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全面发展视域下心理健康教育在幼儿园课程中的体现与实践

2023-03-23 07:56李慧霞
当代教研论丛 2023年1期
关键词:幼儿教师心理健康幼儿园

李慧霞

(1.内蒙古鸿德文理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70;2.菲律宾克里斯汀大学 国际学院,菲律宾 马尼拉 1004)

幼儿阶段的成长速度是人生几个阶段中发展最快的时期,其身心发展处于特殊时期,他们的身体、生理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和疾病抵抗力都处于较弱的时期。因此,幼儿园要保护幼儿的身心状态健康,在保障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关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为儿童全面发展做出强有力的支持。

一、全面发展视域下心理健康教育在幼儿园课程中的体现

1.以课程作为基点,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

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载体之一。幼儿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需求不同,心理健康教育想要对幼儿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其教育目标的制订、内容的选取、具体的实施以及评价都要有所不同。

首先,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制订必须以幼儿心理健康发展为依据。幼儿教师在制订课程目标时,能够掌握幼儿的学习特点,熟知解决问题的方法非常重要。我们知道,幼儿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能够学习如何处理同伴关系,在操作材料时能够建构对物的认知,体验到事物之间的关系。这些学习的方式是由幼儿的年龄特征所决定的。幼儿教师在制订幼儿园课程目标时,必须考虑这些因素,这样制定出的课程目标才有助于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因此,在制订具体的幼儿课程目标中,除了强调认知目标之外,更要注重有助于幼儿心理健康的情感态度目标,目标制定要以幼儿心理健康发展为依据。

其次,丰富以心理健康教育为内容的幼儿园课程内容。幼儿园课程内容在选取时的视角往往更注重知识内容,也把一些看得见的行为作为内容的一部分,却忽略有助于幼儿形成良好态度的内容。这些态度恰恰是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内容。幼儿园应丰富以培养有助于幼儿发展的基本态度为内容的心理健康教育。这些内容包含一个幼儿要形成的自信、自我价值感、责任感、归属感、关心、友好、尊重、同情等态度。良好的态度对幼儿学习知识、增强能力,获得适宜的行为方式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最后,重视以鼓励为主的课程评价机制。幼儿园课程的评价应把是否促进了幼儿的心理健康作为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不仅评价他们是否掌握了一些具体的知识,还要关注幼儿的发展。幼儿在学习中的行为方式,表现出来的态度以及使用的方法更应该成为评价的指标。以鼓励为主的评价机制会激发幼儿学习的动力,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自我意识,增进自信心的建立,有助于幼儿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为幼儿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2.以游戏作为中介,满足不同类型幼儿的心理需求

首先,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无论是对于幼儿的身体健康还是心理健康都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不同类型的游戏带给幼儿的感受也是不同的。例如:体育竞技游戏可以促进幼儿身体躯干的灵活性,智力游戏可以发挥幼儿的创造创新能力,有关心理健康的游戏则可以拉近幼儿同伴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加强了幼儿和老师之间的沟通。在幼儿园中,幼儿的需求各不相同,个性差异比较明显。由于每个幼儿的想法都不尽相同,社交关系就是重点梳理的关系,在交流中难免会产生冲突和矛盾,轻松的游戏环境不仅可以化解这种矛盾,也可以在游戏的过程中提升幼儿的心理健康知识的水平,培养幼儿良好的交往能力。

其次,游戏可以关注到不同幼儿的心理需求。在传统的幼儿园课堂上,教师在进行教育活动过程中往往会忽略很多内向孩子的需求,从而无法了解到幼儿的心理需要和心理走向。幼儿只有拥有健康的心理才可以更加有效地吸收幼儿园课程的全部内容。在游戏中,教师不仅可以及时地观察到不同性格的幼儿心里走向,还可以看到在游戏活动中活泼幼儿能够带动内向幼儿共同玩耍,内向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向活泼型幼儿学习交往方式,这有助于孩子的全面发展。

