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承诺到亲密:两代女性夫妻冲突的比较研究

2023-03-23 03:38
江汉学术 2023年1期
关键词:年长夫妻阿姨

刘 洁

(太原科技大学 人文社科学院,太原 030006)

一、引 言

“60后”的李阿姨刚工作,便经由媒人的介绍认识了现在的丈夫,当时双方对彼此都挺满意。但在婚前,因听到了有关准丈夫家庭的负面评价,李阿姨的家人遂对对方生出嫌隙,她的闺蜜更是极力反对这门婚事。李阿姨想着“都快谈婚论嫁了”,觉得不好意思拒绝丈夫,便与之结了婚。婚后快二十年,丈夫被发现出轨,李阿姨应对此事的策略是求助于娘家人:她住在妹妹家,由兄弟与丈夫交涉。面对丈夫的一再道歉与恳请以及对孩子的牵挂,考虑到“毕竟过了这么多年”,最后李阿姨原谅了丈夫。就这样,两口子携手走过婚姻生活的三十年风雨,现在李阿姨夫妻俩沟通顺畅、往来融洽,过得很和睦。

李阿姨的故事告诉我们:在家庭整体利益和个体需求的博弈之间,出于现代因素而缔结的婚姻未必“现代”。在李阿姨夫妻俩的亲密关系冲突中,娘家是消化矛盾的中介,家庭完整和牵挂子女是解决矛盾的锁钥。“枝繁叶茂”的娘家人向女性提供了可信任与可依赖的支撑,并且女性随着婚姻的延长和子女的长大可能会忽略自身感受,被缚于家庭。此时,家庭的地位和吸引作用也约束了个体成员。

对于今天的“80后”“90后”而言,李阿姨的故事或许显得难以理解,因为“横向的夫妇关系战胜纵向的亲子关系”“感情生活的淡漠或者说脆弱的夫妻纽带会导向婚姻的破裂”“家庭从事业共同体转化为情感共同体”等是我们更为常见的概括。那么,将以“50后”“60后”为代表的年长代女性和以“80后”“90后”为代表的年轻代女性的遭际置于历时态的轴线,我们会获知哪些有关两代人夫妻冲突的信息,这又将透露哪些关于家庭变迁的知识,正是本文要予以解答的问题。

二、文献综述与研究概述

生命历程的跌宕镶嵌在特定的时空语境中,个体生活的意愿与实践乃是公共议题的注脚。换言之,“个人的也是政治的”,年龄这一个体性、生物学的现象被包容和建构在公共性、制度化的现实中,女性在私领域展现的代际差异以社会变迁为背景和基石,这一变迁以改革开放为拐点,展现了从合作社模式到私人家庭模式、从父权衰落到个人兴起的变革轨迹[1]5-17。“50后”和“60后”成长于集体化时代,当时将家庭作为劳动单位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念压倒了一切;“80后”和“90后”作为独生子女一代,个体性的张扬和对自身欲望的满足成为他们的群体性特征。在现代化进程中,“随着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更加注重追求婚姻的质量”,突出表现为妻子在私人化家庭中地位的上升和主动权的拥有[1]115。考虑到改革开放之于家庭生活,特别是家庭变迁的意义,本文将调查群体分为“50后”“60后”和“80后”“90后”,即“年长代”和“年轻代”两类。这两代人对亲密关系冲突的叙事深嵌于改革开放四十余年的大背景中,成为以小见大地解读家庭变迁的现象学经验。

在传统的中国社会,直系的扩大家庭,即家族,形成了影响深远的以父权制为特征的一系列制度安排,是谓家族制度。在家族制度的架构中,传统婚姻的特征是重视其社会意义而忽视或抑制夫妻之间的个人情愫[2]。

