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蓝色膜褶菌菌丝体培养特性研究

2023-03-22 04:20任梓铭于延申迟翔丹宫庆瑞
食用菌 2023年1期
关键词:氮源长势碳源

王 月 任梓铭 陆 珠 于延申 田 松 迟翔丹 宫庆瑞 耿 伟

(吉林省蔬菜花卉科学研究院,吉林长春 130000)

甘蓝色膜褶菌Hymenopellis raphanipes(Berk.)R.H.Petersen,隶属于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伞菌纲Agaricomycetes、伞菌目Agaricales、膨瑚菌科Physalacriaceae、膜褶菌属Hymenopellis[1],又名长根菇、长根小奥德蘑、鳞柄小奥德赛蘑等[2],外形酷似野生鸡菌,商品名为黑皮鸡,是近年来商业化栽培的热门食用菌[3],享有“食用菌女王”的美誉[4]。野生甘蓝色膜褶菌夏秋季单生或群生于阔叶林中地上,其假根着生于地下腐木或腐殖层上,为木腐型真菌,在我国多分布于滇、粤、闽、桂、川等地,属中高温型食用菌[5]。该菌味道鲜美,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如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所含的长根菇素具有降压功效[6]。

国内栽培甘蓝色膜褶菌的历史较短,2007 年在山东济宁首次栽培成功[7],2013 年实现周年生产[8]。目前,我国多地(山东省、四川省、广东省、湖南省等)人工栽培甘蓝色膜褶菌已具一定规模[9],但在吉林省栽培面积小,产量少且质量不稳定,无法满足市场需求。笔者对甘蓝色膜褶菌子实体进行组织分离及分子生物学鉴定,探索不同碳氮源、温度及pH对其菌丝生长的影响,筛选出适合其生长的营养及环境条件,为培育高质量甘蓝色膜褶菌菌丝,实现规模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供试菌株:甘蓝色膜褶菌菌株(编号为OUE)保藏于吉林省蔬菜花卉科学研究院食用菌研究所,子实体采自吉林省菇乡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出菇温室(图1)。

图1 甘蓝色膜褶菌子实体

(2)培养基:菌株活化培养基为马铃薯200 g,葡萄糖20 g,磷酸二氢钾3 g,七水硫酸镁1.5 g,琼脂粉20 g,加蒸馏水至1 000 mL,pH自然。基础培养基为葡萄糖20 g,蛋白胨3 g,琼脂20 g,加蒸馏水至1 000 mL,pH自然。

1.2 试验方法

1.2.1 菌株分离与纯化

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纯化菌株。选择菌盖肥厚、无病虫害的子实体,用无菌水清洗表面污物,再用75%乙醇消毒表面,用手术刀纵向切开子实体,在菌盖、菌柄交界处取0.5 cm✕0.5 cm 菌肉组织,移入菌株活化培养基(斜面)中央,恒温25 ℃黑暗培养。定期观察菌丝生长情况,待菌丝长至培养基斜面1/2 处时,挑取菌落边缘新生菌丝至平板培养基中央培养后,连续转接3次,即获得纯化菌株。

1.2.2 ITS序列测定

用DNA 提取试剂盒(试剂盒购于北京酷来博科技有限公司)进行基因组DNA提取,用1%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DNA 质量和浓度。PCR 扩增用真菌ITS通用引物ITS1 和ITS4,在BioRad My Cycle 型PCR仪上进行扩增,反应体系见表1,程序设定见表2。

表1 PCR反应体系

表2 程序设定

测序结果提交至NCBI 数据库,BLAST 在线比对,用Mega 6.0 软件中的Neighbour-Joining 法构建系统发育树。

1.2.3 培养基碳源筛选试验

用等质量的可溶性淀粉、蔗糖、果糖、乳糖、麦芽糖代替基础培养基中的葡萄糖,配制含不同碳源培养基,以基础培养基为对照(CK)。用灭菌打孔器(直径7 mm)取相同菌龄的菌种块,接种于含供试碳源培养基平皿中央,每处理3 次重复,25 ℃避光培养。菌丝萌发后测量菌落直径(十字交叉法),至菌丝长满平板或停止生长为止,记录菌丝形态及计算菌丝长速。

菌丝平均生长速度(mm/d)的计算公式:

公式中D表示菌落直径(mm),d表示培养时间(d),7是接种块直径。

1.2.4 培养基氮源筛选试验

用等量的尿素、硝酸钾、硫酸铵、牛肉膏、酵母浸膏为氮源代替基础培养基中的蛋白胨,配制含不同氮源的培养基,以基础培养基为对照(CK)。菌丝的培养及生长速度的测定计算方法同1.2.3。

1.2.5 培养温度筛选试验

用7 mm灭菌打孔器取菌龄相同的菌种块,接种于基础培养基平皿中央,分别置18 ℃、20 ℃、22 ℃、24 ℃、26 ℃、28 ℃、30 ℃的恒温培养箱中避光培养,每处理3 次重复。菌丝生长速度的测定计算方法同1.2.3。

1.2.6 培养基pH筛选试验

用1 mol/L HCl 和1 mol/L NaOH 将基础培养基的pH 分别调至4.5、5.0、5.5、6.0、6.5、7.0、7.5、8.0、8.5、9.0,高压灭菌冷却后接种试验菌株,25 ℃避光培养,每处理3 次重复。菌丝生长速度的测定计算方法同1.2.3。

