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明翠 卢 婕 李 慧 金 鑫 毕 琳
(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集团),辽宁 大连 116033)
新生儿期是人类发育的重要阶段,有研究表明初产妇及配偶普遍缺乏新生儿护理知识[1-2],新生儿父母照顾技能差,直接影响新生儿的健康成长,如新生儿出现湿疹、脐部感染、体质量发育受限等[3-5]。
新生儿日常护理是新生儿最基本的护理技术,包括沐浴、脐部护理、皮肤护理、臀部护理及抚触[6]。新生儿日常护理技能掌握是依据2018版《实用新生儿护理学》[7]中日常护理5项操作标准,每项操作满分100分,总分>80分视为掌握。单位时间内新生儿父母日常护理技能掌握次数比新生儿父母日常护理技能总操作次数即为新生儿父母日常护理技能掌握率。住院期间,新生儿父母护理技能偏低,产科家化病房于2019年4月将品管圈手法应用于提高新生儿父母日常护理技能掌握率,取得了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产科家化病房2019年4月21日至2019年6月21日住院初产夫妇88例为改善前组,2019年9月8日至2019年11月15日住院初产夫妇88例为改善后组,两组新生儿父母出院前均由责任组长考核新生儿日常护理5项操作(依据新生儿日常护理5项操作标准[7]),分析比较开展品管圈前后两组新生儿父母日常护理技能掌握率的变化情况。新生儿父母对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已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 方法
1.2.1 成立品管圈小组 根据个人意向,9名圈员组成品管圈,其中研究生学历2名,本科学历7名,平均年龄28.7岁,设圈长1名,每2~4周组织并主持讨论活动一次。圈成员通过头脑风暴法和投票法确定圈名为“幸孕之家圈”。
1.2.2 选定主题 全体圈员针对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运用1、3、5评价法,从上级政策、可行性、迫切性、圈能力4个方面给予评分,分数最高的“提高新生儿父母日常护理技能掌握率”为本期活动的主题。
1.2.3 拟定活动计划 通过绘制甘特图拟定了详细的计划,本期活动时间为2019年4月1日至2019年12月12日,本研究如期按照计划完成了品管圈活动。
1.2.4 现况把握 责任组长每日对出院前的第一胎新生儿父母日常护理5项操作内容给予考核,每项操作满分为100分,总分>80分为掌握。共调查了88例第一胎新生儿父母,总共操作项目为440项,其中总分>80分的227项,日常护理技能掌握率为51.59%,总分≤80分的213项,将日常护理操作未掌握项目进行数据汇总分析,并计算出累积百分比,根据查检表绘制柏拉图(图1)显示:新生儿沐浴、抚触占比77.94%,按照“二八定律”得出,本期活动的改善重点为新生儿沐浴和抚触。
图1 88例新生儿父母日常护理技能未掌握数据分析图
1.2.5 目标设定 明确改善重点后,我们进行目标设定。圈能力是主题选定时全体圈员打分所得,平均分为31分,总分为45分,圈能力为68.89%。目标值=现况值+(标准值-现况值)×改善重点×圈员能力=51.59%+(1-51.59%)×77.94%×68.89%=77.58%,通过目标值公式,确定目标值为77.58%。
1.2.6 解析
1.2.6.1 原因分析及要因分析 全体圈员通过头脑风暴法从“人、机、料、法”等多个方面进行原因分析,并绘制鱼骨图(图2、图3),依据1、3、5评分法进行评分,按照“二八定律”选出“护士示范次数少、新生儿哭闹不配合、新生儿父母担心新生儿安全、缺少辅助宣教工作、无规范操作流程”及“护士宣教方法单一、新生儿父母依赖他人、新生儿父母主观学习意识差、受雇佣月嫂风气影响、术语过于专业”10个要因进行真因验证。
图2 新生儿沐浴鱼骨图
图3 新生儿抚触鱼骨图
1.2.6.2 真因验证 真因验证时间是2019年7月1日至2019年8月31日,责任组长根据日常护理5项操作评分表,对出院前新生儿父母日常护理操作给予评分,其中沐浴和抚触操作分数≤80分的初产夫妇,请他们在评分表的背面要因选项里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打“√”,可以单选或多选,并在下班前将回收评分表进行统计,标记在原因查检表当中。通过绘制柏拉图(图4、图5)并根据“二八定律”得出“护士示范次数少、新生儿哭闹不配合、新生儿父母担心新生儿安全”及“新生儿父母依赖他人、护士宣教方法单一、新生儿父母主观学习意识差”为真因。
图4 沐浴真因验证柏拉图
图5 抚触真因验证柏拉图