告别了粗糙的家庭现代化认识[3],小家庭而非大家庭的模式被发现普遍存在于工业化之前[4]245。伴随现代化进程,夫妇式家庭(conjugal family)的地位上升且价值凸显,夫妇式家庭强调“重要的家庭关系只存在于丈夫、妻子和孩子之间”,是“独立于扩大家庭之外的、以夫妻为中心的家庭制度”,它被认为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个人主义和平等主义的价值观。概括地说,作为理解现代家庭结构、关系与功能等的重点,夫妇式家庭制度的核心词是个体之情感(是个体而非整体,是情感而非其他)。同时,夫妇式家庭又“不可能完全独立”,即使在工业化发达的国家,亲戚关系网依然“非常活跃”[3][4]174,它“能够克服夫妇式家庭制度经常出现的情感危机和经济匮乏”[5]。当进入后家庭时代后,家庭生活的灵活性和自主性也在增强,“人们以往可以依赖那些运行良好的规矩和模式,现在人们不得不自己做出大量决定”。夫妇式家庭的理想在个体化机制的作用下经历了从需求共同体到选择性亲密关系的变迁[6]。

个体的生命历程嵌入并被塑造于历史时间和所经历的事件中[7],改革开放就是这样一个重要的历史节点,这正是本文依年龄为尺度来解读两代女性家庭遭遇的社会学理据。本研究将作为研究对象的已婚女性分为“50后”“60后”和“80后”“90后”两部分,透过她们的夫妻冲突来体味制度与策略之间的互动互构。出于调查实际和尽可能选取典型案例的考虑,本研究运用半结构式访谈的方法,调查时间为2021年5月至9月,访谈了8位“50后”“60后”的已婚女性,与每人交谈1小时至2小时,同时挑选媒体报道中有关“80后”“90后”已婚女性的案例5则,作为年轻代女性夫妻冲突的叙事。

本文的问题意识是:在改革开放四十余年的历程中,夫妻之间的冲突所发生的情境与所经历的变化是什么?透过它们,可以观察到家庭变迁的哪些方面在此期间又反映出女性经验的哪些变与不变?下文的结构安排是:依次呈现经验世界中1950—1960年代生人和1980—1990年代生人的夫妻矛盾之发生过程与评价体认,通过对比两代已婚女性所经历的夫妻冲突之异同,挖掘其中所透露的女性生活和家庭变革的特征及所嵌入的时空组合的作用机制。

三、案例呈现:两代女性的悲欢离合

(一)年长代女性:隐忍、严肃与委屈

杨阿姨今年60岁,自陈性格比较倔强。杨阿姨在23岁时结了婚,一年后诞下一女。婚后杨阿姨与丈夫经常争吵,缘由是彼此性格不同,导致相互“看不惯”。在孩子两岁时杨阿姨离了婚,她带着女儿租房住,上班时只能让房东帮着照料孩子。在工资仅有二三十元的年代,杨阿姨和女儿的日子很艰难,这样的生活一过就是二十多年,终于熬到孩子工作,杨阿姨的生活也慢慢好了起来。

这时人们都劝杨阿姨找个老伴安享晚年,她在工作中认识了一位比她大八岁的教师。杨阿姨和对方觉得子女都有自己的工作,不方便照顾他们,找个老伴也可以相互扶持,于是二人交往一年多后结了婚,婚后夫妻俩相处融洽。杨阿姨夫妇现都已退休,老两口单独居住,双方的孩子经常过去探望。杨阿姨表示生活中夫妻双方亦会因琐事而争执,但或者丈夫主动让着她,或者夫妇彼此体谅,也就和好了,这样的生活过得有滋有味。杨阿姨说:“我认为一个家庭中女方温柔体贴,男方肚量大,懂退让,有责任,有担当,懂沟通,日子肯定能过好。”(YZ210508)

杨阿姨的两段婚姻都不乏矛盾。第一段中夫妻冲突的原因是性格不合导致的“看不惯”,由于丧失了感情这一夫妇式家庭的基石,所以这一情形威胁到了婚姻家庭的维续。第二段中的夫妻争吵则源于相处融洽基础上的生活琐事——这样的冲突不会破坏反倒巩固与惠利了亲密关系,因为“谁的家里都很难避免大大小小的争吵……家里的争吵似乎总是可以被相亲相爱的家庭生活抵消”,细琐的不合作为安全阀消解了更大冲突爆发的可能,也向对方清晰表明了自己的诉求,有助于修复夫妻模式中的漏洞,夫妻双方的感情基础暗示“再大的吵闹都应该得到化解和抵消”[8],所以杨阿姨的第二段婚姻持续和谐。在第二段婚姻中,杨阿姨化解亲密关系冲突的策略一是互动式的彼此体谅——利他主义行为会使婚姻关系比较美满[4]115;二是丈夫出于男性气质的主动退让——一个“合格”的男性被认为是肚量大、懂退让、有担当的。