最后,根据实际制定相应的游戏规则,培养幼儿坚定的性格品行。幼儿阶段很多幼儿存在着团体意识较差等多种问题,在心理实践活动中,根据幼儿的需求制定相应的规则,要求幼儿履行游戏规则的过程也是培养幼儿坚定品格的过程。通过不同的游戏形式,满足不同的幼儿心理需求,是培养幼儿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3.以生活为出发点,寻求心理健康的教育模式

幼儿园许多教学活动往往出现以语言为媒介的讲授活动,把集体教学活动作为唯一的组织形式,要求幼儿长时间静坐听讲,这种教育模式与全面发展教育相违背。培养健康的幼儿要将教学情境生活化,教学过程操作化。在较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更可以激起幼儿学习的潜在能力,唤起幼儿对事物学习的兴趣。教学从幼儿的已有经验入手,与生活紧密相联系,关注幼儿运用操作的方式是其学习的心理要求。生活化情境可以让幼儿更加放松,幼儿的表现最接近自然状态,教师通过观察评估,容易发现孩子的“已有水平”,在此基础上组织教学活动时帮助幼儿向更高水平发展。

二、全面发展视域下开展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践方法

1.更新家园合作的新模式

长期的家园合作模式更多地停留在幼儿园布置任务,家长积极配合。以微信、电话、家长会为主的家园联系方式虽然可以建立起家长和幼儿园的联系,但不能够让家园真正合作。更多的家长以追求知识学习来评价幼儿园的办园水平,忽视了成长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更新家园合作模式势在必行。首先,园领导要发挥引领作用,引导全体教职工学习新理念,更新家园合作模式。组建骨干教师成立家庭教育讲师团,给全园的家长定期开展讲座,带班教师要责任到人。一次讲座起不到根本的改变效果,那就从刚入园的小班家长做起,线下讲座经常有,线上学习不间断,学习心得不停顿,日积月累,把这些作为常规工作来抓,充分的浸泡式学习,家长反复的学习培训,才能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其次,定期组织沙龙活动,把遇到的问题拿到会上去讨论,激发不同的家长去反思类似的问题,最终达成一致,提出最佳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可以将收集起来的问题形成经典案例。建立信息资源库将不同年龄段幼儿所遇到的问题及困难整理成资料,在园所公共平台上共享。

2.构建和谐的幼儿园环境,保障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在影响儿童发展的因素中,环境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外界环境的刺激是幼儿心理发展的源泉。幼儿心理发展的特征和品质是在与人的交往和周围的环境相互作用中发展和形成的。幼儿的发展要幼儿以主人的身份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自由、独立的在各种活动中成长。

幼儿的认知发展要求幼儿要积累感性经验,亲自实践才能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丰富和愉悦的精神状态,对幼儿养成独立自强、内心富足、自尊自爱的良好人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教师要积极营造适宜的心理环境,打造适合幼儿发展的物质环境。

首先,加强幼儿园物质环境建设。物质环境是指幼儿园内的、对幼儿发展有影响作用的各种物质要素的总和。包括园舍建筑、园内装饰、场所布置、设备条件、物理空间的设计与利用及各种材料的选择与搭配等。好的幼儿园环境可以带给幼儿美的感受,是教育的隐性课程。幼儿园颜色丰富的墙纸,配合柔和明亮的灯光给幼儿视觉舒适的感觉。班级主题墙上张贴设计不同、形状不同、色调和谐的效果图,能给幼儿美的享受。走进幼儿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场所都根据幼儿的需求进行了相应的布置,为了打造适宜的环境,许多园所合理使用了物理空间,运用环保节能的材料来装饰园所,这些都丰富了幼儿的视觉环境。夏季园所里种植的植物开花后的香气、美味可口的饭菜都给幼儿提供了嗅觉环境。在操作丰富的材料过程中体验到了物体的冷热、薄厚、长短、粗细、轻重等感觉,发展了幼儿的触觉。物理环境的建设时考虑了幼儿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感觉,有助于幼儿观察美、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对幼儿形成乐观、自信、勇敢的个性品质,促进社会性发展大有裨益。

