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刚,邹山花
(无锡太湖学院,江苏无锡 214063)
相关研究显示,要培养出对社会进步有益的人才,只靠单一化的专业知识传授或技能训练是不够的,还需要对学生进行良好的综合素质教育和培养。通识教育就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重塑教与学的重要抓手和途径。这既是一个不断自我完善、自我超越的发展历程,又是一种终身教育的过程,而非仅是习得了某一门课程的专门知识,其不仅是“通识”教育,更是“通达”的教育[1-3]。
2017年初,国务院印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了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通识教育实行产学研用协同育人,探索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方式,推行模块化通识教育[4-6]。全面实施通识教育势在必行,通识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性得到各高校的日益重视。但是由于缺乏整体规划、起步晚、实践经验不足,国内部分高校开展的通识教育在发展理念和实践方面仍存在不足,尤其是新建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实践中依旧面临着诸多问题[7-8],体现在通识教育模块、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教学组织管理、教学质量评价、师资、经费等方面。因此,研究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通识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寻求相应的解决途径,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对提升通识教育教学水平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第一,对通识教育重视程度不够。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认识到通识课程对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性,但在实践中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和研究。通过调查发现,部分高校只是落实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2018)的基本要求,并没有像专业教育那样认真对待,导致通识课教学质量较低[9-11]。
第二,通识课程结构不够合理。目前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高校开设的通识教育课程主要为公共基础课和通识选修课两大类。公共基础课学时学分占比较大,可是这类课程往往存在知识性和技能性倾向,比如计算机基础、大学英语和大学体育等。而通识选修课通常是教师自己申报,学院审核,随机性大,缺乏统一规划,各门通识课程之间缺少有机联系。总之,目前通识课程的结构并不能全面体现通识教育跨学科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内涵。
第三,很多地方高校缺乏专门的通识教育选修课管理机构,课程的开设没有经过严格审核,监管机制缺乏。虽然目前高校普遍认识到通识教育的重要性,但仍有一些高校对此方面的重视程度不足,没有真正落实到课程设置和管理上。对通识选修课课程体系没有进行系统设计,对课程的开设审查不严,而学生真正想学、能学到知识的优秀课程不足。由于通识选修课的课程基本是大班制,一位教师要管理近百名学生,考勤费时,课堂管理难度大,教师批改学生作业、测验数量多,压力大,势必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因此通识选修课教学和质量管理机构及相关人员必须满足需求。
第四,优秀师资队伍缺乏。由于专业课的受重视程度更高,一些教师不愿意花时间、精力来开设通识选修课,更不会对此进行深入研究。加之一些高校对通识选修课的重视程度不够,在师资培养上并没有投入足够的资源,学生学习效果不佳。通识选修课师资队伍水平有待提升,教学无法进入良性的循环,削弱了通识选修课的影响力。因此,对于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来说,培养优秀师资队伍是非常有必要的。