“50后”孙阿姨的叙说使我们可以一窥从集体化到后集体化的个体生活痕迹。孙阿姨结婚已经33年,有一个儿子,她现在从事自由职业,丈夫是工人。孙阿姨这样概括结婚时的考虑:“传宗接代,人老有依,为自己、为国家做贡献,而且对方善良,勤劳,诚实,有爱心,有担当,大度,有情商与智商。”

日常生活中,当丈夫冲动且态度不好时,孙阿姨会与之发生争执,她说这就是“你不仁我不义”。冲突爆发后,孙阿姨的处理方法随机应变:如果丈夫“极度伤心,死钻牛角”,她便包容忍让,等丈夫“冷静或忘了”,再和气沟通;如果丈夫当时的态度好、理智,就可以及时沟通。最终孙阿姨都会和丈夫和好,她表示一方面不快会随时间而淡忘,另一方面自己也“要舍下伤,舍下忧,多想对方的优点”。

在孙阿姨看来,好家庭的要素包括:和谐共进,共担当,勤劳挣钱,科学养生,还会理财,忠于党,遵纪守法;好夫妇则具有以下特征:尊老爱幼,身体健康,细水长流的经济,有情商,爱商,智商,德商及良心修养和教育孩子的知识。(SHE210823)

显然,孙阿姨的讲述与阐释杂糅了集体主义话语和现代化话语,“杂食”的婚姻生活观反映出“集体至上”伦理与“现实主义”伦理[9]的交叠错杂和并行不悖。

孙阿姨与丈夫发生和化解冲突的过程反映出夫妻双方地位的平等,如二人相互对抗的勇气与可能(“你不仁我不义”),同时也表现了女性的能动性,孙阿姨对夫妻矛盾积极而妥善地应对,仿若打太极,你推我拉、刚柔相济(“随机应变”)。另一方面,即使大小冲突时有爆发,孙阿姨始终以家庭团结为宗旨,呈现出年长代女性在夫妇式家庭中的主动角色以及她们对家庭的重视(“舍下伤,舍下忧”)。

“60后”张阿姨和丈夫结婚四十多年了,夫妻俩都是教师,因感情和睦而走到一起,有一子。张阿姨有时因会工作忙而没有及时做家务,夫妻俩便相互埋怨,张阿姨由此觉得不被理解,并对丈夫不满。这时候他们采取的措施是吵架或分居,不过最终两人会和好,因为当夫妇二人冷静下来后,都会主动去做家务,如此,冲突也就悄无声息地化解了。在张阿姨看来,一个好家庭的特征是相互理解、相互包容;一个好的妻子要能够体贴家人,有自己的事业,培育孩子,同时做好家庭后勤工作;好的丈夫则既有自己的事业,还能兼顾教育孩子,帮助妻子分担一点家庭琐事。(ZZX210925)

张阿姨夫妇俩所经历的夫妻冲突具有明显的性别化痕迹:家务更多地被预设为妻子的责任,这让两班倒的女性因工作导致夫妻冲突的紧张和压力而难以承受,于是导致分身乏术的张阿姨感到不被理解以及她对丈夫“帮助妻子分担一点家庭琐事”的期待。似乎与之矛盾的是,在性别分工不公正的同时,夫妻地位又是平等而相互尊重的,因而张阿姨夫妇二人都会在冲突发生后主动承揽家务活,从而在功能性和情感性层面去化解冲突,这再次显示出“家庭”这一意象在年长一代生活中的重要。

最后,年长代女性的夫妻冲突镶嵌在由血缘联结的家庭网络中,会因性别而分化成娘、婆二家。

兰花阿姨表示,“和婆家住在一个屋檐下,肯定要能忍能让。周末了会领孩子回娘家……父母有需要肯定帮忙,但(小家)有需要了,娘家肯定先顾儿子”。她举例说,她的母亲曾从中部奔赴西部,抚育了长孙三年,反之,母亲不会对女儿的子女投入太多,因为后者将“天经地义”地得到婆婆的照顾。(FL210702)