1.3 数据分析

采用Excel及DPS7.05统计软件分析数据。

2 结果与分析

2.1 分子鉴定结果

测序结果在NCBI 数据库中进行BLAST 比对,与已知序列KX688247Hymenopellis raphanipes的同源性高于99%。以MH877768Psathyrella candolleana作为外类群,选取10 个同源性较高的序列,与OUE一起构建系统发育树(图2)。由图2可知,供试菌株与Hymenopellis raphanipes序列聚为一类,Psathyrella candolleana单独存在于一个分支。分子生物学水平鉴定结果,试验菌株OUE为甘蓝色膜褶菌。

图2 基于ITS rDNA序列的NJ系统发育树

2.2 碳源筛选结果

由表3可知,OUE菌株在供试碳源培养基上,菌丝生长速度(平均生长速度,下同)无显著差异,但菌丝长势有所不同。在碳源为果糖的培养基上菌丝生长速度最快,为8.54 mm/d,在碳源为乳糖的培养基上菌丝生长最慢,仅4.5 mm/d。在以果糖、麦芽糖、可溶性淀粉为碳源的培养基上,菌丝长势最浓密,在含蔗糖、葡萄糖培养基上次之,在含乳糖培养基上最稀疏。综合菌丝生长速度和长势,培养菌株OUE的培养基最佳碳源为果糖,其次为麦芽糖。

表3 供试碳源培养基培养甘蓝色膜褶菌菌丝生长情况

2.3 氮源筛选结果

OUE 菌株在以尿素为氮源的培养基上不能生长,在含其他氮源培养基上菌落均呈绒毛状,白色,圆形。由表4可知,在含供试氮源培养基上,OUE菌株菌丝生长速度为4.7~8.02 mm/d,在酵母浸膏培养基上生长速度最快,为8.02 mm/d,但与含硝酸钾、CK 培养基上菌丝生长速度无显著差异,与含牛肉膏、硫酸铵培养基上菌丝长速差异显著,含硫酸铵培养基上菌丝长速最慢(4.7 mm/d)。在含酵母浸膏或硫酸铵培养基上菌丝浓密,但在硫酸铵培养基上菌丝长速显著慢于酵母浸膏,硝酸钾、CK、牛肉膏次之。综合菌丝长势、生长速度,OUE 菌株菌丝培养基的最佳氮源为酵母浸膏。

表4 供试氮源培养基培养甘蓝色膜褶菌(OUE)菌丝生长情况

2.4 培养温度筛选结果

由表5 可知,培养温度18~24 ℃菌丝长速随着培养温度的升高而加快,但温度继续升高后,菌丝长速呈下降趋势。培养温度,24 ℃、26 ℃、28 ℃菌丝长速无极显著差异。培养温度24 ℃、26 ℃,菌丝长势最浓密,20 ℃、22 ℃、28 ℃菌丝长势次之,18 ℃、30 ℃下菌丝长势最弱,菌落稀疏。综合菌丝长势和生长速度,24~26 ℃是OUE 菌株菌丝最适生长温度范围。

表5 不同培养温度下甘蓝色膜褶菌(OUE)菌丝生长情况

2.5 培养基pH筛选结果

由表6可知,OUE 菌株菌丝在试验pH 培养基上均能生长,且菌丝长势及菌落形态均无显著差异。菌丝生长速度依次为pH5.5>pH6.0>pH5.0>pH7.0>pH9.0>pH6.5>pH7.5>pH8.5>pH4.5>pH8.0。培养基pH5.5,菌丝生长速度最快,为7.38 mm/d,培养基pH8.0,菌丝生长速度最慢,仅4.54 mm/d。培养基pH 为5.0、5.5和6.0时,菌丝长速无极显著差异。综合菌丝长势和生长速度,OUE 菌株菌丝培养基的最适pH为5.5~6.0。

表6 不同pH培养基培养甘蓝色膜褶菌菌丝生长情况

3 结论与讨论

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供试OUE 菌株与Hymenopellis raphanipes的同源性高于99%,与下载的Hymenopellis raphanipes序列聚成一类,确定OUE 菌株为甘蓝色膜褶菌Hymenopellis raphanipes。

甘蓝色膜褶菌菌株OUE 菌丝培养基的最佳碳源为果糖,其次为麦芽糖,与谭伟等[10]、徐兵等[11]的研究结果一致;在乳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上,菌丝平均长速为4.50 mm/d,与李建宗[12]的研究结果(在有乳糖的培养基上完全不能生长)不同;OUE 菌株菌丝培养最佳氮源为酵母浸膏,不能在以尿素为氮源的培养基上生长,与谭伟等[10]、李建宗[12]、张磊等[13]、熊雪等[14]的研究结果一致;OUE 菌株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4~26 ℃,最适培养基pH 为5.5~6.0,与罗影等[15]的研究结果一致,但与张磊等[13]得出的最适pH为7.0的研究结果不同。

甘蓝色膜褶菌的菌丝培养特性因菌株而异,而培养基的碳氮比对菌丝生长影响显著,笔者未进行碳氮比研究,今后应进行培养基的最佳碳氮比探索。研究为培育高质量甘蓝色膜褶菌菌丝,实现其规模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猜你喜欢
氮源长势碳源
结瓜盛期“歇茬” 恢复长势有“方”
山西270多万公顷秋粮长势良好
缓释碳源促进生物反硝化脱氮技术研究进展
不同碳源对铜溜槽用铝碳质涂抹料性能的影响
如何防治黄瓜长势不一
无机氮源对红曲霉调控初探
四甘醇作碳源合成Li3V2(PO4)3正极材料及其电化学性能
中药渣生产蛋白饲料的氮源优化研究
响应面分析法和氮源改进优化L-赖氨酸发酵工艺
外加碳源对污水厂异常进水时的强化脱氮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