第五,部分学生对通识选修课重视不够,学习积极性不高,以完成任务的态度来学习,缺乏主动探索求知的欲望,课堂教学质量受影响,课程也就无法达到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另外,有些高校增加了网络学习平台,学生可以在线上进行学习,这样节省时间,学习方式也更灵活,但对选修课的课堂教学也带来了一定影响,一些课程因为选课人数不够而无法开设[12-14]。
我校与大部分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类似,通识必修课为40 学分左右,通识选修课为5 学分左右,2017年以前通识选修课全部是引进的网络通识课,虽然很多网络通识课课程质量很好,但是依托网络开展教学存在不足。鉴于此,我校公选通识课进行全面改革,聘请名牌高校和社会上的知名专家学者构建实体公选通识课课程模块,网络公选通识课作为有益补充,解决通识课程模块单一的问题,并建立从课程体系、教师聘任、授课管理到课程评价的整套运行体系。
2017年我校邀请知名通识课专家来校论证,并借鉴其他高校的经验,构建了四类课程体系:一是人文科学类,包含国学、中外文化、美学、艺术等;二是社会科学类,包括道德、政治、法律、管理等;三是自然科学类,包括物理、数学、计算机、航空航天、生命科学等;四是综合类,包括人文地理、孙子兵法等。每一门课程含课程考核32 学时,2 学分,新生入学后一到两周时间内集中进行授课,由学生根据个人兴趣爱好和需求自主选课。根据课程体系,从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知名高校聘任长期在一线进行通识教育工作的专家进行授课,其中不乏长江学者、百家讲坛主讲嘉宾等。
自2017年以来,我校通识教育选修课的管理,由教务处教学质量和建设科专人负责,包括课程建设和质量监控、课程分网络通识课选修课和实体通识选修课。自此,我校有了专门的通识教育教学管理机构和教学质量监管机构,以及专门负责此项工作的管理人员。
在进行方案论证时,大家一致认为这项改革的难点是课程评价和质量监控。事实上,目前部分高校通识课主要面临两个问题:一是个别课程由于教师自身教学能力或者教学内容等原因没有吸引力;二是部分学生未意识到通识课的价值。鉴于这种情况,我们对每一门课程施行助教制度、双向评价制度以及课后问卷调查制度。
为保障教学质量,同时培养通识课自有教师后备力量,对于每一门课程,我们会提前遴选相关专业青年教师承担助教工作,要求助教提前熟悉教学大纲,提前与主讲教师沟通上课内容、上课方式、考核方式等。助教根据主讲教师的要求,结合我校教学管理规范和具体情况,协助主讲教师进行课前、课中和课后教学管理工作。助教在开课前了解教学大纲、教学内容等课程信息,同时了解所选课学生的数量、专业结构和主要需求等。开课期间,助教主要负责对学生进行考勤,必要时维持课堂教学秩序,确保作业完成,同时向主讲教师反馈学生建议和意见。在课程结束后与主讲教师交流,填写《通识课教师评学表》,本表格的主要内容为:(1)到课率及课堂纪律;(2)课堂气氛和学生参与度;(3)课堂跟随教师思路、主动思考提问情况;(4)作业完成情况(质量、有无抄袭);(5)学生是否能活学活用,课后提问或探讨;(6)其他方面;(7)对学生课堂表现的整体评价。另外,助教还要在各个教学班级组织召开“通识教育教学质量评价学生座谈会”,讨论内容如下:(1)授课教师对知识点的讲解是否清晰透彻;(2)授课教师的教学方法选用是否科学合理;(3)授课教师的教学态度是否认真负责;(4)PPT(或板书)的呈现是否合理清晰;(5)课堂气氛和学生参与是否活跃;(6)其他方面;(7)对授课教师本次课堂教学的整体评价。完成《通识教育教学质量学生评价表》。每年课程结束后,汇总各方面的信息,以学生的需求为导向,对通识课课程进行总体评价并确定课程调整方案,对于个别不太受欢迎的课程不再开课,换成同类型的其他课程,并且我们还会根据学校的总体发展方向,适当调整课程,比如2019年学校计划着力打造智能建造、智能装备、物联网等相关专业,在当年的实体通识课模块中,聘请南京大学教授开设了《逻辑学》,2020年开设了《大数据与生活》等。
课程结束后,对所有选课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本文选用2017年入学的学生问卷调查数据,对该年级学生在当年课程结束后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2021年毕业前夕再次进行了问卷调查。两次问卷调查数据,保证了对本课程的反馈信息相对客观有效。通过问卷星(https://www.wjx.cn/)进行发放与回收,限制每个IP 只能作答1 次。