兰花阿姨的陈述表明,对年长代女性来说,与娘家的互动更多地体现在情感归属和认同层面,而与婆家的互动则更显物质化或者说实利化,这样的对比导致她们的家庭网难以双系并重。此外,年长代女性对娘家的支持甚于后者对前者的给予,代际交换的“倒流”让我们看到了年长代女性在男系和女系之间不同的角色扮演:女儿对娘家是忠诚的、热爱的、付出的,对婆家则多了几分勉强、克制和忍让,这显示出母系家庭网之于年长代女性的特殊意义。对“50后”“60后”女性而言,多子女的现实导致父代家庭对子代家庭的关注和倾心必然是有限的,亲属关系的交错和家庭利益的争夺使小家庭与大家庭的关系微妙不定,并且女系的娘家由于父权体制的男尊女卑倾向,视结婚后的女性为“外家人”[10]55,只向女儿提供有限的资源。但或许是作为反抗家本位之权力的潜隐剧本(hidden transcript)[11],年长代女性的娘家具有“家内有家”和后台空间的性质[12],从而引发了她们亲娘家而疏婆家的立场与态度。

(二)年轻代女性:任性、应激和困惑

本部分的案例皆选自媒体报道中有关年轻代女性夫妻冲突的典型叙事。

(1)3月3日午夜23时47分,徐水区公安局110指挥中心接到报警称,徐水城区盛源大街北头北上关老万堤大桥附近,有两人喝酒了,走到大桥下去了。指挥中心立即通知辖区安肃镇派出所出警。

……

派出所民警了解到,一男一女为一对小夫妻,因闹矛盾发生口角,双双饮酒后,沿老万堤往家走,中途女子赌气跳到了河水里。民警规劝年轻夫妇,遇事要冷静处理,相互沟通交流,不可采取过激行动。[13]

(2)江苏盐城市大丰区商业街有店主报警称,一名约4岁左右的小男孩站在路边无大人陪同,好像是与家人走散。

……

民警立即展开工作,带着孩子到附近水果摊,挨家寻找其家人。后了解得知,这名小孩就是附近一家年轻夫妻所生,由于这对小夫妻产生矛盾,母亲一气之下便将小孩带到商业街,丢下后自己离开了。

……

“母亲要带孩子无工作无经济来源,父亲又不管他们娘俩,就经常吵架。”[14]

(3)昨天(9月28日)……中午1点,赤坎公安分局治安大队大队长李憬亮下班独自一人回家经过赤坎区北海路时,忽然发现一年轻女子从男子的电动车上跳下来,情绪非常激动地站在公路中间不走,似乎要寻短见,而男子很无奈地把电动车停在路边并不说话。

……

开电动车外出的这对年轻夫妻,在路上因琐事发生了争吵,女子一气之下跳车欲寻短见,所幸被李憬亮看见,而下午李憬亮打电话给男子跟踪了解情况时对方说“没什么事了”[15]。

(4)我们是大学快毕业时小学聚会重逢后发现聊得来,然后在一起了。恋爱期间我们感情一直很好,很少有争执和矛盾,他非常温柔体贴对我很好,日常会买礼物送我。

去年底因为房子问题我们一度谈及了分手,因为我在没确定关系前就表达了不和公婆住、要有婚房,对地段和面积没什么要求,他也一直表示没问题。后来他和他家人对于婚房态度反复一直拖延,最后我施压他才终于和他父母正式谈论这事儿,他父母承诺两年后等他交满租金就买房。

婚后我们在他上班附近租了很小的房子,他承担大部分家务。我不喜欢办酒席,所以最后商量是不办酒席,他父母给了我们一笔钱用于结婚。我父母给了同等的金额作为嫁妆,这笔金额不大,所以我一直对未来的生活有些焦虑。而且婚后发现很多事情和恋爱时候是不一样的,婚前他说我的工资用于我个人开销就好。婚后发现他的工资承担了房租和水电煤后就不剩什么了,他认为我的工资应该用于日常开销,最近因为这事又起了争执。虽然后来他认错说他负责家庭开销,我们也和好了,但我对未来却还是很焦虑。

婚后彼此的矛盾激增,生活质量直线下降。我们现在也没什么新婚的甜蜜,我总因为小事生气,是否我的心态出了问题?现在这样的情况我该怎么调整自己改善现状呢?[16]

(5)近期,贵州交警在查车期间发现了一名酒驾女司机,女子自称出门前喝了半瓶牛栏山白酒,交警一听当场惊了,这种情况估计是醉驾了。经过检测,还真到了醉驾的标准,按照交规,醉驾女子要面临刑事处罚,女子一听心头顿生怒意,对交警骂骂咧咧,最后还耍起了无赖,说自家还有两个孩子需要照顾,我要是坐牢了,孩子万一出点什么事,你们能负责吗?

