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丽娟
(邹平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山东 邹平 256200)
围绕患者展开基础护理的强化,推动全面护理责任制的落实,凸显专业化的护理内涵[1],从整体方面提升护理服务水平,确保全面、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就是优质护理管理[2]。特异性的人性化护理是优质护理的实质,落实基础护理,提升护理服务质量与护理满意度[3]。在患者入院时,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从晨间护理、晚间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安全护理等多个方面保证护理服务质量[4]。急危重症患者多为紧急、濒危病症患者,需要及时接受有效的治疗,否则会导致重度伤害或死亡[5]。在优质护理的帮助下,急危重症患者的病情可得到积极的改善,纠正患者对医院的错误认知,和谐护患关系[6]。基于此,研究纳入2021年至2022年邹平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80例急危重症患者,研究目的在于分析优质护理管理对急危重症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详情如下。
1.1 一般资料 纳入2021年至2022年邹平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80例急危重症患者,疾病类型包括呼吸衰竭、重症哮喘、重症肺炎、心功能不全、心力衰竭、脑梗后遗症、交通事故损伤。依照数字随机的原则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统计学分析组间可比性,其结果为具有可比性(P>0.05),全部患者及其家属均对研究知情同意。
对照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30~70岁,平均(50.37±2.14)岁。
观察组: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龄32~70岁,平均(56.27±2.31)岁。
纳入标准:意识尚清、有理解力、无重大疾病者。
排除标准:昏迷者、精神异常者、靶器官疾病且病情危及生命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患者常规护理。指导患者合理饮食,疏导患者的负面情绪,保证患者的安全,并针对性地予以患者及其家属健康宣教。
1.2.2 观察组 以常规护理为基础,联合优质护理,具体内容如下。
1.2.2.1 完善急诊预检分诊制度 急诊预检分诊制度的建立,对于满足急危重症患者的就诊需求非常重要。从患者的实际病情出发,在建立绿色通道的基础上优先救治急危重症患者,并予以相应的健康宣教[7]。预检分诊时应首先评估患者的病情,要求护理人员具有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因此,预检分诊工作人员必须具备5年以上急危重症护理经验,且职称为主管护师。
1.2.2.2 转变护理理念 针对性为患者安排责任护士,保证24 h持续性护理。落实责任制护理,提升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激发其工作积极性,以保证优质的护理服务质量[8]。
1.2.2.3 优化基础护理 加强基础护理,具体包括:协助患者保持合适的体位,时刻观察患者的体温,非感染引起的高热通过物理降温方法,联合口唇湿润、口腔护理保证患者清洁舒适[9]。用棉签清理患者眼部分泌物,及时清理患者的排泄物,加强会阴部的清洁护理。遵照医嘱安插尿管,查看排便情况,保证护理的时效性。对于年老体弱及水肿严重患者,应加大皮肤护理力度,高度警惕压力性损伤等并发症。同时,每间隔2 h为患者翻身一次,或使用气垫床,时刻观察患者皮肤的颜色以及有无异常出血点、斑块[10]。对于呼吸面罩或留置管道患者,若其神志不清、躁动不安,需要使用专门的约束带约束患者。护理操作中严格遵照无菌操作原则,使用一次性手套,严格消毒,使用一次性导管装置。
1.2.2.4 专科护理 急救术后早期,责任护士紧密监测患者的病情,观察患者体温、心率、呼吸、意识等生命体征,以避免术后休克。同时,结合患者的原发病,评估并发症种类,制订相应的预防计划。用温水为患者每日清洁皮肤,以避免患者体温过高,出现压力性损伤。若患者呼吸障碍,有低氧血症征兆,需要立即予以吸氧[11]。
1.2.2.5 人文关怀 维护良好的护患关系,加强与患者的沟通,时刻关注患者的生理状况与心理状况,并予以患者充分的鼓励与尊重,树立患者的康复信心。若患者过于急躁,需要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耐心为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减轻患者的痛苦,纠正患者的错误认知,保证患者身心状态良好[12]。部分急危重症患者突然遭受天灾人祸而导致疾病,针对此类患者,不仅需要及时落实最佳的抢救方案,还需要结合患者的个人情况予以针对性心理护理,以减轻患者的恐惧。
1.3 观察指标 ①统计组间抢救成功率以及医疗纠纷发生率。②统计组间护理满意度。采用自制问卷对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估,分值为100分;非常满意80~100分,满意60~79分,不满意≤59分;护理满意度=(总例数-不满意例数)/总例数×100%[13]。③心理状态评分:以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分值与心理状态成反比[14]。④护理不良事件:不良事件包括医嘱处理不当、用药错误、药物不良反应、意外拔管、其他(患者跌倒、烫伤、窒息等)。⑤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满分100分,分值与生活能力成正比[15]。
2.1 两组抢救成功率以及医疗纠纷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且医疗纠纷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抢救成功率以及医疗纠纷发生率比较[n(%)]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n(%)]
2.3 心理状态评分比较 护理前组间SAS、SDS评分无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SAS、SDS评分均有降低,且观察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3。
表3 两组心理状态评分比较(分,)
2.4 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的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4。
表4 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n(%)]
2.5 两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 护理前组间ADL评分无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ADL评分均有提升,且观察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5。
表5 两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分,)
国家医药卫生体制的改革,推动了优质护理服务在各医疗单位的实施[16]。以落实常规护理为基础,秉承以患者为中心的内涵,来对护理程序、方法、态度、行为、技巧进行改进,达到提升护理服务质量的目的,这就是优质护理服务的本质[17]。其核心点在于患者本身,保证持续性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以此来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调节患者的负面情绪。急危重症患者病情危重,发展速度较快,且绝大部分患者为严重创伤后、脏器损伤、急性中毒等危险性较大的疾病,部分医疗单位重视治疗,而没有落实有效的优质护理服务工作[18]。
相关研究发现,在确保专科治疗的基础上,保证护理措施的优质化,能够提升急危重症患者对临床护理质量的评价,改善护理满意度。结合文章研究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且医疗纠纷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由此可知,优质护理有助于提升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减少医疗纠纷事件的发生。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且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可知,优质护理能够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同时避免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此外,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心理状态与日常生活能力均较对照组有更加显著的改善。可知,优质护理能够积极调节急危重症患者的负面情绪,提升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19]。为患者提供人性化、专业化、科学化的护理服务,是优质护理的本质[20],涵盖患者的安全、身体舒适、心理平衡、生活需要等多个护理方面,保证患者获得细致、贴心的服务,有助于缓解护患矛盾,改善医疗服务环境[21]。
研究中的优质护理,重在改善护理流程与护理质量,强调优质护理的概念与临床应用价值,将其与急诊科繁忙的工作有机结合,秉承患者至上、以人为本的理念,从各个方面保证优质的护理服务,加快急危重症患者的康复速度。优质护理符合现代医学护理模式的要求,建立相互友好又相互依存的护患关系,是当前提升护理质量、缓解护患矛盾的有效途径之一[22]。
总结全文,优质护理从以人为本出发,保证护理措施的优质化,重视康复治疗与护理的细节,来保障理想的护理效果。从患者的实际与病情出发,保证护理的针对性,从而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以此深化临床治疗效果,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同时,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保证了患者的护理安全,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