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目的论在影视字幕翻译中的应用研究

2023-03-22 17:18:44姚怡静
现代英语 2023年17期
关键词:目的论字幕影视

姚怡静

(浙江工商大学,浙江 杭州 310000)

在当今各国语言文化日益交融的时代,人们足不出户便能欣赏到各国优秀的影视作品,其中字幕翻译在其中起到的重要桥梁作用不言而喻。 通过字幕,尤其是双语字幕,并不具备双语能力的观众得以快速掌握剧情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不同语言间的差异魅力。 与传统的笔译相比,字幕翻译存在时间的限制,台词随着画面切换而切换,观众基本没有时间深思。 而字幕翻译这一在影视原片与目标观众起到搭建承接作用的翻译形式,就要求将满足观众的认知能力放在首位,使观众最为便捷地捕获原片想传递的剧情内容。 而字幕翻译这以观众正确理解为最大优先级的特点与翻译目的论的原则不谋而合,文章基于翻译目的论视角,通过各影视中字幕翻译的实例,探讨分析翻译目的论如何在影视字幕翻译中灵活应用,以及可以采取的翻译策略和应避免的误区。

一、 翻译目的论概述

翻译目的论是由德国功能派学者赖斯、弗米尔和诺德提出来的。 “目的论”的核心是“目的决定手段”,即翻译过程中的最主要因素是整体翻译行为的目的。 “目的论包含三个原则,分别是目的原则(Skopos Rule)、连贯原则(Coherence Rule)和忠实原则(Fidelity Rule)”。 翻译目的论的基本原则就是由这3 个主要原则构成的[1]。 其中,目的原则主导连贯性原则和忠实性原则,而忠实性原则为目的论的前提要准。 目的原则的第一准则就是必须以交际目的为首要目的,即译者在翻译语句的时候需要考虑观众是否能接收译入语并理解。 连贯性原则需要具备可读性和可接受性两个特点,同时将译语接收者习惯的情景连接在一起,使其能快速领会。 忠实性原则,顾名思义译文要忠于原文,一切内容、思想、涵义都要按照原文的意思进行转换。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传达作者真正的想法,也能够让观众对作品有更深层的思考与体会。

二、 字幕翻译概述

(一)字幕翻译定义

字幕,是对电影或电视对白以文字形式的转录,并与画面同时出现在屏幕上。 字幕翻译即把影视中的源语台词对白以同时字幕的方式翻译为目标语。翻译字幕为了增进观赏体验,通常位于屏幕下方。简单来说,字幕翻译就是为电影和电视中的对白提供同步字幕的过程。

(二)字幕翻译类型

从内容上看待,字幕翻译可分为显性字幕翻译(Dominant subtitle translation)与隐性字幕翻译(Recessive subtitle translation)。 前者主要指的是对原画面中人物之间对白话语等的翻译;后者则是对指示性内容的翻译,如对时间、地点、物品等某种解释说明性的翻译。

(三)字幕翻译特点

字幕翻译作为一种影视语言,不同于传统文学翻译,面对的是由画面、图像、声音、色彩等特殊的表意符号所融合而成的多重符号文本。 影视翻译专家钱绍昌指出,影视语言既包含了一般文学语言的要素,但也有其自身的特点:聆听性、综合性、瞬间性、通俗性[2]。

聆听性主要指的是让观众耳熟能详,不在听力方面产生疑惑不解。 综合性指的是翻译的字幕,无论是对白还是旁白,都不是单独出现的个体,而是与画面、声音、演员的表演等因素同时映入观众的眼帘。 字幕应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与之恰到好处地融为一体,增添观众观看体验。 瞬间性指的是字幕多伴随着画面中人物的对白或是环境旁白一同出现,也一同消失,并且不会重复出现。 不同于文学作品的翻译,字幕翻译随着影视剧情的递进而递进,观众有效捕捉的时间只有几秒,瞬间性的特点使得观众无法在短时间内过多分析影视剧情走向。 通俗性指的是在字幕翻译的过程中主要使用较为通俗的语言。 因为影视作品作为一种面向大众的表演艺术,观众范围广阔,语言尽量通俗,便于观众理解。

三、 目的论原则在字幕翻译中的应用

(一)目的原则下的应用

目的原则作为目的论中的首要原则,在字幕翻译中也尤为重要。 翻译目的论的核心观点就是翻译的交际目的决定了翻译的策略和手段。 尽管不同影视作品主题不同,主要受众不同,但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让观众欣赏。 这在处理字幕翻译的时候也是如此。 字幕翻译的首要目的就是让观众理解剧情,因此在翻译字幕的时候,一切都是为如何更好地让观众理解服务。