任凭醉驾女子撒泼耍无赖,最终还是被交警给控制住了,扣留期间,女子的丈夫赶到现场,向警方解释说自己老婆并不是故意酒驾的,当时两人因为一些事情闹了矛盾,老婆心里不舒坦,这才喝了半瓶白酒,当时提醒她千万不要开车出门,却没承想这一劝直接劝出了大事,她只不过是因为吵架赌气罢了,不是故意酒后开车的。

……

醉驾女子明知道家里还有两个小孩需要照顾,还跟自己的丈夫赌气酒后开车,这是对自己的不负责,更是对家人的不负责,被查后暴露了自己泼辣的一面,实在是好笑,或许这名女子的心智还没有成长到做一个成熟的妈妈,夫妻之间吵架拌嘴是常有的事情,总不能每次都赌气喝酒开车吧?这样下去,再好的老公也会被吓跑,到时候只剩下孤儿寡母,日子只会更加艰难。[17]

观察今日青年女性经历的夫妻冲突,我们至少可以发现四个特点:

其一,冲动型矛盾增多。面对夫妻冲突,青年女性更可能采取情感行动,率性而为,甚至是不计后果地去发泄怒气和怨恨。这样的理念和实践恰恰是“没有公德的个人”或者说“没有个人主义的个体化”之体现,其蕴生的时代背景在于私人生活转型,即家庭的私人化[1]。

其二,强调自我满足。在注重“为自己而活”的自反性个体化时代,青年女性对夫妻冲突的编译和解码更多的是从“自我”出发:冲突的挑起是由于对“我”情感或权利的侵犯,冲突的解决则要满足“我”的情感或权利。如果说传统中国家庭是“合作社模式”,那么由青年女性处理夫妻冲突所反映出的家庭生态来看,现代中国家庭或许接近于“游乐园模式”:每个人都在其中追寻自我满足——甚至是自我满足的最大化,而不是自我满足的相互承认和互为实现。从这个意义上说,现代社会的婚姻与其说是“去制度化”[18],不如说是“再制度化”:告别集体主义文化的熏染,个体主义文化的片面渗透鼓励年轻代女性强调自我诉求与个人感受的特点,当代中国青年这样的婚姻价值取向[19],在强调主体欲求和主体力量的同时,也挑战了“中国的家是一个事业组织”的传统定义[10]56。

其三,经济因素的重要性凸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消费欲望提升、消费事由增多、消费霸权渗透……种种压力加剧了青年一代的被剥夺感和紧张、焦虑情绪,这样世俗而难以逃遁的困境也成为年轻代女性遭遇夫妻冲突的一个现实因素。

其四,性别刻板印象依然存在。在青年女性的夫妻冲突体验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两性气质的二元论述:女性更情感化、女性更自私、女性应在家庭中发挥表达性功能……换言之,女性仍然被期待按照性别脚本的规训,去扮演合格的社会性别角色,例如:

《再见爱人》上上一期,朱雅琼和王秋雨在车里的吵架现场,引发了1.3亿人围观。

明明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两个人就吵得不可开交。……明明是可以好好说的话题,明明是一件小得不能再小的事,但一开口就爆炸。

朱雅琼和王秋雨吵架的片段还上了热搜。不过,和以往大家都批评王秋雨不同,这次很多人表示理解老王。……“这女的就是不靠谱,明明是自己拿手机没有放回,还死不认错。”[20]

根据我多年的婚姻家庭咨询经验,我对一件事相当确认,那就是:通常来说,丈夫是很出色的冲突阻止者;而妻子则通常是批评者、找错者,倾向于面对面把问题找出来,然后解决问题。虽然,也有妻子偶尔会阻止冲突的发生,但就据我的经验所致,很少有妻子会这样做[21]。