1.2.7 对策拟定 找到真因后,圈员们头脑风暴法寻求对策,依据可行性、经济性及实效性进行对策选定,选定为6个对策,经对策整合,最终确定“丰富护士的宣教方法、提高新生儿父母学习兴趣、床旁一对一示范操作、增加新生儿安全感”4项对策。
1.2.8 对策实施
1.2.8.1 丰富护士的宣教方法 科室建立微信平台,内容包括新生儿沐浴、抚触、脐部护理等相关知识,并拍摄沐浴和抚触视频放于平台内,并将视频存于病房电视内,随时供新生儿父母学习;制作新生儿日常护理小手册,里面包括新生儿护理相关知识并附有照片,方便新生儿父母学习;每周三15:30~16:00开展健康小讲堂,主要讲解新生儿护理相关知识,并用模拟娃娃给予现场演示。
1.2.8.2 提高新生儿父母学习兴趣 产妇及家属入院时,向新生儿父母讲解他们是照顾新生儿的首要负责人,护士起到指导和帮助作用,增加其责任感;科室每月组织一次新生儿父母日常护理技能大赛,表现好的或积极主动的父母给予相应的奖励,奖品为护士自己手工制作的新生儿小鞋;在新生儿父母日常护理操作过程中,可以为其拍摄视频,一是留作纪念,二是通过观看视频,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下次给予改正。
1.2.8.3 床旁一对一示范操作 产妇分娩前给予新生儿父母讲解日常护理知识及操作流程,并用模拟娃娃演练;产后第一天,护士床旁边操作边讲解,新生儿父母床旁模拟学习;产后第二天,新生儿父母可动手参与,护士给予床旁指导和纠正错误;产后第三天,新生儿父母自己动手操作,护士床旁协助。
1.2.8.4 增加新生儿安全感 日常护理操作过程中,给予新生儿播放轻音乐,分散注意力,同时,跟新生儿进行情感交流,增进母子感情;新生儿沐浴时或抚触时可让新生儿抓住小手帕(手帕面积≥25 cm×25 cm)或握住新生儿小手,增加其安全感。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2.0软件对所统计的数据进行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有形结果 通过对策的实施和落实,我们于2019年9月8日至2019年11月15日检查88例第一胎新生儿父母护理操作总共440项,其中操作项目分数>80分的为364项,新生儿父母日常护理技能掌握率为82.72%,有76项操作未掌握。经χ2检验,结果显示,除皮肤护理外,其余操作项目均得到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此外,经公式算出目标达成率=改善后数据-改善前数据/目标值-改善前数据=119.78%。
表1 应用品管圈前后新生儿父母日常护理技能未掌握情况比较[n(%)]
2.2 无形成果 通过雷达图(图6)可以看出,全体圈员在积极性、责任感、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都得到提高。
图6 改善前后雷达图比较
2.3 标准化 我们对新生儿沐浴和抚触制定了规范、细致的操作流程,并拍摄了视频操作,不但规范了护士的操作,而且方便新生儿父母学习。
3.1 品管圈活动丰富了护士的宣教方法,规范护士操作流程 通过品管圈活动,我们制作了产科家化病房微信平台,不但有新生儿日常护理相关知识,还有视频操作和微课,内容丰富且方便新生儿父母学习。有研究显示,孕产妇更喜欢线上健康服务[8]。一系列标准化流程和视频操作,使护士的操作更规范、更专业、更具体[9]。
3.2 品管圈活动能提高新生儿父母的学习兴趣,增进夫妻感情 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让新生儿父母了解他们是照顾新生儿的首要负责人,从思想上开始转变,其次宣教手法的多样化和护士一对一的讲解,新生儿父母从不会到自己独立操作,大大的增加了他们的信心,明显提高了学习兴趣和参与感。有研究显示,新生儿是否健康成长直接影响产妇产后恢复[10-11],本研究新生儿父母在照顾新生儿的过程中,夫妻双方一同讨论和互助,增进了夫妻感情和母子感情,促进家庭和谐,增加了家庭幸福感[12-14]。
3.3 品管圈活动能拉近护患之间的距离 护士床旁一对一讲解宣教内容,鼓励产妇及家属动手操作,且现场给予指导和纠正错误,直到产妇及家属掌握为止。床旁一对一宣教,能减少差错事故[15-16],确保医疗安全,且不断提高护士的护理操作技能,从而提升服务质量;并能满足不同层次产妇及家属的需求[17],产妇及家属对这种宣教模式非常认同,大大拉近了护士与产妇及家属的关系,避免医患矛盾的发生[18-20]。
3.4 检讨与改进 产妇产后住院时间短,未在医院发生的问题不能给予解决,出院后要定期给予电话随访,针对存在的问题给予解答和指导;出院后部分家属不能独立护理新生儿,部分操作仍不能掌握,安排产妇或家属来医院的孕妇学校免费学习,直至掌握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