为了提升观众理解程度与观赏体验,可以从空间和时间两方面考量。 就空间而言,一般都将影视字幕置于屏幕的最下方,避免字幕遮挡画面,从而降低观众为了看字幕没及时捕捉画面的影响。 因此,字幕在屏幕下方所占用的空间最多只有一道两行。双语字幕通常都是源语在下、目标语在上,且源语和目标语的长度应该相当。 如处理台词“He is a university student.”时,若是简单译成“他是个大学生”。此时目标语字幕相比较于源语,显得过短,不符合中国人喜欢对称的欣赏观。 两行一长一短显得突兀,容易影响观众观赏体验。 因此译为“他如今在大学里念书。”如此双语字幕长度基本相当,则显得上下协调许多。 大多数情况下字幕都是出现在屏幕下方,但也不是绝对如此。 目的原则前提下,任何字幕形式都是服务于更好的观赏体验,具体画面要具体处理。

(二)连贯原则下的应用

连贯性原则要求在字幕翻译过程中,应当考虑到观众的教育文化背景这个因素,从而尽可能最好地使译文达到语义连贯的效果,以便观众迅速接受并理解译文与剧情。 因而译者在掌握目的原则的同时,也要注意结合连贯性原则。 如«权利的游戏»中的“King's Landing”译为“君临城”,既契合原作中世纪史诗奇幻的风格,还能使观众联想到汉语词汇“君临天下”,君临城也正是剧中重要城池以及后来角色称帝的地方,翻译堪称绝妙。 若是过分意化为“京城”,虽表达了意思,但与原作情境相去甚远,容易让观众觉得过分突兀。 此外,汉语偏好四平八稳的四字结构,还可以注意把握汉语四字格的使用。四字格有三大优点:从内容上讲,它言简意赅;从形式上讲,它整齐匀称;从语音上讲,它顺口悦耳[3]。这应用于字幕翻译中,高信息浓缩度利于观众快速理解,也保持了观众欣赏画面的翻译美感。 如权游中临冬城管家的一句台词“And where is that written?”译为“何以见得”,既诠释了原文意思,也贴合语境。

(三)忠实原则下的应用

忠实原则要求目标语一定要忠实于源语,程度和形式则取决于目标语的目的和译者的理解[4]。在字幕翻译中这点也非常重要,同时忠实的程度和形式译者也要好好把控,时兴的网络词汇要谨慎使用,避免过度意译导致观众理解偏差。 比如,若是把“What do you think of it?”译成“元芳你怎么看?”就显得过分取巧。 翻译的字母与影视作品一起,流传时间久,流传度也高,而网络词汇起伏的流行性,可能在当下觉得有意思,但过段时间观众就不认识这个词了,反而影响观众正确理解。

四、 影视字幕翻译中应避免的误区

(一)避免误译

字幕翻译作为观众在欣赏影视作品时重要的信息来源,向观众正确传达画面意思无疑是重中之重。无论翻译的字幕质量如何,首先要保证字幕的正确性,不能错译误导观众。 特别是在处理一些需要行业专业背景知识的台词时,看似简单的词组结合背景往往会是别的意思,需要在翻译时结合具体场景具体分析,不能直接按台词转换,否则容易出现误译的情况。 如美剧«亿万»第一季第二集中有这样一句台词“That incremental revenue will drop right to the bottom line.”字幕译为增量收入将会下降到最低,结合双语字幕对照乍一看好像没有问题,但其实误导了观众。 收入下降没问题,但什么叫增量收入下降呢? 许多人都容易望文生义把bottom line 理解成底线的意思,但如果在维基百科上搜索,得到的源语解释有两条。 第一条解释是The final balance; the amount of money or profit left after everything has been tallied.(除去所有开支之后的账本的最终利润。)第二条解释是 The summary or result; the most important information.(最终的结果,最重要的信息。)而此处结合场景会议的台词与此剧金融相关的主题,这里的bottom line 是金融背景下的财务报表里的最后一行,即利润栏的意思。 所以这句台词的正确字幕翻译应是“所有增加的收入都会变成利润”。

(二)避免语义不详

还有的情况是大致语境翻译到位了,存在意思上传达不够清楚,令观众不知所云,并没有达到通过字幕让观众迅速掌握剧情内涵的目的。 如在美剧«指定幸存者»第三季的第七集中,有一句“You are the poster boy for government overreach.”字幕译为“你就是个德不配位的政府海报男孩。”德不配位表现了此处的指责意味。 但是政府海报男孩却容易让观众产生疑惑,不清楚具体指代的是什么。 此句翻译难点部分在于“poster boy”如何合乎逻辑地处理,当遇到这种较为陌生的词组,直接搜索也较难找到合适结果时,可以换个角度考虑衍生词的思路。 此处的“poster boy”就相当于“poster child”的衍生变体,意为代表人物、典型人物。 那这句话就可以译为“你是政府越权的典型”。