研究表明,夫妻吵架,用一点“手段”的女人,才能让男人心服口服。

夫妻之间在发生争吵的时候,女人总是咄咄逼人的那一个,有时候明明知道这件事情真的不怪男人,但就是碍于面子,要对方向自己道歉才肯罢休[22]。

四、夫妻冲突的跨代比较

家庭变革某种意义上是一部“她历史”。家庭功能在改革四十多年来实现了从劳动单位向消费单位的转型,其中尤为突出的变化是女性经济地位及由此带来的女性议价能力的提高。由于妇女解放运动的动员和过去所受压迫的深刻,女性对男权制压迫表现出更强大、更迅猛的反弹,改革开放以来,女性热烈而坚定地认同并实践着夫妇式婚姻的理想[1]117-198,她们对家庭的贡献更大,亦会主动争取提升婚姻品质,维持亲密关系。

夫妻冲突难以避免,媒体中不乏《揭秘年轻夫妻婚姻冲突的10大主因》[23]、《关于夫妻冲突,你必须要懂的四大原则》[24]、《夫妻冲突不断怎么办 教你8招给“婚姻止痒”》[25]等文章。相较于夫妻冲突的爆发,对夫妻冲突的处置同样关键,这是对夫妻智慧和能力的考验,其背后则是时代话语,尤其是性别化规训对个体遭际的介入。

如调查所示,虽然两代女性都组建了重视感情的夫妇式家庭,但年长代女性消化亲密关系冲突的空间与韧性明显高于年轻代女性,她们更能够为了孩子和家庭去忍耐甚至牺牲。对年长代女性来说,其一,夫妻地位平等与女性承担大量情感劳动是并行的,性别刻板印象设置了女性的情感属性,年长代女性经济水平的提高不等于性别观念的更新,文化差距的背后是性别体制的合法性与霸权地位;其二,虽然夫妇式家庭的理想会影响年长代女性对婚姻的认同,他们也会因为感情(“不爱”)而吵架甚至离婚,但夫妻亲密关系并不是年长代女性对家庭生活的全部定义,她们会以子女成长和家庭维系作为理由去主动寻求冲突的化解,把日子过好。

年长代女性和年轻代女性的夫妻冲突叙事包括两点共性。其一,两代女性对理想夫妻的定义复刻了传统的性别气质模板,同时她们在对“好妻子”的想象中加入了有工作/收入/事业这一要素,显然这是政治性动员和经济性动员先后作用的结果;其二,两代女性体现出女性在家庭生活中的自主性与能动性。年轻代女性的自信、主动甚至肆意不必多说,她们对情感的重视、对欲望的满足和对自由的追求不时成为亲密关系冲突的导火索[26];另一方面,当年长代女性在男女平等的话语体系中构筑起夫妇式家庭,又通过普遍就业和收入保障避免了对另一半的弱势与依赖,她们在感情生活中具有主体性力量便不足为奇了。概而言之,两代女性在夫妻冲突中都倾向于扮演积极的角色(不论挑起还是化解矛盾),两代人的亲密关系都体现了夫妻之间地位平等与重视情感的伦理(从家庭主义到个体主义)。亲密关系冲突的这两点共性告诉我们,虽然所嵌入的社会环境发生了变化,但家庭至少在社会性别维度上还是保留了延续的可能与必要,这并不能简单理解为传统因素或现代力量博弈时的强弱高低,而是表现出家庭在变迁中所具有的韧性与弹性,即传统与现代或耦合或对抗、既对立又统一的杂驳相称。

下面,以年长和年轻两代女性在夫妻冲突中所展现出的对待子女的态度和做法,来进一步说明她们性别化经历的同异。

其一,孩子始终是已婚女性生活的一个关键词,她们在夫妻矛盾和家庭生活中的忍耐、坚持和争执离不开对子女的考虑与关注。这一点从注重血脉延续的传统社会到“考虑子女的利益仍是赞同婚姻的最有力的论据”的20世纪前50年,再到亲子文化蔓延的改革时期,并没有产生实质性或根本性的转变。即便是“新潮”“自私”的“80后”“90后”也不如想象的那般洒脱不羁,子女往往是年轻代女性发起冲突的一个焦点。

