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沿海沙质海岸防护林景观提升探析

2023-03-23 01:24林武星朱炜陈清海林伟东李茂瑾
防护林科技 2023年1期
关键词:木麻黄林带红心

林武星, 朱炜,陈清海,林伟东,李茂瑾

(1.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福建 福州 350012;2.泉州森林公园服务中心,福建 泉州 362000;3.福建省惠安赤湖国有防护林场,福建 泉州 362131)

木麻黄(Casuarinaequisetifolia)是木麻黄科树种的统称,原产于澳大利亚。木麻黄科树种具有抗风、耐盐碱的特点,适合在沿海沙质土壤上生长且起到良好的抵御海风的作用。闽南沿海沙质海岸线上基本是木麻黄树种的防护林,目前闽南沿海沙岸防护林多为木麻黄一代和二代纯林,由于衰老、自然灾害、人为破坏和经营管理不善等原因,不少木麻黄林带呈破碎的状态[1,2];闽南沿海沙质防护林带基本是木麻黄纯林,林带的树种多样性和景观功能比较差[3,4]。针对木麻黄林带破碎和观赏性不高的状况,需要从景观提升的角度选择合适的树种进行林带修复,以达到林带完整和提高林带观赏价值的效果。

1 沙质海岸基干林带前沿沙荒地景观绿化

海岸基干林带前沿沙荒地紧邻潮水线,是风沙肆虐最严重的地块,特别是秋冬季节的东北风和夏季台风使这个地方的沙土随风飘移。沙荒地由于没有植被覆盖,蒸发量大;沙地土壤透水性强,保水性差,降雨进入土壤后很快就渗漏到地下深层,沙荒地土壤大部分时间呈干旱状态。在自然条件恶劣的沙荒地进行绿化需要恰当的植物和措施相配合才有可能达到预期的成效。

1.1 植物选择

沙荒地干旱、风沙大、海风中携带着盐分,需要选用耐干旱、盐碱和抗风沙的植物种类。由于沙荒地经常起沙,应先种植合适的植物进行固沙。经对该区域的植物零星自然分布调查,海边月见草(Oenotheradrummondii)、狗牙根(Cynodondactylon)、厚藤(Ipomoeapes-caprae)、老鼠簕(Acanthusilicifolius)等草藤类能在沙荒地起到较好的稳定流沙的作用[5,6],宜用作沙荒地覆盖地表的植物。该区域地上造林选用的乔灌树种主要有木麻黄、林投(Pandanustectoriusvar.sinensis)、滨柃(Euryaemarginata)等[6]。沙荒地乔灌草藤植物相结合的立体配置方式不仅使地块得以绿化,而且产生一定的美化效果。

1.2 造林措施

植物选择得当,还要有合适的造林措施才能保证造林成功。沙荒地块地表种植的草藤类植物应先开沟,按篱笆状密植,种植沟深度为20 cm左右,种植前沟内施放适量的黄土,目的是起保水作用,3—5月降雨天、造林地无大风的时候用海边月见草、厚藤和老鼠簕容器苗及狗牙根裸根苗进行种植,种植后遇连续晴天需及时人工浇水以确保成活。

沙荒地乔灌树种造林前应挖穴整地,穴的深度依树苗高度而定,造林时树苗入土深度应达苗高1/2、穴面宽40~50 cm,穴呈“品”字形布设,株行距1.5 m×1.5 m,造林前树穴内放入拌有磷肥的红心土,红心土大约填到穴深度2/3的位置。春天雨季选用木麻黄和林投行间混交造林,木麻黄每穴1株,林投可以每穴1株或多株丛状种植。

由于秋冬季沙荒地风沙大,为减轻植物遭受风沙危害,在刮风季节来临前,需要在沙荒地迎风面设置简易的挡风墙,即以水泥柱或木桩为支撑物,用渔网或树枝编制成可透风的网状挡风墙,对造林地上树苗起到减轻风害的作用。

2 沙质海岸基干林带景观提升

闽南沿海沙质海岸基干林带多为木麻黄纯林,林带的年龄大部分在40年以上,根据相关研究[7],防风固沙的基干林带35年时达到防护成熟末期,应及时更新改造确保林带的防护功能持续发挥。更新改造方式有带状或块状采伐更新、林下套种改造等方式。

2.1 带状或块状采伐更新树种选择及造林措施

密度较大的基干木麻黄老林带采取间隔带状或块状采伐更新,保留带宽度20 m,采伐带宽度根据更新树种确定,如果选择单纯的景观树种更新,采伐带宽应控制在20 m以内;更新树种用木麻黄和景观树种混交,采伐带宽度可达30 m。经过试验筛选出适合造林的景观树种,包括黄槿(Hibiscustiliaceus)、海檬果(Cerberamanghas)、水黄皮(Pongamiapinnata)、台湾海桐(Pittosporumformosanum)、台湾栾树(Koelreuteriaelegans)及刺桐(Erythrinavariegata)等[4,8]。采伐带内营造木麻黄与景观树种混交林应采取多行混交,单个树种3~5行混交配置,并且按照先景观树种后木麻黄的顺序排列。造林时木麻黄用1年生的容器苗,景观树种用2年生以上的容器苗。