2017年,2017 级新生实体通识课课程结束后,问卷调查共收回2 521 份问卷,2021年本年级学生毕业前夕问卷调查共收回2 284份问卷,2017级共3 605人,参与学生的比例分别为69.93%和63.36%。覆盖全校各学院各专业,数据涵盖面广,具有广泛性和研究意义。从数据结果看,对实体通识课的态度上,认为非常好和挺好的占比达92.74%,毕业的时候这个数据也达到了85.55%,说明课程总体上还是受到学生认可的。对教学质量的评价,认为非常好的65.09%、一般的33.99%,毕业时本数据也基本持平,说明绝大多数课程的教学质量是令学生满意的。对于由专家通过言传身教授课对个人学业规划、职业规划以及奋斗目标等的影响如何,认为影响很大和有影响的占比94.53%,毕业时本数据也达到88.53%,这个数据体现出与网络通识课课程教学相比,学生认可与教师面对面的教学方式。在选择实体通识课的首要考虑因素中,兴趣占比67.51%,实用性占比24.51%,两项共占比92.02%,说明学生在选择通识课的过程中第一重视的是个人兴趣,然后是通识课知识的实用性。实体通识课结束后,有88.69%(回答有和有一点的)的学生主动去涉猎相关的知识,假如没有学分要求,也有78.02%的学生自愿选择这种形式的实体通识课程。另外,2021年问卷调查中增加了一个针对毕业生的问题,调查由专家通过言传身教授课对四年本科阶段的专业学习、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的影响。统计结果显示:认为有影响的占比达88.35%,其中影响很大的占比43.78%,说明高水平的通识课教师是很重要的,具体统计数据如表1所示。
4.2.1 灰色关联分析步骤
第一步,通过均值化和初值化对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
第二步,求解对比序列和特征序列之间的灰色关联系数值;
第三步,求解灰色关联度值;
第四步,对灰色关联度值进行排序,得出结论。
4.2.2 计算灰色关联系数值
首先对于问题答案有五级档的赋值5、4、3、2、1,三级档的赋值5、3、1,二级档的赋值5、1 等,以对实体通识课的总体态度作为对比序列,以表1中另外6 个问题的问卷数据作为特征序列,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当分辨系数小于等于0.546 时,分辨力好,本文分辨系数取0.5,通过计算可以得到灰色关联系数,关联系数代表着该子序列与对比序列对应维度上的关联程度值(数字越大,代表关联性越强)。此处分别随机选取100 个和200 个数据的关联系数图,如图1和图2所示。
图1 随机选取100 个数据的关联系数图
图2 随机选取200 个数据的关联系数图
表1 通识课课程评价问卷调查统计表
4.2.3 计算灰色关联度
关联度表示各评价项与对比序列之间的相似关联程度,关联度值介于0~1 之间,该值越大表示评价项与对比序列相关性越强,关联度越高,意味着评价项与对比序列之间关系越紧密,因而其评价越高。结合关联度值,针对所有评价项进行排序,得到各评价项排名。如表2所示。
在表2中,“对通识课总体态度”的调查发现,学生非常重视教师面对面的言传身教,第二是课程的教学质量,第三是学生自身的考虑和需求,并且这三个的关联度都在0.8 以上,属于关联紧密的程度,或可解释为学生对通识选修课的态度主要取决于这三项的状况。然而,目前还是有部分应用型本科高校的通识选修课以网络课程完成教学,并且我校在改革之前的通识选修课也是通过网络课程完成的,分析发现并不符合学生的意愿和需求。也有个别研究认为只要课程教学质量高就能满足学生需求,统计分析显示,这只是学生排名第二的需求。结合表1的数据分析,学生选课的首要出发点为个人兴趣和实用性,而这也排在面对面授课和教学质量之后。
表2 关联度结果及排名(2017年)
对2021年问卷调查数据进行灰色关联度计算,同样可以得到在“对通识课总体态度”上,学生最重视的还是与教师面对面的教学,其次是教学质量。通过四年的本科学习验证了这一点,说明我们的结论是可靠的。关联度具体结果及排名如表3所示。
表3 关联度结果及排名(2021年)
我校自2017年实施通识课教育改革至今,各方面的反映是积极的,无论是常规通识课课程质量监控手段反馈的信息,还是调查问卷的统计数据,都显示学生对这样的通识教育形式是满意的。利用灰色关联理论研究问卷数据,也发现学生更倾向于面对面的授课形式,在这种形式中,学生能够感受到教师的人格魅力、学术气息,这些无形的感召力量是网络通识课难以实现的。另外,通识教育课程应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创新。