其二,做母亲的女性与子女的关系正在从单维度的必然转变为个性化的可欲。年长代女性对家庭的重视离不开对孩子的记挂,她们在代际关系中表现出不计回报的付出,即责任伦理[27],不同于年轻代女性在满足自我和顾及儿女之间的摇摆。这或许与两代女性成长的社会环境有关:在集体化时期,“家庭的公共属性以及对私人之利益和欲望的压制”涂抹出年长代女性的生活空间,为子女之幸福和为家庭之完整的期待吞噬了私人的喜恶亲疏,她们的家庭生活实践形态也相对同质;在后集体化时期,年轻代女性既受缚于男权制霸权,又浸润于个体化、风险社会、后现代化等语境,子女对她们而言既可能是人生价值的载体,也可能是自我实现的羁绊,于是她们与子女的关系也显得复杂多变。

五、总 结

“私人领域的转型不可避免地要与公众领域以及整个社会的转型相关联。在许多情况下,前者甚至是对后者的回应”[1]21,两代女性的夫妻冲突对应于从家庭主义到个体主义的转型。对年长代女性而言,在家庭主义观念的影响下,她们在夫妻冲突中追求安全式的感情:内敛、隐忍,强调付出和顾家;对年轻代女性而言,在个体主义意识的培塑下,她们在夫妻冲突中更在意满足式的感情:冲动、激烈,注重自我实现。如果说西方家庭经历了现代化到私人化的变革,那么中国家庭便历经了组织式到搭伙式的改变:前者约束性强,注重家庭整合,强调基于整体利益的合作;后者弹性大,注重个人体验,强调基于自我权益的愉悦。概言之,年长代女性的家庭生活更强调承诺,考虑的因素较多——尤以家庭为重;年轻代女性的家庭生活则更关注亲密,顾及的范围较小——尤以自我为首。

对家庭变革的理解离不开作为背景的政治社会化[28]和情感社会化[9]这两种机制的形塑。政治社会化体现了政治演变与个体生活的关联,年长代和年轻代两代女性的性别实践总体呈现出从家庭主义向个体主义的转化,同时又对男性统治下的女性气质做出了超越或固守。从情感社会化的角度看,在集体化时期,理想主义情感体制培养出女性为家庭(特别是子女)委曲求全的婚姻家庭观念;到了改革时期,现实主义情感体制是“50后”“60后”走入婚姻殿堂时的普遍观念,也是“80后”“90后”成长过程中的主流认知,现实主义情感体制对少年儿童的关注既导致了年长代女性对子女的重视(参考她们在家庭生活中因子女而做出的忍耐),也促使今天的青年人成为家庭的重心(这养成了年轻代女性的自我导向之习惯)。进入21世纪,当“80后”“90后”结婚成家时,自我主义情感体制建构起鼓励追求个人快乐的伦理体系,于是我们看到年轻代女性因琐事而发生矛盾的可能性更高,她们在夫妻冲突中对自身感受的体验更敏感,也更重视。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本文沿着从家庭主义到个体主义的时间轴考察了两代女性夫妻冲突的跨代叙事,但并不意味着家庭生活是时代情境下被操纵的傀儡,也不表明家庭变迁不存在新旧因素杂糅、博弈、共存的可能。事实上,年长代女性对夫妻平等的强调、年轻代女性对性别偏见的认同……等现实都体现了家庭生活变革的多元与纷繁,家庭成员会在结构和行动的互动互构中,寻求社会需要与自我诉求的平衡。

家庭关系横纵交错,家庭功能义利交互,家庭生活分合交叠,要理解家庭变革,向内需要关注动态的家庭关系和家庭过程,向外需要把握纷繁多变的制度性话语和社会性实践。毋庸置疑,本文的研究还不完善,如农村女性的亲密关系冲突是如何被讲述和理解的,男性在亲密关系冲突中的表现又反映出家庭变迁的哪些特征等,这些有待于进一步探索。

猜你喜欢
年长夫妻阿姨
我的“话痨”阿姨
倒下的长颈鹿
“牛人”钟点工王阿姨
问 路
《老阿姨》剧照
80后小夫妻
排名
80后小夫妻
80后小夫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