五、 常用翻译策略与技巧

(一)浓缩法

字幕翻译是受时间制约的翻译,是一种精炼的艺术。 而要想在有限时间内传递更多信息,保持简洁十分重要。 汉语作为一种动词型语言,人们经常使用缩合的动宾结构表达更多意思。 因此在字幕翻译中,浓缩法就是字幕翻译中较为常用的处理方法之一,并且字幕经常译为含有动宾结构的四字格形式。 如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的经典台词:It takes a strong man to save himself, and a great man to save another.比起简单直译:坚强的人只能救赎自己,伟大的人才能拯救他人。 稍做浓缩处理,译为“强者自救,圣者渡人”显然更为简洁,同时也更符合整部影片基调,更具文体上的美感。

(二)意译法

考虑到字幕翻译最终还是为了广大目标受众服务的,不仅要让他们能够理解剧情意思,并且还应尽可能地为观众创造一个良好的合乎氛围的观看体验,意译的巧妙运用很多时候能达到出众的效果。如«绿灯侠»中的男主经典台词:“In brightest day,in blackest night. No evil shall escape my sight. Let those who worship evil's might, Beware my power: Green Lantern's light!”其中广受好评的译文就是“白昼朗朗,黑夜茫茫,鬼(魑)魅魍魉,无所遁藏,邪科奸党,惧吾神光,绿灯长明,万世光芒”,既传达了意思,同时非常契合场景风格。 可缺可点之处相当之多,如将白昼与邪恶处理为“白昼郎朗”与“魑魅魍魉”,兼具文采性与归化性。 将一个个短分句,都译成中文偏好的四平八稳的四字形式,对仗工整,充满节奏感,朗朗上口,实属字幕翻译优良典范。

(三)直译加注法

由于影视作品基本都带有主要基调,一些专业类型剧如律政剧、医疗剧、科幻剧等,往往充斥着大量专有词汇。 而一些对普通观众来说,过于晦涩的专有名词,即便准确翻译出了对应译文,也难以让观众理解意思。 此时,就可以采用直译加注的办法,可以选择顶端加注和底端加注,其中顶端加注较为常见。 以著名美剧«生活大爆炸»为例,由于几位主角都是科学家,其中有大量难懂的科学相关知识理论。如第八季第五集中,谢尔顿谈到很多重要的创新灵感都源自科幻小说时,举例“The geosynchronous satellite from Arthur C. Clarke.”。 若只看直译字幕“地球同步卫星来自亚瑟•克拉克的一篇文章”,中国受众观众并不能很好理解其中联系,此时只靠底端字幕直译显然难以达到传达清楚意思的目的。 这时就需要直译加注的方式在屏幕顶端加注“英国著名科幻小说家,地球同步卫星轨道被命名为克拉克轨道”,能够解释清楚背景关系,便于观众理解剧情。此外,许多文化差异上的笑点要是没有字幕直译加注也会黯然失色许多。 如第七季第四集中,莱纳德为了强调体育酒吧里的人有多无聊,吐槽说:“It's like they never even heard of Quidditch.(他们居然从来没听说过魁地奇球赛)”。 这里的魁地奇球赛源自哈利•波特,喜欢哈利•波特的读者应该知道。但是优秀的作品字幕语言应该适应目标市场并考虑到所有目标受众,一定也存在并不了解哈利•波特的观众,而加以顶端字幕注释“出自«哈利•波特»,参赛者在飞天扫帚上进行的一种虚构比赛”作为辅助说明,则让观众了解语境及意思,并明白此处也意在彰显莱纳德书呆子的人物形象。

六、 结论

随着跨文化交际活动的日渐频繁,世界不同语言文化间影视作品的传播也日益广泛。 文章大致介绍了字幕翻译的类型、特点等概况,辅以翻译目的论的视角探讨实际例子,分析影视字幕翻译中的部分误区与技巧。 在翻译实践中,作为目的论的核心理念,要做到根据不同的翻译目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字幕翻译同样如此。 所以翻译策略与技巧实际操作各有其优点和缺点,要根据原影视作品的风格、主题到人物性格等,分别选择最为恰当的翻译策略和技巧来处理。 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到字幕翻译本身的限制与特点,努力达到字幕、画面和人物形象的和谐统一,最大限度地照顾到观众的观看体验。

猜你喜欢
目的论字幕影视
影视展
环球时报(2023-03-15)2023-03-15 17:22:12
Word和Excel联手字幕添加更高效
文学转化影视,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
江南(2022年3期)2022-04-30 08:23:53
从“目的论”三大法则谈外宣中古诗修辞的翻译
影视风起
商周刊(2017年11期)2017-06-13 07:32:30
影视
从目的论看环保公示语的汉英翻译
整合适应选择度下的动画电影字幕翻译——以《冰河世纪》的字幕汉译为例
唐山文学(2016年11期)2016-03-20 15:25:57
论纪录片的字幕翻译策略
人间(2015年22期)2016-01-04 12:47:26
翻译功能目的论视阈下的科技文本翻译——以认知无线电翻译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