49 48.47±5.38*观察组 42 59.48±5.12 42.58±4.35*57.00±5.02 43.37±6.43*t 0.549 4.410 0.616 3.942 P 0.585 <0.001 0.540 <0.001
护理前,两组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7 d时,观察组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营养水平比较 (±s)
表5 两组营养水平比较 (±s)
注:与同组护理前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白蛋白(g/L) 前白蛋白(ng/L)护理前 护理7 d时 护理前 护理7 d时对照组 42 31.34±4.2631.75±3.97*226.37±21.59245.62±31.28*观察组 42 30.77±4.1533.58±3.06*224.30±24.38264.33±30.46*t 0.621 2.366 0.412 2.777 P 0.536 0.020 0.681 0.007
护理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均有不同程度提升,且观察组社会功能、物质生活、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等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表6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表6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注:与同组护理前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时间 社会功能 物质生活 心理功能 躯体功能对照组 42 76.19±5.05* 75.96±5.08* 72.12±5.29* 72.15±5.05*观察组 42 82.36±5.49* 85.24±5.05* 80.14±5.06* 80.12±5.36*t 5.361 8.396 7.100 7.014 P<0.001 <0.001 <0.001 <0.001 59.63±4.25 67.59±4.12 62.35±4.32 63.09±4.05观察组 42 58.89±4.03 66.84±4.13 62.89±4.48 62.29±4.06 t 0.819 0.833 0.562 0.904 P 0.415 0.407 0.575 0.369对照组 42护理前护理后
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多发病突然、病情危急,会出现明显生理应激状态,表现为血流动力学稳定性差、胃肠道应激反应等,影响其各器官组织血流灌注能力、治疗耐受性,增加并发症发生风险;同时在胃肠道应激反应状态下,会影响其肠内营养物质吸收能力,增加腹胀、腹泻等症状,影响预后[6-7]。因此,在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护理干预中,需加强其生理及心理应激反应控制,以保持其入院治疗后生命体征稳定,改善预后[8-9]。但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常规护理中,主要以强调保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为主,缺少对患者生理及心理应激反应控制方案,因此护理效果相对有限[10-11]。
综合护理方案,强调同时满足患者生理及心理护理需求,且在对危急重症患者护理中,重视对患者应激反应控制,以提升其治疗耐受性,保持其生命提升及情绪状态稳定性,改善预后。本研究中结果显示,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1.90%,较对照组30.95%低,且护理后PSQI、SDS、SAS评分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考虑原因为对观察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方案,即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重点实施患者生理及心理应激反应控制,在控制其生理应激反应中,常规护理对于环境方面的管理缺乏重视度,患者往往会受到各种仪器设备噪音以及强烈光线刺激干扰,进而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综合护理方案在开展过程中改善上述不足,包括调节室内光线,以减少其视觉刺激,患者休息时通过调低仪器噪声、帮助患者佩戴耳塞,以减少其听觉刺激,控制其生理应激反应[12]。在健康教育、心理护理中,主要通过提升患者相关知识认知水平、针对性改善其不良情绪,以减少认知不足引发的不良情绪,控制其心理应激情绪,在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及情绪状态同时,可减少应激状态对患者生理机能影响,提升其治疗耐受性及自我生理功能康复质量,对提升患者康复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重要意义[13-14]。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7 d时观察组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均较对照组高,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考虑原因为负性情绪可增加机体应激反应,进而影响胃肠道血流、运动收缩功能和敏感性,不利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而综合护理方案的实施,加强对患者心理护理干预,可以一定程度降低患者心理应激反应,促进黏膜自我修复,提升肠道营养物质吸收能力,进而可保持其前白蛋白、白蛋白水平稳定[15]。同时为患者提供舒适的治疗环境,为患者进行个性化健康宣教,来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增强患者治疗依从性,以辅助提升临床治疗效果,进一步控制其并发症发生率,以保持患者生理机能稳定性,提升其肠内营养物质吸收能力,并形成良性循环,提升患者康复质量[16]。
综上所述,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护理中实施综合护理方案干预可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改善其睡眠质量及情绪状态,改善其营养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