其次,重视营造好的心理环境。心理环境是隐性的教育课程。法国教育家卢梭说,凡是缺乏师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自由的发展,只有全身心地去爱学生,才能够精雕细刻的去塑造他们的灵魂。爱心是成功教育的基石,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对待幼儿,要让幼儿在心理上感受到被接受、被关爱,从而对教师产生亲近感、信任感。注意聆听和欣赏幼儿的优点,用平等的视角关心幼儿,对待幼儿的态度要像对待朋友一样真挚。营造出幼儿想说敢说的轻松和谐氛围,用饱满的热情、公正的态度去感染、打动幼儿。幼儿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的优点,用丰富的肢体语言给予幼儿赞许、肯定,让幼儿从心里感觉到被重视。幼儿心理得到了满足,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3.提升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

在幼儿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很多幼儿教师对于专业的幼儿心理学知识储备不够。在读大学时进行的专业教育虽然儿童心理学是主要的专业课程,但是因学生实践机会较少,以及学校教育多半停留在理论层面,学生对幼儿心理的特点和其表现水平以及如何运用心理学知识分析所遇到的问题并不系统,更多的学生在成为幼儿教师后依然注重日常常规的管理和教育活动,没有深刻的理解心理健康教育是贯穿在一日活动的各个层面。因此,提高幼儿教师心理健康能力不仅是幼儿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首先,提升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幼儿园要为幼儿教师开展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项培训。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结合实践去理解幼儿是独特的个体,其发展的速度和水平不同,兴趣和爱好不同,不能够按照班级的统一划分区要求幼儿。幼儿教师要懂得儿童通过操作物体获得对物体特性的认识,在与成人和同伴的交往中发展对人、对事的态度,逐步养成个性。幼儿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要明确幼儿通过实践获得直接经验的方式是幼儿认知特点所决定的。懂得幼儿必须经常在生活和学习中观察周围的生活和事物,去摆弄、操作物体,在和成人及幼儿的互动中,学习与人相处的方法,掌握一些日常需要遵守的规则秩序,促进其社会性的发展。幼儿教师还要学会分析正常儿童与特殊儿童的区别,正确理解每个幼儿都是独特的个体,这些重要的观念需要幼儿教师进一步的学习内化。

其次,培训幼儿教师掌握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比起运用教学技能去开展一次教育活动来,体察幼儿情绪、运用积极鼓励的方式教育幼儿更富有挑战性。许多幼儿教师因年轻,工作经验不足加上储备的教育方法少,在一日管理中仅仅是知道一些教育方法,使用起来也是生硬,达不到理想的教育效果。比如在表扬幼儿时只知道“棒”“你真棒”“你太厉害了”等一些笼统概括的词。不懂得表扬要具体,要以鼓励为主。例如,当我们看到一位幼儿画了一幅画的时候,单纯的说“你画的真好看”是不够的,他不是很清楚棒在哪里。我们应该说“老师看到你画的这个裙子很特别,尤其是颜色搭配得很漂亮,我还没见过这么漂亮的裙子,你能够那么认真地画画,老师真开心”。当幼儿听到老师的表扬后,内心会非常高兴,同时也知道以后在画画时要坚持自己的想法,仔细认真地画画。当遇到难以解决的幼儿冲突时,不是仅仅说“老师看谁最会谦让”这样的语言匆匆收场,看起来当时的矛盾是解决了,事实上幼儿的心里并不服气。幼儿教师要关注幼儿的情绪变化,懂得运用移情训练法、发泄法等方法去处理幼儿的情绪,帮助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

幼儿的心理健康对幼儿未来的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要将幼儿健康教育贯穿于幼儿园课程的各个层面,重视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改变家长跟新教育观念,把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放在育儿的首位,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幼儿的健康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幼儿教师心理健康幼儿园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我爱幼儿园
幼儿教师能力提升策略
欢乐的幼儿园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爱“上”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