造林前对林带采伐后的迹地进行整地,将迹地上的木麻黄树头清理后定点挖穴。种植穴的规格为50 cm×50 cm×50 cm,株行距2 m×2 m,“品”字形布置,穴内放入拌有磷肥的红心土,红心土大约填到穴深度2/3的位置。春季雨天进行造林,造林时需将苗木容器袋撕破土球捏紧后将苗木置于红心土上,造林后雨天前对当年成活的树苗及时施肥,促进其生长。

2.2 林下套种改造树种选择及造林措施

闽南沿海沙质海岸木麻黄基干林带中现存有一定面积的稀疏老林带,林相表现为林木数量少、现存木有折断、干枯现象,对这种状态的木麻黄基干林带,可通过在林中空地套种景观树种的方式进行林带改造,改造后的林带能继续保持较强的防护功能,而且林带的树种多样性和景观效果得到提升。一般林带的郁闭度在0.4以下实施林下套种成效明显,郁闭度在0.4以上的林带在林下套种前需要进行适当的间伐。在稀疏林带下套种的树种应以阔叶景观树种为主,可选用澳洲杉(Araucariaheterophyll)[9]、潺槁木姜子(Litseaglutinosa)[9,10]、红花夹竹桃(Neriumindicum)、黄槿、海檬果、水黄皮、台湾海桐、台湾栾树等[8]。套种树种的苗龄以2~3年为宜,大容器袋苗种植。

林下造林整地选林中空地定点挖穴,避开保留的老木麻黄的树干基部,穴规格为50 cm×50 cm×50 cm,株行距根据林中空地的实际情况而定,遵循的原则是见缝插针栽植,穴内放拌有磷肥的红心土,雨天造林并在种植时撕破容器袋土球捏紧后将苗木置于红心土上,回填土并踩实,造林后雨天前对当年成活的树苗及时施肥。

3 海岸后侧林带更新景观提升

海岸后侧林带距离最高潮水线在200 m之后,风沙和盐碱对林木的影响相对较小,干旱和土壤贫瘠是限制林木生长的主要因素。林带更新方式可带状采伐或块状采伐更新,采伐宽度可达到50 m。林带采伐后适合于造林的树种有南洋杉(Araucariacunninghamii)、黄槿、海檬果、水黄皮、台湾海桐、台湾栾树、小叶榄仁(Terminalianeotaliala)、贝壳杉(Agathisdammara)、黄花风铃木(Handroanthuschrysanthus)、富贵榕(Ficuselastica‘Schryveriana’)等。这些景观树种之间可进行多行、带状或小块状混交,或者这些景观树种与木麻黄进行多行、带状或小块状混交。木麻黄造林用苗龄1年的容器苗,景观树种用苗龄2~3年的容器苗。

造林前将采伐迹地上的木麻黄树头清理干净后挖穴整地,种植穴的规格为50 cm×50 cm×50 cm,株行距2 m×2 m,穴按“品”字形布置,穴内放入拌有磷肥的红心土,红心土大约填到穴深度2/3的位置。春季雨天进行造林,造林时需将苗木容器袋撕破土球捏紧后将苗木置于红心土上,造林后雨天前对当年成活的树苗及时施肥。

4 小结

闽南沿海沙质海岸木麻黄防护林带是闽南沿海一带民众生产生活的生态安全屏障,是当地各个行业稳定发展的良好自然环境的保护带。由于闽南沿海地处陆海交替地带,风沙危害频繁,延绵的木麻黄防护林带能有效削弱风沙对当地经营活动和正常生活的影响。目前,相当面积的木麻黄防护林带进入更新期,海岸前沿地段还有一定面积的沙荒地需要绿化,基干防护林带还存在断带的现象,因此,兼具美化的沙荒地造林绿化、提升景观功能的林带修复和更新改造等工作需要持续推进,确保闽南沿海沙质海岸防护林能连续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闽南沿海地区是福建省主要的经济区,不仅工业发达,旅游业也蓬勃发展,闽南沿海优质的沙滩和海岸线吸引全国各地民众观光游玩。应用景观树种对老化的海岸防护林进行更新改造,形成多树种、多层次的景观林,提升了林带的观赏性,给游客带来视觉上的享受,进一步带动旅游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

猜你喜欢
木麻黄林带红心
红心火龙果不神奇
木麻黄记
一颗“红心”,只为一个使命
闽南沿海木麻黄基干林带下潺槁造林初步研究
木麻黄凋落物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
春天的木麻黄
打造珍贵彩色林带 建设浙中生态廊道
红心巨岩
公路绿化带降噪效果初步研究
农田防护林规划的原则和依据基本情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