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财经商贸学校 陆红纲
近期,广东省雷州市教育局、陆丰市教育局公布公费定向培养对象违约人员名单的新闻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公费师范生实行提前录取,由中央或地方财政负责在校期间的学费、住宿费,每年发放10 个月生活补贴,毕业后要回到生源地,从事至少6 年的中小学教育工作。实施这一政策的初衷在于进一步营造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吸引优秀青年长期从教。
在当前就业形势严峻的大形势下,公费培养、毕业后直接就业对高中生有很强的吸引力。但根据目前的公开资料显示,从“2014 年,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实行7 年,部分毕业生欲改初衷”到现在多地公布违约名单,违约人数呈现走高趋势。
对于大学生来说,他们为何冒着违约赔款、记入诚信档案的严重后果也要选择违约?为何不珍惜已取得的编制?为何违约人数还会呈走高趋势?除了责怪少数公费师范生不负社会责任、任意违约外,我们更应坚持问题导向,分析违约现象的本质。
不能忽视高中生填报志愿的盲目性。迫于升学压力,中学生几乎未接受过任何形式的职业规划教育。在未有长远规划的情况下,大多学生在迷茫的状态下选择了自己的专业;学生家长则会优先考虑所选专业在未来的收入或社会地位等因素,忽视了孩子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和发展潜力,使得孩子在报考公费师范生时并非完全出于个人意愿,而当他们真正意识到想要做什么的时候,违约可能就发生了。
必须正视部分公费师范生的现状。公费师范生或由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培养,或由各地方师范院校培养。部属公费师范生就业通常在城市里,工作环境和待遇相对较好,这部分人很少违约。而地方公费师范生,毕业后通常是到偏远、贫困的乡镇农村学校,有些甚至是到山区学校,不但工作条件恶劣、收入低,更重要的是上升空间受限,这部分学生成了违约的“重灾区”。
过多限制条件也是导致违约现象频发的原因。公费师范生有入学后不得调整专业、本科毕业后不能就读全日制研究生、在服务地至少服务6 年的限制,这些条件限制了优秀青年多元化的选择,恐怕难以实现吸引优秀青年长期从教、终身从教的初衷。
违约行为不可取,但一味地谴责与惩罚,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笔者以为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破解。一是加强中学层面的职业理想、职业规划、职业情怀,甚至是职业体验教育,让学生知道自己将来能干什么、要干什么,不断明确发展目标、奋斗方向,真正让高考志愿填报发挥作用。二是优化师范生培养机制,给予其重新规划和选择的机会。公费师范生也应有权根据社会发展、个人实际情况适时调整职业规划。经历二次选择之后留下来的学生,才更可能长期从教、终身从教。当然进行二次选择的时间节点需根据培养情况等现实因素进行全面、宏观考量,最大程度减少培养项目的损失,违约者也应承担相应的缴付违约金等责任。三是要改善农村教师,特别是边远山区教师的工作环境和待遇。“强扭的瓜不甜”,即使靠协议能留住人,也难以留住心,如果农村中小学的工作环境好了、待遇优了、晋升空间大了,城市人才反哺农村的愿望也就能实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